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娱自乐,手工制作810木机
3307 113
[85 楼] 皮箱 [泡菜]
14-8-16 11:04
聿名 发表于 2014-8-16 10:15
对,是这么个意思,应该是6.4左右。其实我前面说得也有些混淆,比如说4X5的4.8(4.79),就已经是减掉胶片厚度的值了,不减的话应该是5,这个数据才对应810的6.6。

刚才找到了以前存的一份资料,贴上来大家分享吧:

在国际上,从片盒接触平面到胶片背板(septum)的距离,称为T-depth,即T-深度。注意,这个深度是从片盒/机身接触面到胶片“背板”,这是包括了胶片自身厚度在内的。也就是说胶片自身厚度要占用这个T-深度的一部分。

早期的美国标准是ASA Z38.1.51-1951,规定4x5片盒的T-深度为0.197" +/- 0.007",换算为5.0mm +/ 0.18 mm (0.18mm是允许公差). 其他篇幅的尺寸为:

4X5 .197" +/- .007 ........... 5.00mm +/- 0.18 mm
5X7 .228" +/- .010 ........... 5.79mm +/- 0.25 mm
8X10 .260" +/- .016 ........... 6.60mm +/- 0.41 mm

ANSI,即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基本沿用了这个标准,标准号为ANSI PH3.108-1988。目前该标准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国际标准化组织也采用了该标准。

根据这个标准,从片盒/机身接触面到胶片乳剂膜面的距离,应该是T-深度减去胶片厚度。另外,胶片厚度并非固定,负片与反转片也略有不同,甚至不同厂家的胶片厚度也有差异,因此实际使用上,同一 ...

        学习了,收藏!
[84 楼] 聿名 [老坛泡菜]
14-8-16 10:15
皮箱 发表于 2014-8-16 06:31
要减去胶片厚度?每种胶片的厚度都不完全一样,量了一下我常用的胶片,乐凯:0.18;富实反转:0.21,FOMA:0.19;取其平均值,0.19,那个数值理论上应该是6.41,聿名大哥,可以这样理解吧?再次感谢.

对,是这么个意思,应该是6.4左右。其实我前面说得也有些混淆,比如说4X5的4.8(4.79),就已经是减掉胶片厚度的值了,不减的话应该是5,这个数据才对应810的6.6。

刚才找到了以前存的一份资料,贴上来大家分享吧:

在国际上,从片盒接触平面到胶片背板(septum)的距离,称为T-depth,即T-深度。注意,这个深度是从片盒/机身接触面到胶片“背板”,这是包括了胶片自身厚度在内的。也就是说胶片自身厚度要占用这个T-深度的一部分。

早期的美国标准是ASA Z38.1.51-1951,规定4x5片盒的T-深度为0.197" +/- 0.007",换算为5.0mm +/ 0.18 mm (0.18mm是允许公差). 其他篇幅的尺寸为:

4X5 .197" +/- .007 ........... 5.00mm +/- 0.18 mm
5X7 .228" +/- .010 ........... 5.79mm +/- 0.25 mm
8X10 .260" +/- .016 ........... 6.60mm +/- 0.41 mm

ANSI,即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基本沿用了这个标准,标准号为ANSI PH3.108-1988。目前该标准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国际标准化组织也采用了该标准。

根据这个标准,从片盒/机身接触面到胶片乳剂膜面的距离,应该是T-深度减去胶片厚度。另外,胶片厚度并非固定,负片与反转片也略有不同,甚至不同厂家的胶片厚度也有差异,因此实际使用上,同一片盒使用不同胶片,出现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当然这个差异是极小值:

Kodak负片:0.007",合0.18mm;
Kodak早期正片:0.0091",合0.23mm;
Fuji Velvia,厂家的数据是0.205mm;
Kodak E100G,0.007",合0.18mm.

