[190 楼] 不死和尚
[泡菜]
13-2-16 00:48
Taiji 发表于 2013-2-16 00:39  你真心是挑战我的观察力啊。。。。 其实你这个照片是平的。。。。差点让我动用量放大机的水平尺看气泡位置。。。。
照片里从近到远有三根线,其中2根会产生不平的误导。
最近的线是以马路牙子为基准,左边高右边低,但是这个线有可能是因为路正好不是水平的
中间的线是以厂房墙根为基准,但是这条线会在你画面正中心的位置分成2条: 1、靠远处继续沿着墙根走,感觉好像是左低右高了,其实是错觉,因为门口那里应该是一个缓上坡,反映在二维空间就是一条左低右高的线,受你的构图影响,这条线没有在右边的延长位置回到和左边一样的水平,所以看这条线就会觉得不平 2、连接画面左边拐角墙根和右边卷帘门口下坡底,这条线,这是画面中实际的水平线,从这条来看,是水平的。
其实看上面窗户的水平线也可以,不过太短了,不太好看出来水平与否。。。
咋样,我眼力还行?
其实你这张照片最大的毛病是后组没有和厂房的墙面平行,结果产生了透视变形,你看墙角那里的线不垂直。。。。如果已经移轴到最大程度或者后组不能俯仰,那算我没说。。。。不过貌似现在只要是45,除了快拍机以外,后组可能不能升降平移,但是应该都能俯仰的呀。。
别怪我写的这么分析化,谁让你挑我正在写毕 ... 必须的你论文一次过了。
|
[189 楼] Taiji
[老坛泡菜]
13-2-16 00:39
不死和尚 发表于 2013-2-16 00:27  忘了上片儿了 别走火入魔了啊 你真心是挑战我的观察力啊。。。。 其实你这个照片是平的。。。。差点让我动用量放大机的水平尺看气泡位置。。。。 照片里一共7条水平线,能够比较快速来判断水平的位置就3个: 1、房顶 2、墙根 3、马路牙子 但是这3个位置一共有4根线,只有一条比较隐蔽的是正确的,另外三根都是误导 画面从上往下看: 一、房顶 看似不平,其实是因为你丫的没把后组和墙面调整平行,结果产生了透视变形,你看墙角那里的线不垂直。。。。如果已经移轴到最大程度或者后组不能俯仰,那算我没说。。。。不过貌似现在只要是45,除了快拍机以外,后组可能不能升降平移,但是应该都能俯仰的呀。。 二、中间的线是以厂房墙根为基准,但是这条线会在你画面正中心的位置分成2条: 1、靠远处继续沿着墙根走,感觉好像是左低右高了,其实是错觉,因为门口那里应该是一个缓上坡,反映在二维空间就是一条左低右高的线,受你的构图影响,这条线没有在右边的延长位置回到和左边一样的水平,所以看这条线就会觉得不平 2、连接画面左边拐角墙根和右边卷帘门口下坡底,这条线,这是画面中实际的水平线,从这条来看,是水平的。 三、最下面的线是以马路牙子为基准,左边高右边低,但是这个线有可能是因为路正好不是水平的 其实看上面窗户的水平线也可以,不过太短了,不太好看出来水平与否。。。 咋样,我眼力还行? 别怪我写的这么分析化,谁让你挑我正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来让我找水平的。。。。。 本帖最后由 Taiji 于 2013-2-16 00:48 编辑
|
[188 楼] 不死和尚
[泡菜]
13-2-16 00:27
忘了上片儿了  别走火入魔了啊
|
[187 楼] 不死和尚
[泡菜]
13-2-16 00:18
那来玩个4x5的东东啊 反正睡不着。刚看你说到片子水平,我正好有张4x5的片,我看怎么都是平的,别人看怎么都是歪的,你也来看看啊,要是不平顺便看看怎么给裁水平了。玩不?就当测测视觉平衡感了,这个拍大幅可是必须的呀。
|
