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东南沿海----2016年春节福建浙江安徽自驾纪行
12155
365
[97 楼] 小梅沙
[资深泡菜]
15-12-19 15:27
森林酒吧 发表于 2015-12-17 21:24 攻略:天台县国清寺 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城关镇,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寺庙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 隋代高僧智越在国清寺创立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 影响远及国内外。鉴真东渡时曾朝拜国清寺。日本留学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经,从道邃学法,回国后在日本比睿山兴建沿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后尊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 国清寺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浙江天台国清寺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当阳玉泉寺并称中国寺院四绝。 该寺曾驻锡不少有名高僧,包括唐一行法师、寒山、拾得、济公和尚、日本东密开宗祖师空海大师、日本台密开宗祖师最澄大师等。 南宋嘉定《赤城志·寺观门二》“景德国清寺”条下称:“在(天台)县北一十里。旧名天台,隋开皇十八年为僧智顗建。先是顗修禅于此,梦定光告曰:‘寺若成,国即清’。大业中遂改名国清。李邕《记》所谓‘应运题寺’是也。唐会昌中废。” 国清寺始是依据天台宗创始人智顗亲手所画的样式所建的。智顗开创天台宗后,想建一寺庙,作为该宗的正式祖庭,但限于资金,迟迟不得动工。他在临终遗书晋王说:“不见寺成,瞑目为恨”。晋王杨广(后为隋炀帝)见书后,极为感动,便派司马王弘监造国清寺。初建的国清寺寺址在大雄宝殿后面约100米处的八桂峰前山坡上。 唐会昌中(约845年),原寺毁于火,旋即重建。 唐大中五年(851年)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在寺后石壁上题写的“大中国清之寺”六个大字摩崖石主刻,至今仍清晰可辨。 从唐大中朝到清雍正朝的880多年间,国清寺几度或毁于兵火,或摧于风暴,但都是屡毁屡建。每次重修,寺宇规模都有所发展,位置也越来越往下移至山麓平旷地带。 但从明人李汶在《游天台纪略》一文中提到的国清寺“最后委藏处石泉,名锡杖泉”句分析,可见当时锡杖泉已在寺的最后,即今位置。那么说明至迟在明代,国清寺已移至今址。 国清寺为建于清早期的建筑为官式建筑,弥勒殿和雨华殿为单檐歇山顶,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三圣殿、罗汉堂和禅堂是典型的南方厅堂建筑,妙法堂、方丈楼和迎塔楼为中西合璧。 国清寺依山就势,层层递高,按四条南北轴线布列六百多间古建筑,分为五条纵轴线,正中轴由南而北依次为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殿;还有放生池、钟鼓楼、聚贤堂、方丈楼、三圣殿、妙法堂(上为藏经楼)伽蓝殿、罗汉堂、文物室等,大雄宝殿正中设明代铜铸释迦牟尼坐像。西轴线为安养堂、三圣殿、罗汉堂(文物室)、妙法堂(楼上为藏经阁)。东一轴线为聚贤堂(僧众餐厅)、方丈楼、迎塔楼。东二轴线为里客堂、大彻堂和修竹轩。像背壁后,有以观音像为中心的慈航普渡群塑,殿两侧列元代楠木雕刻的18罗汉坐像。山门外各建筑物——隋塔、寒拾亭、“教观总持”照壁,丰干桥、“隋代古刹”照壁和国清寺山门,它们顺地势安排,没有一个相互平行,也没有互相垂直,自自然然地散落各处,却显得和谐协调。一进朝东的山门转入正中甬道,甬道两旁是仅高1.7米的黄色矮墙,矮墙后面是茂密的竹林。构成一个拥有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3万平方米、8000余间房屋的古建筑群; ![]() |
[96 楼] 低感光度
[资深泡菜]
15-12-19 15:23
坐等lz把路线定下,争取年假期间反走lz线路
![]() 务请lz将最终线路安排置顶以利俺等懒人之需 ![]() |
[95 楼] 小梅沙
[资深泡菜]
15-12-19 15:10
攻略:安仁永和桥
