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 楼] gjjq
[资深泡菜]
17-1-18 22:59
泥坑没有水 发表于 2017-1-18 17:25  我练了有一年了。 我是欧颜赵同时练,大小同时练,正行草同时练。虽然写的不是很满意,感觉还有有一点进步。 我觉得泥坑兄的字颜的痕迹更重一些。您说欧颜赵同时练,大小同时练,正行草同时练,我觉得有点贪多哦。大家都是初学,我比您早练了一年,多交流才能提高,没人笑话我们,常来。
|
[530 楼] 唐明人士
[泡菜]
17-1-18 19:05
泥坑没有水 发表于 2017-1-18 18:31  和诸位朋友们的字放在一起,才看出来自己的字写的有多差。LZ兄要是觉得有碍观瞻,就删了。 学楷书,好比画素描人体,有点问题,就明明白白的显现出来,不象草书,可以在“使转”中遮盖起来,眼力差的,还真看不出来。 楷书中的“起、承、转、合”,丢下一个(动作)都能让人一目了然,所以“楷书”就是“规矩”,必须学好这个“规矩”。 《书谱》中说:“初学规矩,但求平正”就是这个道理。 你的字的“四个”动作并未缺失,也未偷懒,且点笔也有些"质朴“,说明腕下还能抵住笔触,于纸上涩行的结果。 这就达到练楷书的目的了,只是字的”分布“(点画安排)上把握不准,应多多读帖,观察为什么点画如此搭配才美的道理,理解了,你就掌握了,不能强迫自己。 ”读帖“是可以在内心写字的,是与”实写“一样的效果,甚至会更好,将来学行草时,必须掌握如何”读帖“,这是技巧。事倍功半。 以前工作出差,偶都必带《书谱》、《二王墨迹》。闲时就读,默写。 有人提出初学不应学唐楷,说扼杀个性,纯扯淡。 记得于谦说,凡初入《德云社》的,必须装孙子,个性隐藏起来。。是有一定道理的,否则你是学不到东西的,因个性最大特点是排他的。 所以《书谱》中又说:”初学规矩,老不如少“就是这个道理。
|
[529 楼] 泥坑没有水
[资深泡菜]
17-1-18 18:31
和诸位朋友们的字放在一起,才看出来自己的字写的有多差。LZ兄要是觉得有碍观瞻,就删了。
|
[528 楼] 泥坑没有水
[资深泡菜]
17-1-18 17:25
我练了有一年了。 我是欧颜赵同时练,大小同时练,正行草同时练。虽然写的不是很满意,感觉还有有一点进步。
|
[527 楼] 佛说放下
[陈年泡菜]
17-1-18 17:04
唐明人士 发表于 2017-1-14 12:05  用笔上,二位相差极小,也可以说是“旗鼓相当“,都达到了”拟之者贵似“(《书谱》语)的地步了。 但,从”分布“上看,已经很明显看出”你的这位朋友“不如你抓的准,此碑颜字贵在既“雍容阔绰”,又”严肃严谨“,你的已经临出来了,而那位朋友一些字(红框)明显拘谨或松散(如”寺“字)。字的笔画“分布”还应强化体验才能进一步提高。 建议:学写楷书的目的要明确,是打好点画与分布的基本功,锻炼写字的严谨态度,然后才能过渡到行草的学习。 当然,如果对临习的很”象“,只能说明”点画“与”分布“已经到位,并非”象“是目的,如果离开帖,你写其它,依然”象“,那才是真的学到手了,当然难度就在此。 兄的书论值得反复用心体会。
|
[526 楼] 灵济
[老坛泡菜]
17-1-18 08:31
唐明人士 发表于 2017-1-17 18:56  这个坛子,原本就是交流与共享,而不是PK,如果有人上来,就相互叫劲,识别雌雄,偶只能说:你是生瓜一个。 学书能教化个人,也能影响他人,这种自诩的高人或书家,实为无德之人,其最好的结果就是成为一个“写(画)字匠”,也许也能混入“书协”当中,招摇撞骗。 草书能写成幅就已经成功一半了,下面的工作是“修“和”理”。 真正的评析,内容太多,好的地方,咱先越过不说,只说说建议: 《书谱》说:“草贵而畅”,你基本做到了,有提高空间。 要说的太多,只在“分布”上谈谈个人一点拙见。 每个草字大小相当,字中轴线摆动小,即中轴线竖直(象楷书的章法——排字),致使整篇“留白”无亮点,密不透风,不活巧。 建议:草字大小,长短、肥瘦、中轴线都要适当变化与“摆动”,让整篇“活起来”。细观名帖,可悟得。 《书谱》说”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所以结合本幅字,想说说关于草书的“点画”与“使转”的理解,太多,这里暂且不聊。 见下图一 真正的受益匪浅,谢! 以后会常来讨教。
|
[525 楼] 骑着破车乱转
[泡菜]
17-1-18 00:49
大风71 发表于 2015-11-27 06:57写得好,“人知起笔藏锋不易,不知收笔出锋难”。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
[524 楼] gjjq
[资深泡菜]
17-1-17 22:17
灵济 发表于 2017-1-17 08:50  期待早日拜读。
贴一幅俺写的,望兄斧正。本来看仁兄的字,真不敢贴上来。
忘记图,补上。 灵济兄的行草,于我看来,已然极好,又经唐明兄解析,似更有所悟,感谢两位朋友!
