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楼] laopai
[资深泡菜]
13-4-28 02:09
Prospect 发表于 2013-4-26 08:07  这个倒飞倒是从来没见蓝鸟飞过,相互还挺尊重专利的。 请继续!
|
[520 楼] Prospect
[资深泡菜]
13-4-27 04:11
|
[519 楼] Prospect
[资深泡菜]
13-4-26 08:07
EmersonYang 发表于 2013-4-25 19:48  这是雷鸟的招牌动作之一,视角好的话看两架F-16是肚皮贴肚皮。还有一个是上面的飞机倒飞,下面的正飞,远处看过去两架F-16垂尾贴垂尾… 这个倒飞倒是从来没见蓝鸟飞过,相互还挺尊重专利的。 本帖最后由 Prospect 于 2013-4-26 08:11 编辑
|
[518 楼] laopai
[资深泡菜]
13-4-26 07:15
EmersonYang 发表于 2013-4-25 19:48  这是雷鸟的招牌动作之一,视角好的话看两架F-16是肚皮贴肚皮。还有一个是上面的飞机倒飞,下面的正飞,远处看过去两架F-16垂尾贴垂尾… 机身肚皮下面可以安装个摄像头吧?倒车都有倒车雷达了。。。 两架战机倒飞表演,飞行员谁也看不见谁。就听倒飞雷达:“倒飞,倒飞,倒飞。。。滴滴滴滴滴滴。。。咣!”。。。撞上了!
|
[517 楼] EmersonYang
[泡菜]
13-4-25 19:48
原文由 Prospect 在 2013-04-25 12:01 发表 一对雷鸟 这样飞两个飞行员谁也看不见对方,完全凭感觉了。... 这是雷鸟的招牌动作之一,视角好的话看两架F-16是肚皮贴肚皮。还有一个是上面的飞机倒飞,下面的正飞,远处看过去两架F-16垂尾贴垂尾… 本帖由移动终端发布
|
[516 楼] EmersonYang
[泡菜]
13-4-25 19:44
原文由 Prospect 在 2013-04-25 06:15 发表 雷鸟,算音障吗? 这不是突破音障,飞行表演大多在低空,突破音障时引发的声爆会对观众和附近建筑物造成损害… 本帖由移动终端发布
|
[515 楼] laopai
[资深泡菜]
13-4-25 17:42
|
[514 楼] Prospect
[资深泡菜]
13-4-25 12:49
飞起来可毫不含糊
|
[513 楼] Prospect
[资深泡菜]
13-4-25 12:41
卖糖豆的
|
[512 楼] Prospect
[资深泡菜]
13-4-25 12:04
音障,不是也差不多了,每秒300米? 下次带个测速雷达去。
|
[511 楼] Prospect
[资深泡菜]
13-4-25 12:01
一对雷鸟  这样飞两个飞行员谁也看不见对方,完全凭感觉了。
|
[510 楼] Prospect
[资深泡菜]
13-4-25 11:58
雷鸟接着飞,暴框了。  雷鸟涂装刷到了喉咙里面。 以前觉得蓝鸟技术好,涂装不好看。现在看蓝鸟也挺漂亮,雷鸟一点也不笨。 趁机把照片翻一翻,晒一晒,烂片删掉些。拍太多了,拍完都没有看过。
|
[509 楼] laopai
[资深泡菜]
13-4-25 10:57
蓝天使飞行表演的最后两张:6架编组,三角形队型。蓝天使最后就是这样飞出人们的视线,结束表演。
|
[508 楼] laopai
[资深泡菜]
13-4-25 10:55
|
[507 楼] Prospect
[资深泡菜]
13-4-25 07:29
大鲨鱼
|
[506 楼] 摄摄猫
[陈年泡菜]
13-4-25 06:56
真不错!比珠海航展好看多了,羡慕楼主呀
|
[505 楼] Prospect
[资深泡菜]
13-4-25 06:15
雷鸟,算音障吗?
|
[504 楼] Prospect
[资深泡菜]
13-4-25 06:12
EmersonYang 发表于 2013-4-24 18:12  蓝天使的双座机都是7号,现在的正牌7号机是编号为161943的F-18B,另一架编号编号为161746的F-18B替补,大部分情况下161746是7号,偶尔也客串一下其他号码。 这都能挖出来!7号座舱果然是双座。 F16也会这样走,这样状态下,估计机翼升力全无,靠机翼下部顶风和发动机推力把飞机撑起来。
|
[503 楼] 国际鸟人
[泡菜]
13-4-25 02:38
EmersonYang 发表于 2013-4-24 18:29  所以现在机动性最好的战斗机过载范围是-3~+9,人体抗黑视的能力强过抗红视,再加上有抗荷服绑着。
机翼的问题,超音速时代之后大部分飞机采用的是对称翼型,机翼横切面上下对称,升力靠迎角产生,所以倒飞的时候要向前推一点杆。三代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机翼水平时,看机头有点冲下,Su-27系列最明显,这样飞行员视线水平时,机翼正好是正迎角。
至于※※一般能机动飞行的都有弹翼,除了巡航※※用弹翼提供升力以外,其他的弹翼大多都是气动舵或者安定面,典型的例子是响尾蛇空空※※,前置气动舵,后置安定面,气动舵就是靠迎角工作的。没有弹翼的大多是弹道※※,一般机动靠矢量系统,※※头部有一圈矢量发动机,再入大气层是速度太快,气动舵需要耐烧蚀,舵机还要大扭矩,不如矢量发动机划算。中国的远程制导火箭用的也是矢量发动机。 参考这张图:http://x.bbs.sina.com.cn/forum/pic/47471c530104jqq4 长见识!