永和桥,位于浙江省龙泉市安仁镇,横卧西溪之上。是一座木石结构的悬臂式廊桥。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清初毁于火,康熙五十七年(1719年)重建,其后屡有修葺。桥五墩四孔,全长约125米,宽7米,桥墩用条石砌筑,石墩上置悬挑木数层,构成悬臂结构,再架以木梁,铺桥板。桥上覆44间重檐廊屋,桥侧围以栏杆。显示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古代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永和桥在安仁镇项边村。原名永宁桥,取名永宁,清顺治间毁于火,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重建,易名永和桥。三墩四孔,木构悬臂式。木石结构。东西走向,长125.7,宽6.40-7.50米,矢高13米。条石错缝平砌桥墩,墩宽均为2.80米,南向有分水雁翅,墩上木梁双向平衡展出,逐层加距伸出,纵铺桥面。桥上廊屋42间,重檐顶。当心间屋顶升起,为歇山顶,翼角起翘。1991-1999年曾多次维修加固。 永和桥工艺精湛,别具匠心,有一定科研价值。全桥长125.7米,宽7.5米(至檐水;《龙泉县志》(1994年版)为6.4米,是桥中阁处内宽;《龙泉县交通志》(1993年版)为5.55米,是内宽。),高13米,2台、3墩、4孔,也称5墩4孔,谓:“5墩4孔”,此桥与众不同,先做好5个墩,两桥头堡(台)是在原两桥墩边做上来的。净跨(自东至西)14.3+18.4+17.1+16.9米不等。系木石结构,简支悬臂组合,墩、台用条石干砌,顶部有纵横联搭叠木7层,层层挑出,构成悬臂,桥跨用巨松,中径40—60厘米许,长与净跨相近,每孔9根,上覆硬木桥面板。全桥有桥屋42间,中有桥阁(阁东15间,阁西26间),两端有四层七檐牌楼式的桥头1座,斗拱层叠,飞檐四起,双檐的廊屋桥。檐口与风雨板之间,开设条窗,梁柱间有雀替,两旁设条式座凳,供行人歇息,观赏。两端桥头各有条石踏垛,东头26级,西头27级,自上而下,连接街坊,东西桥头上悬挂《永和桥》匾额,原匾额“※※”期间被炸,现匾额是省博物馆原馆长汪济英书。全桥雕梁画栋,十分壮观,1984年省道53改线经过安仁,于永和桥下游80米处,新建公路桥——安仁桥(金以林书),两桥并架,更为壮观。 永和桥是浙江省※※悠久、建筑精美、保存较好的大跨度古桥之一; 永和桥建于明成化(1465—1487)年间,原名“永宁桥”,由里人刘养怀、项舜恭募建,清顺治年间毁于火。康熙五十七年(1718)由刘灿、项镐倡募三千金重建,改名“永和桥”。相传此桥初建时,当地项边(西溪)、刘坊(南涧)、黄石玄(东湖)三村对桥址的意见不一致,黄石玄认为建在安仁村口,河东日升河西月下两山接联龙脉,拦住“风水”,可以使村庄兴旺,人才辈出;刘、项两坊要建现址,横跨安仁溪上,使“隔河千里,变通途”,便于生活,发展经济;争论不休。黄石玄赌气不干。桥建成后,取名“永安桥”。1981年在西桥头路底下发现一块长1.2米,高0.53米,厚0.1米,阳刻楷书《永安桥》青石板的桥碑,现存放在永和桥西头上。对黄石玄村娶亲嫁女,不给新娘子桥上过。黄石玄村在村东方仙坑出口处,建一座新桥,桥长17.5米,高9.2米,单孔,上有廊屋6间,木石结构。刘坊、项边村娶亲嫁女,黄石玄村也不给新娘子新桥上过……。(1984年省道53改线经安仁开通后,该桥距公路近在口尺尺,失去当年龙泉市东大门出境去云和县等地的通道地位,廊屋倾斜,倒塌,现存单孔石拱桥。)为此曾多次使喜事办得不能称心如意。重建时,龙泉县知县出面调解,三村以团结和好为重,共同筹资复建,故改名“永和桥”。娶亲嫁女,不给为难。清咸丰五年(1855)洪水毁2墩,六年重修。光绪十六年(1889)洪水冲坏石墩二座,里人项募修,刘高怀督工重修,耗金千余元,历经一年竣工。宣统三年(1911)山洪暴发,再次冲圯2墩,次年重修加固。※※三年(1914)知县杨毓琦拨款修建。解放后人民※※曾多次拨款修理。 浙江龙泉永和桥的牌匾※※元年(1912)秋,大桥被洪水冲塌21间(桥阁至西头实地引桥),※※四年修复。佛柜里重塑了3尊神像,中是关公(护桥神)坐姿,两边分别立着关平和周仓;在柜前栏额坊上雕了1尊二尺多高的魁星,他“金鸡独立”,手拿大笔;桥西头有龙母仙娘和观音佛柜,现已被拆除。 永和桥,民间流传着很多故事,动人的场面,对大桥的描述等。有民间故事“永和桥”(《龙泉县志》1994版,660—662页);有项昌文飞石造桥从破石栏到安仁,4里多长的运石人龙队伍;发出告示招贤,有大力士都前来安仁扛桥苗;发动民众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树出树,至今在大丘另还流传着,“下处树林砍桥苗,运到安仁造大桥,大桥本是刘项造,一头石板(实地部分中心用条石铺设)一头桥。”里人刘笃材赞曰:“风帆叶叶漾中流,两岸疏林绘晚秋。横锁彩虹分玉镜,钟灵不亚古槎洲。” 桥两头有栅栏大门,每逢大雨河水奔腾澎湃时,为了减少桥梁振动,关上大门,桥上人畜不给通行。这门1935年※※※军队与红军作战时在桥上筑工事时损坏。此门2002年8月重做修复。 永和桥历来是云(和)龙(泉)两县客商的重要通道。现虽已新建公路和桥梁,但永和桥如今仍是当地群众来往通道,也是人们工余饭后休息、观赏的一处独特的场所;安仁镇是浙江省百个旅游城镇之一,包括永和桥、天平山、古窑址、仙宫湖是旅游观光的重要景观。1984年浙江电视台拍摄了古桥雄姿,被列为《瓯江风光》一景。永和桥也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智慧的结晶,在桥梁史上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永和桥在※※中受尽劫难,遍体鳞伤。被炸掉了《永和桥》两头的牌匾;近80块桥凳板,为※※当权派搭台,每次有去无回;电灯电线荡然无存;※※※旧痕斑驳;廊屋多处漏水;档雨板摇晃欲坠;桥两头杂物木材成堆;唯一的永和桥※※“见证人”——碑志被打入“水牢”……。所有这些,都严重破坏了景观并危及古桥的安全。对此,各级领导都很重视的,也十分焦虑,表示要想办法整顿和维修。 1978年6月,在大桥上开辟了一个宣传阵地,介绍永和桥的※※、作用以及文物价值。