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单之旅SONY A7RII @ 2017 陆续更新~~新加坡篇到此一游若干张
205805 1203
[359 楼] 北欧风情不死鸟 [泡菜]
14-11-6 13:37
7R+135ZE~~~窗外的乱瓦背
[358 楼] 北欧风情不死鸟 [泡菜]
14-11-6 09:24

哈哈,哪里的话,欢迎你们在这里一起探讨研究还来不及呢,也想你说的,经过讨论后,对之前一些模糊的概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相信看过的人都会感同身受的,谢谢你们!!话说要真的移轴效果,大画幅座机才是王道啊,不止镜头可以动,还能动后背,那效果,尤其对全景深拍摄来讲,真是游刃有余呢!
[/quote]
[357 楼] 北欧风情不死鸟 [泡菜]
14-11-6 09:21
st9195 发表于 2014-11-3 00:59
福伦达VM35 1.2到手,帮LZ顶一张


VM35 1.2这个头在人像上的表现真的是出乎意料的,呵呵,好头啊!
[356 楼] 北欧风情不死鸟 [泡菜]
14-11-6 09:20
阿本 发表于 2014-11-4 11:13
抱歉了楼主,挺好个帖子被我俩的讨论给弄得跑题了,还请多多原谅!这也是无忌特色了!

不过也有收获,通过这个讨论逼着自己想了一些问题,把原来含糊的一些理解弄得更明确了,算是帮我打了一个通关吧。

我跟qy680ty 讨论的问题实际上被我引得有点跑偏了,回想了一下,引出这个讨论的前提是楼主的这句话:

其本质问题应该是:在移轴构图的前提下怎样扩展视角,在回答qy680ty关于节点问题的时候我把自己引向了死胡同,成了怎样在单视角内无差拍到最大范围,实际上我忽视了一个问题:现有的移轴镜头都是单向平移的,如果用于横向扩展视角则无法纵向移轴调整构图,而表面上看用14MM拍完后裁切可以得到跟移轴构图同样的效果,但存在两个问题,
1、同样的一张片子,裁切得到的片子跟用移轴拍的比文件量小了很多;
2、移轴镜头相当于保持像素的调整好构图直接裁切拍摄,17MM移轴相当于使用12MM影像圈裁切,实际视角实际上比14MM要广得多,确实是目前最广视角的室内拍摄镜头了。
各位如果有兴趣真要讨论的话还要回到原题:在移轴构图的前提下怎样扩展视角?旋转拍摄的接片是否能够满足室内建筑拍摄要求?

据我所知,通过对角线移轴的方式似乎 ...


哈哈,哪里的话,欢迎你们在这里一起探讨研究还来不及呢,也想你说的,经过讨论后,对之前一些模糊的概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相信看过的人都会感同身受的,谢谢你们!!
[355 楼] 阿本 [老坛泡菜]
14-11-4 11:13
抱歉了楼主,挺好个帖子被我俩的讨论给弄得跑题了,还请多多原谅!这也是无忌特色了!

不过也有收获,通过这个讨论逼着自己想了一些问题,把原来含糊的一些理解弄得更明确了,算是帮我打了一个通关吧。

我跟qy680ty 讨论的问题实际上被我引得有点跑偏了,回想了一下,引出这个讨论的前提是楼主的这句话:
北欧风情不死鸟 发表于 2014-8-25 22:55
是的,拍室内,目前来讲17还是有点紧啊,无奈最广的移轴也就17了,接片也麻烦,懒得接啊,呵呵

其本质问题应该是:在移轴构图的前提下怎样扩展视角,在回答qy680ty关于节点问题的时候我把自己引向了死胡同,成了怎样在单视角内无差拍到最大范围,实际上我忽视了一个问题:现有的移轴镜头都是单向平移的,如果用于横向扩展视角则无法纵向移轴调整构图,而表面上看用14MM拍完后裁切可以得到跟移轴构图同样的效果,但存在两个问题,
1、同样的一张片子,裁切得到的片子跟用移轴拍的比文件量小了很多;
2、移轴镜头相当于保持像素的调整好构图直接裁切拍摄,17MM移轴相当于使用12MM影像圈裁切,实际视角实际上比14MM要广得多,确实是目前最广视角的室内拍摄镜头了。

各位如果有兴趣真要讨论的话还要回到原题:在移轴构图的前提下怎样扩展视角?旋转拍摄的接片是否能够满足室内建筑拍摄要求?