[186 楼] Taiji
[老坛泡菜]
13-2-15 23:54
不死和尚 发表于 2013-2-15 23:42  器材党本性暴露无疑,没事在家就不能练练跳闪?你这表面看貌似在动脑子思考,其实就是找借口摸器材。 顺便拆装一下器材。 不过说实在话,这样精简着背出去,有助于拍片子啊。我现在45的底片太少了。。。
|
[185 楼] 不死和尚
[泡菜]
13-2-15 23:42
Taiji 发表于 2013-2-15 23:27  震惊啊,刚才又折腾了一下,发现Snopro M1主仓可以放Arca45机身+S150头,然后前面包里放3个片夹,侧面网兜放测光表,顶盖放拆开后的轨道和对焦放大镜,闪光灯包放45冠布,加上我手里拿着三脚架,就是我一日标准配备啊,意外的惊喜!! 器材党本性暴露无疑,没事在家就不能练练跳闪?你这表面看貌似在动脑子思考,其实就是找借口摸器材。
|
[184 楼] 不死和尚
[泡菜]
13-2-15 23:30
kata828没见过,但如果真是专为810设计,那火不起来倒正常。有个包叫F.64吧,名字看就是大幅的,国内看不到,国外网店也寥寥。包还是盯着数字单反加笔记本的主流用户,现今在包的各种说明上,如果真看到有台4x5的图示,估计都能感动的流眼泪。我猜在人设计师眼里,linhof何其专业,必是用专业的器材箱的。中大幅机买普通的摄影背包本就是跨界了,都810了还背? 大箱子让助理扛着吧。
|
[183 楼] Taiji
[老坛泡菜]
13-2-15 23:27
Taiji 发表于 2013-2-14 22:26  今天在家没事归置东西,发现自己的摄影包真的不少,除了长期使用的Tenba的2个包,Messenger和P264以外,还有乐摄宝的Sling200AW,RoverPlus AW,Topload 75AW,MiF的Messenger,Snopro M1这些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收拾出来总结了一下,谈谈对几个包的感受
.... 刚才又忍不住研究了一下Snopro M1,发现还有一种正好可以放整个45系统的放法,适合一日或者在外面用大画幅溜达时候用: 1、主仓整体放一个豆腐块的双轨机加135或者150头,比如沙木尼45或者没有对焦器的Linhof,大小刚好,我之前放过45N-1+S150,跟定做的似的。 2、前包放3个片夹 3、顶包放对焦取景器和冠布(45尺寸的,叠起来) 4、侧部网兜放测光表 5、侧部闪光灯包能放2个镜头(三号门的您就别塞了) 6、三脚架云台手里拿着 以上1机2头或者3头,够一天的拍摄量了。。。 想的我自己都想再搞一个双轨木机了,轻便机动啊! 大家一样都背着差不多大小的单肩包,这个包比其他的单肩还更小一些,结果到了地方人家拿出来是135,咱这直接掏出来的是45,架子上一架,嘿嘿,要多得瑟有多得瑟。。。。不行了不行了,真的想买双轨了,一定要打住。。 震惊啊,刚才又折腾了一下,发现Snopro M1主仓可以放Arca45机身+S150头,然后前面包里放3个片夹,侧面网兜放测光表,顶盖放拆开后的轨道和对焦放大镜,闪光灯包放45冠布,加上我手里拿着三脚架,就是我一日标准配备啊,意外的惊喜!! 本帖最后由 Taiji 于 2013-2-15 23:28 编辑
|
[182 楼] bingowu
[泡菜]
13-2-15 19:44
想买还是找得到的呵呵。 这包我很纳闷为何没能在国内摄影界上没有大卖....是不是给的利润太少,众人不愿意推?倒是有些三流包,卖得漫天飞~~~众人乐意推,估计利润不少的样子?
