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神殿之月-意大利的回忆
3599 71
[13 楼] rochefort [泡菜]
15-12-6 00:08
古罗马广场
[12 楼] rochefort [泡菜]
15-12-6 00:06
古罗马广场
[11 楼] rochefort [泡菜]
15-12-5 22:52
     古罗马广场,是古罗马帝国的政治、宗教、商业和公众活动的中心,其地位大致相当于北京※※※广场周边地带。其位置位于帕拉提诺山、奎里纳尔山(Qui rina)和坎皮多利奥山(Capitole)之间。在这片区域内,满是各种贵族住宅、商店、庙宇、宫殿、法庭、元老院,凯旋门等建筑。
   公元3世纪,一场大火的摧毁了广场。5世纪,西哥特人(410年)和汪达尔人(455年)先后入侵罗马,广场遭到破坏,此后便被荒废。中世纪,这里沦为一片奶牛牧场。直至19世纪,意大利※※开始系统发掘保护。 本帖最后由 rochefort 于 2015-12-5 22:54 编辑

[10 楼] rochefort [泡菜]
15-12-5 16:22
      君士坦丁凯旋门。公元312年,罗君士坦丁※※在米尔维安桥战役中击败对手马克森提乌斯。为了庆祝这次胜利,在斗兽场西边建起这座凯旋门。
    公元280年,君士坦丁出生于今塞尔维亚的尼什。他来自世家大族,但据说是他父亲君士坦乌斯和他的旅店女仆的私生子。当时正值戴克里先推行四帝共治制,君士坦乌斯成为西部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的副手,年轻的君士坦丁曾到东部帝国的皇帝戴克里先※※服役,并在对埃及和波斯的战争中靠自己的勇敢和才干升任高级军官。305年,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连同时退位,君士坦乌斯成为西部帝国的皇帝,君士坦丁回到他的身边,随父转战不列颠等地。306年,君士坦乌斯病逝,君士坦丁在军队拥立下继位为西部帝国的皇帝。但是,帝国的部分将领不服,于是※※爆发。经过6年的征战,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在上述的米尔维亚桥战役中,据说在※※的佑护下击败了挑战者马克森提乌斯,统一了西部帝国。
    与此同时李锡尼也控制了东部帝国的政权,形成了两帝并立的局面。两人在初期曾密切合作,包括在313年共同颁布了《米兰敕令》等。但统一帝国的野心终于使他们水火不容,323年,君士坦丁进犯并击溃李锡尼,重新统一了罗马帝国。
    君士坦丁何时开始信奉※※※不得而知。最通常的一种说法是在米尔维安大桥战役的前夕,君士坦丁看到天空上闪耀着十字架样的火舌与这样的话:“这是你克敌的迹象”。君士坦丁制订的法律和其政策大大地促进了※※※的发展,并最终奠定了※※※在西方世界统治的基础。
    君士坦丁所做的另一件具有深远影响的事情是将罗马帝国首都从罗马迁到拜占庭,并将该地改名为新罗马(非正式称呼为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迁都后重建并大规模扩建了古老的城市拜占庭,使得君士坦丁堡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直到1453年土耳其人征服了君士坦丁堡,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9 楼] rochefort [泡菜]
15-12-5 15:58
老派 发表于 2015-12-5 08:09
现在看到的万神殿还真不是阿格里帕造的。

以下摘自※※※※※※※※※.org:

万神庙最初的※※可追溯到公元前27年的罗马※※※时期,该庙由屋大维的副手阿格里巴所建,为的是纪念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和克利奥帕特拉。但是这座最初的庙宇在公元80年被大火焚毁,直到公元125年才由喜爱建筑的罗马皇帝哈德良下令重建,并在新庙柱廊的山花上刻上了M·AGRIPPA·L·F·COS·TERTIUM·FECIT的字样,意即“吕奇乌斯的儿子、三度执政官玛尔库斯·阿格里巴建造此庙”。这段文字让人们误以为柱廊是阿格里巴时期遗留下来的,直到1892年人们才发现柱廊所有的砖头印记都在公元125年左右,才证实整幢建筑其实都是哈德良时期修建的。

公元609年拜占廷皇帝将万神庙献给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四世,后者将它更名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这也是今天万神庙的正式名称。变身为教堂的万神庙也因此逃过了中世纪的劫难,这一时期虽然庙内的大理石和穹顶上的镀金青铜板屡次被盗,但最终都又都重新寻获。文艺复兴时期该建筑物成为了意大利建筑师们殷切学习的对象;1435年,罗马元老院宣布对该建筑进行保护。

对万神庙真正的破坏是在16世纪中叶,当教廷准备重建圣彼得大教堂时,教皇乌尔班八世将门廊天花板上的镀金青铜板拆下来熔化 ...

