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 楼] 三木斋
[陈年泡菜]
14-11-10 15:26
宝鸡为青铜器之乡,中华第一古物石鼓出土于此,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晚清四大西周青铜器毛公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大盂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散氏盘(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虢季子白盘(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均出土于此。另出土有大克鼎(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以及何尊、逨盘、折觥、厉王胡簋、墙盘、秦公镈、卫鼎等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国宝重器。其出土的青铜器有五万余,而且近几年,在宝鸡境内,不断有青铜古器被挖掘出来,震惊了海内外。 本帖最后由 三木斋 于 2014-11-10 15:26 编辑
|
[969 楼] 三木斋
[陈年泡菜]
14-11-10 15:24
|
[968 楼] 三木斋
[陈年泡菜]
14-11-9 20:25
|
[967 楼] 三木斋
[陈年泡菜]
14-11-9 11:11
|
[966 楼] 三木斋
[陈年泡菜]
14-11-9 11:07
三木斋 发表于 2014-11-4 11:56  宝鸡为青铜器之乡,中华第一古物石鼓出土于此,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晚清四大西周青铜器毛公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大盂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散氏盘(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虢季子白盘(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均出土于此。另出土有大克鼎(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以及何尊、逨盘、折觥、厉王胡簋、墙盘、秦公镈、卫鼎等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国宝重器。其出土的青铜器有五万余,而且近几年,在宝鸡境内,不断有青铜古器被挖掘出来,震惊了海内外。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
[965 楼] 三木斋
[陈年泡菜]
14-11-9 11:04
门神的来历有许多种说法,其中《西游记》载:长安附近的泾河老龙与一个算命先生打赌,犯了天条,玉帝派魏征在午时三刻监斩老龙。老龙于前一天恳求唐太宗为他说情,唐太宗满口答应。第二天,唐太宗宣魏征入朝,并把魏征留下来,同他下围棋。不料正值午时三刻,魏征打起了瞌睡,梦斩老龙。老龙怨恨唐太宗言而无信。於是它阴魂不散,天天到皇宫里来闹,闹得唐太宗六神不安。魏征知道 ※※受惊,就派了秦琼、尉迟恭这两员大将,守在宫门保驾,果然,老龙就不敢来闹了。唐太宗体念他们夜晚守门辛苦,就叫画家画了两人之像贴在宫门口,结果照样管用。于是,此举也开始在汉族民间流传,秦琼与尉迟恭便成了门神。
|
[964 楼] 三木斋
[陈年泡菜]
14-11-8 17:53
指南针 发表于 2014-11-7 15:30  很特别! 望京SOHO,很喜欢这个建筑的设计,简洁的线条表现,绚丽的夜景,梦幻的音乐喷泉! 介个确实很美  ,咱帝都人民应该感谢奥巴马才对,听说这帮“敌对势力”一来,雾霾就溜走了
|
[963 楼] 三木斋
[陈年泡菜]
14-11-8 17:02
|
[962 楼] 三木斋
[陈年泡菜]
14-11-8 16:59
|
