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俄罗斯,依然自我
101757 2295
[1198 楼] reilx [泡菜]
13-8-16 15:12
曼曼 发表于 2013-8-14 11:52
现场的感觉很穿越!

圣彼得堡的旅馆,门面直接对外,在外面就可以看到门牌号码,
打开大门,很快就进入旅馆,不像在莫斯科那么曲折、坎坷。

也是一个家庭旅馆,网上预订的,
切记,在俄罗斯最好什么都预订妥贴!

我们住的是一个多人间,有4个上下铺,
我们和2位同事,四人入住,不再安置他人,
但也价格不菲,约合¥200元!
比路书上介绍的高出许多,俄罗斯的住宿费真是涨价出奇。

房主是一个很有品位,又很认真的人,看上去像一位教授,而不是业主。
他首先带我们看过了旅馆里的全部公共设施。
每一间浴室和卫生间,浴室有浴缸的,或淋浴的,
多人的或者多个单人的,从未因使用卫生间等待过。
设施也非常考究、洁净,不亚于任何大宾馆,
总像刚刚精心打理过的,
但是我们从来没见过打扫的人!


待3天以上就需要办落地签,除非你有回程的票,那就可以再待3天,俄罗斯的法律很严格的。
补充一句,最好找当地人办,外国人,特别是中国人去办事会很麻烦的 本帖最后由 reilx 于 2013-8-16 15:13 编辑

[1197 楼] reilx [泡菜]
13-8-16 15:10
漫步悠悠 发表于 2013-8-14 08:47
在俄期间,常常会感到最对不起的老师,恐怕就是俄语老师了。
多年的俄语学习,几经蹉跎,长期废置,到头来甚至33个字母也读不出!

俗语说“兔子急了也跳墙”呢,
在莫斯科的地铁里,几经磨砺,居然奇迹般地恢复了用字母拼读的能力,
虽然还很勉强。

因此,在圣彼得堡找地铁站已稍显从容...


这个地铁站上面就是一个宾馆--“莫斯科宾馆”
现在你看到的外墙是中国的建筑队弄的
[1196 楼] reilx [泡菜]
13-8-16 15:07
漫步悠悠 发表于 2013-8-13 20:48
晚上乘火车去圣彼得堡。
刚赶到火车站,预报中的阵雨恰到好处地来临,
我们赶紧先找了个地方歇下来避雨。

我们的车厢里,有两个上下铺,像国内的软卧。
行李放在下铺底下,有一部分可以掀开铺板把行李放进去。
绝对安全。

卫生间里是坐便器和盥洗池,跟正规的卫生间无二,
非常干净。

第二天早上有开水供应,正点到达圣彼得堡车站,
列车员长相英俊,穿着整洁,举止极有教养。
下车的时候,列车员会替每一位女乘客拿行李。

到站,迎面看到彼得※※铜像,
我们来到了圣彼得堡!


终于等到彼得堡了
纠正一个事情,在彼得堡的火车站名字叫“莫斯科火车站”
在莫斯科的叫“※※格勒火车站”
[1195 楼] 漫步悠悠 [泡菜]
13-8-16 11:47
czlaowang 发表于 2013-8-16 09:36
上面的长白山一半是中国的,仙女完全是中国的,※※子搞错了吧

是啊,谁说不是呢...

缅甸,
感觉是最精美,最传神的。
那金灿灿的色彩,那精美的佛像...
[1194 楼] czlaowang [资深泡菜]
13-8-16 09:36
漫步悠悠 发表于 2013-8-15 23:20
看了一圈觉得这一只身上青山绿水,还有飞天,
像是中国熊,走近一看是朝鲜,
熊的脚下有朝鲜国徽呢。


上面的长白山一半是中国的,仙女完全是中国的,※※子搞错了吧
[1193 楼] 漫步悠悠 [泡菜]
13-8-15 23:44
一眼看到有人头戴苏加诺的小帽,
还有热带雨林里世界上最大的花,
还有巨嘴鸟。
这是马来西亚。
[1192 楼] 漫步悠悠 [泡菜]
13-8-15 23:32
这个呢,是印度,
一个弄蛇人正在吹起他迷幻的笛子。
[1191 楼] 漫步悠悠 [泡菜]
13-8-15 23:20
看了一圈觉得这一只身上青山绿水,还有飞天,
像是中国熊,走近一看是朝鲜,
熊的脚下有朝鲜国徽呢。
本帖最后由 漫步悠悠 于 2013-8-15 23:21 编辑

