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北京
3829 112
[54 楼] 九里桥 [禁言中]
15-12-26 10:33
不错不错,学习了。
[53 楼] 色域无痕 [泡菜]
15-12-26 09:39
《口罩的进化》——世贸天阶

        伴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雾霾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街头巷议的话题,大家在出行关注天气温度的同时,更为关注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颗粒物数值——PM2.5,它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秩序,限号、停课、洒水、减排,对雾霾的减缓感觉杯水车薪,人们不得不像当年面对非典一样戴上口罩,市场销售的口罩价格因此水涨船高,其功能已经不在局限于保暖和防病毒,更大的买点是防雾霾,流动在大街小巷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口罩成了这个时代的一个特殊标志。
[52 楼] 爬虫总能飞 [泡菜]
15-12-20 13:06
色域无痕 发表于 2015-11-8 07:24
《我觉得有点累》——北京西站

        一路走来,我觉得有点累了,放下行囊,回首往事,很多事已经模糊,很多人已经淡忘。歇歇脚、喘口气,真的要断了过去,让明天好好继续。
这张好!

楼主片子功力深厚!就是更新太慢
[51 楼] 色域无痕 [泡菜]
15-11-17 22:01
《天籁之穹》——国家大剧院

        这是一个音乐的天堂,这是一个文化交融的殿堂,这是一个演绎经典与传奇的圣地,艺术的奇葩在这里盛开,在这里绽放。 本帖最后由 色域无痕 于 2015-11-17 22:02 编辑

[50 楼] 色域无痕 [泡菜]
15-11-10 17:59
《公厕保洁员》——后细瓦厂胡同

        厕乃人生之急,到过许多城市,出门找厕所是件头疼的事,但北京的公厕随处可见,如果使用手机APP摇一摇,很快就能找到身边最近的WC。
        再过几天就是“世界厕所日”,我们应当记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默默无闻、日复一日重复着相同的厕所清洁工作。传统观念导致即使我们每天与这些人擦身而过,也绝不会留意到他们的存在,这个群体应当得到社会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49 楼] 色域无痕 [泡菜]
15-11-8 07:24
《我觉得有点累》——北京西站

        一路走来,我觉得有点累了,放下行囊,回首往事,很多事已经模糊,很多人已经淡忘。歇歇脚、喘口气,真的要断了过去,让明天好好继续。 本帖最后由 色域无痕 于 2015-11-8 07:25 编辑

[48 楼] 色域无痕 [泡菜]
15-11-6 21:00
卷片 发表于 2015-11-06 08:13
感谢鼓励,会继续努力的。
拍的不错,继续下去。

本帖由 iPad Mini (WiFi) 客户端发布
[47 楼] 色域无痕 [泡菜]
15-11-6 20:58
panhaisong 发表于 2015-11-06 02:33
液晶不错
还望多指导,感谢!
本帖由 iPad Mini (WiFi) 客户端发布
[46 楼] 色域无痕 [泡菜]
15-11-6 20:56
南方·温文 发表于 2015-11-05 11:04
感谢关注

本帖由 iPad Mini (WiFi) 客户端发布
[45 楼] 卷片 [泡菜]
15-11-6 16:13
拍的不错,继续下去。
[44 楼] panhaisong [泡菜]
15-11-6 10:33
液晶不错
[43 楼] 南方·温文 [泡菜]
15-11-5 19:04
[42 楼] 色域无痕 [泡菜]
15-11-5 18:54
《露天理发》——西交民巷附近

       一把椅子、一面镜子、一把剪刀、一两平米的空间,组成了一个无法再精简的理发间。在大多数城市基本销声匿迹的露天理发却在北京这个城市屡见不鲜,中老年理发师是这个群体的绝对主力,究其原因,可能是一种传承、可能是一种情结、也可能是一些深层次的社会原因造成的。传统手法剃头、刮脸、掏耳朵的中老年理发师与美容美发店穿着奇装异服、另类新潮的年轻理发师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41 楼] 色域无痕 [泡菜]
15-11-2 22:30
《都市公交》——国贸

        不管是普通打工仔,还是农民工兄弟,还是白领人士、社会精英,都不免要乘坐公交车。作为城市一道流动的风景,公交的发展,不仅演绎着一座城市硬件的提升※※,更折射出这座城市整体面貌的发展变化。
[40 楼] 色域无痕 [泡菜]
15-10-21 19:30
《经书》——宣武门堂

        经书,帮助我们明理增慧,愉悦身心,让我们洞彻宇宙人生的真相,破迷开悟,使我们生生世世向善。 本帖最后由 色域无痕 于 2015-10-21 19:33 编辑

[39 楼] 色域无痕 [泡菜]
15-10-19 18:41
《卢沟晓月》——卢沟桥

        为了尽量拍出狮子的质感,所以天空的月牙就一小点了。看着这些千姿百态、迥乎不同的狮子,萦绕在心头的依然是一幕幕硝烟弥漫的战场、纷飞的弹雨和连天的炮火,这里留下了永恒的创伤和※※的记忆,每一个中国人应当时刻警醒,只有自强不息才能不受欺凌。
[38 楼] 色域无痕 [泡菜]
15-10-17 21:40
《灵动曲线》——银河soho