|
[502 楼] laopai
[资深泡菜]
13-4-24 21:53
居然500贴了! EmersonYang 发表于 2013-4-24 18:12  蓝天使的双座机都是7号,现在的正牌7号机是编号为161943的F-18B,另一架编号编号为161746的F-18B替补,大部分情况下161746是7号,偶尔也客串一下其他号码。 原来如此! 双座机的后座好像是“客座”,可以携带非蓝天使成员的乘客上天。请 @EmersonYang 或者其他军迷给掰道掰道? 达里湖人 发表于 2013-4-24 18:16  精彩! 谢谢达里湖人兄的鼓励!
|
[501 楼] EmersonYang
[泡菜]
13-4-24 18:29
大卫 发表于 2013-4-24 00:11  谢谢指正! 如果只是倒飞平飞的话应该对驾驶员影响不大吧?倒飞做机动动作的话肯定影响很大。
倒飞升力的问题倒是不太好解释,因为以前讲飞机为什么能飞的时候过于强调机翼的流体力学,强调飞机的升力是通过机翼的翼型获得的,而几乎不提迎角的问题。这就导致另一个类似的问题:大部分※※是没有机翼的(有的※※只有一些很小的方向舵),但是※※不但能水平飞行,还能做高机动飞行,并没有机翼为※※提供升力,所以这样的问题也让人困惑,我记得我小时候就被朋友问住过。 所以现在机动性最好的战斗机过载范围是-3~+9,人体抗黑视的能力强过抗红视,再加上有抗荷服绑着。 机翼的问题,超音速时代之后大部分飞机采用的是对称翼型,机翼横切面上下对称,升力靠迎角产生,所以倒飞的时候要向前推一点杆。三代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机翼水平时,看机头有点冲下,Su-27系列最明显,这样飞行员视线水平时,机翼正好是正迎角。 至于 ※※一般能机动飞行的都有弹翼,除了巡航 ※※用弹翼提供升力以外,其他的弹翼大多都是气动舵或者安定面,典型的例子是响尾蛇空空 ※※,前置气动舵,后置安定面,气动舵就是靠迎角工作的。没有弹翼的大多是弹道 ※※,一般机动靠矢量系统, ※※头部有一圈矢量发动机,再入大气层是速度太快,气动舵需要耐烧蚀,舵机还要大扭矩,不如矢量发动机划算。中国的远程制导火箭用的也是矢量发动机。 参考这张图:http://x.bbs.sina.com.cn/forum/pic/47471c530104jqq4
|
[500 楼] 达里湖人
[资深泡菜]
13-4-24 18:16
laopai 发表于 2013-4-24 12:18  目不暇接。精彩! 
|
[499 楼] EmersonYang
[泡菜]
13-4-24 18:12
laopai 发表于 2013-4-24 16:43  6架蓝天使三角形编队。真有两架7号机!怪哉怪哉! 蓝天使的双座机都是7号,现在的正牌7号机是编号为161943的F-18B,另一架编号编号为161746的F-18B替补,大部分情况下161746是7号,偶尔也客串一下其他号码。
|
[498 楼] laopai
[资深泡菜]
13-4-24 16:43
|
[497 楼] laopai
[资深泡菜]
13-4-24 14:59
|
[496 楼] laopai
[资深泡菜]
13-4-24 12:19
|
[495 楼] laopai
[资深泡菜]
13-4-24 12:18
|
[494 楼] laopai
[资深泡菜]
13-4-24 12:16
|
[493 楼] 大卫
[泡菜]
13-4-24 08:47
Prospect 发表于 2013-4-24 01:22  老派真的错过了F22? 那个时间F22热炒供氧问题,F22好像也是第一次在旧金山飞,很多人都没想到。
三代同飞,F22能和螺旋桨飞机保持一致速度,也算难得吧。 老美超喜欢搞这种三代同堂、四世同堂的飞行表演,P-51野马是一定会参加的。 速度不是问题,P-51的速度在2战时期是最快的螺旋桨战斗机了,最大时速能达到700公里/小时,如果换装现代发动机应该更没问题了。 而现代3代、4代机的低速性能一般都非常好,和以前米格-21之类的高空高速战机不同,3、4代机强调机动性和超机动性,所以低空低速性能一般都很好,时速低到200多公里都不会失速。所以编队飞行应该一点问题都没有。 F-22供氧问题纠结了很久,最后才发现其实不是供氧系统出了问题,而是飞行员穿的抗荷服系统出了问题,抗荷服把飞行员箍得太紧,让飞行员喘不上气来导致缺氧。后来通过更换抗荷服系统的阀门、过滤器得到解决。
|
[492 楼] 慢脱瓦尼
[泡菜]
13-4-24 07:36
skipper 发表于 2013-4-23 23:15  继续明信片。。。 超喜欢这几张的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