黑白胶片也有相应数据这里就不列举了。

[83 楼] 皮箱 [泡菜]
14-8-16 09:35
天目99 发表于 2014-8-16 08:29
哦  谢谢您呐。  我的后组前组去年就做完了放了一年没有变形也算是时效处理一下。我后组是150×150×40还留有精加工的余量,等有空的话我去厂里用铣床加工一下,主要是把40厚度加工成30-35,前组现在也是留余量了。这样用机床加工一下可以保证垂直与平行。还打算做几个包角用SUS304薄板做这样显得好看,而且增加强度。您的810是得用附助支撑否则用长焦头的话机身拉长重心就变了用北京讲;打天秤了。谢谢提供数据。

      我的那个支撑是活的,百诺的独脚架加思锐小云台,快装板装在夹子上,可以夹在架子腿的任何部位.
      祝老兄机器早日做成,共同分享DIY的无穷乐趣.
[82 楼] 天目99 [泡菜]
14-8-16 08:29
皮箱 发表于 2014-8-16 06:51
天目大哥,我手里的类似结构的机器,只有沙穆尼的45N1 ,底板尺寸为:170x180x8.我个人觉得,可根据自己设计的后组框的尺寸来决定底板的尺寸,从强度上来说,一般 用标头都没有问题。 如果是用长头,(45机,240MM以上,810机,我只有600MM)我都要加上第二支撑,如图 。


哦  谢谢您呐。  我的后组前组去年就做完了放了一年没有变形也算是时效处理一下。我后组是150×150×40还留有精加工的余量,等有空的话我去厂里用铣床加工一下,主要是把40厚度加工成30-35,前组现在也是留余量了。这样用机床加工一下可以保证垂直与平行。还打算做几个包角用SUS304薄板做这样显得好看,而且增加强度。您的810是得用附助支撑否则用长焦头的话机身拉长重心就变了用北京讲;打天秤了。谢谢提供数据。
[81 楼] 皮箱 [泡菜]
14-8-16 06:51
天目99 发表于 2014-8-15 22:45
皮箱兄;我这几天回原单位找了4×5的底板料。结果只找到了一块航空用透明的有机玻璃。这种料虽说是有机玻璃但是抗冲击很强的比一般的要有耐冲击性,但我不知4×5机器的底板是多少尺寸。现在找的料是;长200毫米,宽170毫米 厚10毫米,所以晚上到这儿打扰您一下问询个底板尺寸,等您有空帮我量一下你手里4×5机器的尺寸,谢谢。

      天目大哥,我手里的类似结构的机器,只有沙穆尼的45N1 ,底板尺寸为:170x180x8.我个人觉得,可根据自己设计的后组框的尺寸来决定底板的尺寸,从强度上来说,一般 用标头都没有问题。 如果是用长头,(45机,240MM以上,810机,我只有600MM)我都要加上第二支撑,如图 。
[80 楼] 皮箱 [泡菜]
14-8-16 06:31
聿名 发表于 2014-8-16 00:33
呵呵,我也是这两天在琢磨810,刚好复习到这个数据,所以顺便指出一下。6.6是国际标准,其中包含了胶片的厚度,实际应用时应该减去胶片厚度。至于更大画幅的我就不清楚了。

      要减去胶片厚度?每种胶片的厚度都不完全一样,量了一下我常用的胶片,乐凯:0.18;富实反转:0.21,FOMA:0.19;取其平均值,0.19,那个数值理论上应该是6.41,聿名大哥,可以这样理解吧?再次感谢.
[79 楼] 聿名 [老坛泡菜]
14-8-16 00:33
皮箱 发表于 2014-08-15 22:02
非常感谢聿名大哥,我忽略了这个问题,按照45的4.8做的,810的是6.6,这个是厂家的数据吗?如果要做更大画幅的机器,这个数据...