        Soho建筑的共同特点是曲线流畅、富于动感,这与老北京四梁八柱、榫卯结构的传统建筑形成了鲜明对比。如今,时尚与传统在北京这个大都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本帖最后由 色域无痕 于 2015-10-17 21:43 编辑

[37 楼] 色域无痕 [泡菜]
15-10-17 11:03
樱花唯爱 发表于 2015-10-16 10:17
有这种感觉
感谢樱花唯爱的关注点评
本帖由 iPad Mini (WiFi) 客户端发布
[36 楼] 樱花唯爱 [泡菜]
15-10-16 18:17
色域无痕 发表于 2015-10-16 15:02
《书山学海》——国家图书馆

在知识面前,人显得是那样的渺小。

有这种感觉
[35 楼] 色域无痕 [泡菜]
15-10-16 15:02
《书山学海》——国家图书馆

在知识面前,人显得是那样的渺小。
[34 楼] 色域无痕 [泡菜]
15-10-13 18:42
《街头阿炳》——王府井

      闹市区的夜幕下,一个饱经沧桑的身影,拉着他的二胡,时而低头,时而后仰,投入的姿态和富有穿透力的琴声,仿佛是在回味自己的坎坷人生。
      一把二胡、一支马扎、一个钱罐,这样的场景大家会偶尔遇到,而且褒贬不一,不知您是不是为这样的琴声驻足、投币过?
[33 楼] 色域无痕 [泡菜]
15-10-11 17:22
《美腿》——望京

路遇影楼摄影师在为一美女拍艺术照,
恰巧手握相机,怕被无情制止,
趁其不备就凭感觉盲拍一张,
后发现没有拍全,只能截图了。

本帖最后由 色域无痕 于 2015-10-11 17:24 编辑

[32 楼] 色域无痕 [泡菜]
15-10-10 16:41
木头自行车 发表于 2015-10-9 23:14
老兄这组拍的不错
感谢车版主的鼓励支持,不要怪罪俺是个新手,那个“单贴管理员”是啥权限。
[31 楼] 木头自行车 [资深泡菜]
15-10-9 23:14
色域无痕 发表于 2015-10-9 18:54
《全民摄影时代》——三里屯

        如今的手机,要想找到一款不带摄像头的要很难了。手机、卡片机、单反机,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进入了全民摄影时代。拍景、拍物、拍人;自拍、互拍、群拍;吃饭拍、走路拍、睡觉拍;摆拍、抓拍、蹭拍;俯拍、平拍、仰拍,这是一个想怎么拍就怎么拍的全民摄影时代。


老兄这组拍的不错
[30 楼] 色域无痕 [泡菜]
15-10-9 18:54
《全民摄影时代》——三里屯

        如今的手机,要想找到一款不带摄像头的要很难了。手机、卡片机、单反机,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进入了全民摄影时代。拍景、拍物、拍人;自拍、互拍、群拍;吃饭拍、走路拍、睡觉拍;摆拍、抓拍、蹭拍;俯拍、平拍、仰拍,这是一个想怎么拍就怎么拍的全民摄影时代。 本帖最后由 色域无痕 于 2015-10-9 18:55 编辑

[29 楼] 色域无痕 [泡菜]
15-10-8 18:18
《暮影余光》——向阳街

        经典并豁达的话:“我一直相信一句话:'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 所以,我也相信:'无论我走到哪里,那都是我该去的地方,经历一些我该经历的事,遇见我该遇见的人。' ”
[28 楼] 色域无痕 [泡菜]
15-10-5 10:32
《音乐喷泉》——蓝色港湾

       欧式的建筑、时尚的店铺、静静的湖水、弯曲的小路、绚丽的灯光、舒缓的乐曲,在这里没有人潮拥挤的逼迫感,在紧张快节奏的京城里,这里是一个放慢节奏、品味生活的好地方。 本帖最后由 色域无痕 于 2015-10-5 10:33 编辑

[27 楼] 色域无痕 [泡菜]
15-10-5 07:31
无忌小镇 发表于 2015-10-03 15:01
梦中的画面!
感谢无忌小镇的关注点评
本帖由 iPad Mini (WiFi) 客户端发布
[26 楼] 色域无痕 [泡菜]
15-10-5 07:28
农庄里的渔民 发表于 2015-10-04 08:57
楼主朋友的图文都很好,期待你的更多作品。
感谢您的鼓励和支持,遇到什么好玩的场景可以多交流一下。
本帖由 iPad Mini (WiFi) 客户端发布
[25 楼] 农庄里的渔民 [老坛泡菜]
15-10-4 16:57
色域无痕 发表于 2015-10-3 09:41
《巷》——向阳街

       当我走进这里的每一条小巷,我的心似乎都不能平静。不知置身北京还是偏远穷困的农村。低矮的砖房摇摇欲坠、狭小的房间进门就得上炕、公共厕所有时还得排队、阴暗潮湿的小巷狭窄的足以让人窒息、电线杆上布满了乱麻般的电源线、电话线、网线,人们在这里无声无息的活着。从口音判断,这里大多数都是外来打工人员。这就是北京,反差强烈的北京,既有高耸入云的大厦,也有低矮的砖瓦房,是地狱也是天堂,不知这些打工者的年迈父母和留守孩子能不能品味到他们的心酸!
楼主朋友的图文都很好,期待你的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