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暢遊德意法(徠卡,蔡斯,佳能,索尼伴我行)
19738 677
[653 楼] hoihoi [陈年泡菜]
16-2-23 15:18

[quote][color=#999999]hoihoi 发表于 2015-12-28 00:09
另一边窗的晨曦
摩纳哥的海岸线
[/quote]

歡迎陳誠兄的光臨!!
歐洲很多地方都是值得一再品味的.
[652 楼] 陈诚 [资深泡菜]
16-2-23 14:25
hoihoi 发表于 2016-1-15 20:45
遠處的海灘,我想最適合按摩了
尼斯边上的嘎纳海滩,MM面对大海若有所思。
[651 楼] 陈诚 [资深泡菜]
16-2-23 13:39
hoihoi 发表于 2015-12-15 21:44
米兰購物街
米兰
[650 楼] 陈诚 [资深泡菜]
16-2-23 13:26
hoihoi 发表于 2015-12-28 00:09
另一边窗的晨曦
摩纳哥的海岸线
[649 楼] hoihoi [陈年泡菜]
16-2-23 06:42
離開楓丹白露,我們來到巴比松Barbizon.

巴比松是巴黎南郊约50公里处的一个村落,这个地方引以为傲的是曾经诞生了一个巴比松画派。画派活跃于19世纪30~40年代,主张描绘具有民族特色的法国农村风景,其中的佼佼者就有诗人风景画家柯罗(J.B.C.Corot )、科学风景画家卢梭(The'odore ousseau )以及农民画家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学界的另一种说法是柯罗其实是与巴比松画派有联系,但并不是其真正成员。)
一百年前,画家塞温这样描述巴比松:“它就在枫丹白露森林里。这实在是块好地儿,当我们在高高的橡树下面,抽着烟斗,使用大量的矿物颜色画画时,你将看到它是怎样的美丽!”
巴比松,紧挨着枫丹白露森林,1850年前后,这里还是一个偏僻的小村,没有教堂、邮局、学校,但它仅有的两家客店却住满来这里写生的画家,这里迷人的风景和纯朴的民风吸引了他们。先是卢梭从巴黎迁居于此,接着柯罗、米勒等大批画家也到这里居住,几乎成为一条“画家村”了,画史上被称为“巴比松画派”便由此开始。

而今的巴比松已是一个闻名世界的艺术小镇,依旧是那条不足200米的老街,还保留着当年的痕迹。
原先画家们聚居的“GANNE”客栈如今已经变成了市政博物馆。19世纪中叶到后期,许多年轻的艺术家寄宿在这家饭店里,他们没有钱付食宿费用,便在墙壁、家具上绘画来抵充费用。绘画的内容,有跟着画家去写生的猎狗、有画家背着画夹的场景,最有意思的一幅是在橱柜里画上各种器皿和食物,据说是画家因为肚子饿,吃光了橱柜里的东西,便在橱柜外边画了画,逼真地竟一时瞒过了屋主。在博物馆的一楼,还有一间售卖各种纪念品的商店。

巴比松的房子现在很多已变为画廊,展览着当今流行的各种风格流派的绘画。很多房子的外面都刻有某位著名画家曾住在这里的石碑,其中保留最完整的当数米勒的故居了。1849年米勒带着妻儿前往巴比松,并定居下来,从此过着与繁华的都市所隔绝的日子。在这里,米勒的艺术进入成熟阶段(19世纪50~60年代),他一边在田间辛勤劳作,一边作画,农民生活成了他最重要的题材。作品大多描绘宁静的田园生活,如油画《播种者》、《拾穗》、《晚钟》等一大批杰作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米勒用自己的画笔真实地反映了农民日常生活和艰苦劳动,这种新型风俗画受到欢迎,因而被他称为“农民画家”。米勒故居坐落在一个简朴的小院子里,“农民画家”的本色自然流露出来。不大的画室分为里外两间,里面摆着很多漂亮的风景画,听说这些都是米勒的学生所作,他们模仿恩师的画风,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派别。

巴比松小街的尽头,是一片茂密的杉树林,那里也曾经是那些年轻艺术家们写生和聊天的地方,在一块大石头上还刻有米勒和卢梭的头像,以代表二人的友谊长青。(摘自百度百科) 本帖最后由 hoihoi 于 2016-2-23 06:44 编辑

[648 楼] hoihoi [陈年泡菜]
16-2-22 22:24
小宫門
[647 楼] hoihoi [陈年泡菜]
16-2-22 22:21
拿破倫夫人喜歡中國工藝品,故宫門也專門用中國石獅裝飾,聽說宫內全是中國藝術品,可惜無緣參觀
[646 楼] hoihoi [陈年泡菜]
16-2-22 22:08
楓丹白露宫
[645 楼] hoihoi [陈年泡菜]
16-2-22 08:18
楓丹白露雖然不靠海,但我們這頓吃的生蠔十分肥美
[644 楼] hoihoi [陈年泡菜]
16-2-22 08:13
午餐我們在楓丹白露吃