还组织人员编写关于永和桥的文章,《永和桥》的民间故事,在区《文化生活》、《龙泉县民间故事》书刊上发表。以后又编写了《永和桥诗歌》、特写《永和桥今昔》、风物志《永和桥》、《永和桥拍电视了》、《愿永和桥千秋长存》、文史资料《安仁永和桥览胜》等文章相继在区、县书刊上发表。1979年9月又制作二块《永和桥》匾额挂上两桥头。这些宣传工作使永和桥产生了生命,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起它的※※形象。因此,大家对古桥开始刮目相看,有去速写的、有去拍照留念的,纷至沓来,络绎不绝。领导和群众也行动起来,积极投入护桥活动。安仁镇※※于1980年5月12日、9月28日、1981年2月1日几次发布通告,限期农户搬走堆在桥内外的一切杂物和树木。要求广大民众爱护大桥一瓦、一木、一灯、一(电)线。特别关照抽烟者,烟头一定要朝顺风方向往桥外丢。1980年5月10、11、12日区中、小学校的师生800多人,拿着脸盆扫把,清洗打扫了桥上※※遗留的标语和垃圾。5月12日三坊电厂职工也义务为大桥重新装上电灯。为了修漏补板,我们把筹集的一点有限资金用到刀口上,到湖尖下村,去发动群众为修大桥出力,以几十元一立方米的价格购买木料,并和乡亲一起上山找又大又直的材料一段一段进行丈量砍伐,保证了抢修的需要。在做好爱护桥上设施宣传的同时,我们又在每块桥凳下面做上记号,喷写“保护文物人人有责”八个大字。二十多年过去了,事实证明,群众是关心和爱护文物的,从未丢失和损坏桥凳、电灯等设施。 永和桥原有块碑志,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期间被当作“四旧”给搬掉了。许多有见识的人对此碑的下落非常关心,迫切要求找回再立原处。为此我们多年打听,后得知是在※※期间被搬去做了桥头电厂水轮机底下的垫石。但确切位置仍搞不清,无法取出。通过对近百人的走访,最后确定碑志是在水轮机室的最下层。在项边村党支部、村委会和广大群众的支持下,经过几天的辛劳,挖开地面,又用葫芦吊去几百斤重的五块石板,终于见到了埋在水中的碑志。可是,碑志的四周已被混凝土浇灌,水轮机室底下又不能站人,要把几百斤重的太湖石碑志完好无损地取出来,是困难重重。如果把洞口挖大,上面的机房就可能坍塌。1986年11月24日下午,这块高160厘米、宽81厘米、厚8厘米中华民族四年的《修筑永和桥志》碑从钢筋混凝土底下挖掘了出来,使冤存水底20年的《修筑永和桥志》重见天日,被重新竖立在永和桥的西头,为永和桥增光添彩。 , ![]() |
[94 楼] 黑木桥
[陈年泡菜]
15-12-19 15:03
小梅沙 发表于 2015-12-12 14:07 |
[93 楼] 小梅沙
[资深泡菜]
15-12-19 15:00
森林酒吧 发表于 2015-12-17 21:27 攻略:西洋殿 西洋殿,坐落于五大堡乡西洋村松源溪畔,系古代菇民为纪念香菇鼻祖吴三公而建的纪念性建筑。始建宋咸淳元年(1265),祀奉香菇鼻祖吴三公,又称吴判府殿。殿宇依山傍水,飞檐画栋,雕梁翘角,气势宏伟。西洋殿依山傍水,座北朝南,建筑平面呈纵长方形,进深32米,面阔19.4米,占地在952.35平方米。该殿为四合寺观式建筑,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照墙、山门、前厅、戏台、中台、正殿等,在正殿前分列左右厢房,厢房中心间为钟鼓楼,与正殿相对是倒座。正殿中底置吴三公像。殿外东侧有一古井,为“运木古井”,相传建庙用的木材以是从井里涌出,传说颇似杭州净慈寺的“运木古井”。 貌似年久失修? ![]() ![]() |
[92 楼] 小梅沙
[资深泡菜]
15-12-19 14:55
丹山赤水风景区植被茂盛,空气清新,是难得的天然氧吧。面积6.05平方公里,平均海拨550米,属典型的高山台地地貌。景区年降雨量1348毫米,年平均气温11.8度,全年最高气温32度。温暖湿润的气候赋予了它江南山水的灵秀之美,四季分明的变化又使它不乏个性的神采。
风景区地处四明山腹地,气候宜人,是一处以峡谷景观为依托,以道教文化、浙东古山村风情为文化内涵,以绝壁、奇岩、古桥、流溪、飞瀑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道家尊之为第九洞天。 景区由丹山赤水、鹰岩洞天、狮王悟道、淡瀑飞水、八卦仙台、仙人指路、秋水长滩、四明道观为代表的“丹山八景”和三十多处其它景点组成。区内群峰斗妍,古树参天、竹木蔽日、溪水潺潺,是人们享受自然山水风光、沐浴※※文化、品味山乡风情、休闲娱乐度假的极佳生态旅游地。 有点疑问,这张图也是丹山赤水风景区吗? ![]() ![]() |
[91 楼] 小梅沙
[资深泡菜]
15-12-19 14:53
攻略:丹山赤水风景区
自古以来,丹山赤水就是道教兴盛之地,为道家三十六洞天之第九洞天。相传,东汉刘纲、樊云翘夫妇向白道士学仙求道,得道后于大岚山白日缘木升天成仙。后人为纪念他们在飞升处建祠修观。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遣使祷祠,并移祠于刘纲、樊云翘学道处——丹山赤水。宋政和年间扩大规模,宋徽宗御笔亲书“丹山赤水洞天”六字,成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九洞天。 历代名人贤士多思慕丹山赤水的美妙传说和风光秀色,纷至沓来,有关丹山赤水的诗词歌赋也遗留甚多,在黄宗羲的《四明山志》中就有详细的记载。 风景区内的“柿林古村”已经有600余年的※※。村中居住的村民均为沈姓。据《沈氏宗谱》记载:其世祖为沈氏林十五公,林十五公的先祖为周文王第十一子旦姬,当年曾封于河南沈地,赐姓沈。北宋初年,河南沈氏的族人南迁,有的到了杭州,有的到了绍兴,到余姚的沈姓族人便居住在肖东沈湾江口,而后有沈氏林十五公在丹山搭棚建舍,植树开荒,经过繁衍生息,逐渐成为今天的柿林村。赤水溪上的“赤水桥”就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由村民沈云章募集善款建造而成; 风景区游览图: ![]() |