据我所知,通过对角线移轴的方式似乎可以扩展移轴的拍摄视角又满足移轴构图的需要,但我没实际操作过,手边没有器材,只能等我配了移轴再实际操作,目前只能跟各位学习了。

再次跟楼主道歉,如果有兴趣就保留一些,不喜欢就把这些没用的帖子删掉好了,在这儿帮你把帖子顶起来!

本帖最后由 阿本 于 2014-11-4 11:16 编辑

[354 楼] st9195 [泡菜]
14-11-3 00:59
福伦达VM35 1.2到手,帮LZ顶一张
[353 楼] 阿本 [老坛泡菜]
14-11-3 00:08
qy680ty 发表于 2014-11-2 23:29
又靠墙想了一下,关于移轴镜头的所谓完美拼接——
有一个必须彻底“固定机位”毫不改变的前提

所以,17移轴的成像圈接近12mm,拼接后出图大致等于一个12mm
24移轴的成像圈据闻在17mm,拼接后出图大致等于一个17mm
45和90依此类推

@阿本
如果将尼康1424接到a6000上进行移轴,那么其成像圈最大为14mm,拼接后出图等于一个14mm

以上是完美拼接,如果左右旋转机位,当然拼多少都可以,但就必须忍受阿本资深所说,单张边缘节点的歪曲
对于24mm以下的超广来说,见348楼的图,这种歪曲基本是不敢想象的!

换言之,以完美拼接为前提,把一个1424转接到a6000上,和单独接E1018,视角上仅有1mm的优势
区别在于多张拼接后,得到的15mm视角的超宽幅图片像素数约为原始的1.7倍,即4000w像素

当然,进行正常的Shift拍摄,比如外出拍建筑时,比1018+后期截图还有一个构图控制上的区别,也有1000w和2400w的像素区别

总结下,移轴本身的完美拼接功能,只能还原镜头本身的最大成像圈焦距,并非有何神奇之处
半幅E口想获得更大视角和超宽幅,购买E1018+后期裁剪21:9或更宽幅足矣

说的有道理,我刚才说的还忽视了一个拼接后像素文件增大的优点。

我转接尼康只是因为不太喜欢佳能的16-35/LII,可能我用的不好吧,感觉它不如14-24,正打算出掉。正好手边有一个免费的12-24镜头可用,所以准备转接到佳能和NEX机身上玩玩,又觉得空余像场有点可惜,才考虑玩移轴的,实际上并不是有使用需求。 本帖最后由 阿本 于 2014-11-3 00:12 编辑

[352 楼] qy680ty [泡菜]
14-11-3 00:01
阿本 发表于 2014-11-2 23:51
我有点较真,请别介意。
我想说现在这种移轴方式还不是最佳的方法,因为它还不等于原封不动扩展至12mm,最佳的方法是镜头不动,机身动。只是现在这种方法在非极端情况下对效果的影响不明显而已。两种方法最大的差别就在于镜头不动机身动的话实际上是无差异拼接,而且只要中间能够搭接,两张就可以实现无缝拼接,而不需要3张。

还是那句话,如果我的设备弄齐了,我会对比演示其中的差异。只是我觉得用处不大,在犹豫有没有必要花两千多弄个接环玩,实际上用全幅拍完裁切效果是一样的,相当于只是多了个TILT功能而已。

最佳的方法是镜头不动,机身动

对,漏了这种焦平面平移的最佳移轴手法,谢指出!

