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国脉五千年【正上:陕西博物馆】
69138
2500
[214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9 14:31
宣德款金云凤纹瓶【明,1368-1644年】
瓶金质,通体錾刻纹饰,口沿部为卷草纹,颈部为小云凤纹,腹部为大云凤纹。瓶底有“随驾银作局宣德玖年玖月内造捌成伍色金拾伍两重外焊伍厘”铭文(1434年)。金瓶出土于天启年间下葬的妃嫔墓中。 ![]() |
[214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9 14:09
嵌宝石刻花金盏托【明,1368-1644年】
![]() |
[214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9 14:07
金翼善冠,乌纱翼善冠【明定陵出土】
翼善冠为皇帝常服时所戴,定陵共出土3顶,形制相同,只是质料不同,一顶为金翼善冠,两顶为乌纱翼善冠,其中一顶戴在万历帝头上。金翼善冠全部用金丝编结而成,是明代金银制作工艺最高水平的杰作,也是迄今为止※※现存唯一的帝王金冠。 ![]() |
[214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9 14:02
嘉靖款红雕漆填花卉云鹤圆盒【明,1368-1644年】
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由于色彩的不同,亦有“剔红”“剔黑”、“剔彩”及“剔犀”名目。 ![]() |
[214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9 13:53
宣德款铜桥耳炉【明,1368-1644年】
宣德炉,为明朝宣德年间创制的焚香之炉,通常用于陵墓、寺庙及权势之家烧香,拜佛、祭祖神。 明朝300年间,制作了不可胜数的器物,可称上乘之作。宣德炉作为其中的一种,可谓前无所师法,后无能为继。 ![]() |
[214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9 13:49
汉白玉踏祥云马【明,1368-1644年】
![]() |
[214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9 13:43
《西厢记》【元,1271年—1368年】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 |
[214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9 13:38
铜坐龙【元,1271年—1368年】
铜坐龙是金代早中期皇室的御用器物。 ![]() |
[213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9 13:35
磁州窑龙凤纹大罐【元,1271年—1368年】
这类大罐为典型磁州窑系产品,在河北、河南、山东及山西各窑口都有烧制。纹饰生动,装饰性强。 ![]() |
[213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9 13:32
青瓷葫芦式执壶【宋,960年—1279年】
执壶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铜器而来,南北朝早期的青瓷当中,已经完成了这种执壶的造型。 ![]() |
[213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9 13:25
灰陶契丹族男立俑【宋,北京昌平出土】
沈括曾在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8)出使辽国,他在《熙宁使虏图抄》中形容契丹人的发式为:“其人剪发,妥其两髦。”可理解为:头发一部分剃光,一部分留长,留长的部分有两绺自然下垂。 ![]() |
[213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9 13:22
赵德均墓壁画【唐,618-907年】
![]() |
[213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8 17:40
釉陶俑【唐,618-907年。北京东城出土】
这些作为随葬明器的雕塑陶器,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及各类手工业生产的重要实物资料。 ![]() |
[213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8 17:36
青铜凤纹透腿菱花镜【唐,618-907年。北京昌平出土】
![]() |
[213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8 17:32
三彩三足罐【唐,618-907年.北京昌平出土】
圆肩,圆腹,兽蹄形三足,绿釉上绘黄、白散点纹,挂釉不到底。 ![]() |
[213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8 17:29
陶牛车【晋,265-420年。北京房山出土】
泥质红陶,明器,前面敞开,后面右侧设一门,左右两面全封闭,外侧用双线刻辐条。每轮辐条共16根,集中于粗圆的车毂上。牛伫立于车前,作驾车状,肩峰高起,体态雄健,有将欲发车之势,十分形象生动。 ![]() |
[213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8 17:25
红陶花良方井【汉,北京房山出土】
![]() |
[213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8 17:23
朱绘陶鼎【战国,北京昌平出土】
泥质灰陶,仿青铜礼器,表面有朱绘痕迹。燕国的仿青铜陶礼器,不仅式样美观大方,花纹也极精致,反映了战国时期燕国高超的制陶工艺。 ![]() |
[212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8 13:55
朱绘陶簋【战国,北京昌平出土】
泥质灰陶。仿青铜礼器。弧腹,腹两侧贴塑兽头形耳,下有方座,座四面开方形洞。兽头耳上彩绘斑点纹,其余部位满绘朱彩流云纹。 ![]() |
[212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8 13:53
朱绘陶壶【战国,北京昌平出土】
泥质灰陶。仿青铜礼器造型,方形口,细长颈,颈部四面有对称铺首衔环和虎形耳。球形腹,圈足。器身满绘朱彩流云纹。 ![]() |
[212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8 13:49
铜钫【战国,丰台区贾家花园出土】
钫,无足的鼎,古代盛酒或粮食的器皿。 ![]() |
[212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8 13:47
青铜胄【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10世纪中期】
胄,头盔。 ![]() |
[212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8 13:43
克罍【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10世纪中期】
双兽首耳,衔环。一侧下腹部有一兽头形鼻,盖及器身肩部饰圆形涡纹,颈部及腹部各饰一凸纹和凹弦纹,盖内和器壁内有相同铭文43字,记载西周初年周成王册封燕侯,以及授民授疆土的史实。是当时装酒用的。 ![]() |
[212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8 13:39
克盉【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10世纪中期】
盉用于温酒,也作为礼器。盉常用于灌祭。考古资料表明,盉常与觚或觚爵配套,或与盘相组合。 ![]() |
[212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8 13:35
青铜提梁三足盉【商早期,公元前16世纪-前14世纪】
青铜盉出现在商代早期,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从盘盉的组合来看,盉主要是盛水的,它与酒器组合,用水以调和酒。 ![]() |
[212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8 13:31
青铜小面具【商早期,公元前16世纪-前14世纪,北京刘家河遗址出土】
刘家河遗址及商墓位于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刘家河村。古代居住遗址。位于刘家河村东北的山前台地上。1977年发现。 ![]() |
[212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8 13:25
白地素三彩暗刻云龙花果纹盘【清康熙,1662-1722年】
该器通体以白釉作地暗刻云龙纹,施以黄、绿、紫等彩绘。盘内绘两棵果树,枝干垂挂着石榴、桃子和荔枝,此三果寓意多子、长寿、平安。全器纹饰用墨勾勒枝干、花叶、花瓣的轮廓,色彩典雅。 ![]() |
[212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8 13:22
青花地黄彩云龙纹盘【清康熙,1662-1722年】
青花黄彩瓷器为清代瓷器的传统品种,为宫廷御用瓷器,多见盘、碗之属。清代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出很多龙纹瓷器,这些瓷器上的龙纹不仅是帝王、皇权的象征,也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体现。 ![]() |
[211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8 12:56
青花矾红彩梅花纹胆式瓶【清康熙,1662-1722年】
该器通体青花矾红彩装饰。口沿下饰几何形纹,颈部饰干枝梅花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青花与红彩本结合,是明代宣德时期一种新颖的装饰工艺。两种色彩相互辉映,对比鲜明。 ![]() |
[211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8 09:43
素三彩荷莲纹攒盘【清康熙,1662-1722年】
该器盘心为黄地开光闪绘荷花纹饰,主要施绿、黄、紫、白彩,并以黑彩绘纹饰线条。攒盘均浅圈无款,外底刷一层透明釉。 康熙时期素三彩的烧制极为成功,素三彩攒盘是其代表性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