[90 楼] 森林酒吧
[资深泡菜]
15-12-17 21:27
梅总还需要查阅一下寿宁的廊桥,那一路过去很多的。
另外,兰溪桥旁边的西洋殿需要重点关注。 安仁的那座桥也要好好看看。 |
[89 楼] 森林酒吧
[资深泡菜]
15-12-17 21:24
小梅沙 发表于 2015-12-17 18:03 神仙居和雁荡一天肯定能玩完,要是一定要分两天的话,看完神仙居后去看看国清寺吧,很不错的 |
[88 楼] 小梅沙
[资深泡菜]
15-12-17 18:18
攻略:兰溪桥
兰溪桥,位于浙江省庆元县五大堡乡西洋村西洋殿旁,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重建。因原址在下游“兰溪桥水库”储水区内,1984年按原貌迁建于此。1997年公布为浙江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桥名,除《庆元县志》外,《兰溪县志》也有记载:兰溪桥人定居于此,得兰溪村,后邑人谢子隆等人于明万历二年,在村边建桥,取名兰溪桥。 兰溪桥是一座大跨度木拱伸臂廊屋木拱桥,犹似飞虹,巧妙地把西洋殿与公路连接在一起。桥全长48.12米,宽5米,距河床高9.4米,拱架外观呈八字形,内由数十根粗大圆木纵横卯接组合而成,具有抗压、抗弯、抗侧移等功能,两侧设挡风板三层,依次叠垂状如桥裙,古朴典雅,其桥体的构架原理在※※民间桥梁建筑史上堪称一大杰作。 清光绪翰林庆元知县丁良翰有诗:“兰溪桥下水,夜去水滔滔;有客倚焉宿,此生※※劳;一官羁薄禄,万不付醇醪;久欲归田里,慈亲岁月高。”此情此景足可以使古今多愁善感之人,抒胸扇情,感怀伤古。古人所说的当然是原址上的兰溪桥,其实如今的兰溪桥,坐落风水开阳之处,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它与西洋殿形成珠联璧合的景观。 ![]() |
[87 楼] 小梅沙
[资深泡菜]
15-12-17 18:13
攻略:如龙桥
如龙桥,位于浙江省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横跨于举溪,南北走向,明天启五年(1625年)修建,全长28.2米,净跨19.5米,矢高6.8米,面阔6米,有廊屋9旬,是全国迄今有确切记年、现在寿命最长的木拱桥。如龙桥造型美观、结构复杂、工艺精湛、功能完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较高的※※、艺术、科学价值。1997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修缮,2001年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龙桥横卧举溪之上,其势与山脊依稀相连,看似龙首下倾,故名。桥为木拱架廊屋结构,东北端建三重檐歇山顶钟楼,西南端有桥亭,其与廊屋当心间皆为重檐歇山顶。钟楼与近旁的马仙宫殿阁相对,浑然一体。桥亭三面辟门,穿亭而过,为去闽古道,造型讲究,结构科学,工艺精巧,年代久远,是浙西南现存※※最早的木拱廊桥,极具考古和科研价值。 ![]() |
[86 楼] 小梅沙
[资深泡菜]
15-12-17 18:12
攻略:丽水的廊桥
美国小说和电影《廊桥遣梦》使美国的温特塞特闻名于世,而中国浙江丽水,因目前其境内的“古廊桥”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引起世人的关注。这种在桥面上盖建廊屋的桥,人们称它为廊桥,又称屋桥和风雨桥。对这样别致的桥,古人是如何建造的?我们不禁心声疑问。 我们的行程是从寻访当地的廊桥专家开始的。刚一出发就遇上了毛毛细雨。首先我们寻找到了,在庆元县工作的郑承春和吴其林。十多年来,他们拍摄了近百座桥,数百张照片,庆元县的500多个自然村印满了他们的足迹,他们已成为当地著名的廊桥通,担任庆元县文联主席的郑承春拿出他拍摄的廊桥让我们欣赏。 采访:郑承春 丽水市庆元县文联主席 “我们庆元县的桥很有特色,现在有6个全国(之最的)记载。一个是数量最多,第二个是我们现存的桥梁是全国时间最久的这个桥都在我们庆元县,就在如龙桥,还有一座是兰溪桥,是单孔跨度最大的,还有※※现有※※记载、文字记载,最早的桥也在我们庆元,从时间这个角度来说,它是宋、元、明、清几个朝代,我们庆元都建有桥,所以我非常钟爱拍摄廊桥。” 这里是建有廊桥的丽水山区,风光虽美,但山高水急,溪流纵横,为了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古人就是在这样的深山老林里建起一座座的廊桥。这位在丽水庆元县从事文物工作的吴其林,向我们讲述了20多年来,他和廊桥朝夕相伴的感受。他认为廊桥在※※的长河中有一千多年的※※了。 这是吴其林和同事们用几根中国人吃饭常用的筷子搭起的木拱桥结构,看似简单,却显示着科学的力学原理。