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石之桫椤游记-广东五华七目嶂自然保护区
534
34
[6 楼] M6TTLMP
[资深泡菜]
14-6-26 20:07
溪边的不知名植物,看着日子很滋润啊,其实ISO已经开到了1600
![]() |
[5 楼] M6TTLMP
[资深泡菜]
14-6-26 20:05
拍这张的时间是下午2.27分,按说应该是阳光不错的时段,可光线确实明显的不足。
看这水,可见昨夜的雨并没有让水变得浑浊,可以想象这里的植被应该保护得很好 ![]() |
[4 楼] M6TTLMP
[资深泡菜]
14-6-26 19:56
去的那天阳光不错,昨夜还下了不大不小的一场雨,空气很好。我们进入保护区后,直接就顺着溪流往山上走,这是此行拍的第一张照片。
一入林间,仿佛就到了傍晚,光线明显变暗,外面可是阳光明媚啊,可这都用到ISO400 F4 1/40秒了,还是-0.7EV拍的 ![]() |
[3 楼] M6TTLMP
[资深泡菜]
14-6-26 00:19
石马生来在惠州,仙人遗下几千秋。狂风瑟瑟毛无动,细雨纷飞有汗流。满目青山口难开,铁鞭任打不回头。借问牧童何处宿,天地为栏夜不休。
这个就是苏东坡的石马诗,反正梅州这边说是在梅州写的。 ![]() |
[2 楼] M6TTLMP
[资深泡菜]
14-6-26 00:16
主峰七目嶂为五华县最高峰,海拔高度为1318.6米,这张图不是主峰,但听说海拔也过了1000米
我出门前测了下,附近的五华县城海拔是200米左右,保护区大门海拔大约400米,拍这张照片的地方海拔大概是550左右 下面的资料来自百度百科,谢原作者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BBOihcWywhUBftV7FpiRARWqZsd34JigcAI6PIU44CYkKX6M9UmLO5oAVnohg4BH 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属于中、低山丘陵地貌类型。中山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西部、中部和南部,高程在800m以上,比高在500~1000m,由于雨量多而暴流切割强烈,地势起伏大,沟谷纵横,山势峻峭,坡度达24°~45°,甚至有45°以上的陡崖,群峰矗立,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有七目嶂(1318.6m)、分水坳顶(1267.0m)、石杆棚(1193.0m)、石马顶(1180.2m)、牛忌峰(1102.0 m)、旗扇窝(1145.5 m)、担羌凹顶(1105.7 m)、乌鹩髻(1033.0m)、鸡心石顶(1022.5 m)、凹下山(1029.0 m)和笔架山(1013.0 m)等16座,山地存有1200~1300m 、1000m、800~900 m、500~600m等古剥蚀面;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它与中山相连,高程在500~800m,比高在300~600m,具有较老的残积红土层及厚层风化坡面,地表切割强烈,地势起伏较大,山坡陡峭,坡度达25°~35°,可见到500~600m及300~350m的剥蚀面。总之,保护区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溪流遍布,构成了复杂多样的地貌格局,为不同的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繁殖提供了优越环境条件[1] 被被誉是“物种宝库”的粤东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七目嶂自然保护区。它位于五华县长布镇,毗邻河源紫金、龙川,距五华县城约45公里,距离华城镇约40公里,总面积58.5平方公里,属于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原始次生阔叶林区,也是广东省最大的天然阔叶林区之一。 物种宝库,粤东明珠 这里蕴藏着丰富珍稀的动植物资源,有着无数迷人的自然景观。专家教授多次考察之后,称之为“物种宝库,粤东明珠”。七目嶂自然保护区物种繁多,经专家考证的就达2000多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桫椤、三尖杉、吊皮锥、红椿等15种,动物有云豹、雉鸡、穿山甲等,称之为“物种宝库”实在是名不虚传。 