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长城走遍 (卷二) 天风浩荡锦阳关
14075 796
[596 楼] 山水闲人 [资深泡菜]
13-9-5 22:37
山东山 发表于 2013-08-20 17:00
青云寺
原淄川县八大寺之一...
青云寺,不错! 这个题目老兄好像还没做足,期待续集……
本帖由Windows Phone客户端发布
[595 楼] 360° [泡菜]
13-9-4 23:02
老乡光影造化,文采飞扬,俺临淄人,近两年来一直关注齐长城,偶尔也去蹭几张片子,改日去博山拜访
[594 楼] 破车独行 [资深泡菜]
13-8-23 16:35
住在这里真好,空闲时间都可以进山拍照
[593 楼] 山东山 [泡菜]
13-8-23 09:15
齐长城故事——鲁山一线天(6
[592 楼] 山东山 [泡菜]
13-8-23 09:14
齐长城故事——鲁山一线天(5
[591 楼] 山东山 [泡菜]
13-8-23 09:13
齐长城故事——鲁山一线天(4
[590 楼] 山东山 [泡菜]
13-8-22 12:10
齐长城故事——鲁山一线天(3
[589 楼] 山东山 [泡菜]
13-8-22 12:09
齐长城故事——鲁山一线天(2
[588 楼] 山东山 [泡菜]
13-8-22 12:09
齐长城故事——鲁山一线天(1

鲁山山行
(宋)梅尧臣
适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静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树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587 楼] 山东山 [泡菜]
13-8-20 17:00
青云寺
原淄川县八大寺之一,又列淄川二十四景之首,其地四山环合,景色秀丽。《淄川县志》载:“(僧)圆明,于西南山中创建青云寺者也。寺初名上泉庵,正统中,僧人净明结茅于此,舍身以为浮图,开山为田,自耕而食,有徒曰道通,再传曰德山,皆苦身修行,垦田渐广。三传至圆明,于正德六年出家,不数年遂成大刹,又于中建精舍数间,招名流读书其内,百余年来,文人墨士碑版题咏之盛,一时称最,至今述邑中名胜, 以青云寺称首焉。”正统为明英宗朱祁镇年号,即1436—1449年,正德六年为1511年,据此可知,此寺已有五百五十多年※※。上泉即路途井,自圆明始更名青云寺,沿用至今。历代曾重修多次,现存大雄宝殿(祖师殿)、天王殿(山门)、伽蓝殿(关帝庙)、观音殿、地藏王殿、碧霞元君行宫、钟鼓楼等殿堂五十余间,五个院路,为佛道合一建筑。全盛时有寺田一百多亩,僧、道三十余人。
青云寺又曾为文人荟萃之地。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青年时期曾与其挚友李希梅、张笃庆等就读于青云寺。后来他执教于西铺村毕际有家,又曾多次往游,留下了许多诗文;《聊斋志异》中不少篇目,就是蒲松龄在从西铺村到青云寺的路上构思而成。《蒲松龄集》中收录了蒲松龄有关青云寺的两首诗:
闰月朔月,青云寺访李希梅
诸锋委折碧层层,春日林泉物色增。
山静桃花幽入骨,谷深溪柳淡如僧。
崩崖苍翠云霞满,禅院荒凉鬼物凭。
遥忆故人丘壑里,半窗风雨夜挑灯。

重游青云寺
深山春日客重来,尘世衣冠动鸟猜。
过岭尚愁僧舍远,入林方见寺门开。
花无觅处香盈谷,树不知名翠作堆。
景物依然人半异,一回登眺一徘徊。
此外,著名文人张至发、张中发、王教、毕自严、高珩、毕际有、唐梦赉、沈润、孙蕙、邱璐、沈燕及、邱行素、毕道远、毕柳村等都有诗文赞美青云寺。寺内原有碑林,保存古碑七十余方,如明人王教撰有《上泉庵佛殿记》,张中发有《暮春同友人重游上泉庵》碑,毕自严题壁诗碑,都已被毁,唯有蒲松龄所撰《青云寺重修二殿记》碑侥幸保存下来,现存于蒲松龄纪念馆。此碑长170厘米,宽70厘米,青石阴刻,楷书,碑文176字,为研究青云寺及蒲松龄的珍贵文物。
※※初年,著名教育家、儒学大师孙乃琨认为这里的清泉饱蕴灵气,由※※们为他在青云寺建灵泉精舍,他任主讲,培养了一大批学人,他亦自号“灵泉”,人称灵泉先生。