它的木拱结构和古代明画“清明上河图”上的千古奇观,北宋开封的虹桥极为相似,专家认为这是世界桥梁史上绝无仅有的虹桥技术,当时建起来的虹桥,桥本身承受重量的能力是相当可观的。据史料记载,虹桥上可通行装载几十担货物的大车,其载重量相当于今天的2至3吨的大卡车。于是有人说,浙江福建这一带的木拱桥建造技术肯定是从开封传到杭州,是金人入侵开封时,宋代人南迁之后,带来的技术,但从近年来,人们对浙闽一带木拱廊桥的考证,有人提出这里的木拱桥史比开封的虹桥更悠久,技术更高超。非常幸运,在如龙桥前,我们遇到了前来考察的专家:上海交大土木工程系教授沈为平和建筑学系副教授刘杰。他们认为北方的编木拱桥技术确实源于南方的编木拱梁桥。 采访:沈为平 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 “我们假如有个工匠要跑到北方要造这样的桥,当地在这个地方用的是榫铆结构的,到北方它用捆扎技术,捆扎技术发生什么问题,就是梁跟梁是叠起来的,(如果是)榫铆结构的话,这根梁这上面有一根拱梁,再有第二期的重量,他的高度只差一根梁,那捆扎的梁上面,有一根拱梁,上面再搁一根重量,它就有两根梁的高度,假如把这个桥搬到北方用捆扎技术的话,正好它的第二期的重量没有了,放不下了,就是四根(的高度)。所以根本不是从(南方)这个桥发展到了北方的虹桥,而是只要把这个技术搬到北方,用捆扎技术代替榫铆技术,必然形成“清明上河图”的显示的那个构造,就叫编木拱桥。” 为了验证沈为平从技术进化论的角度得出的这个结论:南方建桥技术比北方高超。刘杰来到大济村的这座双门桥。双门桥廊屋顶上的墨※※载:大宋天圣三年甲子,(公元1025年)建造,说明双门桥的建造早于公元1032年的开封虹桥。因此刘杰做出了以下的结论。 采访:刘杰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他们双双中了进士之后,然后为了纪念这个家族很荣耀的事情,修建了这么一座“双门桥”,并且其中的一个进士到了北宋的都城去做官,他做的什么官?就是负责皇城的什么服饰,什么基建这一类的建筑、营造这方面的(官)。所以完全有理由,就是说他可能会把当地的桥式带到都城去。” 这是刘杰研究过的虹桥技术,它是1999年10月美国NOVA电视台为拍摄《虹桥》纪录片,在上海青浦区金泽镇恢复建造的开封虹桥。由中国桥梁专家唐寰澄先生主持,为再现这座虹桥的建造,美国人投资了一百万美元。造桥的圆木都是用绳子捆扎起来的。显然如沈教授所说,虹桥是在浙闽木拱梁桥基础上建造的。2001年11月刘杰又在南方亲眼目睹了浙江福建一带建造编木拱梁桥的过程。这是在福建省寿宁县小东村请造桥世家的最后一代传人郑多金师傅主持建造的一座规模较小的木拱梁桥。对比而言,刘杰认为南方的这种编木拱梁桥结构,适合建造跨度较大的桥梁,所有的接点不是用绳子捆扎的,而几乎都是榫铆,做法要比开封虹桥复杂得多。如史书《东京梦华录》记载,“三河度所费工逾三倍。”然而建桥术的发明者是谁,史书上没有记载。也许它将成为千古之谜。在庆元博物馆我们发现了古代福建人为浙江人承包建桥的包约,它显示着浙闽人自古就拥有自己的造桥技术和专家。国宝“如龙桥”就是一种成熟期的桥梁形式。 如龙桥位于庆元举水乡、月山村的举溪之上,其态势与山脊相连,遥看桥身似龙首下倾,因此得名,如龙桥。它与村尾的来凤桥遥相呼应。如龙桥的廊屋东侧的钟楼,西侧的桥亭和桥梁三者融为一体。廊内的如意斗拱层层叠加,工艺精湛。廊屋通道两侧有廊凳,供山中走远路的人休息。桥两侧铺的风雨木板,既能保护下面的木拱架,又为人们躲雨、避暑、进行商品交易,提供一个好场所,这就是古人在桥上建廊屋的目的。如龙桥是迄今有确切记年,保存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 我们在丽水看到了各种廊桥,有木拱廊桥,还有石拱廊桥。我们发现几乎每座桥都有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大济村村口的双门桥是为了纪念吴氏家族一门出了双进士而修建的兴教育人的桥。桥上有装饰画面、匾额题字,楹联对句。这个不足300人的小村庄,在230年间,从这座双门桥上送走了26位进士和100多人,到全国各地做官,其中有30多人在京城做官,大济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进士村。 这位进士吴克是26位进士中官职最高的人,他曾经担任过北宋的丞相。这位进士吴枢曾担任嘉兴的县令,公元1126年金兵入侵,他受命前往讲和,金人却要把他放到大鼎里用开水煮了,他严词相斥,面无俱色,是位抗金的英雄。 几百年过去了,至今村里尚存古民居,接官亭和神秘莫测的古地道等许多古代建筑。“双门桥”这座老百姓视为风水桥的桥※※现在还供奉着村民们信奉的神灵。在古代,每座桥的香火都非常旺盛,那是善男信女们精神的寄托。 这座兰溪桥和连接着它的西洋殿供奉的神灵是吴三公。每逢农历7月16日,兰溪桥上便会传来嘈杂的人声,过往行人骤然增多,那是生产香菇的老百姓,为纪念世界人工栽培香菇创始人吴三公,聚集在一起,举行祭祀活动,西洋殿是丽水人供奉吴三公的最大庙宇。吴三公出生在丽水的几个县交界的地方。他使香菇从野生转变为人工栽培,发展至今成为全球性产业,每年的这一天,菇民们在这里进行商品交易,交流制菇的经验,在这里一起观赏社戏。这种戏曲是丽水庆元地区独有的二都戏。多少年来,这座西洋殿与兰溪桥相依相伴,一同见证了丽水人生产香菇的悠久※※。 在庆元香菇博物馆,在菇民祀奉的牌位中,我们发现上面不仅有吴三公师爷,还有刘伯温国师的名字,这位帮助朱元璋平定天下,建立明朝的功臣名为刘基,他怎么也成为菇民们供奉的神灵了呢?