楓丹白露的原文"Fontainebleau"在中世紀有過諸多拉丁語名字,例如1137年的Fontem blahaud、十二到十三世紀的Fons Bleaudi, Fons Bliaudi, Fons Blaadi。本地語名字Bellifontains的前身源自十七世紀的Fons Bellaqueus。Bellifontains由兩部分組成:Fontaine意思是「泉水」或者「泉源」、Belli是日耳曼語名字Blizwald轉化而成。

十二世紀中葉,法王路易七世在這座小村莊建造了一軒獵人宿屋和小教堂。一世紀之後,路易九世對此地讚譽有加,又建造了一所鄉間宅邸和醫院。腓力四世生卒都在此地,而法國歷史上自路易六世至拿破侖三世的三十四位君王都曾君臨此地並在此度日。

弗朗索瓦一世大肆擴建此地的宅邸,將之興建成真正的皇家宮殿,即楓丹白露宮。他定下許多增築和改建項目,使此宮成爲了他和情婦埃唐普公爵夫人安娜·第里最愛的住所。此後,自十六世紀的弗朗索瓦一世到十八世紀的路易十五,每任法王都對楓丹白露宮修整一番,為這座宮殿添置了各樣風格,卻協調和諧。

1685年十月十八日,路易十四簽署楓丹白露敕令,廢除南特詔令,收回了下賜給胡格諾※※公開禮拜和其餘權利,迫使法國境內許多新※※或改宗入天主教會、或被殺、或流亡,而流亡地主要是低地國家、英國、普魯士。

1762年十一月五日,法國和西班牙在此秘密簽定楓丹白露預備協定,為結束七年戰爭的巴黎條約(1763年)做下了準備。[4]這條協定定下了北美洲路易斯安那地區的歸屬。

法國革命期間,楓丹白露暫時被改名為Fontaine-la-Montagne,意為「山邊的泉水」。其中的山,是楓丹白露森林中一系列起伏的岩石結構。

1807年十月二十九日,拿破侖、西班牙國王卡洛斯四世及其宰相曼努埃·歌代在此簽署楓丹白露條約,允許法國軍隊取道西班牙入侵葡萄牙。

1812年六月二十日,身體抱恙的教皇庇護七世在私人物理家保華薩﹒卡拿勒陪同下,經薩伏那秘密轉道而抵達此地,在此被拿破侖體面地軟禁著。自1812年六月到1814年一月的十九個月期間,教皇沒有踏出寓所一步。

1814年四月二十日,拿破侖將近遜位之際,在宮中的白馬場告別從起始跟從他征戰的老近衛軍(由是這地方就被稱爲告別場),據説場面感人。1814年的楓丹白露條約褫奪了拿破侖的權力,但保留了法國皇帝的稱號,並將他放逐到厄爾巴島。

192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在此地某高爾夫球場球道附近舉辦了現代五項的騎術項目。

1946年七月及八月,此鎮召開了法國與越南之間的會議,試圖解決長久以來的越南獨立訴求,可是失敗告終。

在1950年代到1960年代早期,楓丹白露的Camp Guynemer是盟軍中歐※※※(AFCENT)和盟軍中歐空軍※※※(AAFCE,AIRCENT)的所在地,直到後來法國擁有了自己的※※※,戴高樂總統不願北約的※※※繼續部署在法國領土上,以上兩個司令才被分別轉移到荷蘭的布魯森(Brunssum)和西德的拉姆施泰因空軍基地(Ramstein Air Base)。(摘自維基百科)

據說至今此地保守勢力十分強大,對拿破倫依然十分懷念. 本帖最后由 hoihoi 于 2016-2-22 08:16 编辑

[643 楼] hoihoi [陈年泡菜]
16-2-20 10:06
晕车 发表于 2016-2-20 00:19
水果用到妙境了!


[642 楼] hoihoi [陈年泡菜]
16-2-20 09:50
到中午時分,街上終於見到行人了
[641 楼] 晕车 [资深泡菜]
16-2-20 00:19
hoihoi 发表于 2016-2-19 15:41
當地※※辦公樓(Hotel這個詞,據我的同學說在這裡不是酒店的意思.他是法語專業本科生,而且在法國生活近三十年,你們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水果用到妙境了!
[640 楼] hoihoi [陈年泡菜]
16-2-19 20:42
荒廢的樓宇
[639 楼] hoihoi [陈年泡菜]
16-2-19 20:27
看清楚一點這旧房子的今昔
[638 楼] hoihoi [陈年泡菜]
16-2-19 15:41
當地※※辦公樓(Hotel這個詞,據我的同學說在這裡不是酒店的意思.他是法語專業本科生,而且在法國生活近三十年,你們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本帖最后由 hoihoi 于 2016-2-19 15:48 编辑