我也有点较真,喜欢瞎想想,最后那些是给还不太清楚移轴的童鞋的个人心得,别介哈~~

要说差异的话三张及三张以上应该区别不大了,当然也看环本身的质量和规格、用于移轴的镜头的素质和成像圈大小什么
实际使用,而且就算拼接区别不大,单张Shift时,前期构图一次成型和后期构图裁剪出来有明显区别,且1000w和2400w的像素差异,在最终出片的成像质感上还有点不一样的,像素冗余还是很重要的

本帖最后由 qy680ty 于 2014-11-3 00:07 编辑

[351 楼] 阿本 [老坛泡菜]
14-11-2 23:51
qy680ty 发表于 2014-11-2 22:35

区别只在于移轴镜头向其他方向Shift时,这种畸变会延续保持下来,等于是原封不动扩展至12mm

我最初回复楼主那张样板房时,还没买17ts,当时也多少认为要靠改变机位来拼图,直到真正拿到17ts,才明白还有移动镜头本身、机位本身不需要任何移动来进行焦距扩展的奇葩手法

我有点较真,请别介意。
我想说现在这种移轴方式还不是最佳的方法,因为它还不等于原封不动扩展至12mm,最佳的方法是镜头不动,机身动。只是现在这种方法在非极端情况下对效果的影响不明显而已。两种方法最大的差别就在于镜头不动机身动的话实际上是无差异拼接,而且只要中间能够搭接,两张就可以实现无缝拼接,而不需要3张。

还是那句话,如果我的设备弄齐了,我会对比演示其中的差异。只是我觉得用处不大,在犹豫有没有必要花两千多弄个接环玩,实际上用全幅拍完裁切效果是一样的,相当于只是多了个TILT功能而已。
[350 楼] qy680ty [泡菜]
14-11-2 23:29
qy680ty 发表于 2014-11-2 22:35
畸变的问题,估计是刚才拍摄时没有彻底水平,机位略微下倾了
我拍过平面的方块形,此头的畸变水平算是相当好了,好歹是定焦嘛

至于17mm本身的各种说得清和说不清的畸变,该有多少就有多少
区别只在于移轴镜头向其他方向Shift时,这种畸变会延续保持下来,等于是原封不动扩展至12mm

实际上移轴这玩意儿确实说不清,自己上手在电子取景的屏幕看看才最清楚
我最初回复楼主那张样板房时,还没买17ts,当时也多少认为要靠改变机位来拼图,直到真正拿到17ts,才明白还有移动镜头本身、机位本身不需要任何移动来进行焦距扩展的奇葩手法

下图为17mm本身的畸变


又靠墙想了一下,关于移轴镜头的所谓完美拼接——
有一个必须彻底“固定机位”毫不改变的前提

所以,17移轴的成像圈接近12mm,拼接后出图大致等于一个12mm
24移轴的成像圈据闻在17mm,拼接后出图大致等于一个17mm
45和90依此类推

@阿本
如果将尼康1424接到a6000上进行移轴,那么其成像圈最大为14mm,拼接后出图等于一个14mm

以上是完美拼接,如果左右旋转机位,当然拼多少都可以,但就必须忍受阿本资深所说,单张边缘节点的歪曲
对于24mm以下的超广来说,见348楼的图,这种歪曲基本是不敢想象的!

换言之,以完美拼接为前提,把一个1424转接到a6000上,和单独接E1018,视角上仅有1mm的优势
区别在于多张拼接后,得到的15mm视角的超宽幅图片像素数约为原始的1.7倍,即4000w像素

当然,进行正常的Shift拍摄,比如外出拍建筑时,比1018+后期截图还有一个构图控制上的区别,也有1000w和2400w的像素区别

总结下,移轴本身的完美拼接功能,只能还原镜头本身的最大成像圈焦距,并非有何神奇之处
半幅E口想获得更大视角和超宽幅,购买E1018+后期裁剪21:9或更宽幅足矣

顺便说句17ts在7r上的价值还是不错的,毕竟也有12mm的6000w像素超宽幅出图了,12mm在全幅上也挺稀罕了
就E口来说,大概只有适马的1224和福伦达12vm可以了,前者和17ts应该还有一定的素质差距,后者不消说了
[349 楼] qy680ty [泡菜]
14-11-2 22:35
阿本 发表于 2014-11-2 21:46
辛苦了,谢谢!