在刘国师的家乡青田县的石门洞,刘基17岁读书的地方,在人们为他建的刘文成公祠堂里,我们遇到了留葆琪先生,他是刘基研究会的顾问。他给我们讲了刘伯温和香菇的故事。 采访:留葆琪 丽水市青田县刘基研究会顾问 “我们浙南特产这种香菇的味道很鲜美,营养也很好,刘基就把这香菇进贡给朱元璋吃,朱元璋吃了之后赞不绝口,刘基就乘他高兴的时候,请他把这个生产香菇的专利批给我们浙南这一带龙泉、庆元、青田、景宁这一带的菇农,成为他们的专利,这样子一来,浙南的香菇生产销售很快地发展起来,直到现在成为世界最著名的菇乡。” 刘伯温熟悉的这个瀑布,曾留下明代大诗人汤显祖的墨迹。那是在一个烟雨朦胧的春天,诗中写道:“春虚寒雨石门泉,远似虹霓近若烟。“当年汤显祖是怎么来到青田县的呢,当地百姓告诉我们,他是沿着廊桥连接的古道走来的,古代的道路都是沿着河谷开通的。因为河谷起着指南的作用。几乎所有古道的河边都有桥,把两岸的村庄连接起来。汤显祖走过的桥就像“宏济桥”这样的桥。这座桥位于遂昌县的王村口,位于关川溪上,它连接着桥东和桥西两个村庄。由于王村口的水路与衢州相通,陆路与龙泉县、福建省相连,成为遂昌西南一些地区的商品集散地。在古代,王村口是浙南名镇,有“小上海”之称。是遂昌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桥四周这些拥挤的民居,古代的商住楼,似乎向我们描述着古时候的王村口有多么热闹,当时这座宏济桥犹如开封的“虹桥”,桥下百舸争流,桥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一派繁忙的景象。古廊桥俨然是水路两用的古代立交桥。 当时,遂昌的繁荣经济与汤显祖这位县官的努力分不开。公元1593年,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42岁的汤显祖因抨击朝政,被贬官来到遂昌。他勤政爱民,兴教办学,劝农耕作,灭虎除害,政绩显著,几百年过去了,丽水遂昌县的人民依然爱戴,怀念着他,我们冒雨沿着汤显祖走过的路,跟随着原丽水遂昌县的文联主席,来到汤显祖交往甚密的叶氏家族的祠堂前,听他讲述了当年汤显祖纵囚观灯的故事。 采访:包建国 原丽水市遂昌县文联主席 “元宵佳节观灯时,他把犯人放到河桥观灯,他说我用一种感化教育,促使他们改造。由此,深深体现出汤显祖为政的五年中,不但是一个文学家,一个诗人,一个书法家,也是个政治家。 由于汤显祖任职期间,盗贼不兴,社会安定,在工作之余,他有时间从事诗歌和剧本的创作。汤显祖纵囚观灯、以人为本的思想还体现在他的名著“牡丹亭”里。这部和英国莎士比亚写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齐名的剧作。描写的是封建才女杜丽娘,为追求爱情幸福,与梦中情人柳梦梅一起,“以情抗礼”最终有情人喜成眷属的故事。据专家考证,这个故事构思于遂昌,写作完成于临川。汤显祖本人还用“十番”曲牌演唱戏曲。 “十番”这种曲牌早于昆曲,它产生于遂昌石练村。汤显祖亲自把它教授给演员,丽水的廊桥和古道印满了汤显祖游历的足迹。 我们冒雨赶路是为了探寻一座至今保存完好的古廊桥,它全长100多米。据学者介绍,古时丽水山区,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上少有战乱,廊桥几乎没有被人为的破坏,因遇水灾、火灾受难的廊桥常被当地的百姓反复修建、重建。始建于500多年前的永和桥被修建过十多次。去年浙江省※※还拨款近五十万元人民币进行了大修。当我们冒雨拍摄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美国游客迎着我们的镜头走来,他使我们联想起美国电影“廊桥遗梦”,美国的温特赛特因“廊桥遗梦”而闻名于世,那么中国的丽水会因这里的廊桥而加深人们对它的了解吗?从这位美国人友好的目光和OK的手势里,我们似乎感悟到他对廊桥的赞赏。随着他的目光望去,在这座桥的对面,有一座新建的钢筋水泥桥,桥上正行驶着汽车,那是龙泉人为保护这座人行的廊桥而建的。在丽水,现有130多座廊桥,每一座廊桥的保护都能讲出一个感人的故事。 这个兰溪桥电站,是原兰溪桥的所在地,在1984开始蓄水发电时,有人决定拆除水库即将淹没的兰溪桥。这消息急坏了文物工作者,吴其林,他向每一个想拆桥的人解释说明,文物只能保护,不可能失而复得,又亲自请省里的专家来视察,拯救了兰溪桥。吴其林不是造桥的传人,他是如何准确无误地领导民工把兰溪桥搬迁的呢? 采访:吴其林 丽水庆元县博物馆馆长吴其林 “在拆桥当中,我就是一边绘图,一边纪录,一边拆,我对这个东西特喜好,所以重建的时候,首先编号,后来去建,就一根没有错。” 当时在没有任何现代化机械的情况下,要进行高空作业,绝非儿戏。民间谣传,拆卸兰溪桥要死掉三个人。于是,吴其林给家人留下遗嘱:“万一发生意外,就把我埋在兰溪桥下”。 在讲述拆桥和建桥的过程中,吴其林摘了许多包粽子的箬叶,他说这种叶子晒干后特别好用。它是古人铺桥面时常用的材料。 采访:吴其林 丽水庆元博物馆馆长 “在桥面上首先铺上箬叶,这箬叶铺起来有0.5毫米之后,箬叶可以防虫,防水,保护桥面板,箬叶上面,0.5mm箬叶铺了之后,箬叶上面铺木炭,木炭铺上去可以防潮,木炭铺了之后,在木炭上面铺细沙,稳住鹅卵石和块石之间的间隙,稳住它,这个鹅卵石厚度相当于10至15厘米,这十几厘米的鹅卵石摆在桥面上,一个是稳住桥身,其二是耐磨。” 认识吴其林是件非常幸运的事,它弥补了我们在丽水没有寻访到造桥传人的遗憾。如今热爱廊桥、保护廊桥的行动,在丽水蔚然成风,拍摄廊桥和廊桥人独有的民俗风情,已成为摄影师们争相选择的题材。在民间,书写廊桥、绘画廊桥的活动,像丽水数千人参与的摄影活动一样,当地老百姓称它是一场文化运动。 风雨廊桥,几多梦想!不然那部著名的电影“廊桥遗梦”不会这样取景和命名,同样在丽水这天然的廊桥博物馆,永远的廊桥将是丽水人永远的梦想。 |