|
[523 楼] gjjq
[资深泡菜]
17-1-17 22:05
唐明人士 发表于 2017-1-16 23:24  从※※上看,楷书(或真书)的形成要比行草要晚些,成熟于隋、唐,但并不是说学习书法要从字体产生的先后顺序开始学,那样的话,应先学甲骨文、然后大篆和隶书。。。 学书从什么字体入手,应看个人喜好,喜欢大篆,无疑将从钟鼎金文开始,同时还要学习《文字学》(即小学) 如果就是喜欢“行“或”草”,都应从“楷书”学习开始是最为科学的,那种直接学习行草,会因“基础”欠缺产生瓶径,束缚住行草书学习的提高,到头来,还得补上楷书学习这一课。 “楷书→行书→草书”这样顺序,书界内早以得到共识,这里就不展开细说了,哪本书都有相应的论述。 但经偶的学习,从学习和提高+创作难度来说,个人观点是:“行书”难度最大,笔法和分布也最为丰富,美的价值也最高,草书其次,楷书最后。你会发现,目前,能看到的最好的古人墨迹,九成都是行书或行草书,如《兰亭序》、《祭侄稿》、《韭花帖》、《寒食帖》、《罗素帖》、《丧乱帖》。。。不一一说了。 说一下偶的学帖大致经历吧: 楷书:初学《勤礼碑》,后学《九成宫》,最后学的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总之,楷书学唐楷是没错的,因唐楷最为规矩,严谨。 如果就喜欢一辈子学楷书,应再参学北碑墓志等。这里要提一下智永楷书《千字文》,因 ... 感谢唐兄无私分享您的心得。我想,任何一位如我一般的初学者,都能从您的这个答复中受益。我认为,从这种互动中得到的养分,比单纯读书得到的要多,因为在这个帖后,有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与面对死板的书,又有本质的不同。再表谢意!