|
[181 楼] Taiji
[老坛泡菜]
13-2-15 19:29
bingowu 发表于 2013-2-15 19:28  呵呵,说到登山包啥的,不妨关注一下kata 828,主用背负810,登山包理念~~也是个福利~~ 828已经停产了,我之前想找来着,找不到
|
[180 楼] Taiji
[老坛泡菜]
13-2-15 19:29
zlysx 发表于 2013-2-15 19:10  新年好! 新年好~~ 这张的水平好像有点问题?不过放大的时候可以用尺板找平,哈哈
|
[179 楼] bingowu
[泡菜]
13-2-15 19:28
呵呵,说到登山包啥的,不妨关注一下kata 828,主用背负810,登山包理念~~也是个福利~~
|
[178 楼] zlysx
[泡菜]
13-2-15 19:11
|
[177 楼] zlysx
[泡菜]
13-2-15 19:10
|
[176 楼] 不死和尚
[泡菜]
13-2-15 15:04
Taiji 发表于 2013-2-15 11:22  其实摄影包真的是暴利。你对比一下户外登山包就知道了。现在的摄影包,技术含量低、材料落后、背负单薄,价钱死贵死贵的,一个TMD普通双肩摄影包的价钱恨不得买两个同等容量国际大牌的登山包了,不就多了几块内部的泡沫内胆吗,那玩意就是发泡塑料包裹织物裁剪出来的,成本才几个?
登山包的背负系统,排汗系统以及面料,都是在保证了强度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轻量和舒适,摄影包现在用的那点技术,恨不得还是几十年前登山包那套。连腰带都不好好做。其实摄影包的重量早就比上登山包了。我现在去北京周边海驼山,因为没有水,每次带7L的水上去,整个包也即是17-20Kg,摄影包改天你称称满载重量就知道了。
大家去当地户外店背背差不多大小的Osprey,Gregory,花岗岩,哪怕是Dueter的包,里面放上重物模拟一下你器材的重量,回来再背背摄影包,反正我每次扔了的心思都有!
那天在论坛看到有人问摄影包的腰带和胸带怎么用,一群人支招,什么先上肩带再调节胸带,最后腰带以不勒就行的,等等,看的我都快哭了。
按照背负的最优化,应该是背包上肩以后先调节腰带,腰带包覆髋骨上沿,收紧,不影响运动即可,这样可以让人的躯干主体承重,胸带不能收紧,更不能影响呼吸,实际上在大运动量的时候, ... 不是这么简单的道理。登山包设计理念和摄影包完全不同的,登山负重是必须的,不负重都不行,人就让风吹跑了,它本身就是乐趣的组成,在此基础上,设计要求是人包合一,一切为舒适服务。摄影包的设计要求首先是考虑器材舒服,使用方便,最后考虑的才是背负舒服,所以说背负系统更像个噱头。当然个体针对自己的情况做修改diy另说,但你让卖包的简单把登山包的设计拿过来换个内胆,任哪个老板也不敢的,你舒服了,他铁定关门了。
|
[175 楼] Taiji
[老坛泡菜]
13-2-15 11:22
不死和尚 发表于 2013-2-15 04:17  45和135不能混着说,更别说单轨45了,我要是用单轨45,出门必带椅子,就钓鱼的人最常用的折叠椅子,文艺名叫“导演椅”
貌似你的理念是科学的,毕竟你是更专业的登山和户外的经验。摄影包的设计师估计脑袋想炸了也想不到会有摄影爱好者一个人一次背那么多器材爬山,按理在山巅驾驭这多些器材的摄影师肯定是得有助理了吧。 其实摄影包真的是暴利。你对比一下户外登山包就知道了。现在的摄影包,技术含量低、材料落后、背负单薄,价钱死贵死贵的,一个TMD普通双肩摄影包的价钱恨不得买两个同等容量国际大牌的登山包了,不就多了几块内部的泡沫内胆吗,那玩意就是发泡塑料包裹织物裁剪出来的,成本才几个? 登山包的背负系统,排汗系统以及面料,都是在保证了强度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轻量和舒适,摄影包现在用的那点技术,恨不得还是几十年前登山包那套。连腰带都不好好做。其实摄影包的重量早就比上登山包了。我现在去北京周边海驼山,因为没有水,每次带7L的水上去,整个包也即是17-20Kg,摄影包改天你称称满载重量就知道了。 