[85 楼] 小梅沙
[资深泡菜]
15-12-17 18:06
Cityrain 发表于 2015-12-15 11:52 关于吃饭问题,我不是太担心,上次在红河州,过年前餐馆都在营业,但是到了大年夜那天很多餐馆都关门了,我们跑去肯德基吃,就我们一家三口,刚点餐,外面陆陆续续的来了7/8辆外地车,整个餐厅全满了,吃完出来外面一看,靠,全是外地车牌! ![]() |
[84 楼] 小梅沙
[资深泡菜]
15-12-17 18:03
森林酒吧 发表于 2015-12-17 09:36 住丽水同意,第二天一大早去仙居,神仙居有缆车上去,问题不大,只要不结冰即可; |
[83 楼] secrecy
[泡菜]
15-12-17 12:22
mark' 小梅沙 发表于 2015-12-13 10:30 |
[82 楼] 森林酒吧
[资深泡菜]
15-12-17 09:36
小梅沙 发表于 2015-12-12 14:07 第二天不建议住仙居,住在丽水就好,丽水城市大,酒店不错而且便宜,吃的也好,隔天去神仙居也不远。 神仙居和雁荡抓紧点其实一天能玩玩,雁荡只要玩灵峰和灵岩即可,大龙揪其实就是一个瀑布。 |
[81 楼] 山无棱
[泡菜]
15-12-17 08:25
小梅沙 发表于 2015-12-16 07:42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
[80 楼] 小梅沙
[资深泡菜]
15-12-16 15:42
山无棱 发表于 2015-12-16 09:13 听你这么一说,今天我特别的用谷歌地球画了线,每段山路都打开来仔细的看,确认了沿途经过的地形和地貌,谷歌地球上显示199公里(大约估算为230公里); 其中岭头乡--庆元县城,庆元县城--百山祖乡都是新修的公路,至少是二级公路的等级,这两段路平均60没问题,其他计算为40的时速;那么5个小时可以走完,加上一倍的余量,10个小时是肯定可以走完; 这种山路有点类似于我老家的山路,和云南元阳梯田--甲寅梯田--杨柳梯田--他撒梯田--撒马坝梯田这段路,或者是泸沽湖--阿海电站--大东乡--丽江这段线路,基本相当,这种山路我开得比较多,所以除了到达百山祖那天的气候非常差(大雨,下雪,大雾),否则一天走完是很有把握的! 当然,如果是酒吧大师来走,估计6个小时就在安仁开始吃鱼头了! ![]() ![]() |
[79 楼] 森林酒吧
[资深泡菜]
15-12-16 15:34
梅总,等你定下来了,我帮你写一个详细攻略,包括哪里吃,哪里住,看哪些风景……
|
[78 楼] 小梅沙
[资深泡菜]
15-12-16 15:31
攻略:千丈岩瀑布
千丈岩瀑布水源来自雪窦寺东西两边山谷中。寺东那条涧水。从中峰白龙洞环流到雪窦寺南边;寺西涧水从屏风山雪峰玉龙洞经过十八折而泻,抵达雪窦寺南侧。 两条涧水在雪窦寺前面伏龙桥下相汇合,流到锦镜池,穿过关山桥,冲出崖口。 当年,※※※回溪口,只要坐轿子到妙高台小住。经过千丈岩时,一定下轿观景。他还经常与宋美龄一起观瀑做诗作画。历朝不少名士来千丈岩驻足,赏心悦目,留下美好典故词章,流传民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典故出于此处; 。 ![]() |
[77 楼] 无马甲不欢
[泡菜]
15-12-16 15:19
小梅沙 发表于 2015-12-16 10:47 不晓得冬天的水量会不会够 |
[76 楼] lfarmer
[泡菜]
15-12-16 14:32
山无棱 发表于 2015-12-16 09:13 |
[75 楼] 另一种幸福2
[禁言中]
15-12-16 13:44
山无棱 发表于 2015-12-16 09:13 作为前丽水现杭州人表示赞同老乡的观点 。 |
[74 楼] 青春痘
[泡菜]
15-12-16 12:21
mark一下,春节会到浙江沿海一带转悠。
|
[73 楼] 小梅沙
[资深泡菜]
15-12-16 12:06
溪口旅游图
【溪口旅游小攻略】 位置:宁波市西南二十公里,东靠武岭,南濒剡溪,北临雪窦山。 门票信息:通票230元 开放时间:8:00—17:00 溪口整个景区推荐游览路线: 武岭门一奎阁凌霄一小洋房—蒋氏故居—玉泰盐铺一摩诃殿一蒋母墓道一御书亭一锦镜池一千丈岩瀑布一妙高台一雪窦寺一将军楠一中旅社原址一三隐潭一徐凫岩—亭下湖景点 自驾旅游线路: 1、上海-溪口方向具体路线:杭州湾大桥—大桥南端庵东出口处—芦庵公路—余慈连接线—城东路—余姚县城—谭家岭东路—59省道—陆埠镇车站三叉路口—陆埠水库(坐船、赏湖、梅岛休憩)—宋岙村(住宿、餐饮)—鹿亭—四明山镇—溪口镇 2、杭州-溪口方向具体路线:杭甬高速—余姚慈溪道口—59省道—陆埠镇车站三叉路口—陆埠水库(坐船、赏湖、梅岛休憩)—宋岙村(住宿、餐饮)—鹿亭—四明山镇—溪口镇 3、宁波-溪口方向具体路线:杭甬高速—大隐道口—芝林—宋岙村(住宿、餐饮)—陆埠水库(坐船、赏湖、梅岛休憩)—鹿亭—四明山镇—溪口镇 ![]() |
[72 楼] 小梅沙
[资深泡菜]
15-12-16 12:02
攻略:妙高台