[1190 楼] 漫步悠悠 [泡菜]
13-8-15 23:08
细看一下,发现这些熊身上的装饰图案和色彩却是很有讲究的。
他们总是能找到一些极具特色的元素,让你看出这个雄所代表的某个国家。
[1189 楼] 漫步悠悠 [泡菜]
13-8-15 23:00
喷泉的周边,气氛完全不同。
一些花花绿绿的熊,把这里变成一个热闹的世界。
[1188 楼] 漫步悠悠 [泡菜]
13-8-15 21:06
莱蒙托夫
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浪漫主义的顶峰作家,
他与普希金果戈里三人一起被誉为俄罗斯古典小说的鼻祖。
俄罗斯著名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给予莱蒙托夫很高的评价:
“我们所失去的莱蒙托夫是一位就作品内涵而言会比普希金更加深厚广博的诗人。”

其母亲出身于显赫的斯托雷平家族,但在莱蒙托夫幼年就去世了。
外祖母为莱蒙托夫提供了最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他们所住的庄园的风光旖旎,湖泊、田野、山冈、森林、草原交相辉映,
从小给莱蒙托夫美的熏陶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莱蒙托夫不仅爱它迷人的风光,而且爱故乡淳朴的乡民。
他还经常去农奴家串门,听他们讲述民间传说、唱民歌、奏民乐,
从他们那里汲取民间创作精华,创作了诗歌《苇笛》、《美人鱼》等,
并用民间※※歌谣体写成了长诗《商人卡拉希尼科夫之歌》。

此外,诗人经常听农奴讲述参加1812年卫国战争的亲身经历,
在此基础上,诗人写出了充满※※热情的广为流传的诗歌《波罗金诺》。

莱蒙托夫自幼多病,外祖母曾三次带他前往高加索的温泉疗养治病。
高加索壮丽的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其传说、歌谣等民间创作极大地丰富了莱蒙托夫的创作想象,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少年时代的作品内容,
如《契尔克斯人》、《高加索的俘虏》和《哈志・阿布列克》等。
后来,莱蒙托夫又被沙皇两次流放到高加索,
诗人借流放之机再次深入了解当地民风民情,
创作了以高加索为背景的杰出长诗《恶魔》、《童僧》和长篇小说《当代英雄》。传世名著

1828年,莱蒙托夫考入莫斯科贵族寄宿中学。
除了中学课程,他还在家教的指导下学英语、法语、德语和拉丁语,并学习了雕塑、绘画
、钢琴、小提琴等。
他在绘画方面也有杰出成就,他的许多素描、水彩画和油画至今仍留存于世。
对数学也颇有兴趣和研究。

中学期间,诗人创作了60多首短诗,5首长诗,并开始写作长诗《恶魔》。
他还和朋友一起在家里编写手抄杂志《朝霞》。
1830年夏,莱蒙托夫同外祖母一起到离莫斯科20俄里远的谢列得尼科沃庄园一座景色优美、建筑雄伟、庭院考究的“贵族之家”度假,写了20多首短诗。

1830年,莱蒙托夫考入莫斯科大学。
在充满自由进步思想的莫斯科大学,一共创作了200多首短诗、4个剧本、几首长诗。

由于莱蒙托夫与莫斯科大学的教授发生冲突,他被迫退学,转入彼得堡近卫军军官学校。
1834年莱蒙托夫从军校毕业,成为近卫军骠骑兵旗手。
此后,诗人开始同彼得堡的文学家交往,常常出入上流社会交际场,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贵族奥尔夏》和戏剧《假面舞会》。

1837年普希金死于决斗。
悲愤的莱蒙托夫写了纪念普希金的诗《诗人之死》,诗歌揭露了沙皇朝廷谋杀普希金的罪行。
《诗人之死》让莱蒙托夫一跃成为诗坛灿烂的新星,却触怒了沙皇,诗人遭到关押。
关押期间,诗人写了《每逢黄澄澄的田野泛起麦浪》、《圣母啊,我现在站立在你的圣像前》、《不管你是谁,我的愁苦的邻居》、《囚徒》等抒情诗。
经审判莱蒙托夫被流放到高加索。经外祖母多方斡旋,诗人又回到彼得堡。
他写了一首充满对上流社会挑战的诗歌《一月一日》,再次激怒了皇室贵族。
他们挑唆法国公使的儿子巴兰特与莱蒙托夫决斗。
诗人再次遭到抓捕并被流放到高加索。

