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楼] mark1008
[老坛泡菜]
14-5-19 18:05
re-housed的蔡司Distagon 50/1.3电影头,日蔡最近喧腾一时的牛头Otus也是Distagon结构, Distagon一般使用于广角镜头,标头用这个结构的成本会大幅度增加。
|
[45 楼] mark1008
[老坛泡菜]
14-5-19 18:03
另一个电影头,这是re-housed的蔡司Distagon结构50/1.3电影头,也是相当稀少的镜头。 同样是澳门国际美食节。
|
[44 楼] mark1008
[老坛泡菜]
14-5-19 18:00
|
[43 楼] mark1008
[老坛泡菜]
14-5-19 17:56
继续Wray 39/2.0 @清境餐厅,台北华山1914,这个餐厅已经不在了。
|
[42 楼] maolegemi
[泡菜]
14-5-19 17:55
mark1008 发表于 2014-5-19 17:41  这都是比较近期的索尼CMOS,CMOS间的差别本来就不会太大,这两张的后期都很小,不是后期调整的结果, 两个镜头其实7cm f1.4好于75/1.5,不论是锐度还是散景都是,像场也是7cm大于75mm 小提琴的那些张是人造光源(威尼斯人的大运河商场全是室内)有利于电影头表现,Df的则是室外。 另外A7R的阴影暗部脏脏是出现在很弱光的环境以及略微欠曝光的时候(但也不是都会出现,我判断是猜色处理的倾向差别), A7R的高像素其实还是对画质表现有很正面作用的,不仅仅只是高像素方便后期裁切弹性以及出大图而已。 Df的高感会比A7R好,但是必须在非常弱光环境下才有差别(慢门高ISO),如果是高速快门硬拉高ISO的环境(不是真正的弱光)看不出差别。
颜色取向差别比较大的是CCD和CMOS(譬如M9和M240的比较),但经过细致后期,也能够非常接近 。 恩,很同意,应该差别不是太大的,对比来说我也还是更加prefer 7R的高像素,不过DF据尼康特别声明是非索尼CMOS,据说是什么自己设计让瑞萨半导体代工的一款,不过估计用惯了骚尼家的产品,“自己设计”也会跟索尼的产品风格倾向比较像
|
[41 楼] mark1008
[老坛泡菜]
14-5-19 17:54
|
[40 楼] mark1008
[老坛泡菜]
14-5-19 17:52
|
[39 楼] mark1008
[老坛泡菜]
14-5-19 17:51
haoyj93 发表于 2014-5-19 15:52  90年前的蔡司镜头
喜欢这张的色彩和焦外,感觉有些老头虽不太锐,反差也小些,层次感不错。。。 老头多数锐度没有现代镜头高,反差也比较小,过渡会比较柔和。 Wray London 39/2.0.
|
[38 楼] mark1008
[老坛泡菜]
14-5-19 17:41
maolegemi 发表于 2014-5-19 15:29  mark大侠,恕我直言,感觉这张DF照出来看似风格和7R的差不多,是后期的倾向吗?暗部看似表现也没有超出7R啊。。。
另,这些老镜头真的很有电影感,特别喜欢拉小提琴的那几张。。。 这都是比较近期的索尼CMOS,CMOS间的差别本来就不会太大,这两张的后期都很小,不是后期调整的结果, 两个镜头其实7cm f1.4好于75/1.5,不论是锐度还是散景都是,像场也是7cm大于75mm 小提琴的那些张是人造光源(威尼斯人的大运河商场全是室内)有利于电影头表现,Df的则是室外。 另外A7R的阴影暗部脏脏是出现在很弱光的环境以及略微欠曝光的时候(但也不是都会出现,我判断是猜色处理的倾向差别), A7R的高像素其实还是对画质表现有很正面作用的,不仅仅只是高像素方便后期裁切弹性以及出大图而已。 Df的高感会比A7R好,但是必须在非常弱光环境下才有差别(慢门高ISO),如果是高速快门硬拉高ISO的环境(不是真正的弱光)看不出差别。 颜色取向差别比较大的是CCD和CMOS(譬如M9和M240的比较),但经过细致后期,也能够非常接近 。
|
[37 楼] haoyj93
[资深泡菜]
14-5-19 15:52
