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 Quattro系列机器的出行记录
42026 1084
[186 楼] 独色 [陈年泡菜]
15-5-19 07:52
vbvcvj 发表于 2015-5-19 05:55
胶味浓


来一张数码味的
[185 楼] vbvcvj [资深泡菜]
15-5-19 05:55
独色 发表于 2015-5-18 21:53
dp3q应该是目前唯一能拍这种题材的X3机器。
dp3m自动对焦速度还差中气,且不能现场细调白平衡,没有点测联动。sd1存储反应太慢,跑焦。


胶味浓
[184 楼] 独色 [陈年泡菜]
15-5-18 22:04
14米左右的距离,100%局部 本帖最后由 独色 于 2015-5-18 22:05 编辑

[183 楼] 独色 [陈年泡菜]
15-5-18 21:53
dp3q应该是目前唯一能拍这种题材的X3机器。
dp3m自动对焦速度还差中气,且不能现场细调白平衡,没有点测联动。sd1存储反应太慢,跑焦。
[182 楼] 独色 [陈年泡菜]
15-5-18 21:44
wjaili 发表于 2015-5-18 17:27
M系的偏色现象,在用光方面尽量规避吧,单纯就细节而言,个人依然觉得M系还是略胜于Q系。
m/q的细节,各有特点吧,细节的圆滑感上,m占优,q有毛糙感,细节的清晰/分辨率上,q占优,细节的色彩上,q占优。
[181 楼] wjaili [泡菜]
15-5-18 17:27
独色 发表于 2015-5-15 10:54
Q的整个像场内色彩平整性好了很多,调整白平衡时,很少会出现dp、dpm的那种中心正常,四周偏青或绿的现象。


M系的偏色现象,在用光方面尽量规避吧,单纯就细节而言,个人依然觉得M系还是略胜于Q系。 本帖最后由 wjaili 于 2015-5-18 17:29 编辑

[180 楼] 独色 [陈年泡菜]
15-5-18 17:02
ISO3200
[179 楼] 独色 [陈年泡菜]
15-5-17 20:20
局部
[178 楼] 独色 [陈年泡菜]
15-5-17 20:20
文物局部
[177 楼] 冬日晨曦 [泡菜]
15-5-15 22:52
独色 发表于 2015-05-15 12:59
博物馆这种光源下,发现dp3q的AWB比调整色温的效果更好些...
立体感
本帖由 Windows Phone_1.0.7.0 客户端发布
[176 楼] 冬日晨曦 [泡菜]
15-5-15 21:53
独色 发表于 2015-05-15 13:02
多数文物的尺寸,需要dp0q的视角来收纳
0q什么时候上市啊,我也在等0q,这样就不用给D750配广角了。
本帖由 Windows Phone_1.0.7.0 客户端发布
[175 楼] 独色 [陈年泡菜]
15-5-15 21:02
多数文物的尺寸,需要dp0q的视角来收纳 本帖最后由 独色 于 2015-5-15 21:03 编辑