1841年初,在外祖母多方请求下,莱蒙托夫得到两个月休假回到彼得堡。
这次休假是诗人一生中的快乐时光。
他与朋友们一起讨论文学,在此期间,诗人完成了巨著《恶魔》。
但莱蒙托夫很快又被命令48小时内离开首都去高加索。
临别,他写了著名的诗歌《别了,满目疮痍的俄罗斯》。
在去高加索的途中,诗人写了《悬崖》、《我独自一人走上了大路》等几首充满惆怅寂寞情绪的诗歌。

这一去,诗人就再没活着回来。
在高加索,有人挑唆莱蒙托夫以前的好友马尔丁诺夫与他决斗。
在决斗中,诗人永远地倒下了。

莱蒙托夫一生虽然短暂,成就却十分辉煌,并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托尔斯泰、屠格涅夫、蒲宁、契诃夫、高尔基等都称他为导师。

诗人的许多作品被改编为美妙抒情的音乐作品,
格林卡、柴可夫斯基、达尔戈梅日斯基、巴拉基廖夫、利姆斯基科萨科夫、鲁宾斯坦等都为他的诗作谱曲。
许多著名画家还为诗人的作品作插图。
莱蒙托夫不但深受俄罗斯人民的爱戴,而且广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1187 楼] 漫步悠悠 [泡菜]
13-8-15 19:34
俄罗斯文学家 果戈理
[1186 楼] 漫步悠悠 [泡菜]
13-8-15 18:57
在这里看到了一位我喜欢的俄罗斯音乐家
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格林卡
(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 Глинка,1804-1857)

俄罗斯作曲家,民族乐派。
出身于富裕地主家庭,于1817年师从约翰·菲尔德学钢琴,同时还学小提琴与和声。
1833年赴维也纳与柏林,师从西格弗里德·德恩学作曲。
返回圣彼得堡后,创作歌剧《为沙皇献身》,1836年首演获得成功。
1842年第二部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首演。
1844年访问巴黎时与柏辽兹相识,
后继续旅行至西班牙,那里的民间舞蹈节奏使他心醉神驰。
1857年,格林卡在柏林去世,享年53岁。

生活背景
格林卡在斯摩棱斯克省诺沃斯巴斯克村是一个有着辽阔田野、森林和充满优美音乐的地方,
经常听到动听的民歌,尤其是舅父家的农奴乐队,对格林卡来音乐道路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格林卡从中接触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梅雨尔、凯鲁比尼的序曲和交响乐,受到了音乐的启蒙教育。

最使小格林卡着迷的是俄罗斯民歌。
他经常一连几小时,心往神迷地忘掉了周围的一切。
这些朴素优美的俄罗斯民歌深深地打动着格林卡,为他一生的创作奠定了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
这些民歌引导他写出民族歌剧《伊万·苏萨宁》和《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1812年俄国爆发了抗击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
格林卡才8岁,但亲耳听到了关于人民游击队英勇抗敌的生动故事。
激发了作曲家民族意识的觉醒,成为后来他创作《伊万·苏萨宁》的源泉之一。

1818年,14岁的格林卡被送往彼得堡※※师范学校附属贵族寄宿学校读书。
格林卡从偏僻、闭塞的乡村,迸大了丰富多彩、视野广阔的艺术天地。
他有机会去大剧院观看歌剧,听音乐会,参加各种演奏活动,
从中接触到意大利、法国歌剧和德奥交响东等,也包括俄国前辈作曲家的创作。

格林卡去高加索养病,山区居民的生活风俗和富于特色的音乐舞蹈,
给格林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他以后创作富有东方特点的音乐作品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从高加索回来,格林卡在故乡参加了农奴乐队的演奏和指挥活动。
在这种实际工作中,他学到了很多管弦乐方面的知识。
这一工作也促使他去写管弦乐作品,并终生热爱管弦乐创作。
格林卡采用了俄罗斯民歌作主题并以俄国民间音乐常用的变奏手法对它们进行发展。

1824年,20岁的格林卡在彼得堡交通部就职,进入了创作初期。
格林卡虽然出任公职,但是他的绝大部分精力和全部热情却投入了业余的音乐活动。
在紧张的音乐生活中,格林卡逐渐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家和歌唱家,
从而使他 在彼得堡的音乐沙龙中博得很高的声誉,被人称为“天才的业余 音乐活动家”。

