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七日】—— 行摄中的收获与思考
5129 134
[76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7 20:30
习作 4
[75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7 20:29
习作 3
[74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7 20:27
习作 2
[73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7 20:26
习作 1
[72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7 19:47
【潜口民宅】实地创作
         潜口镇,地处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又名紫霞山庄,以潜口民宅闻名。此地本为清代汪沅家别业,名 “水香园”,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毁于兵火。1984年起,当地※※采用拆建复建方式,将原散见于潜口、许村等地11座较典型又不宜就地保护的明代建筑,集中于此,组成明代村落,定名“潜口民宅”,它包括山门一套,石桥、路亭、石坊各一座,祠社三幢、宅第四幢。
        按照拍摄计划,领队兼指导老师王凌勇先生在这里现场指导大家创作。
        以下便是根据指导老师指导拍摄的几幅作品。
[71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7 18:36
【附注】
上面3张方幅图片,均是中画幅6x6相机、卡尔蔡司耶拿50mm广角镜头拍摄。
所用胶片为富士RVP 50○,扫描仪为爱普生GTX-970。 本帖最后由 渔泊涯 于 2014-11-7 18:37 编辑

[70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7 14:03
民居客厅
[69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7 12:06
渔梁坝黄昏
[68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7 12:00
1989年的竹编
[67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7 08:48
【拍摄断想】
到外地拍片,除了路书功课要做好,还要靠当地摄影家。他们对眼皮底下的东西,了如指掌。请他们带路,可以免除问路、住店、吃饭之劳,在有限的时间内拍到更多的片子。当然了,如果没有时间限制,自驾车信马由缰,那就另当别论了。
[66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7 08:39
前三天晴转多云,拍得较多。后三天阴雨连绵,披着雨衣就地转,也是一种拍法儿。
[65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7 08:31
美景常现,要看人品如何了(协里)
[64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7 08:29
美景一路,随时停车(塔川)
[63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6 19:01
此外,还有推窗望月、平地插香等拍法,这里就不一一演示了。
[62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6 18:19
☆ 横平竖直 ☆
[61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6 18:17
☆ 居高临下☆
[60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6 18:13
【许国石坊】
       许国石坊建于明朝万历年十二年(公元1584年),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八脚石坊。
       许 国,歙县县城人,嘉靖乙丑(公元1565年)的进士,是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老臣。万历十一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成为内阁成员,后又加封太子太保,授文渊阁大学士。万历十二年九月,因平定云南边境叛乱有功,又晋升为少保,封武英殿大学士。坊上“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就是许国的的全部头衔(“少保”是太保的副级,属皇帝的高级顾问,“太子太保”是辅导皇太子的老师;“礼部尚书”相当于今教育部长和外交部长,“武英殿”是皇宫内许国办公的地方;“大学士”是朝廷内阁成员)。平定云南边乱平息后,万历重赏群臣,恩准许国回到老家歙县建造功勋牌坊。
       许国大学士牌坊我以前拍过,因不得要领拍得不够理想。这次领队兼指导老师专门讲了多种拍法与角度,大家拍得都比较高兴。大概是我们人品好,当时水车洒过水后刚开走,周围人都躲在商店里怕被喷水车淋湿,光线也好,于是佳作出现了。
[59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6 15:44
【路见】5
由于时间节点限制,行车途中一般不停车拍照。我喜欢徽州万绿丛中的宝塔,只要见到又适合能短暂停车的,我都同领队协商。
这是潜口镇的下尖塔
[58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6 15:28
行者幽云 发表于 2014-11-3 21:26
徽州的白墙黛瓦,配上特色民俗,确实美不胜收。去年秋天,我去了婺源,也是古徽州,真的很美。

以前也拍过两次,都是旅游留念。
这次去事先有拍摄计划,觉得深度拍摄更具魅力。
[57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6 15:10
【路见】4
我们当时是几个人一起说笑行进,这样我可以装作为色友拍摄视频来拍摄对面过来的行人,免得行人看了不高兴。
[56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6 14:59
【路见】3
村村都一样,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或做生意去了,村里多是中老年人留守。
[55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6 14:51
【路见】2
两位老者认识,见面唱了个喏,看样子都是灵山村人。
[54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6 14:40
【路见】1
村边公路由村头到村尾不到2公里,一路所见,都是担担背篓的劳作老人。
[53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6 14:12
【灵山梯田】
公路另一侧是灵山村的梯田。我来之前百度过徽州片子,春夏拍这个地方的片子很多。
[52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6 14:03
过了翰苑牌坊,拍摄了五福亭和灵山桥,就出村了。
这就是灵山村村头,沿着村边公路往回走,就是停车场了。
[51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6 10:31
只是二楼年久失修,楼板不够牢靠了。
[50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6 10:23
堂屋(客厅)的木雕门窗十分精美,历经数百年没有毁坏。
[49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6 10:17
老军人旧居是明代建筑,典型的徽派民居结构。门内中堂与天井相连(有的是天井在前,中堂在后),上下两层,左右回廊。
[48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6 10:08
【军人旧居】
当年从灵山出去参军或参加工作的,许多都在县城以上城市安家落户,原来的房子留给了亲属。只有一家例外,父亲是※※※※时期参军、现在城市居住,而房子由儿子居住。儿子是残疾人,在城市生活不便,留守旧居。乡里给予特殊照顾,经常有人来问寒问暖,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打招呼后,这个军人后代很热情,说你们可以随便拍照。 本帖最后由 渔泊涯 于 2014-11-6 10:27 编辑

[47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14-11-6 09:48
在灵山村拍摄中我们发现,虽然※※对古建民居破坏严重,但徽派建筑以石木为主,结构坚固,※※敲掉的只是皮毛。另外,南方空气潮湿,木雕门窗都没有干裂风化威胁。徽派建筑的牌坊、门框多是花岗岩材质,十分坚固。我喜欢拍摄古建民居人文(当然风光也不会放过,毕竟风光不多,路见谁都会拍,很难出彩),注重人与环境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