mark1008 发表于 2014-5-19 09:35  Carl Zeiss Biotar 7cm f1.4电影头,@澳门威尼斯人圣马可广场 这张就是拍RAW解的。  90年前的蔡司镜头 喜欢这张的色彩和焦外,感觉有些老头虽不太锐,反差也小些,层次感不错。。。
|
[36 楼] maolegemi
[泡菜]
14-5-19 15:29
mark1008 发表于 2014-5-19 12:05  这是后来一点的早期单层蓝镀膜Carl Zeiss Jena Biotar 75mm f1.5电影头(Df拍摄做为不负责任对比), 大B鼎鼎大名,有各种版本和卡口,但是大B电影头则非常少见,也属于稀有镜头。 早期的镜头镀膜是单层的,技术也不够,只能滤除波长比较短的蓝紫光, 所以镀膜玻璃多呈现蓝色和紫色反射,很早期的镀膜镜头是非常淡的颜色,后面的颜色深一点。 镀膜镜头比之无膜镜头一般来说颜色会艳一点,反差大一点, 至于现代镜头,镀膜技术越来越好,镀膜层数越来越多,于是镜头的反差更高,饱和更高,锐度更高, 好不好,看个人喜欢了,对于数码摄影来说,我觉得老头比较好玩。 mark大侠,恕我直言,感觉这张DF照出来看似风格和7R的差不多,是后期的倾向吗?暗部看似表现也没有超出7R啊。。。 另,这些老镜头真的很有电影感,特别喜欢拉小提琴的那几张。。。
|
[35 楼] mark1008
[老坛泡菜]
14-5-19 12:57
Wray London 39/2.0 @台北华山1914
|
[34 楼] hotdjy
[资深泡菜]
14-5-19 12:45
mark土豪贴 本帖由 iPhone 5c (GSM CDMA) 客户端发布
|
[33 楼] liuqing227
[泡菜]
14-5-19 12:43
|
[32 楼] williamjeans
[泡菜]
14-5-19 12:41
mark1008 发表于 2014-5-19 09:35  Carl Zeiss Biotar 7cm f1.4电影头,@澳门威尼斯人圣马可广场 这张就是拍RAW解的。 超赞~~~
|
[31 楼] mark1008
[老坛泡菜]
14-5-19 12:36
Wray London 39/2.0 @台北华山1914
|
[30 楼] mark1008
[老坛泡菜]
14-5-19 12:33
wtw29 发表于 2014-5-19 10:25  mark兄向来比较客观实在, 我很喜欢 谢谢,有机会玩各种镜头和器材是很幸运的,该怎样就怎样了,没有器材是完美的,知道自己玩什么比较重要, 我能够为摄友们做的,就是把实拍片贴出来供参考,解读自便,毕竟有图也不一定有真相,真相要靠自己。 每个人的关注点不同,审美观也不同,选择自己喜欢的,能够负担的器材就好好地玩,这样才能愉快和持续, 纵使有许多专业评测的资料值得参考,但也只是某部分的参考而已, 论坛的一些基于评测秒来秒去的吵架没有必要, 把自己的选择凌驾于别人的选择,以自己的认识和侧重为无可挑战的正确,是以管窥天, 而太在意别人的意见而质疑自己的选择与认识进而愤愤不平和忐忑难安,是杞人忧天, 一己之见,请某些朋友不要对号入座,说得不对就当我也是以管窥天。
|
[29 楼] 心在旷野
[泡菜]
14-5-19 12:19
楼主文笔,拍摄,心态都是极佳,学习,受教!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
[28 楼] mark1008
[老坛泡菜]
14-5-19 12:05
mark1008 发表于 2014-5-19 09:35  Carl Zeiss Biotar 7cm f1.4电影头,@澳门威尼斯人圣马可广场 这张就是拍RAW解的。 这是后来一点的早期单层蓝镀膜Carl Zeiss Jena Biotar 75mm f1.5电影头(Df拍摄做为不负责任对比), 大B鼎鼎大名,有各种版本和卡口,但是大B电影头则非常少见,也属于稀有镜头。 早期的镜头镀膜是单层的,技术也不够,只能滤除波长比较短的蓝紫光, 所以镀膜玻璃多呈现蓝色和紫色反射,很早期的镀膜镜头是非常淡的颜色,后面的颜色深一点。 镀膜镜头比之无膜镜头一般来说颜色会艳一点,反差大一点, 至于现代镜头,镀膜技术越来越好,镀膜层数越来越多,于是镜头的反差更高,饱和更高,锐度更高, 好不好,看个人喜欢了,对于数码摄影来说,我觉得老头比较好玩。 本帖最后由 mark1008 于 2014-5-19 12:08 编辑