[961 楼] 三木斋
[陈年泡菜]
14-11-8 16:41
|
[960 楼] 三木斋
[陈年泡菜]
14-11-8 16:37
|
[959 楼] 三木斋
[陈年泡菜]
14-11-7 16:33
|
[958 楼] 三木斋
[陈年泡菜]
14-11-7 16:31
宝鸡民俗博物馆 本帖最后由 三木斋 于 2014-11-7 16:31 编辑
|
[957 楼] 三木斋
[陈年泡菜]
14-11-7 16:22
秦腔,原是秦国的先辈们在甘肃天水一带给周天子放马,隔着山山沟沟吆喝的牧马人之吼。周秦汉唐一路下来,帝王之都的长安,自然是“国粹——秦腔”发展壮大的文化艺术中心,后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东移,秦腔融和了当地的民歌民谣等说唱艺术形成了新的地方剧种,所以有人说,秦腔是各类梆子腔的鼻祖。 1939年6月,日寇对山西中条山 ※※※※发动了空前规模的扫荡,两 ※※伍分别被困在了黄河岸边的许八坡和马家崖。八百名不足20岁的“陕西冷娃”屹立中条山南绝壁之上,面对日本鬼子的枪炮威逼,他们先跪天,再跪爹娘,然后立起身来齐吼秦腔《金沙滩》中杨继业的两句: 两狼山———战胡儿啊———天摇地动———好男儿———为国家———何惧———死———生啊…… 吼完800壮士一头扎下山崖,坠入滚滚黄河…… 这支流芳百世的军队,以地地道道“陕西冷娃”为中坚力量。在鬼子的枪炮面前,面对鬼子威逼投降的狂吠,出自杨虎城十七路 ※※的八百“陕西冷娃”壮烈跳河,无一生还,他们的英雄壮举继承了这支军队与生俱来的高贵品格。 每次读到这个故事,总让人热泪盈眶,不能自已;今年“十 一”前夕,“陕西冷娃”八百壮士被 ※※※※追认为革命烈士。
|
[956 楼] 指南针
[陈年泡菜]
14-11-7 15:30
三木斋 发表于 2014-11-6 20:54  拴马桩俨然已经成为西安乃至陕西的另一张名片。 很特别!  望京SOHO,很喜欢这个建筑的设计,简洁的线条表现,绚丽的夜景,梦幻的音乐喷泉!
|
[955 楼] 三木斋
[陈年泡菜]
14-11-7 15:28
三木斋 发表于 2014-11-5 18:39  宝鸡民俗博物馆
|
[954 楼] 江老湖
[资深泡菜]
14-11-6 21:19
三木斋 发表于 2014-11-6 15:44  看着单调,PS了一下。 哦,长在温融的宝鸡,生活在秀美的杭州,这个着实让人羡慕 这次老湖可真错了,这确实是西北特别是甘肃河西一代的月饼,一般只有在中秋节才做这种硕大的面食。上梁,添丁之类的直接用馒头,枣糕一般用在较大的祭祀活动上,称之为“斋”。 哦,叫法不同。月饼应该有,但是现在真的少见了,这个没见过,改天问问老人家们。
|
[953 楼] 三木斋
[陈年泡菜]
14-11-6 20:55
拴马桩俨然已经成为西安乃至陕西的另一张名片,特别是地处长安区南五台山的关中民俗博物院是精美拴马桩的集大成者,后面还会提道。 本帖最后由 三木斋 于 2014-11-6 21:00 编辑
|
[952 楼] 三木斋
[陈年泡菜]
14-11-6 20:54
|
[951 楼] 三木斋
[陈年泡菜]
14-11-6 15:44
sssy8888 发表于 2014-11-5 18:35  树上的光那来的? 看着单调,PS了一下。 zpy96178 发表于 2014-11-5 21:04  跟着三木斋兄的脚步看看家乡。 哦,长在温融的宝鸡,生活在秀美的杭州,这个着实让人羡慕  江老湖 发表于 2014-11-5 22:00  这个叫枣糕哎! 家里上梁,添丁都要有这个的嘛! 别忘了,老湖虽是河南,但是也算半个西北文化浸染地哎! 这次老湖可真错了,这确实是西北特别是甘肃河西一代的月饼,一般只有在中秋节才做这种硕大的面食。上梁,添丁之类的直接用馒头,枣糕一般用在较大的祭祀活动上,称之为“斋”。
|
[950 楼] 江老湖
[资深泡菜]
14-11-5 22:00
三木斋 发表于 2014-11-5 18:27  西北的另一种面食——传统的月饼 这个叫枣糕哎! 家里上梁,添丁都要有这个的嘛! 别忘了,老湖虽是河南,但是也算半个西北文化浸染地哎! 本帖最后由 江老湖 于 2014-11-5 22:02 编辑
|
[949 楼] zpy96178
[资深泡菜]
14-11-5 21:04