大家去当地户外店背背差不多大小的Osprey,Gregory,花岗岩,哪怕是Dueter的包,里面放上重物模拟一下你器材的重量,回来再背背摄影包,反正我每次扔了的心思都有! 那天在论坛看到有人问摄影包的腰带和胸带怎么用,一群人支招,什么先上肩带再调节胸带,最后腰带以不勒就行的,等等,看的我都快哭了。 按照背负的最优化,应该是背包上肩以后先调节腰带,腰带包覆髋骨上沿,收紧,不影响运动即可,这样可以让人的躯干主体承重,胸带不能收紧,更不能影响呼吸,实际上在大运动量的时候,胸带都是解开的。 看摄影附件里面一群人对买一个摄影包意外发现腰带厚实就发出惊叹的声音,我真是无奈了。 现在的摄影包设计,腰带位置不对,多少的腰带都是背上包以后薄薄的尼龙带直接勒在肚子上,这样还不如不要! 忍不住吐槽一下,大家都是被忽悠了,不是某些摄影包背负设计的好,而是绝大部分的摄影包背负设计的太不好了!不是惊喜,是落伍! 所以我才忍不住想买个主袋前侧大开口的登山包,定做个内胆塞进去。我现在的登山包都很舒服,不过都是顶端开口,不方便取放器材啊。哎! 本帖最后由 Taiji 于 2013-2-15 11:27 编辑
|
[174 楼] 不死和尚
[泡菜]
13-2-15 04:31
旗帜鲜明的反对爬山拍照,山顶风光归攀登者独享,拍了照片回来,等于让我这种不爬山的人不劳而获
|
[173 楼] 不死和尚
[泡菜]
13-2-15 04:17
45和135不能混着说,更别说单轨45了,我要是用单轨45,出门必带椅子,就钓鱼的人最常用的折叠椅子,文艺名叫“导演椅”  貌似你的理念是科学的,毕竟你是更专业的登山和户外的经验。摄影包的设计师估计脑袋想炸了也想不到会有摄影爱好者一个人一次背那么多器材爬山,按理在山巅驾驭这多些器材的摄影师肯定是得有助理了吧。
|
[172 楼] Taiji
[老坛泡菜]
13-2-15 01:55
俺路远都是带全套家伙事的,生怕到地方出状况。。。用爸妈的话说是恨不得扛着整栋房子走。。。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
[171 楼] Taiji
[老坛泡菜]
13-2-15 01:53
哥啊。。。包的背负还是很重要的。俺上雪山和重装徒步用的gregory总重量30多kg都没问题,现在的双肩摄影包,你装到总重30kg试试看,感觉不是差一点半点的!
你的装包理念和俺们户外教育正好相反啊,根据力臂原理,越重的越要贴近,所以重的应该在中间贴近身体的位置啊。。。
俺说的一天拍摄量就是4到6张45片子。。。当然必要的附件是必带的。比如俺现在去颐和园就是90和210头,机身三脚架测光表,3个片夹,偶尔带个灰渐变或者橙镜,如果俺机身是双轨,估计那个单肩M1足够了。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
[170 楼] 不死和尚
[泡菜]
13-2-15 01:41
补一句,我曾经习惯性的认为路途越远越要精简器材,伤就伤在这个“精简”上,其实这样想恰恰是错的。路途远,就一定要多带,把能带上的都带上,路途近,一机一镜足以,一条路多走几次反复拍容易出好片。所以我一次买了俩,最大的和最小的,塌实了。
|
[169 楼] 不死和尚
[泡菜]
13-2-15 01:30
弱弱问一句,“够一天的拍摄量”这话怎么理解?  大的我喜欢卡塔,因为不繁琐袋子少框架挺。小的我喜欢杜马克,亮骚快捷。至于说“背负系统”,就是个营销概念,效果还不如自己会装。你买个两层的包颠倒着装,把沉的放上面,把零碎轻的放下边,比按它规划的那么装舒服多了。三脚架如果不长最好就横在上面,长的就单独背,反正不能直吊在双肩包上。韩国有一种摄影包就完全按这个理念设计的,外观更是骚的比白金汉还妖,就是太tmd昂贵了,咬牙跺脚没舍得哈哈。总之一句话,包这事只要把舒服当成一个考虑因素,就永远伤不完的脑筋。 还有,现在的双肩包太tm坑爹了,我因为忘了拉拉链,摔坏过一个镜头一个后背。
|
[168 楼] Taiji
[老坛泡菜]
13-2-14 22:26