|
[27 楼] 荷边品雨
[资深泡菜]
14-5-19 11:13
mark1008 发表于 2014-5-19 09:35  Carl Zeiss Biotar 7cm f1.4电影头,@澳门威尼斯人圣马可广场 这张就是拍RAW解的。 不是一般的强  继续听课……
|
[26 楼] wtw29
[泡菜]
14-5-19 10:25
|
[25 楼] mark1008
[老坛泡菜]
14-5-19 10:13
Wray London 39/2.0 不是使用电影头就能够有电影感的,电影感是一个复杂产业下的产物, 讲究的人工光源,好的摄影器材和镜头,复杂的后期校色渲染处理, 我们把电影头拿来当摄影头用,其实心里层面的爽度比实质画面的爽度高多了, 所以需要花五八万,十几几十万去追电影头吗? 看心里爽度的高潮难度了。
|
[24 楼] mark1008
[老坛泡菜]
14-5-19 10:09
Wray London 39/2.0 ,JPG, AWB,曝光足点。
|
[23 楼] mark1008
[老坛泡菜]
14-5-19 10:06
Wray London 39/2.0 , JPG, AWB,auto ISO,曝光不足。 本帖最后由 mark1008 于 2014-5-19 10:07 编辑
|
[22 楼] mark1008
[老坛泡菜]
14-5-19 10:05
@澳门国际美食节。 JPG, AWB, Auto ISO的懒人设置 这是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小巧电影头, 英国Wray London 39/2.0 适马黄,尼康黄,还有索尼黄,嗯, 黄种人的皮肤能不黄吗?更何况还是在暖色灯光下。 AWB出来就这样了,可以预设WB(好点)也可以后期调(随意点),我则保留当时的样子。 本帖最后由 mark1008 于 2014-5-19 10:20 编辑
|
[21 楼] mark1008
[老坛泡菜]
14-5-19 09:53
Astro-Berlin Pan-Tachar 100mm f2.3 @澳门威尼斯人圣马可广场 A7R毕竟是短法兰距的机器,边角画质很难处理,即使已经使用了非对称Micro Lens Array, 但还是必须配合FE口的优化镜头才能有较理想的边角画质,这个Micro Lens Array对于转接镜头的边角构图画质是很不好的, 所以比较大的程度上也就是玩玩,反正业余爱好,怎么玩就怎么玩吧,不用在意太多。 索尼当然没有义务对于非自身镜头做任何的适应调整,既然买就应该知道这点。 本帖最后由 mark1008 于 2014-5-19 10:00 编辑
|
[20 楼] om
[陈年泡菜]
14-5-19 09:53
|
[19 楼] mark1008
[老坛泡菜]
14-5-19 09:50
萧然若寒 发表于 2014-5-19 09:32  麻烦楼主把“那张引起骚动的旁轴镜头排列出A7R字样的片”贴一下吧,我一时没找着。 不好看,还是算了,呵呵。
|
[18 楼] mark1008
[老坛泡菜]
14-5-19 09:49
yupoet 发表于 2014-5-19 09:18  马克兄评镜头感绝对权威 不敢当,也就凭感觉瞎玩,没有任何权威性。
|
[17 楼] mark1008
[老坛泡菜]
14-5-19 09:47
旅行诗人 发表于 2014-5-19 09:39  高像素条件下,光被细小尺寸的像素接受不容易。如果你用过Sigma 的X3就知道要加曝光而不是减曝光。 我有DP1m, DP2m, DP2s, D800. NEX7(半幅2400万pix) DP和A7R一样需要曝光充足(加EV),但NEX7以及D800则不需要,除了像素尺寸的影响, 机身软件处理更关键。 本帖最后由 mark1008 于 2014-5-19 09:4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