|
[522 楼] 唐明人士
[泡菜]
17-1-17 18:56
灵济 发表于 2017-1-17 08:50  期待早日拜读。
贴一幅俺写的,望兄斧正。本来看仁兄的字,真不敢贴上来。
忘记图,补上。 这个坛子,原本就是交流与共享,而不是PK,如果有人上来,就相互叫劲,识别雌雄,偶只能说:你是生瓜一个。 学书能教化个人,也能影响他人,这种自诩的高人或书家,实为无德之人,其最好的结果就是成为一个“写(画)字匠”,也许也能混入“书协”当中,招摇撞骗。 草书能写成幅就已经成功一半了,下面的工作是“修“和”理”。 真正的评析,内容太多,好的地方,咱先越过不说,只说说建议: 《书谱》说:“草贵而畅”,你基本做到了,有提高空间。 要说的太多,只在“分布”上谈谈个人一点拙见。 每个草字大小相当,字中轴线摆动小,即中轴线竖直(象楷书的章法——排字),致使整篇“留白”无亮点,密不透风,不活巧。 建议:草字大小,长短、肥瘦、中轴线都要适当变化与“摆动”,让整篇“活起来”。细观名帖,可悟得。 《书谱》说”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所以结合本幅字,想说说关于草书的“点画”与“使转”的理解,太多,这里暂且不聊。 见下图一 本帖最后由 唐明人士 于 2017-1-17 19:24 编辑
|
[521 楼] 灵济
[老坛泡菜]
17-1-17 08:50
唐明人士 发表于 2017-1-16 23:51  现在许多人都被《祭侄稿》的”惊心动魄“打动,其实细观原迹,它不过就是一个很随意的“尺椟稿”,并非今人若有其事似的在那儿“创
作”,分析※※,绝佳的作品都是这样产生的,《伯远帖》、《丧乱帖》、《兰亭序》、《韭花帖》。。。
所以,偶目前也正研究这种“尺椟书”形式,也在“无病呻吟”仿写这种形式,真是乐此不疲。
偶会很快要开一个帖子,说说令人着迷的”尺椟书“,即关于《祭侄稿》、《书谱》、《十七帖》、《兰亭序》、《丧乱帖》等的研习心
得,可以放在里面详聊一下,到时大家再共享吧。 期待早日拜读。 贴一幅俺写的,望兄斧正。本来看仁兄的字,真不敢贴上来。 忘记图,补上。 本帖最后由 灵济 于 2017-1-17 08:51 编辑
|
[520 楼] 花一二三
[泡菜]
17-1-17 00:52
唐明人士 发表于 2017-01-16 15:24从 ※※上看,楷书(或真书)的形成要比行草要晚些,成熟于隋、唐,但并不是说学习书法要从字体产生的先后顺序开始学,那样的话,应先学甲骨文、然... 讲的好。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
[519 楼] 唐明人士
[泡菜]
17-1-16 23:51
现在许多人都被《祭侄稿》的”惊心动魄“打动,其实细观原迹,它不过就是一个很随意的“尺椟稿”,并非今人若有其事似的在那儿“创
作”,分析※※,绝佳的作品都是这样产生的,《伯远帖》、《丧乱帖》、《兰亭序》、《韭花帖》。。。
所以,偶目前也正研究这种“尺椟书”形式,也在“无病呻吟”仿写这种形式,真是乐此不疲。
偶会很快要开一个帖子,说说令人着迷的”尺椟书“,即关于《祭侄稿》、《书谱》、《十七帖》、《兰亭序》、《丧乱帖》等的研习心
得,可以放在里面详聊一下,到时大家再共享吧。
本帖最后由 唐明人士 于 2017-1-16 23:52 编辑
|
[518 楼] 唐明人士
[泡菜]
17-1-16 23:24