2
七十年代末,非常年轻的时候,去过青云寺。浩劫之后,殿梁无存,看到的,不过几攒瓦砾,很没脾气的样子。那个时段,整个神州基本也瓦砾着,都是很没脾气的样子——包括曾经意气风发的革命群众,到这年上,多数打蔫,疲了也皮了。十分清楚记得那里有一棵不小的桃树,长在今天的庙西五谷轮回殿位置,秋桃,小而甜。桃树的拥有者是个住在庵棚里的老者,是不是满腹经纶的还俗老僧,我不知道也不关心。记忆里桃子很贵,下面市上一毛二,庙前一毛六。
长大后听到高人教诲处世经验“买鱼不上船,买菜不进园”,一下联想到的,竟是青云寺树下昂贵的小秋桃。
这二年拍照了,上青云寺就多了,认识了走过鲁中很多寺院的、网名“圣道”的先生,也熟悉了长着一脸很有力度的皱纹的看庙人高师傅。谈到青云寺,我觉得若想叫人来到这里看后不觉两眼发亮,只需两步即可,一是把交错于空中的电线电杆移除或改路,让天空洗练,二是砍掉坡地杂乱的、再给它三百年也长不成材的灌木,让大地透气,这样,寺周幸存下来的名贵树木便可显露本来面目,一座清奇风流的寺庙便可横空出世。
从寺庙选址到建筑,其实先人是极其讲究美感的,到了今天这般毛草,只能说管理者是些庸才。——话说回来,当吃饱饭在若干年里成为一个国家总体目标而又常常觉得目标高不可攀时,在美感上提出要求,就显得奢侈。
我是这时听到青云寺古老树木是有保护费的,两次,一次听圣道兄说起,一次听看庙人高师傅说起。青云寺的古树每年都有七十元保护费,但这笔钱若干年里不知被哪个部门截留了,寺与寺人从未与它有过一面之缘。
“腐败遍地!”这天老高还是这番话,意犹未尽,最后做出总结性发言,感慨还是有老茅的年代好,没人敢贪。
我凝望老哥,觉得他真不是在跟我玩第二十二条军规式的幽默,笑了。高老哥话里明显带着喝高的一股劲,至今不醒——你也是从那些日子走过来的,动动脚后跟想想嘛,有茅伙计存在,大殿是不存在的,殿都保不住,遑论树木,曾经寺庙树木成林,而今安在?不过剩余区区二十颗,而这区区二十颗,够不够一次大炼钢铁引火柴,是个悬念。
我把这现象命名为脑智栓。
身为中国人的幸运,就是你整天都在被一些奇思妙想包围着,而这些奇思妙想,极端缺乏起承转合上下贯通的逻辑性,凸显着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德——不屑思考,不管多简单的问题。
脚后跟是完全可以来回答这些的,它说:有老茅存在庙就不存在,你老高也得不到看庙这份有前途的职业。庙都没有了树还值钱?那个年代青云寺上上下下,所谓值钱的东西,充其量不过是秋后的半簸箕小桃,一斤能卖到一毛六分钱。

——齐长城下边摄边说(十四)

齐长城下六百年名刹青云寺

本帖最后由 山东山 于 2013-8-20 17:29 编辑

[586 楼] 山东山 [泡菜]
13-8-13 21:53
齐长城下六百年名刹青云寺春来(16
[585 楼] 山东山 [泡菜]
13-8-13 21:52
齐长城下六百年名刹青云寺春来(15
[584 楼] 山东山 [泡菜]
13-8-8 22:47
齐长城下六百年名刹青云寺春来(14
[583 楼] 山东山 [泡菜]
13-8-8 22:46
齐长城下六百年名刹青云寺春来(13
[582 楼] 山东山 [泡菜]
13-8-8 22:45
齐长城下六百年名刹青云寺春来(12
[581 楼] 山东山 [泡菜]
13-8-8 22:44
齐长城下六百年名刹青云寺春来(11
[580 楼] 山水闲人 [资深泡菜]
13-8-2 22:12
又看到楼主新片了赞一个!
本帖由Windows Phone客户端发布
[579 楼] 山东山 [泡菜]
13-8-2 11:03
齐长城下六百年名刹青云寺春来(10
[578 楼] 山东山 [泡菜]
13-8-2 11:02
齐长城下六百年名刹青云寺春来(9
[577 楼] 山东山 [泡菜]
13-8-1 15:19
齐长城下六百年名刹青云寺春来(8
[576 楼] 山东山 [泡菜]
13-8-1 15:18
齐长城下六百年名刹青云寺春来(7
[575 楼] 山东山 [泡菜]
13-7-29 20:08
齐长城下六百年名刹青云寺春来(6
[574 楼] 山东山 [泡菜]
13-7-29 20:07
齐长城下六百年名刹青云寺春来(5
[573 楼] 山东山 [泡菜]
13-7-29 20:05
齐长城下六百年名刹青云寺春来(4
[572 楼] 山东山 [泡菜]
13-7-29 20:03
齐长城下六百年名刹青云寺春来(3
[571 楼] 山东山 [泡菜]
13-7-17 16:15
齐长城下六百年名刹青云寺春来(2
[570 楼] 山东山 [泡菜]
13-7-17 16:14
齐长城下六百年名刹青云寺春来(上
[569 楼] 山东山 [泡菜]
13-7-15 09:11
齐长城故事——岳阳山淄河岸古要塞(18
[568 楼] 山东山 [泡菜]
13-7-15 09:10
齐长城故事——岳阳山淄河岸古要塞(17
[567 楼] 山东山 [泡菜]
13-7-14 09:41
齐长城故事——岳阳山淄河岸古要塞(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