植物种类丰富 保护区内植物种类丰富,其中珍稀濒危植物有20种,占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79种,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桫椤,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观光木、野茶树、伯乐树,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有14种;省级保护植物有三尖杉、南方红豆杉。区内还拥有云豹、蟒蛇、穿山甲、苏门羚、白鹇、虎纹蛙等许多珍稀濒危动物。七目嶂如锁在深阁的闺秀,撩开她的面纱,其容,其韵,叫人神动心摇,叹为观止。丽日晴空登上主峰,只见周围6座苍翠的山峰漂浮在茫茫云海之中。极目远眺,见阳光穿透云层,群山在云雾中飞舞,给人一种飘飘欲仙,超凡脱俗的感觉。若在林间山谷中行走,随处可见奇花异草,古藤横空,怪石林立,飞禽走兽,高崖飞瀑,山溪见底。距今6000多年前的中生代森林景观尽收眼底。 主要保护动物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云豹和蟒蛇等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穿山甲、猕猴、苏门羚、鸢、松雀鹰、燕隼、红隼、白鹇、褐翅鸦鹃、小鸦鹃和虎纹蛙等11种。 主要保护植物 国家1级重点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异型玉叶金花等3种;国家2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桫椤、观光木、野茶树、穗花杉、三尖杉、沉水樟、短萼黄连、粘木、半枫荷、吊皮锥、白桂木、红椿、野龙眼和巴戟天等14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苏铁蕨、半枫荷和花榈木等3种。 相传,诗人苏东坡游七目嶂后,对七目嶂的秀丽景色赞不绝口,曾写下不朽诗作[ 石马诗] ![]() |
[1 楼] M6TTLMP
[资深泡菜]
14-6-24 02:03
大概是以前武侠小说看多了,特别喜欢深山幽谷溪流潺潺的地方,大概古代的高人侠女也多在这种地方练功吧?反正电影里多半是这样的。
所以一到外地,就会找当地最高最大的山,山体大植被丰富才有水嘛,有水了,山才有灵气。 七目嶂自然保护区,就是这么找出来的,可惜是出差抽空,手里只有5N加两个狗头,还有个DP1S,但丛林中光线很暗几乎没怎么用。 桫椤树又名树蕨、蕨树,为白垩纪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树种,是现今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据资料显示,桫椤的出现距今约三亿多年,比恐龙的出现还早一亿五千多万年,是研究植物形成、植物地理学及地球※※变迁的好材料,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故有“活化石”之称的桫椤,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植物。 树形如蕨类,主干高3—8米,叶顶生羽状,长羽轴和主脉下面有略呈状鳞片,胞子囊生于小脉分叉占凸起的囊托上,囊群盖近圆球形,成熟时开裂囊群下,喜潮湿温凉,云雾绕绕的环境,生长于林下,溪沟两旁,一般海拔在500—800米之间适合生长。 桫椤——属蕨类植物门桫椤科属蕨类孢子植物,又称黑桫椤、树蕨、刺桫椤、龙骨凤、笔简树等。因蕨类植物门中均为草本植物,仅桫椤科为木本植物而得名。与金花茶、人参、秃杉、望天树、珙桐、银杉、水杉并类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桫椤树距今有三亿多年※※,属国家八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之一,桫椤是远古草食性恐龙的主要食物,也是研究古生物,古地理和古气候难得的“活化石”。其树形美观,叶如凤尾,有的独自成株,有的两三株在一起生长,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形成壮美的景观,特别是经过人工繁殖选择在适合的地方大面积栽植之后,形成的美景才称之为具有迷人的景观。 桫椤是孑遗植物中蕨类植物的代表,在植物王国里蕨类植物是高等植物中较低的一个类群, 亦称为羊齿植物,在远古时代,蕨类植物原本都是些高大的树木,后来由于发生种种灾难,大多数被深深地埋在地下变成煤炭,现今生存在地球上的大多是较矮小的草本植物,只有极少的一些木本种类幸免于难,生存至今,桫椤便是如此,目前,桫椤已被科学界称为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变的“活化石”。 以上资料来自百度贴吧 本帖最后由 M6TTLMP 于 2014-6-24 02:0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