抱歉,我有点认死理了,因为现在手头没有移轴设备,只是想证实一下我所说的关于节点的情况是否存在,判断是否正确。看电扇插头跟门之间的关系确实存在我说的位移情况,实际上按照现在这种拍摄内容不存在太大的影响,不留意基本看不出来。以前手边有大画幅的时候拍的是胶片,没条件这么细致留意这些东西,现在用数码还是方便。
过几天等我的移轴镜头配好了,我再弄几张会有比较明显影响的照片来看一下,当然情况可能会比较极端了。

无意中发现一个问题,看门的形状这支头似乎存在鼓形畸变?还是门本身有点变形?


畸变的问题,估计是刚才拍摄时没有彻底水平,机位略微下倾了
我拍过平面的方块形,此头的畸变水平算是相当好了,好歹是定焦嘛

至于17mm本身的各种说得清和说不清的畸变,该有多少就有多少
区别只在于移轴镜头向其他方向Shift时,这种畸变会延续保持下来,等于是原封不动扩展至12mm

实际上移轴这玩意儿确实说不清,自己上手在电子取景的屏幕看看才最清楚
我最初回复楼主那张样板房时,还没买17ts,当时也多少认为要靠改变机位来拼图,直到真正拿到17ts,才明白还有移动镜头本身、机位本身不需要任何移动来进行焦距扩展的奇葩手法

下图为17mm本身的畸变
.
[348 楼] qy680ty [泡菜]
14-11-2 22:20
阿本 发表于 2014-11-2 21:46
辛苦了,谢谢!

抱歉,我有点认死理了,因为现在手头没有移轴设备,只是想证实一下我所说的关于节点的情况是否存在,判断是否正确。看电扇插头跟门之间的关系确实存在我说的位移情况,实际上按照现在这种拍摄内容不存在太大的影响,不留意基本看不出来。以前手边有大画幅的时候拍的是胶片,没条件这么细致留意这些东西,现在用数码还是方便。
过几天等我的移轴镜头配好了,我再弄几张会有比较明显影响的照片来看一下,当然情况可能会比较极端了。

无意中发现一个问题,看门的形状这支头似乎存在鼓形畸变?还是门本身有点变形?


实际使用中,如果是真正的移轴系统,恐怕这种位移不会有什么影响
因为是“三张拼接”而非“两张拼接”,从原始位置到左右Shift极限的部分,两个节点都是平滑过渡过去的,只有两张拼接才有点区别,如343贴,需要进行曝光上的补正和上下略微裁剪去边

且如果17mm都可以把中心“位移”控制在这种程度,那么24mm乃至更长焦距的移轴,这个问题应该确实近乎于无
.

本帖最后由 qy680ty 于 2014-11-2 22:27 编辑

[347 楼] franktoall [泡菜]
14-11-2 22:18
拍得太好了,留个记号。
[346 楼] 阿本 [老坛泡菜]
14-11-2 21:46
qy680ty 发表于 2014-11-2 21:25
可能你要求比较严格,这种程度就没法用了?

固定机位,距电风扇约1m,距装饰画约2m
.

辛苦了,谢谢!

抱歉,我有点认死理了,因为现在手头没有移轴设备,只是想证实一下我所说的关于节点的情况是否存在,判断是否正确。看电扇插头跟门之间的关系确实存在我说的位移情况,实际上按照现在这种拍摄内容不存在太大的影响,不留意基本看不出来。以前手边有大画幅的时候拍的是胶片,没条件这么细致留意这些东西,现在用数码还是方便。
过几天等我的移轴镜头配好了,我再弄几张会有比较明显影响的照片来看一下,当然情况可能会比较极端了。

无意中发现一个问题,看门的形状这支头似乎存在鼓形畸变?还是门本身有点变形? 本帖最后由 阿本 于 2014-11-2 21:57 编辑

[345 楼] qy680ty [泡菜]
14-11-2 21:28
注意,正常使用下是三张拼接,不是两张
.
[344 楼] qy680ty [泡菜]
14-11-2 21:27
仅两张拼接
.
[343 楼] qy680ty [泡菜]
14-11-2 21:25
阿本 发表于 2014-11-2 20:34
看来你没太理解我的意思,在你拍的这种情况下这点差异应该是可以忽略的,当存在近处和远处这种有进深空间竖线的情况下,效果会比较明显。
按照我说的这种方法拍一张可以么?