[174 楼] 独色 [陈年泡菜]
15-5-15 21:00
又看了深圳古代文物的部分
[173 楼] 独色 [陈年泡菜]
15-5-15 20:59
博物馆这种光源下,发现dp3q的AWB比调整色温的效果更好些
[172 楼] 独色 [陈年泡菜]
15-5-15 20:57
50mm,近距离,景深是个大问题
[171 楼] 独色 [陈年泡菜]
15-5-15 20:54
白釉黑彩侍吏俑,高72厘米,50mm焦段,只能拍头部局部
[170 楼] 独色 [陈年泡菜]
15-5-15 20:51
张盛墓的随葬品
[169 楼] 独色 [陈年泡菜]
15-5-15 20:48
白釉瓷龙柄象首壶。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安阳张盛墓出土
[168 楼] 独色 [陈年泡菜]
15-5-15 20:44
即使帖在玻璃上,由于重心偏向歪把子那边,相机还是很难完全稳住。
3Q的焦段,稍大型的展品,只能拍局部了。
武士陶俑,南朝(公元420~589年)时期,邓州学庄画像砖墓出土。
[167 楼] 独色 [陈年泡菜]
15-5-15 20:32
深圳文博会期间,带dp3q看了河南博物院在深圳的文物展,发现Quattro的体形非常影响对玻璃框中的展品的拍摄,稳定性比Merrill差很多。
[166 楼] 独色 [陈年泡菜]
15-5-15 20:28
冬日晨曦 发表于 2015-5-15 17:05
抖动只是个衍生品,设计初衷是用来防抖,发现还能增加像素密度提高分辨率,就开拓用法了。抖动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拍静态还行,动态不行。
看奥巴的深度开发能力了。
[165 楼] 冬日晨曦 [泡菜]
15-5-15 17:05
独色 发表于 2015-05-15 08:37
这个技术能超过奥巴的抖动技术吗,奥巴的抖动技术至少目前已经实用了。...
抖动只是个衍生品,设计初衷是用来防抖,发现还能增加像素密度提高分辨率,就开拓用法了。抖动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拍静态还行,动态不行。
本帖由 Windows Phone_1.0.7.0 客户端发布
[164 楼] 独色 [陈年泡菜]
15-5-15 16:37
冬日晨曦 发表于 2015-5-15 13:39
独大,在4年后我们会有机会看到MSK革命性突破。以极快的速度在同一像素位置切换红绿蓝三层滤片获取不同色彩信息,业界已经在这么做,但目前14nm工艺满足不了速度和功耗的要求,只能寄希望于工艺的进步。
这个技术能超过奥巴的抖动技术吗,奥巴的抖动技术至少目前已经实用了。
[163 楼] 冬日晨曦 [泡菜]
15-5-15 13:39
独色 发表于 2015-05-15 02:54
Q的整个像场内色彩平整性好了很多,调整白平衡时,很少会出现dp、dpm的那种中心正常,四周偏青或绿的现象。...
独大,在4年后我们会有机会看到MSK革命性突破。以极快的速度在同一像素位置切换红绿蓝三层滤片获取不同色彩信息,业界已经在这么做,但目前14nm工艺满足不了速度和功耗的要求,只能寄希望于工艺的进步。
本帖由 Windows Phone_1.0.7.0 客户端发布
[162 楼] 冬日晨曦 [泡菜]
15-5-15 13:28
独色 发表于 2015-05-15 02:54
Q的整个像场内色彩平整性好了很多,调整白平衡时,很少会出现dp、dpm的那种中心正常,四周偏青或绿的现象。...
DPxM系列的偏色,说到底是X3的固有劣势造成。蓝绿红到达1,2,3层的衰减逐层增加,造成不同程度高频损失。之前X3的像素低采样率低,甚高频段并未被采集,所以这个问题没有出现。到了M系列,采样率高到足以把甚高频段采集进来,那三层高频信号不一致的问题就出现了。在光线不足或者高光比的场景下表现的尤为明显。这是X3的死穴,软件没办法处理,只能靠工艺的改进减少1,2层对红色光的吸收衰减来解决。在目前的工艺条件下,Q系列的解决方案是最优的,也就是降低色彩采样率,不把甚高频部分采集进来,也就没有M的问题了。
本帖由 Windows Phone_1.0.7.0 客户端发布
[161 楼] 独色 [陈年泡菜]
15-5-15 10:54
冬日晨曦 发表于 2015-5-15 08:19
终于不偏青了
Q的整个像场内色彩平整性好了很多,调整白平衡时,很少会出现dp、dpm的那种中心正常,四周偏青或绿的现象。
[160 楼] 冬日晨曦 [泡菜]
15-5-15 09:33
还是希望喷子不要停,尽快把Q的价钱喷下来
[159 楼] 独色 [陈年泡菜]
15-5-15 09:22
ngzxm 发表于 2015-5-14 21:19
独大放毒不倦,Q的能力被你充分挖掘了。这个机身SPP确实很有吸引力。老X3调图很累人啊。

老X3花在后期解图上的时间确实太多了。Q这代X3,后期解图简单了很多。
[158 楼] 冬日晨曦 [泡菜]
15-5-15 08:19
独色 发表于 2015-05-14 00:48
机身SPP
终于不偏青了
本帖由 Windows Phone_1.0.7.0 客户端发布
[157 楼] ngzxm [资深泡菜]
15-5-14 21:19
独色 发表于 2015-5-9 19:24
机身jpg原图分享:http://1drv.ms/1KtQkTC
不知同类场景,DP、DP3M敢否应战。


独大放毒不倦,Q的能力被你充分挖掘了。这个机身SPP确实很有吸引力。老X3调图很累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