[637 楼] hoihoi [陈年泡菜]
16-2-19 14:03
小鎮可能居民很少,所以鎮內非常清幽,只有嘩嘩的流水聲到處可以聽到
[636 楼] hoihoi [陈年泡菜]
16-2-18 06:41
我們進去買了點蜜糖製造的干糖果,金黃通透,蜜香迫人.
[635 楼] hoihoi [陈年泡菜]
16-2-18 06:37
這間古旧的房子已有近百年歷史,它是一家製造和售賣蜜糖的店舖,近百年來它的外觀和產品一直沒有變化,房前的牌子上還有百年前的照片呢.
[634 楼] hoihoi [陈年泡菜]
16-2-17 19:52
綠樹,流水,古房,寂靜,微風,鳥語.......時光彷彿停止在幾百年前
[633 楼] hoihoi [陈年泡菜]
16-2-17 11:50
漫步在小鎮中,真有點世外桃園的感覺
[632 楼] hoihoi [陈年泡菜]
16-2-17 11:44
---
[631 楼] hoihoi [陈年泡菜]
16-2-17 10:28
這個小鎮名叫Moret -sur-Loing,它不是在旅遊書會出現的景點,但名列在2014年米其林評鑑法國百大美村之一,此地較著名的是印象派畫家Alfred Sisley晚年居住在此,也創作了許多以這個村莊為背景的畫作。

PS米其林的百大美村其實跟法國美村協會所選出的百大美村名單差很多,但都可作為旅遊參考。

Moret-sur-Loing其實很小,若沒參觀美術館,大概兩個小時就可以全部逛完,首圖是入城後橋邊的景象,柳樹、紅花、流水、小村莊讓我有回到南法的錯覺,能夠遠離市區的塵囂真是一大樂事。
[630 楼] hoihoi [陈年泡菜]
16-2-17 09:56
目睹歲月滄桑的橋塔
據說當年拿破倫被流放時途經此處,受到居民的熱烈歡迎.至今,此處保皇勢力依然強盛. 本帖最后由 hoihoi 于 2016-2-17 10:00 编辑

[629 楼] hoihoi [陈年泡菜]
16-2-16 23:25
老房子和花是這裡的主旋律
[628 楼] hoihoi [陈年泡菜]
16-2-16 23:20
街道四處百花吐艷
[627 楼] hoihoi [陈年泡菜]
16-2-16 11:47
該畫正是這個角度所畫,一百多年過去了,現在景物基本沒變,只是橋上加了攔杆,馬車變成汽車.
[626 楼] hoihoi [陈年泡菜]
16-2-16 11:42
莫雷河畔攞放著希斯里的畫作 本帖最后由 hoihoi 于 2016-2-16 11:44 编辑

[625 楼] hoihoi [陈年泡菜]
16-2-16 09:50
小鎮不大,卻是名符其實的清秀亮麗
[624 楼] hoihoi [陈年泡菜]
16-2-16 09:46
因為住在法國的同學知道我喜歡繪畫,於是專門帶我去了幾個與繪畫相關的特色地方參觀.
第一個就是英籍法國畫家Alfred Sissley的故居.

希斯里(Alfred Sissley),法國印象主義畫家,英裔,先被其父送回倫敦學作生意,但他發覺無趣故回巴黎而立願成美術家,之後和莫內和雷諾瓦等創立印象畫派。
他1839 年出生在巴黎,其父母都是英國人,希斯里的父親由於經商成功,希斯里自幼就在優越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幼年時的希斯里是在巴黎渡過的,十八歲時希斯里遵循父親的期望前往倫敦習商四年,回來後在一家商行工作。可是他卻喜歡鑽研文學和繪畫,他研究莎士比亞、透納和康斯特布林。

1862 年,希斯里進入格賴爾畫室習畫,並結識了莫內、巴齊依和雷諾瓦等人。四位志同道合的青年畫家,經常結伴到巴黎近郊的楓丹白露林中進行戶外寫生。
對希斯里而言,將畫架由室內移到戶外,不但是一種嶄新的嘗試,也讓他尋獲了另一片創作天地。那時他主要的創作對象是離他住所不遠的魯弗申村,他以多幅畫作描繪村子的各個方面。
他的畫具有幾何學般的嚴謹,華美地描繪了路易十四時代留下的不多的幾樣有紀念性的物品,以及這個村人們現在的生活。希斯里的畫幾乎全部是風景,而在風景中,又主要表現塞納河谷、巴黎地區,特別是以他作為真正畫家之一的楓丹白露地區。

他能令人讚歎地、像莫內一樣敏銳地表現樹葉的低語與水波的閃亮。同時,他比莫內更會保存風景的結構,並沒有把它僅僅變為瞬間變幻的顏色和光的反映在他的畫裡,形是很嚴格的,並沒有因氣氛而溶化,樹就是樹,屋就是屋。
由於他的藝術完全服從於感覺,不想去表現任何迅猛建立的制度,因此他也就沒有準備要給人以長篇大論。在英國的幾次逗留也好,想要被沙龍接受的願望也好,貧困的生活也好,都沒有動搖希斯里的信念和使他改變自己的畫風。他雖不好高騖遠,卻恪守信念,始終忠於自己和朋友。

本帖最后由 hoihoi 于 2016-2-16 09:49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