把相机接17MM移轴镜头固定在三脚架上,调成水平,前面正中一米处立一个竖线物体,比如一只灯架,选中远处一条固定的竖直线,例如门边或窗口,使它靠近居中,将镜头移轴到最左拍一张,再移轴到最右拍一张,看看这两条线之间的关系有没有变化。


可能你要求比较严格,这种程度就没法用了?

固定机位,距电风扇约1m,距装饰画约2m
. 本帖最后由 qy680ty 于 2014-11-2 21:26 编辑

[342 楼] 阿本 [老坛泡菜]
14-11-2 20:34
qy680ty 发表于 2014-11-2 20:23
把左极限和右极限两张接近的部位截出来看了看,估计因为机位过近,还是略有一点点变化的
.

看来你没太理解我的意思,在你拍的这种情况下这点差异应该是可以忽略的,当存在近处和远处这种有进深空间竖线的情况下,效果会比较明显。
按照我说的这种方法拍一张可以么?

把相机接17MM移轴镜头固定在三脚架上,调成水平,前面正中一米处立一个竖线物体,比如一只灯架,选中远处一条固定的竖直线,例如门边或窗口,使它靠近居中,将镜头移轴到最左拍一张,再移轴到最右拍一张,看看这两条线之间的关系有没有变化。 本帖最后由 阿本 于 2014-11-2 20:37 编辑

[341 楼] qy680ty [泡菜]
14-11-2 20:23
阿本 发表于 2014-11-2 20:00
谢谢,能按照我说的方法拍一张么?


把左极限和右极限两张接近的部位截出来看了看,估计因为机位过近,还是略有一点点变化的
.
[340 楼] 阿本 [老坛泡菜]
14-11-2 20:00
qy680ty 发表于 2014-11-2 19:45
光影随手拼的,有点没对缝
.

谢谢,能按照我说的方法拍一张么?
[339 楼] qy680ty [泡菜]
14-11-2 19:45
光影随手拼的,有点没对缝
.
[338 楼] qy680ty [泡菜]
14-11-2 19:44
阿本 发表于 2014-11-2 19:31
建议你研究一下这种移轴的结构跟佳能有什么区别。

说明一下:它的实际体积比佳能那种要大很多,也要复杂,价格也高,为什么施耐德要费那么大的力气这么做,真是因为他比日本人傻么?


A7r+17ts 16:9/JPG
Shift:左极限+初始位置+右极限
.
[337 楼] 阿本 [老坛泡菜]
14-11-2 19:31
qy680ty 发表于 2014-11-2 19:15
这个没有实际操作过确实可能较难理解,我也是实用后才有比较直观的感受,具体原理还不是很清楚
但移轴明显不能用左右眼来简单比拟

就效果来说,此评测的 “效果举例 到底怎么才算是偏移” 部分说明得比较清楚了——
http://dcdv.zol.com.cn/252/2522273_all.html

比方说17移,实际上其Shift动作就是在一个12mm超广角里面进行17mm部分的任意截图

下面这个是佳能自己的官方说明,赞成移轴镜头的拼接出图
.

建议你研究一下这种移轴的结构跟佳能有什么区别。

说明一下:它的实际体积比佳能那种要大很多,也要复杂,价格也高,为什么施耐德要费那么大的力气这么做,真是因为他比日本人傻么?

本帖最后由 阿本 于 2014-11-2 19:34 编辑

[336 楼] 阿本 [老坛泡菜]
14-11-2 19:21
qy680ty 发表于 2014-11-2 19:15
这个没有实际操作过确实可能较难理解,我也是实用后才有比较直观的感受,具体原理还不是很清楚

此评测的 “效果举例 到底怎么才算是偏移” 部分说明得比较清楚了——
http://dcdv.zol.com.cn/252/2522273_all.html

比方说17移,实际上其Shift动作就是在一个12mm超广角里面进行17mm部分的任意截图

下面这个是佳能自己的官方说明,赞成移轴镜头的拼接出图
.

