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南:远去的时光…记忆
3447 228
[20 楼] 无肉何欢 [注销用户]
15-1-15 20:47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1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5-1-15 20:47
无肉何欢 发表于 2015-1-15 20:45
山西是个好地方

※※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多谢光临!
[1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5-1-15 20:46
祁县,渠家大院
[17 楼] 无肉何欢 [注销用户]
15-1-15 20:45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1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5-1-15 20:44
渠氏家族是明清以来闻名全国的晋中巨商之一,在祁县城内有十几个大院,千余间房屋,占地三万多平方米,人称“渠半城”。渠源潮的住宅位于祁县城内东大街33号,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5317平方米,建筑面积3271平方米。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内分八个大院、19个小院、 240间房屋。明楼院、统楼院、栏杆院、戏台院巧妙结合,错落有致。大院外观为城堡式,高大的拱式大门洞,上有玲珑精致的眺阁。院内建筑布局合理,主侧院主次分明,院落青石奠基,水磨青砖砌墙。院与院间隔有牌楼、过厅,明楼、统楼遥相呼应。石雕栏杆石雕门,工艺精湛;砖雕篆文砖雕景,高雅美观。该院堪称民宅建筑艺术的佳作。
【祁县,渠家大院】
[1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5-1-15 20:42
离开太谷,来到祁县。
祁县为国家※※文化名城之一,其※※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对梁村古文化遗址考证证明,早在距今五千年以前的母系氏族※※时期,先民们就在祁县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春秋时,祁地属晋,当时的祁地,几乎包括整个晋中平川。公元前556年,晋平公将祁地赐给大夫姬奚作食邑。姬奚以地为姓,改姓为祁,即※※上有名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祁黄羊。
[1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5-1-15 20:40
在太古县城,还有一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安禅寺。
安禅寺位于太谷县太谷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院内,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禅寺重建于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坐北朝南,现仅存藏经殿和后殿。
安禅寺位于小学内,征得校长同意,我们得以进去参观。
安禅寺仅存的藏经殿,如今挂着“书画厅”的牌子。只有右侧的小石碑告诉我们,这座老建筑,是全国文保单位。
【太谷,安禅寺】
[1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5-1-15 20:37
无边寺,位于太谷县城西南隅,俗称白塔寺、南寺。太谷有一句俗话,“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这是因为无边寺始建年代很早,并且寺内建有白塔,所以就以塔命村名,是北周阳邑县的所在地。隋开皇十八年(598)改称太谷县,旧县城改为阳邑乡至今。无边寺建于西晋泰始八年(272),北宋治平年间易名普慈寺。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建后复名无边寺。
【太谷白塔和无边寺】
[1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5-1-15 20:36
太谷白塔,位于无边寺内。据说塔外那么多年不褪色的秘密竟是当年初建时在塔身涂抹了大米糊。塔为7级砖木结构,平面呈八角形,高43.6米,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
白塔塔身白色,外观楼阁式,气势壮观,瑰丽精致,塔身体为平面八角形,七层,高43.6米,每层有出檐及平座,檐座之下皆有斗拱,各层拱券门洞与檐外相通,并雕有假门窗。最上一层的出檐与平台间筑莲瓣三层,塔顶为宝瓶式塔刹。此制是唐塔中空到宋塔实心的一种过渡形式。56个出檐挑角装饰彩釉龙头,顶悬铁铃,风吹叮当有声,数十里外可闻。
【太谷,白塔】
[1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5-1-15 20:33
太谷老城,承载着太重的※※,已显旧落。