呵呵,我也是这两天在琢磨810,刚好复习到这个数据,所以顺便指出一下。6.6是国际标准,其中包含了胶片的厚度,实际应用时应该减去胶片厚度。至于更大画幅的我就不清楚了。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78 楼] 天目99 [泡菜]
14-8-15 22:45
皮箱 发表于 2014-8-10 08:48
天目大哥,个人以为,对于便携折叠式相机来说,"精度"只是个相对的概念,想要达到单轨机的精度,非常困难.我也有林哈夫的45s,应该是折叠机中“精度”非常高的机器了,但是和SINA P2 比较起来,还是有些许“遗憾”之处。对于自制木机来说,追求“精度”往往是条自己都恐惧的不归路。自制相机的关键我觉得有两个,一是调焦平面的准确度,二是稳定程度;至于各种“精度”的误差,肯定是有的而且比起批量生产来说是“很大”,只要满足了调焦平面准确和稳定两个关键,其它的误差,都可以通过拍摄时的调整来解决。而且,画幅越大,这个误差的允许范围就越大。
      前提是,自制相机玩的是乐趣,拍些风光、人物什么的没有什么大问题。如果是严要求的大批量拍摄,著名品牌的单轨机才是不二之选。


皮箱兄;我这几天回原单位找了4×5的底板料。结果只找到了一块航空用透明的有机玻璃。这种料虽说是有机玻璃但是抗冲击很强的比一般的要有耐冲击性,但我不知4×5机器的底板是多少尺寸。现在找的料是;长200毫米,宽170毫米 厚10毫米,所以晚上到这儿打扰您一下问询个底板尺寸,等您有空帮我量一下你手里4×5机器的尺寸,谢谢。
[77 楼] 皮箱 [泡菜]
14-8-15 22:10
张海贵 发表于 2014-8-15 11:21
你好,四年前,我也自制一台810大画幅,手拧螺母不太如意,也想换成你做的那样,按你说的在阿里巴巴搜了半天没搜到,烦请发个链接?


http://trade.1688.com/order/offer_snapshot.htm?spm=a2666.6753069.1130995625.36&order_entry_id=717272835782501
[76 楼] 皮箱 [泡菜]
14-8-15 22:02
聿名 发表于 2014-8-14 22:18
4.79这个数据,用于4X5可以,在810上应该是6.6才对吧?

    非常感谢聿名大哥,我忽略了这个问题,按照45的4.8做的,810的是6.6,这个是厂家的数据吗?如果要做更大画幅的机器,这个数据还会变化吧?
    今天我量了,Sinar 810(6.38),KB。Canham(6.54,减去了增亮屏),toyo810片盒(6.62),请相机店的朋友量的沙穆尼(6.72),都很接近6.6 ,量的也许有误差(四个压片簧的位置平均值)。如果6.6是片盒厂家公布的数据,这个应该是最准确的。明天改我的机器,再去试拍。
[75 楼] 张海贵 [泡菜]
14-8-15 11:21
你好,四年前,我也自制一台810大画幅,手拧螺母不太如意,也想换成你做的那样,按你说的在阿里巴巴搜了半天没搜到,烦请发个链接?
[74 楼] 皮箱 [泡菜]
14-8-14 22:43
聿名 发表于 2014-8-14 22:18
4.79这个数据,用于4X5可以,在810上应该是6.6才对吧?

我量过810的sinar,好像没有问题吧,也量过片盒,多谢指教,明天再量量看,谢了
[73 楼] 聿名 [老坛泡菜]
14-8-14 22:18
皮箱 发表于 2014-8-12 08:47
调焦测试总结:
      1:调焦平面的精度有问题。重新测量(四个弹簧压片点平均值)为4.67,找出误差最大的一个,加垫片后,调整为4.79
      2:这个测试也是"自娱自乐式“的,调整以后的数值在拍摄中或者过段时间肯定还有变化。
      3:这个误差(没调整前),用小光圈拍摄时对于画面目视效果影响不大,可以接受。
          从理论的计算上,8x10片幅的弥散圈直径为0.216(对角线/1500),无限远时(最小焦深),1.214(F5.6),1.728(F8),4.752(F22 )。手工制作的误差,可以在允许范围内,当然有严格要求的”精确效果“例外。
                所以,自制相机,重在乐趣,控制的好其”精度“完全可以满足一般拍摄的要求。