gjjq 发表于 2017-1-16 18:23  唐兄有济人之怀,善莫大焉,也是我等后学者之福。 学书目的,我很赞同您的观点。我从爱好出发,进入书法世界,越来越觉其浩浩荡荡,如江似海,我只取一瓢饮,已如霖甘冽,享用不尽。个展我不敢想,但若说不想写出令人称道的作品,那未免过于扭捏,书法就是这么个好东西,不仅独乐,亦可与人乐。 唐兄行草如此了得,一定有不少体会,比如:是从楷书入手的吗?初临从何帖开始较好?象我临颜,从祭侄稿开始怎样?您的习练过程如何? 唐兄若有闲时,不妨说说。 从 ※※上看,楷书(或真书)的形成要比行草要晚些,成熟于隋、唐,但并不是说学习书法要从字体产生的先后顺序开始学,那样的话,应先学甲骨文、然后大篆和隶书。。。 学书从什么字体入手,应看个人喜好,喜欢大篆,无疑将从钟鼎金文开始,同时还要学习《文字学》(即小学) 如果就是喜欢“行“或”草”,都应从“楷书”学习开始是最为科学的,那种直接学习行草,会因“基础”欠缺产生瓶径,束缚住行草书学习的提高,到头来,还得补上楷书学习这一课。 “楷书→行书→草书”这样顺序,书界内早以得到共识,这里就不展开细说了,哪本书都有相应的论述。 但经偶的学习,从学习和提高+创作难度来说,个人观点是:“行书”难度最大,笔法和分布也最为丰富,美的价值也最高,草书其次,楷书最后。你会发现,目前,能看到的最好的古人墨迹,九成都是行书或行草书,如《兰亭序》、《祭侄稿》、《韭花帖》、《寒食帖》、《罗素帖》、《丧乱帖》。。。不一一说了。 说一下偶的学帖大致经历吧: 楷书:初学《勤礼碑》,后学《九成宫》,最后学的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总之,楷书学唐楷是没错的,因唐楷最为规矩,严谨。 如果就喜欢一辈子学楷书,应再参学北碑墓志等。这里要提一下智永楷书《千字文》,因字中略带行意,不适合初学,且那字笔法属王氏一路笔法,偏侧用笔也极难学,喜欢的话,待有了行草基础后再学为好。 行书:初学怀仁集字《圣教序》,苏轼行书杂帖,最后学的米芾杂帖,尤以学《苕溪》、《罗素》最久,直至如今,仍在学米札。 以米书为最终研习,道理有二,一是米真迹留存较多,二是米的笔法古法最多,也最为”细腻“,属晋风一路。 草书:初学《十七帖》、然后《书谱》,直至如今。 《书谱》不但是唐真迹,且属大王一路,字体多,研究可借鉴性好,另外它又是书论,内容极为丰富,值得反复研究学习,虽缺下卷。 其它帖,只是偶尔研读,借鉴一下,但因种种原因,不适合长时间临摹学习。
|
[517 楼] gjjq
[资深泡菜]
17-1-16 18:52
灵济 发表于 2017-1-16 09:34  自书告身是俺最喜欢的楷书,曾经没事儿用钢笔临摹了几年。当然钢笔只是临摹了间架结构,调峰和提按的技巧没有,虽然也是用毛笔方式拿钢笔。
俺体会自书告身最好的地方在于笔法上的丰富性,几乎完全避免了笔势的重复和单调。这是很多楷书没有做到的,很多名家也没做到。
临帖最好是墨迹本,可以看出运笔。你可以注意每一个字里面的相同方向的笔势都不同,并且,单字内部笔势是连贯和相互呼应的。字之间又是笔势连贯,通篇也有疏密、浓淡、倚正、缓急等等的变化。
可惜后来没时间写就放了好多年,前几年迷上草书,但已经难以煞下心来临帖。都是看看笔法和笔势特点随手写几个就自己乱写了。也没想啥突破啥的,当个乐趣了。
个人浅见,也许对仁兄有助益,莫笑。 灵济兄对自书告身的解析非常及时,我目前初临自书,只感觉此书大气古拙,于细节处却无甚体会,灵济兄的解读,正好令我在临时加以体会印证。 临墨迹的一大体验,是可以让你不自觉地产生代入感。我临此帖,常有颜公于红烛案前写帖景象映入脑际,我体会,颜公写此帖时已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可能根本未考虑点画问题,家国情怀才是其思考的重点。正所谓妙手天成,偶然得之,这幅作品初观无甚感觉,却越看越有味道。即使是初临,只要稍具其形,已然颇有气势,我前面贴的临习之作,当然很不成熟,却自感与自己临的多宝相比,更有气场些。临习之时,更感沉静恬淡,一次临习之中,偶然回神,发现自己拿笔处竟已提到笔杆二分之一以上。 再次感谢灵济兄指教!望常来。
|
[516 楼] gjjq
[资深泡菜]
17-1-16 18:30
昭陵六骏 发表于 2017-1-16 09:03  这个没有注意节奏感把握。当先求形似,再求神似、、、 感谢六骏兄指教!近来几位老兄都指出了我这位朋友字的一问题,令我自信心爆棚。  但转念一想,其实我的字也有很多问题啊,各位只是没说而已。也希望大家能说说我的字的问题。