今天在家没事归置东西,发现自己的摄影包真的不少,除了长期使用的Tenba的2个包,Messenger和P264以外,还有乐摄宝的Sling200AW,RoverPlus AW,Topload 75AW,MiF的Messenger,Snopro M1这些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收拾出来总结了一下,谈谈对几个包的感受
1、Tenba Messenger和MiF Messenger 这俩包一个类型,MiF的内胆材料更好,Tenba的背带更好,面料更耐操。 正好今天搞的GSW690III也到手了。现在90和65双修,出去省得换头,从包里抓出来就拍。 这俩包正好把两个690机器背对背放进去,还有其他的空间放2盒胶片没问题。这也是意外的惊喜啊。 缺点:自重大,单肩,2个机器放进去,真心压肩膀啊 优点:防护都很好,用料和做工个人觉得比Kata好,乐摄宝之流就不说了,MiF的背带就是和汽车安全带一个材料,结实了,但是背起来的感觉比Tenba差远了。其实我个人真的挺推崇Tenba的,之前给Abo兄也推荐了Tenba的双肩包,他用着非常满意,但是不知道为啥用Tenba的不多
2、Tenba P264 这是我的大画幅主力包,貌似现在停产。以前也用过很久的乐摄宝Compu Trekker,后来进了P264以后送人了。这个包的特点是真的很能装很能装,列个装的东西列表: Arca F-Metric Field 45,机身+轨道,Linhof转110mm转接板 镜头6个:R75,S90,S120HM,S150,R210,C300, P枪表,R放大镜,LEE滤镜座+遮光罩,SR滤镜4片,Lee黑白滤镜4片,HelioPan CPL1片,BW ND2片 片夹10个,Harison 810冠布 Gitzo 3341LS三脚架+曼附图410云台+Sunray快装夹座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份量,反正即使能放下我也是不会全背出去的。。。
缺点:腰带太薄,背负对于这个重量来说很单薄,但是比其他很多双肩包的3根布带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优点:能装,防护好,带防雨罩
3、乐摄宝Rover Plus AW 这个包是个好包,也是背负系统我唯一能看的上,觉得不错的包,做工什么的也都很好,但是这个包买回来以后一直闲置,只能说不适合我。 这中上下分仓的包,比较适合2-3日徒步游。上层放衣服,下层放相机。所以下层的相机空间相对还是不大,隔断设计比较适合135或者120系统,我之前的相机配置真心不适合,而且2-3日徒步游已经很久没有去过了。准备等开春了放上2个690的大旁轴,出去溜达溜达试试吧。 缺点:自重大,空间设计不太适合我个人的使用 有点:背负是这些包里面最好的,让我一直感慨应该和P264的背负换一下!
4、Snooky的Snopro M1 总体评价两个字:超值! 这个包本来是我以前买来是做随身挎包的,但是前段时间论坛上不是流行片夹包么?今天一看大小,心血来潮试了一把,还真的挺合适! 按照45片夹竖着放的宽度把内胆隔开,大的空间可以竖着放差不多8个左右,小的空间可以片夹纵轴旋转90度以后再放5个,前面的隔包还能放3个,反正我一共13个片夹放进去没放满。。。 包盖上的顶包可以放2个对焦放大镜,就是施耐德4倍那种,侧面的网兜我放了Pentax Digital Spot点测,另外一边的闪光灯包没放,肩带上的挂的地方我插了一把细长的手电筒。
缺点:单肩,和我放Arca的双肩包Tenba 264不好配合,而且一个肩膀有点累 优点:材料好,做工好,价格实惠。做工和用料应该能比得上现在的Kata这些一线品牌,感觉比现在的乐摄宝做工好的多了,还带防雨罩,貌似价钱不到500块钱,具体的大家X宝上自己搜吧,省的被别人说当托。
5、其他几个包长期闲置,基本都是用135系统时候的配置了,特别是乐摄宝的Sling 200AW,不用135单反系统就用不上,所以长期闲置,放个135的1机3头还是很不错的。。求领养,哈哈。。。。
哎。。。不知不觉又暴露了器材党本色,连包都烧成这样,没救了!
