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记忆——公益纪实摄影主题活动
11370
159
[71 楼] 丹阳
[泡菜]
15-2-10 10:43
采访滦南光荣院88岁老※※曹兴华。
![]() |
[70 楼] 冰封天涯
[泡菜]
15-2-9 20:46
老兵
舍生忘死保家园, 洒血抛颅铸诗篇。 耄耋无悔经年事, 身化黄土心也安。 写给最令人尊敬的英雄前辈们,愿他们健康长寿,安享晚年! |
[69 楼] dyjysqzm
[泡菜]
15-2-9 17:32
采访
![]() |
[67 楼] 丹阳
[泡菜]
15-2-9 08:02
采访河北滦南县方各庄屯里村里87岁老※※李香亭。
![]() |
[66 楼] 无眠~
[泡菜]
15-2-8 08:46
向丹阳老师学习,走人文摄影公益之路,持之以恒......!
|
[65 楼] 丹阳
[泡菜]
15-2-6 18:50
采访滦县老※※张珍。
![]() |
[64 楼] 丹阳
[泡菜]
15-2-6 18:36
|
[63 楼] 冰封天涯
[泡菜]
15-2-5 12:14
支持戚辉老师,本人也愿意加入到此项活动当中,和老师们一起追溯英雄的事迹,向革命前辈学习。
|
[62 楼] 丹阳
[泡菜]
15-2-5 10:46
采访滦县91岁老※※王国昌。
![]() |
[61 楼] szq3699
[泡菜]
15-2-4 21:28
为戚辉老师赞一个~~~
|
[60 楼] szq3699
[泡菜]
15-2-4 21:26
支持戚老师~~
|
[59 楼] dyjysqzm
[泡菜]
15-2-4 21:01
好活动,好拍摄,立意高,意义大,特表示大力支持!
|
[58 楼] 丹阳
[泡菜]
15-2-4 08:34
采访包森的警卫员时隔近70多年,那一个个能够载入史册的故事,仍然“印”在耄耋之年的高大章脑海中,这位曾经给包森当过警卫员的老汉,仍然在为当年没机会为首长“挡枪子儿”的事而懊悔……
![]() |
[57 楼] 静思图文
[泡菜]
15-2-3 09:10
坚定的信念,真心的付出,让记忆永不褪色,支持丹阳老师的公益纪实摄影活动!
|
[56 楼] 丹阳
[泡菜]
15-2-3 08:37
采访平谷90岁的老※※赵世贵。
![]() |
[55 楼] 丹阳
[泡菜]
15-2-2 10:59
采访三河市永安院、86岁老※※——陈官英。
![]() |
[54 楼] 丹阳
[泡菜]
15-1-31 19:38
许多这样的老人,都不愿意离开农村,索然孤身一人,但是也不愿意和儿女们进入城市!
![]() |
[53 楼] 丹阳
[泡菜]
15-1-26 10:35
等待粮票中!
![]() |
[52 楼] 丹阳
[泡菜]
15-1-23 09:18
一颗颗赤诚的心,在默默坚守无悔的信念!
一份份感动,镌刻在在我们摄影人的心田! 半年多来,时光飞逝。这期间,我们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行程一万多公里,足迹遍及17个县(市)采访100多位耄耋之年的老※※,他们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勇往直前,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着信念和忠诚。当年在战场上嵌入身体的一片片弹片、一颗颗弹头,几十年来已经成为了身体的一部分,也成为了永恒! 特别是那些建国初期因国家政策要求,回到农村务农的老※※们,大多都曾参加抗战,参加※※※※,参加※※※※,虽然直到如今他们依然清贫,但是几十年来从来没有向※※提出过要求。参访中,许多老人的一句“比起那些已经牺牲的战友们,我们够万幸了,从不给国家添麻烦!”让我们潸然泪下,其精神境界和对革命的忠诚,不是我们这些晚辈所能企及的。 这些老人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之脊梁! ![]() |
[51 楼] 钱兆福
[泡菜]
15-1-22 19:30
|
[50 楼] 丹阳
[泡菜]
15-1-22 17:11
一份份都是往事的记忆,更是无悔的信念!
![]() |
[49 楼] 丹阳
[泡菜]
15-1-21 11:36
珍藏了60多年的证明书!