太谷鼓楼又称大观楼,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底层以砖为基,开四门,面向县衙,贯通东、南、西三条大街,夕阳西下,登楼四望,满城的青堂瓦舍尽收眼底,三条大街两旁的老式商铺,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历历往事。
[1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5-1-15 20:32
晋商风流,余韵犹在
【太古县城】
[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5-1-15 20:31
晋商风流,余韵犹在。
【太古县城】
[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5-1-15 20:29
【太谷,十字街中心的鼓楼】
[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5-1-15 20:28
太谷县位于山西中部,始建于西汉,※※悠久,是盛唐诗人白居易的祖籍,近代名人孔祥熙的出生地,也是晋商的发祥地之一。明末清初,太谷达官富人云集,因资本一度集中而成为山西的金融、商业中心,固有“旱码头”、“小北京”之称。
如今,繁华远去,一梦沉沉。
【太谷,十字街中心的鼓楼】
[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5-1-15 20:26
双龙壁
【太原,文庙】
[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5-1-15 20:24
太原文庙,位于崇善寺旁边。
1881年(清光绪七年),太原汾河决堤,原文庙毁于大水。太原府城缙绅学土,无不为之大惧,以为天降凶示于文人,水退之后,遂集聚府衙请求太原知府出面重建。太原知府把府城众文士的联名书上呈山西巡抚张之洞,请巡抚大人定夺。当时张之洞就任抚台不久,为稳定太原文人之心,便决心重建一座规模更大的文庙。他亲自选址于同治年间焚毁的崇善寺废墟之地 ,并倡导省城集资。在他的积极提倡下,没有动用公款,很快便建起一座规模宏伟的新文庙。
可惜我去的这天刚好是星期天,没有开放。
【太原,文庙】
[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5-1-15 20:22
崇善寺的三宝之一,是位于大悲殿正面须弥座上的三尊泥塑贴金菩萨立像。这三尊佛像是明洪武年间塑制的,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正中是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其左为普贤菩萨像;其右为千手千钵千释迦文殊菩萨像。三尊立像均高八米左右,身姿秀美,面慈目善,雍容华贵。
【太原,崇善寺】
[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5-1-15 20:19
崇善寺既是佛教寺庙,又是皇家祖庙,位于太原市东南角五一南路皇庙巷,初建于唐,名白马寺,后改称延寿寺、宗善寺,后来又叫新寺,明代时,才更名崇善寺。相传,这座寺庙原是隋炀帝杨广的行宫。明代洪武14年(公元1381年),明※※朱元璋第三子朱棡为纪念其母后马皇后,在原寺基础上进行了扩建。明代的崇善寺是完全按照标准的宫殿式建筑的格式修建的。
【太原,崇善寺】
[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5-1-15 20:12
太原的唱经楼,位于太原柳巷,是明朝以来科举考试宣唱考生客次的地方。现存建筑以唱经楼为主,由正殿、春秋楼、通廊相结合,唱经楼坐北朝南,为明代所建,后虽经清代重建,主体风格仍保留明代特色。
[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5-1-15 20:03
这几年,每到冬天,总要到北方去走一趟。
山西,晋,三晋。
中国※※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就有“三家分晋”。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晋大夫魏、赵、韩三家为诸侯。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
“三家分晋”是※※上春秋与战国的分界,也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定的标志。
两千多年※※的厚重底蕴,载不动,许多的悲欢离合恩怨情仇。
这次旅行,仅仅是走了晋西南。我,一个普通的旅行者,一路走来,且有些许感知,也就知足了。
D1:太原
D2:太原-太谷县-祁县
D3:祁县-平遥县
D4:平遥
D5:平遥-介休市
D6:介休-霍州市
D7:霍州
D8:霍州-洪洞县
D9:洪洞-临汾-吉县-壶口-吉县-临汾
D10:临汾
D11:临汾-稷山县-新绛县
D12:新绛
D13:新绛县-阳王乡-翼城县-西闫镇-翼城县
D14:翼城-沁水县-端氏镇
D15:端氏-窦庄-阳城县-运城市
D16:运城-临猗县-临晋镇-运城
D17:运城-芮城县
D18:芮城
D19:芮城-西安市
D20:西安
【本次旅行方式,以班车+火车+公交+步行为主。】
【本人拍片,从不使用闪光灯和脚架。】
【帖子中引用的相关※※资料,来自网上。在此谨向原作者致谢!】

本帖最后由 晓锋 于 2015-1-25 12:26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