刚才又忍不住研究了一下Snopro M1,发现还有一种正好可以放整个45系统的放法,适合一日或者在外面用大画幅溜达时候用: 1、主仓整体放一个豆腐块的双轨机加135或者150头,比如沙木尼45或者没有对焦器的Linhof,大小刚好,我之前放过45N-1+S150,跟定做的似的。 2、前包放3个片夹 3、顶包放对焦取景器和冠布(45尺寸的,叠起来) 4、侧部网兜放测光表 5、侧部闪光灯包能放2个镜头(三号门的您就别塞了) 6、三脚架云台手里拿着 以上1机2头或者3头,够一天的拍摄量了。。。 想的我自己都想再搞一个双轨木机了,轻便机动啊! 大家一样都背着差不多大小的单肩包,这个包比其他的单肩还更小一些,结果到了地方人家拿出来是135,咱这直接掏出来的是45,架子上一架,嘿嘿,要多得瑟有多得瑟。。。。不行了不行了,真的想买双轨了,一定要打住。。。 本帖最后由 Taiji 于 2013-2-14 22:37 编辑
|
[167 楼] Taiji
[老坛泡菜]
13-2-14 19:55
不死和尚 发表于 2013-2-14 17:49  厨房改成暗房了,平时吃饭就是打电话送餐,本来没什么不方便,谁知道过年蛋疼了,送餐的饭店全关门,从腊月二十九到今天,天天顿顿涮锅子啊。 我那狗闻着肥牛味就往沙发底下钻呀。 俺家厨房那个亮堂的。。。2个玻璃窗,连着设备间。。。想改暗房都不行。。。。
|
[166 楼] 不死和尚
[泡菜]
13-2-14 17:49
厨房改成暗房了,平时吃饭就是打电话送餐,本来没什么不方便,谁知道过年蛋疼了,送餐的饭店全关门,从腊月二十九到今天,天天顿顿涮锅子啊。  我那狗闻着肥牛味就往沙发底下钻呀。
|
[165 楼] 不死和尚
[泡菜]
13-2-14 17:20
trix我用了50卷了,从来咋没见粉儿过呢,多喜庆啊。  倒是每次定影之后往外倒定影液好像挂着点色儿。我定影用派森,从来不找比例,闭眼往1升的量杯里倒小半杯,再兑水,永远6分钟。
|
[164 楼] yygzs_52
[禁言中]
13-2-14 12:06
看的人心痒痒,09年以后没搞过暗房,原来在卫生间搞搞,想等搬了房子应该有地方了,结果,两年装修完,唉,暗房没了!!!!
|
[163 楼] Taiji
[老坛泡菜]
13-2-14 11:57
3TOP 发表于 2013-2-14 10:17  太极,除海波液我也泡3分钟,水洗水温20度过一点,没量,这一点不严谨。仍有紫色,135看上去比120更紫一些。 你把水温提高一点吧,不超过30度。我上次接在淋浴头上冲下一卷了,等忙完回来要取出来的时候,发现水洗的温度比我洗澡水温度略低。。。 晾干发现有一张的边缘脱膜了。。
|
[162 楼] 3TOP
[泡菜]
13-2-14 10:17
Taiji 发表于 2013-2-13 22:10  我是加了Hypo cleaning Agent,就是海波清除液,然后用温水水洗了30分钟,粉红色才降低到可接受,但是仍然有。 结果温水水温没控制好,高了,有一张底片的药膜有点脱落了。。。。 太极,除海波液我也泡3分钟,水洗水温20度过一点,没量,这一点不严谨。仍有紫色,135看上去比120更紫一些。
|
[161 楼] Taiji
[老坛泡菜]
13-2-13 22:10
3TOP 发表于 2013-2-13 20:27  请教僵尸兄,用什么定影药定多久不粉,我一二福定6分,乐凯、派森定12甚至15分,水洗半小时都粉 我是加了Hypo cleaning Agent,就是海波清除液,然后用温水水洗了30分钟,粉红色才降低到可接受,但是仍然有。 结果温水水温没控制好,高了,有一张底片的药膜有点脱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