在这个时期,格林卡的兴趣逐渐从演奏转向作曲,开始认真地学习作曲理论,投入创作实践。
在交响曲、奏鸣曲以及重奏曲等大型习作中,格林卡有意识地模仿西欧古典音乐大师的风格进行创作。

1825年12月彼得堡爆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
十二月党人在俄国唤起的※※主义热潮,对格他一生的创作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格林卡与普希金相识,并于20年代末与普希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从那时起,格林卡便采用普希金的诗篇谱下了许多优秀的浪漫曲。

格林卡在彼得堡的艺术沙龙中,结识了许多优秀的俄国艺术家,
他们都是民歌爱好者和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热烈拥护者,
格林卡的不少具有民族风格的浪漫曲,就是取材于他们的诗作,并得到过他们的支持。

十二月党人的※※主义思想,促使他更加重视从 民族民间音乐中吸收滋养,自觉地去探索俄国的民族音乐创作。
他创造性地运用了俄罗斯浪漫曲的传统手法,第一次表现了格林卡的个人风格。

格林卡的民族责任感和事业心使他决心做一个真正的俄国音乐家,
使俄罗斯的音乐作品在本国和世界得到承认。

在国外的四年生活中,格林卡掌握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作 曲技巧,
熟悉了意大利和浪漫源的音乐风格,这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新的特点。
对自己的使命就认识得越清楚。
他认为他应该为俄罗斯写作,1834年他毅然决定返回祖国。

创作民族歌剧的想法使格林卡激动不已。
回到祖国不久,格林卡便开始了歌剧《伊万·苏萨宁》的创作。
《伊万·苏萨宁》以史实为依据,
写的是十七世纪初波兰封建主入侵俄国,农民苏萨宁为保卫祖国而捐躯的故事。

1837年春,格林卡开始了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的创作。
这是一部根据普希金的同名长诗构思的神话歌剧。
它与《伊万·苏萨宁》一起,为俄国古典歌剧奠定了基础。

1839年,他在著名的管弦乐曲《幻想圆舞曲》中,
将俄罗斯舞曲交响化,预示了舞曲因素在俄国交响音乐、歌剧中的特殊地位。
它不但直接影响了后来俄国交响音乐和歌剧中的舞曲创作,而且也推动了俄国舞剧音乐的创作。
柴科夫斯基、格拉祖诺夫等人的舞剧、歌剧和交响曲创作,受到他这方面的影响最显著。

格林卡还创作了自己最有价值的浪漫曲。
如采用普希金的诗歌谱写的浪漫曲《记得那美妙的瞬间》、《希望的 火焰在血液中燃烧》和声乐套曲《向彼得堡告别》等。
1837─1839年格林卡被任命为宫廷合唱队的乐队长,工作期间他对俄罗斯合唱艺术的发展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844年第二次出国。
在巴黎, 与当时已经闻名遐迩的柏辽兹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柏辽兹向西欧听众热情地介绍并高 评价了这位俄罗斯作曲家。
格林卡的作品在巴黎演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西班牙,格林卡深入到普通民众中,先后写出了两部反映西班牙人民生活风俗、 具有鲜明的西班牙音乐风格的序曲。
继格林卡之后,柴科夫斯基、李姆斯基-柯萨科夫 等都写过西班牙和意大利题材的乐队作品。

格林卡1847年回国,1848年写出了交响幻想曲《卡玛林斯 卡亚》。
格林卡将俄罗斯民歌交响化,写出了俄国 第一部真正的民族交响乐作品。
后来的俄国交响乐作曲家正是沿着这部作品所开辟的道路成长起来的。
因而,柴科夫斯基说:《卡玛林斯卡亚》孕育了整个俄罗斯的交响音乐。

格林卡的晚年是在忧郁不安的心境中渡过的。
格林卡在创作上虽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俄国贵族社会并没有认识到他的作品真正的艺术价值和※※贡献。
格林卡的作品经常遭到冷遇和恶意的诽谤,演出机会越来越少,有时甚至被完全挤掉。

需要提及的是,50年代初,在格林卡周围也曾聚集着一群与贵族社会持相反立场的年轻人,
他们就是未来的俄罗斯民族音乐运动的中坚力量:
文艺理论家斯塔索夫、评论家兼作曲家谢洛夫、 作曲家达尔戈梅斯基和巴拉基列夫。
他们以坚定的态度、诚挚的敬仰和满腔的热清来支持格林卡。

