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是很想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但是朋友说,随便写,可以挣些稿费,也不多,一两百块,但总归是钱。

许久不写这些愀然的东西,也总觉得自己的文字很肤浅,但是毕竟是自己写的,还是好好留底一下吧。
也许将来还会会怀念呢,人的状态总是在变。
超山探梅对于梅花的喜欢,也许每个人都是从书本获得的第一个感觉吧。小的时候,就被老师教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而生于南方的我们,没有磨过宝剑,亦没有看过梅花是经历怎样含辛茹苦才在最寒冷的时候,含苞待放,吐蕊招展的。
所以对于梅花的风姿,也只能通过有限的想象力来填充。于是,在儿时的我小小的心里,已经就种下了对梅花向往。
十几年过去了,对于梅花一直也是有缘无分,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而对于梅花的理解随着知识的增长也在不断的加深。
随着我们个性的成长和对现实的认知,对于梅花的喜爱也越来越严重了,彷佛那就是代表着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独立,
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当我们对自己孤芳自赏时,便觉得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自己了解自己就好。是光源总有一天会发光的。
有多少的文人墨客,总是以梅花的风情万种来表达自己万千思绪。不如我们简单去领略下前辈们的高风亮节吧。
先来看看陆放翁的一个人赏梅心得。来自他的《梅花绝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终究是有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在里面,前两句只是单纯的写了梅花花开的景象,而后两句抒情,我想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感触吧。
眼前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每一株都是那么美,只恨自己分身乏术,不能一一尽收眼底。
我们在杭州超山探梅的时候,亦是有这样的感触,想看尽每一株,看拍好每一朵,可惜能力有限,精力有限,只能边走边欣赏。
再看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又是怎样的一种傲气呢?
在这个浑浊的社会里,要作翩翩浊世佳公子,谈何容易?而我们的社会是一直在发展,可想而知,
那个时代的人们,特别是一些有志青年,又是怎样空有一腔热情无报国之门呢?许多的人,也只能独善其身,孤芳自赏。
对于梅花的另一种表述,大概就是将女子比作梅花,和诗人的自我比喻有着异曲同工之意。
而其中最为有意境当属李清照的自喻和曹雪芹笔下的荆钗们。
李清照,《临江仙-梅》: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李清照的一生可谓坎坷,这也是她从豪放派转为婉约的主要原因吧。战争破坏了许多许多,我们的大词人也未能幸免。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每每读到清照的对比鲜明词风的词,不得不悲从中来,李清照这样的女子,应该是一生都被呵护的。
记得哥哥曾说,如果有一天你能深有体会的读懂唐宋诗词,那么你对人生的理解就上了一个层次了。如今想来,还真是这般哲理。
而金陵十二钗,个个不得善终,也不禁让人扼腕叹息。《红楼梦之访妙玉乞红梅》: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入世冷桃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桠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爱情是有多美好,才让这已遁入空门的丫头任是散下情丝,无怨无悔!大概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想来这些都不是些乐观豁达的描写,这也是所有关于梅花诗词的主调,于是,不同意境的诗词让人觉得别开生面,耳目一新和眼前一亮。
如杨万里这首俏皮的《探梅》: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将梅花的灵动,俏皮写的入木三分,跃然眼前一般。似乎最好看的那朵梅花在和诗人玩游戏一般,而我们身在其中,
亦不自觉的,将自己化身为那被恼的诗人,眼里满是笑意,宠爱,好像看到一个非常聪明伶俐的孩子。
而
※※※的这首《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在
※※※之前,几乎每个帝王都喜欢写写诗词,其中佼佼者有李煜,庸庸者有乾隆,
而
※※※的最为霸气,不得不喜欢。这首虽然表面是在写梅花,而实际,怎么看都觉得是在表达,不管经历怎样的挫折和困难,
不论前方是怎样的扑朔和迷离,只要把握时机,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赢家。
※※※在战争中培养出来的王者之气,到底是有着怎样的支撑?我想有一天,我会努力的去看
※※※传的。
PS:杭州超山梅花节每年二月底三月初举行
超山,位于杭州市北郊,千年古镇塘栖镇境内,距离杭州市区20多公里。为江南三大赏梅胜地之首,以“古、广、奇”著称,享有“十里梅花香雪海”和“超山天下梅”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