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穿越的重庆十八梯
567 33
[5 楼] 寒松峻挺 [资深泡菜]
13-1-21 17:49
。。。。。。。。。。。
[4 楼] 寒松峻挺 [资深泡菜]
13-1-21 17:48
。。。。。。。。。。。。
[3 楼] 寒松峻挺 [资深泡菜]
13-1-21 17:47
。。。。。。。。。
[2 楼] 寒松峻挺 [资深泡菜]
13-1-21 17:45
       老街道周围居住着大量普通老百姓以及进城农民工,街上散发着浓浓的市井气息。掏耳朵的、修脚的、做木工的、做裁缝的、卖烧饼的、卖针线、打麻将的,还有山城绝对少不了的棒棒军,散布在各处,更有狗啊猫啊,随意趴在地上打着盹。十八梯是老重庆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十八梯的来历,大概是在明朝的时候,这里本来有口水井,附近的居民都吃这口井里的水,这口水井距离居民的住处正好十八步石梯,因此人们把这里称作“十八梯”。
在十八梯,有一个紧闭着的防空洞,抗战时期震惊中外的较场口大惨案  旧照片中的十八梯吊脚楼
就发生在那里。1941年6月5日,日军对重庆实施轰炸,出动了二十余架飞机,从傍晚开始分数批夜袭重庆,空袭长达三小时之久。由于十八梯防空洞避难人数超过容量,加之隧道通风不畅,2500人窒息死亡,酿成震惊中外的“较场口大惨案”,又称“六·五大惨案”。据说每年只有两个日子这里才开放:6月5日和8月15日;平时不开放据说是缺少每年10万元的维护费。

       
[1 楼] 寒松峻挺 [资深泡菜]
13-1-21 17:42
山城“贫民窟”
十八梯棚户区,外人眼中的重庆“贫民窟”,距离解放碑商业区仅一街之隔。从重庆“母城”到城市“毒瘤”,十八梯被重庆速度远远抛在后面。2010年,十八梯※※改造工程启动,但至今一些区域仍尚存。中外很多摄影师在这里拍下了不少获奖大作。
  
重庆渝中半岛老城(重庆最早的母城)被分成了上半城和下半城,一上一下之间的区别如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十八梯在下半城,解放碑在上半城,他们之间仅仅只是相隔一条马路。
在外人眼中的十八梯,被习惯性理解为城中村,城是高楼林立的※※商务区解放碑,中国中西部最繁华的地方,村是吊脚丛生、户不蔽雨的十八梯棚户区,其实不然,先有十八梯后有解放碑,先有村后有城,先有穷后有富,城市发展因江而生,倚山而上,如大树参天,纵然树冠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也是因为坚实的躯干和发达的根系。由此,在这个被“代言”了落后居住条件的十八梯里,更能找到原本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被丢弃或者被侵蚀的原质。
现在俺所拍到的十八梯,其中很多住户已经是农村来的进城务工者了。

世界上最近的距离是解放碑和十八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也是解放碑和十八梯。

以下内容由 寒松峻挺 于 2013-1-22 09:26 补充
(不好意思,片片照得有点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