![]() |
[48 楼] 丹阳
[泡菜]
15-1-21 11:34
拍摄活动在继续
![]() |
[47 楼] 丹阳
[泡菜]
15-1-21 11:20
感谢大家支持!
|
[46 楼] 海岸星芒
[泡菜]
15-1-20 21:46
又多了很多相片啊!支持丹阳老师的义举,希望我们也能为老英雄们做点事情。
|
[45 楼] 丹阳
[泡菜]
15-1-20 08:29
唐山摄影人戚辉:
用镜头为冀东抗战老兵立传 (刊载与2014年12月17日唐山晚报和2015年1月7日人民摄影报二版 撰稿胡杨)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和此前的无数个周末一样,一大早,唐山摄影人戚辉便驾车出发,又一次踏上了寻访之路。 从2014年7月开始,戚辉几乎把所有的休息时间都用于做同一件事——寻访迟暮之年的冀东抗战老兵,用相机为他们拍下影像资料,并撰写文字记录。至今,他已经拍摄了80多名老兵,为的是给社会留下一份真实、生动的史料,也让老兵们在有生之年感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尊重。 寻访—— 为老兵拍照是和时间赛跑 戚辉拍摄抗战老兵并非偶然,多年来,他一直关注这一群体,并为此查阅了大量资料。“从1938年冀东武装抗日暴动,到建立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再到1945年大反攻,冀东人民坚持抗战8年,立下了不朽功勋。我们身边众多默默无闻的抗战老兵,正是这段※※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60余载岁月过去,当年为抵御外辱而浴血奋战的老兵们已是风烛残年。“※※※※胜利70周年的时候,还能有多少老兵在世?如果他们的事迹不为人知,将来我们拿什么向后人讲述冀东抗日?”为了不给※※留下遗憾,戚辉将镜头对准了这些走过抗战烽烟的老人。 然而,寻访老兵的过程异常艰苦。“线索大多是通过亲友和热心人士辗转获得,往往只知道老兵住在哪个村庄,连名字都不清楚,需要到村里挨门逐户地打听。”戚辉曾经在凌晨出发赶到一个小山村,却由于老人的家属不同意拍摄无功而返;也曾独自一人在电闪雷鸣的山路上奔波,一天寻访下来,回家连上楼的力气都没有…… “我拍摄的老兵年龄最大的97岁,最小的也已经82岁。”戚辉说,随着时间的流逝,依然健在的老兵越来越少,为他们拍照就是在和时间赛跑。“有的老人在约好拍摄的第二天住进了医院,有的在拍摄完成后不到半个月去世……”因此,每次为老兵拍完照,戚辉都会尽快将照片冲洗出来并制成光盘给老人送去,看到他们欣慰的笑容才放下心来。 致敬—— 永不褪色的铁血荣光 为国舍生死,报得民族仇。13岁跟随父亲打鬼子,一家4口先后参加※※军,曾身受重伤被当作死人送往太平间,第二天却奇迹复活,右腿留下永久残疾……这是滦县后店子村83岁老兵何恩的抗战经历。12月13日,面对戚辉的镜头,老人缓缓举起右手,神情凝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尽管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老兵们的军人风采依旧。一提起打鬼子,他们的眼睛都熠熠生辉。”在戚辉看来,为抗战老兵拍照与给普通人物摄影的最大区别,就是要把老兵们舍身救国、不怕牺牲的铮铮铁骨展现出来。“这些为了民族解放而倾洒热血的人们,是值得后世铭记的人民英雄。” 玉田县的王永贵是戚辉拍摄的第一位老兵。老人参加过※※※※、※※※※、※※※※,在三下江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等※※上赫赫有名的战役中历经枪林弹雨,获得了很多荣誉。退役返乡后,尽管生活清贫,老人却无怨无悔,“从打鬼子那时起,就没想活着回来,比起那些早已牺牲的战友,我们够万幸了!” “每一次拍摄,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戚辉说,老兵们回到原籍后大多务农为生,有不少人因为伤残、贫穷而终身未婚,无子无女,晚年生活十分困窘,但他们始终怀抱一个执着的信念,就是信仰※※主义、※※※思想。“一图胜千言。我要用镜头把老兵们最真实的境况记录下来,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他们虽是无名英雄,却以无私、无畏、无悔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前行。” 救助—— 老兵们更需要心灵慰藉 12月14日下午,戚辉和多位爱心影友来到滦县北王庄村,看望生活艰苦的抗日老※※、92岁的李永昌夫妇,为他们送上新买的棉衣和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让老人在寒冬里倍感温暖。 “与经济资助相比,老兵们更需要心灵慰藉。他们不怕贫困,不怕死亡,却怕被遗忘。”在探访抗战老兵的过程中,戚辉对此深有体会,“有的老兵住的是震前盖的旧砖房,有的老兵连冬天买媒的钱都没有,他们却从未向我们提出过困难,唯一的愿望是把胸前佩戴的军功章拍清楚!” 在戚辉的倡议下,唐山众多民间摄影人和爱心人士自发组织起来,多次慰问生活困窘的抗战老兵,不仅提供物质救助,还为他们带去精神上的慰藉。“抗战老兵已经风烛残年,他们渴望社会的认可,渴望生命最后的尊严。现在许多年轻人不了解这段※※,走到这些老人身边,跟他们聊聊天,耐心地听一听他们的故事,就是对他们的尊重,是对抗战精神的弘扬与传递。”戚辉准备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为老兵们举办一个影展,唤起更多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 戚辉: 为史存真是摄影人的责任 今年44岁的戚辉是中国联通唐山分公司的一名职员,从小热爱摄影,经过不懈努力,28岁便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33岁考取国家高级摄影技师,37岁当选中国艺术摄影协会理事,作品在国内外摄影大赛中屡获奖项。 与众多摄影爱好者不同,多年来,戚辉将精力投入到纪实作品的拍摄中。他曾经连续14年拍摄滦州皮影,连续15年拍摄潘家口水下长城,连续6年拍摄南堡运盐工。“我希望用相机记录冀东特有的民风、民情。”戚辉说,“摄影人不能只关注风花雪月,而是要去用镜头去感悟生活,为史存真,并为那些弱势群体鼓与呼,这才是摄影人通过创作体现出人文关怀的情愫所在,更是摄影人以人民为中心、创作无愧于民族和时代的精品力作的动力源泉。” 本帖最后由 丹阳 于 2015-1-20 08:37 编辑 |
[44 楼] 丹阳
[泡菜]
15-1-20 08:28
抗战时期,现年84岁的滦县老人王学敏(左)曾担任妇救会主任,她是我(右)拍摄的第一位女战士。钱兆福摄
本帖最后由 丹阳 于 2015-1-20 08:39 编辑 ![]() |
[43 楼] 丹阳
[泡菜]
15-1-19 08:00
摄 影 人 与 公 益心
(刊载于2014年12月16日中国摄影报一版,作者:高守国) 近日,唐山纪实摄影研讨班的摄影家们给生活困难老※※送温暖的事在当地引起广泛赞誉。该研讨班本来做的是摄影培训,但作为实贱教学的内容之一,自10月份以来,他们行程上万公里,免费为冀东地区近百名抗战老※※照相和制作光盘。 这些费时费力、没收益的事情,或许在照相馆里给钱都没人愿意做,但参加培训的摄影人却一丝不苟地自掏腰包完成。在研讨班导师戚辉带动下,师生们们为抗日英雄刘佩玉送去烤火煤,为另外三位老※※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和防寒服、棉鞋等过冬用品,可谓雪中送炭。摄影家们的义举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有人自愿加入捐款捐物行列,有的医院表示愿意免费为这些老※※体检和治疗。 这件事让我们想到:摄影除了再现和传播之外,也可以为社会创造和提升正能量,尤其是摄影人在拍摄过程中所作出的公益行动,更是用自身的行动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群众。摄影人是用照片和行动来表达自己的观念、自己的爱恨、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但无论对拍摄对象是否有救助行动,摄影人都要心中有爱,常怀感动,其摄影作品才会有更加鲜活的力量。 不可能每个摄影人都能成为名家,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在摄影过程中树立爱心,用手中的相机,尽力拍出时代特色,记录※※的印迹,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再做一些实际的公益行动。毕竟,作为见证着和传播者,摄影人有更多的机会去看到贫困看到老弱,用一颗公益之心,做一份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事,展现一个摄影人应有的基本道德修养和做人信念,也会为在摄影界树立正气,弘扬※※※做出表率。 对于摄影行为来说,只有心中有爱,手中的相机才不会冰冷;只有心中有爱,手中的相机才会更多地流露真情;只有心中有爱,拿相机的人才懂得珍重。 |
[42 楼] 丹阳
[泡菜]
15-1-18 18:22
|
[41 楼] 无眠~
[泡菜]
15-1-17 21:48
看着让人心酸、让人感动,支持丹阳老师的公益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