1852年谢洛夫根据格林卡的谈 话整理了《配器法》。
1854年,在斯塔索夫的恳求下,格林卡写了 自传体的《札记。
格林卡的音乐传统由他们直接得到继承。

1856年,格林卡最后一次离别祖国,就再也没能回来。
1857 年2月15日,他逝世于柏林。

代表作
歌剧
《伊凡.苏萨宁》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管弦乐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马德里之夜》
《阿拉贡霍塔》
歌曲
《云雀》
《夜莺》

本帖最后由 漫步悠悠 于 2013-8-15 18:58 编辑

[1185 楼] 漫步悠悠 [泡菜]
13-8-15 17:28
...
[1184 楼] 漫步悠悠 [泡菜]
13-8-15 17:08
花园不大,但是绿树浓荫,还有一些名人雕像,安静幽雅
[1183 楼] 漫步悠悠 [泡菜]
13-8-15 16:27
※※部前面是亚历山大花园,在这里看※※部大楼,那个高高的尖塔更显壮观。
[1182 楼] 漫步悠悠 [泡菜]
13-8-15 11:40
对我这样伸头探脑,频按快门的行为,
当兵的也熟视无睹。
[1181 楼] 漫步悠悠 [泡菜]
13-8-15 11:32
...
[1180 楼] 漫步悠悠 [泡菜]
13-8-15 11:25
大楼正门,并没有预料的威严,甚至有一种颓败的模样,
守门的水兵也像是有气无力的...
[1179 楼] 漫步悠悠 [泡菜]
13-8-15 11:11
...
[1178 楼] 漫步悠悠 [泡菜]
13-8-15 11:01
老虚 发表于 2013-8-15 10:51
俄罗斯的建筑很是壮观!
现在去彼得堡落地签?

我们是通过旅行社办理的签证,最长30天,
不知道有没有落地签。

......
[1177 楼] 漫步悠悠 [泡菜]
13-8-15 10:55
...
[1176 楼] 老虚 [资深泡菜]
13-8-15 10:51
曼曼 发表于 2013-8-14 22:48
宏大的旧参谋部大楼,将广场围城半圆形,很有气势。
横跨大马尔斯大街的凯旋门将广场与涅夫斯基大街连接起来。
拱门顶上是驱驶战车的胜利女神像,
也是为纪念1812胜利之战的。

俄罗斯的建筑很是壮观!
现在去彼得堡落地签?
[1175 楼] 漫步悠悠 [泡菜]
13-8-15 10:43
※※部,大楼正在维修中。
高约72米的镀金尖塔,很远就能看得到。
这里现在是一个※※学校。 本帖最后由 漫步悠悠 于 2013-8-15 10:50 编辑

[1174 楼] 曼曼 [资深泡菜]
13-8-15 10:07
亚历山大圆柱顶
[1173 楼] 曼曼 [资深泡菜]
13-8-15 10:01
......
[1172 楼] 曼曼 [资深泡菜]
13-8-15 09:56
高原鼠兔 发表于 2013-8-15 09:54
喜欢听曼曼姐的介绍,详细,娓娓道来……



...
[1171 楼] 高原鼠兔 [资深泡菜]
13-8-15 09:54
曼曼 发表于 2013-8-14 11:52
现场的感觉很穿越!

圣彼得堡的旅馆,门面直接对外,在外面就可以看到门牌号码,
打开大门,很快就进入旅馆,不像在莫斯科那么曲折、坎坷。

也是一个家庭旅馆,网上预订的,
切记,在俄罗斯最好什么都预订妥贴!

我们住的是一个多人间,有4个上下铺,
我们和2位同事,四人入住,不再安置他人,
但也价格不菲,约合¥200元!
比路书上介绍的高出许多,俄罗斯的住宿费真是涨价出奇。

房主是一个很有品位,又很认真的人,看上去像一位教授,而不是业主。
他首先带我们看过了旅馆里的全部公共设施。
每一间浴室和卫生间,浴室有浴缸的,或淋浴的,
多人的或者多个单人的,从未因使用卫生间等待过。
设施也非常考究、洁净,不亚于任何大宾馆,
总像刚刚精心打理过的,
但是我们从来没见过打扫的人!

喜欢听曼曼姐的介绍,详细,娓娓道来……
[1170 楼] 曼曼 [资深泡菜]
13-8-15 09:42
......
[1169 楼] 曼曼 [资深泡菜]
13-8-14 2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