妙高台,又称晒经台。“妙高”是梵语“须弥”之意译。刘编《金山志》(镇江金山寺)载:“妙高台在伽蓝殿后,宋元祐僧佛印凿崖为之,高逾十丈,上有阁,一称晒经台。”又云,“妙高台江水明如镜”。妙高台东西南三面均是峭壁,云雾四合,如置仙境。金山在江中时,可以俯视四面长江,滚滚东流的江水至此,被碧玉浮江的金山迎头劈开,分为两股,向东奔腾而去,气象万千。宋代楼钥《妙高峰》诗:“一峰高出白云端,俯瞰东南千万山,试向岗头转圆石,不知何日到人间”。几经兴废,明代僧适中,清代薛书常继重建,公元一九四八年与金山寺大殿、藏经楼等同毁于火,如今的妙高台为1991年慈舟法师主持重建。 妙高台位于飞雪亭西约 5 0 0米,又名妙高峰、天柱峰。海拔 3 9 6 米。顶上有坪如台,名妙高台,约 3 5 0 平方米。东西南三面均是峭壁,云雾四合,如置仙境。云雾初开,凭栏四眺,爽风迎面,松涛盈耳,近峦远岗,仪态万千;台下亭下湖嵌镶群峰间,被光岚影,别有风情。宋代楼钥《妙高峰》诗:“一峰高出白云端,俯瞰东南千万山,试向岗头转圆石,不知何日到人间”。 清初,妙高台北首,建栖云庵。1 7 2 6 年(雍正四年)筑石奇禅师舍利塔。1 9 3 0 年※※※建中西合璧别墅,大门内两旁平房各1 间,平顶阳台。天井后 3 间 2 层楼房,楼上水泥走廊与阳台相连,中门置白底黑字匾,“妙高台”三字,系※※※手书。其后平方 3 间。围墙连成一体,总建筑面积 4 3 6 平方米。右侧山岩并列亭子 2 座,形式各异。1 9 6 8 年秋被毁,1 9 8 7 年国家拨款重建。新辟公路支线,连接浒溪公路。 清《雪窦寺志》载,妙高台左有伏虎洞,右有消凡台,前有晏坐台等,均为宋高僧知和禅师遗迹。传其每日五更在晏坐台做功课,伏虎洞两虎听其诵经,野性渐收。1 1 2 5 年(宋宣和七年),故事流传至今。 几经兴废,明代僧适中,清代薛书常继重建,公元一九四八年毁于火。宋·苏轼《妙高台诗》:“我欲乘风飞车,东访赤松子,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不如金山去,清风半帆耳,中有妙高台,云峰自孤起,仰观初无路,谁信平如砥,台中老比丘,碧眼照窗几,谗谗玉为骨,凛凛霜入齿机锋不可触,千偈如翻水,何须寻德云,即此比丘是,长生未暇学,请学长不死”。东坡诗意,欲往蓬莱学仙,势不可达,不如上金山跟佛印和尚参禅。元·赵孟俯《妙高台诗》:“江水西来接太空,中流突兀鳌宫,妙高台上一回首,看尽世途风浪”。赵到了妙高台上似乎也看穿了仕途的险恶。 妙高台重建于一九九四年上下三层,第一层为方丈住处,第三层为储藏室,第二层为妙高台,台内正中悬挂周峻画的兰花一幅,长长的阁几上供奉镀金华严三圣和弥勒像,厅中置有古色圆桌,桌两旁红木椅点缀,墙壁上悬有慈舟禅师书写由日本大谷青岚刻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并跋东坡居士于妙高台,饮酒赏月,载歌起舞,因怀胞※※由,作此词以寄雅兴,为千古绝唱耳。” ![]() |
[71 楼] 小梅沙
[资深泡菜]
15-12-16 10:47
攻略:徐凫岩瀑布
徐凫岩瀑布位于奉化市溪口镇雪窦山。 重崖峭壁,壁立万仞,相传有仙人骑凫在此徐徐上天,故名。徐凫岩岩生草木,丛簇弄影。顶部有巨石横※※出,森然若扑人,远望如巨猿倚天而鞠,故称之为“鞠猴岩”。瀑流自去深处的疏林间横飞,直如银河倒泻。宋诗人王时令诗云:“绝壑搀空云与平,横飞寒瀑万年生。杖藜平过人间险,独向千山顶上行。” 徐凫岩瀑布在雪窦寺西北7.5公里,东岙乡直岙村附近。重岩峭壁,岩顶海拔476米,瀑布高142米。崖口一巨石外突,传说仙人骑凫徐徐升天处,故名。又远望酷似巨猴倚天而鞠,故称鞠猴岩。宋宝庆《四明志》载 称鞠猴岩。宋宝庆《四明志》载,绝壁凿有"鞠猴岩"三大字,可能唐人所刻。今新刻"徐凫溅雪"四大字。岩边草木丛生,崖顶涧阔,有洞桥。涧水澄白,源自踌躇岭,过谷穿林,至此湍急奔突,循崖而泻,大雨后声若雷霆,震撼山谷。临崖俯视,万丈深渊,心寒股栗。崖下白雾蒸腾,飞珠舞玉。底下有潭,树枝拍击水面,雄奇壮观。明奉化人楼则中诗云:"一片悬崖势插天,昔人曾道此登仙;凫飞赤舄凌云汉,鹤载瑶笙度紫烟。"1991年※※拨款新筑曲径卵石路、扶栏杆,建亭子、接待楼、步云梯等。 ![]() |
[70 楼] 山无棱
[泡菜]
15-12-16 10:20
如果是奔着山路去的,翻越百山祖确实是不二之选,但是廊桥就不要期望太多了哦,去安仁吃一顿鱼头~ 雁荡山和神仙居比起来雁荡山比较老牌但除了一个合掌峰其它风景黄山神仙居类似都有,神仙居比较累人,建议去一个神仙居,在白塔镇吃一顿农家乐。总而言之,时间不够。
|
[69 楼] 山无棱
[泡菜]
15-12-16 09:13
作为地道丽水人表示,你的计划里:
”2.元月31日,寿宁县-下党乡-龙溪乡-举水乡-兰溪桥-百山祖-安仁镇-仙居(300公里),住仙居县城;“ 一天时间能从寿宁沿着这个路线开车开到仙居是不可能的,这是全浙江最弯弯曲曲的公路之一,举水到百山祖--百山祖到安仁直线距离只有50几公里,实际上会花去你大概七八个小时的时间,车道非常窄交汇和转弯都要非常小心,油箱一定要在上山前就加满。建议这一段分两天时间完成,一天从寿宁到百山祖,第二天从百山祖过安仁上高速去往仙居。 |
[68 楼] 塔克的焦外
[泡菜]
15-12-16 08:53
小梅沙 发表于 2015-12-15 11:26 2.元月31日,寿宁县-下党乡-龙溪乡-举水乡-兰溪桥-百山祖-安仁镇-仙居(300公里),住仙居县城; 这个地方看不懂,仙居后到雁荡再北上到宁波,走回头路了。 何不寿宁后,到泰顺看廊桥,泰顺已经是温州地界,泰顺后到雁荡,然后神仙居,再北上到溪口。建议金华部分略去,天台国清寺为什么没入选行程,处于神仙居和溪口之间,可顺带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