三木斋 发表于 2014-11-3 22:30  宝鸡到了,初到宝鸡,宝鸡给人留下了相当不错的影响,这里气候温润,物价平和;这里是炎帝的故里,一个弥漫着青铜器气息、历经岁月沧桑依然不改其本色的地方。  跟着三木斋兄的脚步看看家乡。
|
[948 楼] 三木斋
[陈年泡菜]
14-11-5 18:39
三木斋 发表于 2014-11-2 22:29  陕西寻根 八月流火,月底了,天也渐渐的凉爽起来了,再说暑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咱不能再也无所事事了,思忖再三,就到离咱最近的陕西——西安逛逛,以满足咱的行色之旅。虽说经常往外跑,西安可是必经之路,要是专门去陕西——西安,这还是头一次。 常听人说“叶落归根”,故乡往往是人最留恋的地方,也是许多游子们最终选择的“归根”的地方。我常常想,一个人的根是其故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她们的跟又在哪里呢?! 进了陕西,到了西安,才猛然发现,咱炎黄子孙的根就在八百里秦川的土地上,根就在巍巍庄严的骊山脚下,根就在恢宏肃穆的大雁塔的声影中,根就在誉满华夏的碑林的石刻上,根就在雄伟壮观的西安城墙上,,根就在陕※※※小小的博物馆内...... 怪不得,国外元首或者普通游客,欲先了解中国,陕西——西安是他们必选的一站。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 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 端一碗髯面喜气洋洋, 没撮辣子嘟嘟囔囔。 咱啥都甭社了,陕西寻根之旅就从宝鸡开始吧! 宝鸡民俗博物馆
|
[947 楼] sssy8888
[泡菜]
14-11-5 18:35
三木斋 发表于 2014-11-2 11:50  重发《天马的故乡》 树上的光那来的?
|
[946 楼] 三木斋
[陈年泡菜]
14-11-5 18:33
流行在西北家乡的另一种面食——传统的月饼,可以和陕西人的“面花”有一拼了。小时候有谚曰"天爷天爷天天下(雨),馍馍蒸上车轱辘大",想必这种月饼就是人们期盼的车轱辘大的馍馍了。
|
[945 楼] 三木斋
[陈年泡菜]
14-11-5 18:27
|
[944 楼] 三木斋
[陈年泡菜]
14-11-5 18:25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 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 端一碗髯面喜气洋洋, 没撮辣子嘟嘟囔囔。 流行在关中平原的这首谚语,即描述了陕西山川地貌的特征,也描述了陕西人慷慨激越的秦人风格,最后也反映了陕西人的饮食文化的一个特色,即面食,最有名的当属biang biang 面,它是陕西关中汉族传统风味面食,又名裤带面,特指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通常手工拉成长宽厚的面条。由上等面粉精制而成,用酱油、醋、味精、花椒等佐料调入面汤,捞入面条,淋上猪油即成。又如岐山臊子面、扯面等五花八门,样式众多。 其实除此之外,还有流行于关中农村的“面花”,更堪称西北一绝。
|
[943 楼] 三木斋
[陈年泡菜]
14-11-5 17:43
指南针 发表于 2014-11-4 20:46  佳人沐浴金秋,模特:闺蜜 金秋美女两相宜,爱金秋,更爱美女 本帖最后由 三木斋 于 2014-11-5 17:52 编辑
|
[942 楼] 指南针
[陈年泡菜]
14-11-4 20:46
佳人沐浴金秋,模特:闺蜜
|
[941 楼] 三木斋
[陈年泡菜]
14-11-4 17:16
初到宝鸡,听到了许多有意思的别称,宝鸡很早以前叫“西岐”,看过《封神榜》的应该很熟悉这个名称;后来又叫“陈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典故应该家喻户晓,此一时,彼一时,传说汉淮阴侯韩信终为一名陈仓女亲自手刃,秦腔《二进宫》有言“他朝里无有斩信将,后宫转来女陈仓;九月十三韩信丧,天降鹅毛下浓霜。”再后来又称“西府”,据说西府的秦腔是非常有名的,可惜到了宝鸡,却没有听到高亢嘹亮的秦腔,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