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边
10671 488
[401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29 20:27
[400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29 20:26
[399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29 20:25
[398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28 21:52
[397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28 21:52
[396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28 21:51
[395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27 07:19
[394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27 07:18
[393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27 07:18
[392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24 21:12
[391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24 21:10
[390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24 21:09
[389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23 19:26
[388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23 19:25
[387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23 19:25
[386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22 20:00
[385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22 19:58
[384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22 19:57
[383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21 20:25
[382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21 20:24
[381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21 20:23
[380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20 21:42
草沿(原)天路印象-03,亚麻的一个品种专门用于榨油的,在西北地区通常叫做胡麻
[379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20 21:41
[378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20 21:39
草沿(原)天路印象-01

这条路大胆推测一下,是一条沿着坝头修建的专用的观光旅游公路,依据后面说。坝头实际上是泛指内蒙高原与华北平原间的过度地域一个向上的隆起带状地区,从高度上讲,坝头比蒙古高原还要高,坝头从张北经沽源过丰宁到围场延伸数百公里,草沿天路覆盖的是张北到崇礼这一段长度大约130公里。草沿天路这个名字很精炼的阐述了这条路的地理特点。不过这条路在命名上似乎正在向草原天路转移,这大概是为了吸引更多旅游者的需要。

   对于没有到过内蒙高原和坝上地区的人来说,这条路会带来强烈的新鲜感。大概这正是这条路成为热门的主要原因。

   因为地图上并没有这条道路(这是推测其为专用旅游公路的第一个有利理由),想找到起点并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其西部起点位于野狐岭上苏联人留下的标志物苏蒙联军烈士纪念碑(这是一个一直想不明白的问题,为什么旅游部门不能在野狐岭上修建一个1211年蒙金野狐岭会战的纪念碑作为这一著名险隘的标志?)

    起点的几公里并没有什么特点,双向两车道的柏油路蜿蜒曲折,路的高点或者山头上一般就会有几辆大风车,这是河北北部和内蒙很常见的场景,但是路边已经停了几十俩车拍照留念,有些车一时找不到停车位置,又不想往前走,直接逆行停在了对向车道里,结果是造成了交通拥堵,在一片此起彼伏的喇叭声中才不情愿的往前挪车让出道路。草沿天路的起伏很大,上坡下坡不断,西段的坡度还算正常,东段那种大上坡又很多车爬起来很吃力,尤其是大旅游车和中巴怕的很吃力,如果是装满货物的大货车很怀疑它能否爬上去,而在下坡的时候会不会因为刹车失灵而出现事故。大上坡紧接着又是陡峭的大下坡,对于没经验的新手来说这样的下坡是有潜在危险的。正常的公路是不会这么修的,这样的大上坡大下坡一般是用S形状的路线来代替以降低坡度,这是推测为旅游公路的另外一个有力依据。

   这条路的沿线大部分都是农田,种植的多数是土豆、胡麻、莜麦一类的耐寒耐旱作物。但是多数是一块一块的相互间隔分散种植,从视觉上来说比较凌乱,不如草原看起来更有气势和整体感,景观效果不好。如果能集中起来连片种植色彩强烈的开花植物向日葵、油菜、胡麻、土豆会有比较好的视觉效果。从沿线以农田为主来看,还是叫草沿天路为好,叫草原天路是不恰当的。

  草沿天路野花不少,从分布看西边的的野花不如东边桦皮岭一带密集和繁茂,而且西部桦皮岭一带松林密布,景观效果更好,一路走下来还是东部的景观更值得拍照。

   概括起来看草沿天路的几个印象。

1.  人多车多,多的有些出乎意料,虽然不如二环路那么拥挤,但是到处是车和大呼小叫的游客的感觉实在不好,毕竟大家实来欣赏自然景观的,不是来看人的。 



2.  乱,一是乱停车,二是乱扔垃圾。但凡学过交规的人都知道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停车的,乱停车不但自己危险也对别人的安全是危胁。有些游客直接在弯道和盲区里甚至大下坡半腰上停车,在对向车道逆行停车。堵塞交通制造安全隐患。沿途随处能见到丢弃的矿泉水瓶子、易拉罐、啤酒瓶、方便面碗、火腿肠包装、塑料包装袋等等。来这里的游客都是开车的,把这些垃圾带走本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要到处乱扔那?在一片松林里还见到一大片砸碎的玻璃酒瓶扔在林间草地上,很容易扎伤其他游客的脚。



3.  缺乏卫生设施



一百多公里的沿路几乎见不到厕所,现在游客这么密集,没有厕所对游客来说是非常不方便的,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草沿天路的西面入口正在修建山门和固定建筑物,貌似是为了收费做准备,也许收费之后能增加服务设施,增加人手维护景区内的交通秩序。

[377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18 21:56
20140601-74,松树堡
[376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18 21:55
20140601-73,松树堡
[375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18 21:54
20140601-72,松树堡
[374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18 21:53
20140601-71,松树堡
[373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17 19:47
20140601-70,松树堡
[372 楼] BTIGER [中画幅相机版主]
14-7-17 19:47
20140601-69,松树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