建议你亲手试一下,应该会存在我说的问题,只不过厂家有意忽视或者认为影响不大罢了。看它的样片也应该能说明问题。 本帖最后由 阿本 于 2014-11-2 19:23 编辑

[335 楼] 阿本 [老坛泡菜]
14-11-2 19:18
北欧风情不死鸟 发表于 2014-11-2 13:34
很高兴大家能探讨这些问题,十分欢迎啊!关于这个节点衔接的问题,我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平移过程中会产生轻微的透视变形,因为我们无法确定我们面对被摄物是否完全90度的垂直与焦平面,这个几乎很难实现。另一方面可能跟现场的被摄体的结构也有关系,被摄体也很难做到完全的垂直或水平,或天花板和地面平行,所以接片上节点衔接很困难。纯属我个人理解,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前辈们赐教啊!

其实也不是无法解决,只是一来结构上有点麻烦,二来厂家没想那么做。
[334 楼] qy680ty [泡菜]
14-11-2 19:15
阿本 发表于 2014-11-2 18:47
可能是我说的不太准确吧,或者叫做节点变换形成的相对位移更准确一些。

问个问题:你觉得你两只眼睛看到的物体透视是否一致?既然你有移轴镜头,这样吧,请你做两个实验:

1、闭上左眼,只睁右眼,伸直右臂,竖起食指,使它跟远处的一条竖线重合(2、3米就可以),然后闭上右眼用左眼看,是什么现象?他们还重合么?

2、把相机接17MM移轴镜头固定在三脚架上,调成水平,前面正中一米处立一个竖线物体,比如一只灯架,选中远处一条固定的竖直线,例如门边或窗口,将镜头移轴到最左拍一张,再移轴到最右拍一张,看看这两条线之间的关系有没有变化。

我没有SHIFT移轴镜头,上面的结果只是我的推测,请你上两张样片看看效果好吧?
我正准备将尼康的14-24/2.8转接到NEX上当21-36变焦移轴镜头使用,而且已经想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相信应该没问题。

这个没有实际操作过确实可能较难理解,我也是实用后才有比较直观的感受,具体原理还不是很清楚
但移轴明显不能用左右眼来简单比拟

就效果来说,此评测的 “效果举例 到底怎么才算是偏移” 部分说明得比较清楚了——
http://dcdv.zol.com.cn/252/2522273_all.html

比方说17移,实际上其Shift动作就是在一个12mm超广角里面进行17mm部分的任意截图

下面这个是佳能自己的官方说明,赞成移轴镜头的拼接出图
.

本帖最后由 qy680ty 于 2014-11-2 19:21 编辑

[333 楼] 阿本 [老坛泡菜]
14-11-2 18:56
qy680ty 发表于 2014-11-2 02:02

Tilt就是另一码事,一旦Tilt则所谓的镜头透视完全被改变

Tilt可以分为前组Tilt,前中轴Tilt、后组Tilt、前后组同时Tilt等多种方式,除了前中轴Tilt,另外三种,肯定会改变透视和焦点,至于前中轴Tilt,如果正好是节点的话焦点应该不会变,是否会改变透视我不确定。

手边没有单轨机,没办法试,我的认知水平也只有这样了,不敢乱说,更多的还要有请使用大画幅的专业高手来解答。 本帖最后由 阿本 于 2014-11-2 19:08 编辑

[332 楼] 阿本 [老坛泡菜]
14-11-2 18:47
qy680ty 发表于 2014-11-2 02:02
我对17ts进行Shift操作时并没有发现“线条的透视关系”有何变化
所以有人说17ts可作一个12mm超广角来使用,是有道理的

可能是我说的不太准确吧,或者叫做节点变换形成的相对位移更准确一些。

问个问题:你觉得你两只眼睛看到的物体透视是否一致?既然你有移轴镜头,这样吧,请你做两个实验:

1、闭上左眼,只睁右眼,伸直右臂,竖起食指,使它跟远处的一条竖线重合(2、3米就可以),然后闭上右眼用左眼看,是什么现象?他们还重合么?