4.79这个数据,用于4X5可以,在810上应该是6.6才对吧?
[72 楼] 皮箱 [泡菜]
14-8-14 22:02
ga645 发表于 2014-8-14 14:35
楼主可否把赐图纸一份 [email][email protected][/email]

     兄弟,图纸都是铅笔画的草图,很零乱,一边做一边改,这正是自制相机的乐趣所在.有时间我整理一下发给你哈,不过我觉得是我自己才能看得懂.
[71 楼] ga645 [泡菜]
14-8-14 14:35
楼主可否把赐图纸一份 [email][email protected][/email]
[70 楼] LENSPORT [泡菜]
14-8-14 13:26
皮箱 发表于 2014-8-13 23:38
个人觉得,45的制作难度比810大,太小了,反而不好下手.丝杆我用的是T8的,再细的导程过小,调起来费劲.滑轨我用的国产的,12宽,其实有7宽就够了.45的可以再小.我在大红门的五金城见过很小的滑轨,应该可以用.丝杆的支撑座,现在觉得用轴承座没有必要,体积大不说,重量也不小,其实自己做个座打孔,加个尼龙轴套也没有什么问题.折叠的部分,开始我考虑过合页,因为体积和重量放弃了,最后是打孔+尼龙轴套+螺拴+防松螺母和垫片解决了,稳定性还不错.其实,我特别喜欢K.B.CANHAM和PHILLIPS的直柄,简单,好操作加工也方便,而且耐看(个人以为),现在用的手拧螺母是在阿里巴巴上找了好久才找到的,买的数量少,被黑到8.7块一个呵呵.
      开始做的时候,总是担心强度不够,稳定性不够,在用料上都用得很大,现在看来完全没有必要.
      很高兴能与老兄共享DIY的乐趣.


老兄说的是。45机器比较小,做起来可能比较费劲,但是考虑到便携性我还是选择做45,既然定了就坚持做下去吧。丝杆我选择有点错误,考虑的是12的丝杆,要粗了些,固定丝杆的底座、丝杆螺母也接近有3cm不说,可调整长度因为底座、螺母过大也变小,也只有6cm,行程过短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设计初衷只考虑拍风景,广角镜头,移动量少点就少点吧。后组的上下平移用处不大加上加工不方便也就放弃了

关于手拧我在某宝上找到一家做铝合金电子旋钮的,看着还是不错的,也接近6块钱一个啦。

老兄的确是过来人,我也在用料上很厚很足,就怕强度稳定性不够,甚至还考虑用金属件进行加固呢

以后还多跟老兄交流学习
[69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4-8-14 07:59
黑猫影像 发表于 2014-8-14 01:16
我前几个月做的木头盒子,挂在57机后拍810.外出还可以把镜头装在里面。

动手能力100分。超强!
[68 楼] 皮箱 [泡菜]
14-8-14 07:17
黑猫影像 发表于 2014-8-14 01:16
我前几个月做的木头盒子,挂在57机后拍810.外出还可以把镜头装在里面。

      很不错,没觉得粗陋,简单质朴,粗茶淡饭才健康.学习了.
[67 楼] 凡人无忌 [泡菜]
14-8-14 07:17
很欣赏diy的能力,心动,
[66 楼] 黑猫影像 [资深泡菜]
14-8-14 01:18
外观粗陋点,但一样可以拍片。
[65 楼] 黑猫影像 [资深泡菜]
14-8-14 01:16
我前几个月做的木头盒子,挂在57机后拍810.外出还可以把镜头装在里面。
[64 楼] 黑猫影像 [资深泡菜]
14-8-14 01:12
强烈支持DIY,很有成就感的娱乐活动。
[63 楼] 皮箱 [泡菜]
14-8-13 23:38
LENSPORT 发表于 2014-8-13 19:17
目前我也在做一个4×5,耽搁了不下一个月了,还在不停的设计改方案