|
[515 楼] gjjq
[资深泡菜]
17-1-16 18:23
唐明人士 发表于 2017-1-15 20:57  谈不上指教,但有点学书经历可以谈谈,共享,谨防爱好者走弯路,浪费好时光。 我的目的是从学书中得以陶冶,提升个人素养,丰富生活,倘若能写出令人心动的作品,积累一下,办个展,搞交流与探讨,也可参与书赛书展。。。人生不白来一趟,留下点共享美好的痕迹。 行草书因分布、笔法都楷书丰富多彩,是学书的最高书体,尤其是行书,其实要比草书难度大,笔法更为多变,玩味无穷,更值得深究深学。 行草最好同时学,相互促进,进步更快。 唐兄有济人之怀,善莫大焉,也是我等后学者之福。 学书目的,我很赞同您的观点。我从爱好出发,进入书法世界,越来越觉其浩浩荡荡,如江似海,我只取一瓢饮,已如霖甘冽,享用不尽。个展我不敢想,但若说不想写出令人称道的作品,那未免过于扭捏,书法就是这么个好东西,不仅独乐,亦可与人乐。 唐兄行草如此了得,一定有不少体会,比如:是从楷书入手的吗?初临从何帖开始较好?象我临颜,从祭侄稿开始怎样?您的习练过程如何? 唐兄若有闲时,不妨说说。
|
[514 楼] 灵济
[老坛泡菜]
17-1-16 09:34
自书告身是俺最喜欢的楷书,曾经没事儿用钢笔临摹了几年。当然钢笔只是临摹了间架结构,调峰和提按的技巧没有,虽然也是用毛笔方式拿钢笔。
俺体会自书告身最好的地方在于笔法上的丰富性,几乎完全避免了笔势的重复和单调。这是很多楷书没有做到的,很多名家也没做到。
临帖最好是墨迹本,可以看出运笔。你可以注意每一个字里面的相同方向的笔势都不同,并且,单字内部笔势是连贯和相互呼应的。字之间又是笔势连贯,通篇也有疏密、浓淡、倚正、缓急等等的变化。
可惜后来没时间写就放了好多年,前几年迷上草书,但已经难以煞下心来临帖。都是看看笔法和笔势特点随手写几个就自己乱写了。也没想啥突破啥的,当个乐趣了。
个人浅见,也许对仁兄有助益,莫笑。
|
[513 楼] 灵济
[老坛泡菜]
17-1-16 09:14
唐明人士 发表于 2017-1-15 20:57  谈不上指教,但有点学书经历可以谈谈,共享,谨防爱好者走弯路,浪费好时光。 我的目的是从学书中得以陶冶,提升个人素养,丰富生活,倘若能写出令人心动的作品,积累一下,办个展,搞交流与探讨,也可参与书赛书展。。。人生不白来一趟,留下点共享美好的痕迹。 行草书因分布、笔法都楷书丰富多彩,是学书的最高书体,尤其是行书,其实要比草书难度大,笔法更为多变,玩味无穷,更值得深究深学。 行草最好同时学,相互促进,进步更快。 好字!
|
[512 楼] 昭陵六骏
[泡菜]
17-1-16 09:03
gjjq 发表于 2017-1-12 22:22  这是一位朋友写的。有说比我写的好,有说不如我写的,你怎么看? 这个没有注意节奏感把握。当先求形似,再求神似、、、
|
[511 楼] 唐明人士
[泡菜]
17-1-15 20:57
gjjq 发表于 2017-1-15 17:09  唐兄于理论研究,行书书写造旨深厚,与唐兄交流是我所愿,行书也是我下一步的计划,望常来指教。 谈不上指教,但有点学书经历可以谈谈,共享,谨防爱好者走弯路,浪费好时光。 我的目的是从学书中得以陶冶,提升个人素养,丰富生活,倘若能写出令人心动的作品,积累一下,办个展,搞交流与探讨,也可参与书赛书展。。。人生不白来一趟,留下点共享美好的痕迹。 行草书因分布、笔法都楷书丰富多彩,是学书的最高书体,尤其是行书,其实要比草书难度大,笔法更为多变,玩味无穷,更值得深究深学。 行草最好同时学,相互促进,进步更快。 本帖最后由 唐明人士 于 2017-1-15 21:08 编辑
|
[510 楼] gjjq
[资深泡菜]
17-1-15 17:09
唐明人士 发表于 2017-1-14 23:11  不要客气,都有这种爱好。 不过,你的执着和写字的认真态度,也许正是“手不忘执,心不厌精”(《书谱》语)的时候,令人钦佩,学书(论)研(临)字方面,以后可多多交流。 偶现在极少写楷书了,并非是已经学书多年,而是时光有限,不能什么都想写,真想写好一体,是极耗光阴的。 现在正是“极虑专精”(《书谱》语)的时候,专攻“尺椟”,以行草为主。 唐兄于理论研究,行书书写造旨深厚,与唐兄交流是我所愿,行书也是我下一步的计划,望常来指教。