2、把相机接17MM移轴镜头固定在三脚架上,调成水平,前面正中一米处立一个竖线物体,比如一只灯架,选中远处一条固定的竖直线,例如门边或窗口,将镜头移轴到最左拍一张,再移轴到最右拍一张,看看这两条线之间的关系有没有变化。

我没有SHIFT移轴镜头,上面的结果只是我的推测,请你上两张样片看看效果好吧?
我正准备将尼康的14-24/2.8转接到NEX上当21-36变焦移轴镜头使用,而且已经想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相信应该没问题。

本帖最后由 阿本 于 2014-11-2 18:59 编辑

[331 楼] 北欧风情不死鸟 [泡菜]
14-11-2 13:34
阿本 发表于 2014-11-2 01:20
我学的也不深入,班门弄斧一下:节点是在拍摄接片的时候常用到的一个概念,用在移轴镜头上是否准确我也不是很确定。概念性的说法是指镜头的光学中心,穿过该点的光线不会发生偏移。我们都知道,镜头成像的时候是汇集影像于一点后折射到成像平面形成倒像,我个人的理解,这个汇集点应该就是镜头的节点。一般情况下,我们在拍照的时候是连接机身的脚架孔,旋转拍片的时候实际上等于是以焦平面中心为轴进行旋转,这时候光轴实际上发生了位移,竖直线或横直线(这又涉及到横向和纵向旋转的问题)的透视关系也就发生了变化,而以节点为中心的话就会保持一致,当然这时候就涉及到使用辅助器材了。

我理解的移轴镜头实际上就是一个有着设计冗余的大像场镜头,非移轴状态下是取中心部分影像,移轴的时候通过改变光轴而选取影像圈不同的位置成像,而 SHIFT与TILT又有不同的使用特性,TILT方式不同也会对光轴和焦点形成不同的影响。佳能的几个移轴镜头都是通过固定机身移动前组镜片来使用的,移轴的时候光轴实际上发生了变化,所以如果通过移轴进行接片,线条的透视关系会有差异。理想的移轴镜头是施耐德那种结构的,镜头带脚架环,移动的是机身,所以镜头光轴没有发生变化,实际上就是充分使用了影像圈。
...
很高兴大家能探讨这些问题,十分欢迎啊!关于这个节点衔接的问题,我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平移过程中会产生轻微的透视变形,因为我们无法确定我们面对被摄物是否完全90度的垂直与焦平面,这个几乎很难实现。另一方面可能跟现场的被摄体的结构也有关系,被摄体也很难做到完全的垂直或水平,或天花板和地面平行,所以接片上节点衔接很困难。纯属我个人理解,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前辈们赐教啊!
[330 楼] qy680ty [泡菜]
14-11-2 02:02
阿本 发表于 2014-11-2 01:20
我学的也不深入,班门弄斧一下:节点是在拍摄接片的时候常用到的一个概念,用在移轴镜头上是否准确我也不是很确定。概念性的说法是指镜头的光学中心,穿过该点的光线不会发生偏移。我们都知道,镜头成像的时候是汇集影像于一点后折射到成像平面形成倒像,我个人的理解,这个汇集点应该就是镜头的节点。一般情况下,我们在拍照的时候是连接机身的脚架孔,旋转拍片的时候实际上等于是以焦平面中心为轴进行旋转,这时候光轴实际上发生了位移,竖直线或横直线(这又涉及到横向和纵向旋转的问题)的透视关系也就发生了变化,而以节点为中心的话就会保持一致,当然这时候就涉及到使用辅助器材了。

我理解的移轴镜头实际上就是一个有着设计冗余的大像场镜头,非移轴状态下是取中心部分影像,移轴的时候通过改变光轴而选取影像圈不同的位置成像,而 SHIFT与TILT又有不同的使用特性,TILT方式不同也会对光轴和焦点形成不同的影响。佳能的几个移轴镜头都是通过固定机身移动前组镜片来使用的,移轴的时候光轴实际上发生了变化,所以如果通过移轴进行接片,线条的透视关系会有差异。理想的移轴镜头是施耐德那种结构的,镜头带脚架环,移动的是机身,所以镜头光轴没有发生变化,实际上就是充分使用了影像圈。
...

我对17ts进行Shift操作时并没有发现“线条的透视关系”有何变化
所以有人说17ts可作一个12mm超广角来使用,是有道理的

Tilt就是另一码事,一旦Tilt则所谓的镜头透视完全被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