看到兄台新做的机器也是羡慕得很。手拧还是道人老师那个黄铜的漂亮。

木材方面我选择的是黑胡桃木。感觉最难的就是底座的设计了,4×5太小,丝杆滑轨什么的装在上面都太大,折叠后感觉还是很厚。我的设计折叠后快17cm了,感觉太厚了

      个人觉得,45的制作难度比810大,太小了,反而不好下手.丝杆我用的是T8的,再细的导程过小,调起来费劲.滑轨我用的国产的,12宽,其实有7宽就够了.45的可以再小.我在大红门的五金城见过很小的滑轨,应该可以用.丝杆的支撑座,现在觉得用轴承座没有必要,体积大不说,重量也不小,其实自己做个座打孔,加个尼龙轴套也没有什么问题.折叠的部分,开始我考虑过合页,因为体积和重量放弃了,最后是打孔+尼龙轴套+螺拴+防松螺母和垫片解决了,稳定性还不错.其实,我特别喜欢K.B.CANHAM和PHILLIPS的直柄,简单,好操作加工也方便,而且耐看(个人以为),现在用的手拧螺母是在阿里巴巴上找了好久才找到的,买的数量少,被黑到8.7块一个呵呵.
      开始做的时候,总是担心强度不够,稳定性不够,在用料上都用得很大,现在看来完全没有必要.
      很高兴能与老兄共享DIY的乐趣.
      
[62 楼] PUNK [泡菜]
14-8-13 21:18
牛人
[61 楼] LENSPORT [泡菜]
14-8-13 19:17
目前我也在做一个4×5,耽搁了不下一个月了,还在不停的设计改方案

看到兄台新做的机器也是羡慕得很。手拧还是道人老师那个黄铜的漂亮。

木材方面我选择的是黑胡桃木。感觉最难的就是底座的设计了,4×5太小,丝杆滑轨什么的装在上面都太大,折叠后感觉还是很厚。我的设计折叠后快17cm了,感觉太厚了
[60 楼] 皮箱 [泡菜]
14-8-12 08:47
调焦测试总结:
      1:调焦平面的精度有问题。重新测量(四个弹簧压片点平均值)为4.67,找出误差最大的一个,加垫片后,调整为4.79
      2:这个测试也是"自娱自乐式“的,调整以后的数值在拍摄中或者过段时间肯定还有变化。
      3:这个误差(没调整前),用小光圈拍摄时对于画面目视效果影响不大,可以接受。
          从理论的计算上,8x10片幅的弥散圈直径为0.216(对角线/1500),无限远时(最小焦深),1.214(F5.6),1.728(F8),4.752(F22 )。手工制作的误差,可以在允许范围内,当然有严格要求的”精确效果“例外。
                所以,自制相机,重在乐趣,控制的好其”精度“完全可以满足一般拍摄的要求。
[59 楼] 皮箱 [泡菜]
14-8-12 08:00
调焦测试6
      罗敦斯德APO300/5.6,物象比约1:8,调焦距离3米,拍摄光圈F32, 进行了莎氏调整
[58 楼] 皮箱 [泡菜]
14-8-12 07:55
调焦测试5
        罗敦斯德APO300/5.6,无限远调焦,拍摄光圈F5.6
[57 楼] 皮箱 [泡菜]
14-8-12 07:52
调焦测试4
      多敦斯德APO 300/5.6,物象比约1:3,调焦距离约1.5米,拍摄光圈F5.6
[56 楼] 皮箱 [泡菜]
14-8-12 07:43
调焦测试3
       施耐德165/6.8,按照无限远聚焦,拍摄光圈:F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