|
[509 楼] gjjq
[资深泡菜]
17-1-15 17:02
qiulei220310 发表于 2017-1-14 22:09  原汁原味的勤礼碑。 哦,自书告身与勤礼应该有些相似之处。
|
[508 楼] 唐明人士
[泡菜]
17-1-14 23:11
gjjq 发表于 2017-1-14 21:20  唐明兄能光临小帖,对两习作作细致分析,喜出望外。看您的分析,所获极丰,值得细细体会,在此深表谢意。近来本帖频得唐明、夷齐、有所畏、qiulie等书法高人眷顾答疑,实为本帖之幸,还望各位老师能继续关注本帖。 不要客气,都有这种爱好。 不过,你的执着和写字的认真态度,也许正是“手不忘执,心不厌精”(《书谱》语)的时候,令人钦佩,学书(论)研(临)字方面,以后可多多交流。 偶现在极少写楷书了,并非是已经学书多年,而是时光有限,不能什么都想写,真想写好一体,是极耗光阴的。 现在正是“极虑专精”(《书谱》语)的时候,专攻“尺椟”,以行草为主。
|
[507 楼] qiulei220310
[泡菜]
17-1-14 22:09
gjjq 发表于 2017-1-14 21:22  再上新临自书告身,请指教。 原汁原味的勤礼碑。
|
[506 楼] gjjq
[资深泡菜]
17-1-14 21:22
|
[505 楼] gjjq
[资深泡菜]
17-1-14 21:20
唐明人士 发表于 2017-1-14 12:05  用笔上,二位相差极小,也可以说是“旗鼓相当“,都达到了”拟之者贵似“(《书谱》语)的地步了。 但,从”分布“上看,已经很明显看出”你的这位朋友“不如你抓的准,此碑颜字贵在既“雍容阔绰”,又”严肃严谨“,你的已经临出来了,而那位朋友一些字(红框)明显拘谨或松散(如”寺“字)。字的笔画“分布”还应强化体验才能进一步提高。 建议:学写楷书的目的要明确,是打好点画与分布的基本功,锻炼写字的严谨态度,然后才能过渡到行草的学习。 当然,如果对临习的很”象“,只能说明”点画“与”分布“已经到位,并非”象“是目的,如果离开帖,你写其它,依然”象“,那才是真的学到手了,当然难度就在此。 唐明兄能光临小帖,对两习作作细致分析,喜出望外。看您的分析,所获极丰,值得细细体会,在此深表谢意。近来本帖频得唐明、夷齐、有所畏、qiulie等书法高人眷顾答疑,实为本帖之幸,还望各位老师能继续关注本帖。
|
[504 楼] 有所畏
[注销用户]
17-1-14 14:20
|
[503 楼] 唐明人士
[泡菜]
17-1-14 12:05
gjjq 发表于 2017-1-12 22:22  这是一位朋友写的。有说比我写的好,有说不如我写的,你怎么看? 用笔上,二位相差极小,也可以说是“旗鼓相当“,都达到了”拟之者贵似“(《书谱》语)的地步了。 但,从”分布“上看,已经很明显看出”你的这位朋友“不如你抓的准,此碑颜字贵在既“雍容阔绰”,又”严肃严谨“,你的已经临出来了,而那位朋友一些字(红框)明显拘谨或松散(如”寺“字)。字的笔画“分布”还应强化体验才能进一步提高。 建议:学写楷书的目的要明确,是打好点画与分布的基本功,锻炼写字的严谨态度,然后才能过渡到行草的学习。 当然,如果对临习的很”象“,只能说明”点画“与”分布“已经到位,并非”象“是目的,如果离开帖,你写其它,依然”象“,那才是真的学到手了,当然难度就在此。
|
[502 楼] gjjq
[资深泡菜]
17-1-14 09:56
qiulei220310 发表于 2017-1-13 21:53  笔画波浪痕迹太重,应该是书写时过于缓慢的原因。 若一气呵成,就看起来自然很多。 [/quote
受教,请常来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