感谢您的纠正!在万神殿的感觉很奇特,与传统※※※文化完全不同。
[8 楼] 老派 [行行色色版主]
15-12-5 08:09
rochefort 发表于 2015-12-4 22:25
万神殿(Pantheon)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是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的,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
   我到达万神殿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不久之后,月亮升起,恰好落在穹顶圆洞中。

现在看到的万神殿还真不是阿格里帕造的。

以下摘自※※※※※※※※※.org:

万神庙最初的※※可追溯到公元前27年的罗马※※※时期,该庙由屋大维的副手阿格里巴所建,为的是纪念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和克利奥帕特拉。但是这座最初的庙宇在公元80年被大火焚毁,直到公元125年才由喜爱建筑的罗马皇帝哈德良下令重建,并在新庙柱廊的山花上刻上了M·AGRIPPA·L·F·COS·TERTIUM·FECIT的字样,意即“吕奇乌斯的儿子、三度执政官玛尔库斯·阿格里巴建造此庙”。这段文字让人们误以为柱廊是阿格里巴时期遗留下来的,直到1892年人们才发现柱廊所有的砖头印记都在公元125年左右,才证实整幢建筑其实都是哈德良时期修建的。

公元609年拜占廷皇帝将万神庙献给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四世,后者将它更名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这也是今天万神庙的正式名称。变身为教堂的万神庙也因此逃过了中世纪的劫难,这一时期虽然庙内的大理石和穹顶上的镀金青铜板屡次被盗,但最终都又都重新寻获。文艺复兴时期该建筑物成为了意大利建筑师们殷切学习的对象;1435年,罗马元老院宣布对该建筑进行保护。

对万神庙真正的破坏是在16世纪中叶,当教廷准备重建圣彼得大教堂时,教皇乌尔班八世将门廊天花板上的镀金青铜板拆下来熔化,用来建造圣彼得大教堂主祭坛上的天盖,以及圣天使城堡的80门大炮。乌尔班八世为了仿造其他中世纪时期的教堂,还下令在万神庙门廊两侧建两座钟塔。这些作为都引起了罗马人的不满,拉丁谚语“巴波里没做的事,巴波里尼做了”(Quod non fecerunt barbari, fecerunt Barberini)由此而来。“巴波里”(babari)就是拉丁语中“野蛮人”的意思,而“巴波里尼”(Barberini)则是这位乌尔班八世的姓氏。

不过意大利人最终还是报了仇:在为意大利第一位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造墓时,人们特地熔化了圣天使城堡的一尊大炮来做墓地装饰,象征性地夺回了万神庙的青铜;而两座钟塔也最终在1883年被拆除。

万神庙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就是伟人的公墓,这里埋葬的除了维克多·埃马努埃莱二世外,还包括了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拉斐尔和阿尼巴尔·卡拉齐(Annibale Carracci)等人。

万神庙今天还是意大利的一个教堂,这里定期举行弥撒以及婚礼庆典,但同时它又是世界各国游客们竞相参观的对象,以及建筑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万神庙的结构简洁明了,主体呈圆形,顶部覆盖着一个直径达43.3米的穹顶,是自建成后到1436年间最大的穹顶。穹顶的最高点也是43.3米,顶部有一个直径8.9米的圆形大洞,用于采光。这个洞也是万神庙唯一的采光点,这样以来光线从顶部泄下,并会随着太阳位置的移动而改变光线的角度,给予人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十分适合宗教建筑的本性。
[7 楼] rochefort [泡菜]
15-12-5 00:23
晨曦中的斗兽场
[6 楼] rochefort [泡菜]
15-12-5 00:20
     古罗马斗兽场是罗马帝国皇帝维斯帕先修建的。据说为了庆贺它的竣工,连续举行了100个昼夜的角斗,杀掉了5000只动物。
[5 楼] rochefort [泡菜]
15-12-4 22:37
夜晚时分
[4 楼] rochefort [泡菜]
15-12-4 22:31
穹顶之月
[3 楼] rochefort [泡菜]
15-12-4 22:29
万神殿正面。
[2 楼] rochefort [泡菜]
15-12-4 22:25
     万神殿(Pantheon)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是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的,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
   我到达万神殿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不久之后,月亮升起,恰好落在穹顶圆洞中。
   

本帖最后由 rochefort 于 2015-12-4 22:28 编辑

[1 楼] rochefort [泡菜]
15-12-4 22:16
      2015年春节,终于实现了盼望已久的意大利之旅。整个旅行计划全部由本人自己设计,从办理签证到机票、旅店、火车也全都自行办理。行程路线是:罗马-那不勒斯-庞贝-佛罗伦萨-锡耶纳-比萨-威尼斯-特伦托-罗马,共14天。携带的相机为尼康D7100和富士XM1.以下是本次旅行中一些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