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做器材党
1299 51
[1 楼] 艺术崇尚自然 [泡菜]
18-3-4 16:30
    曾经,我也追求过器材的高档,3-4万的机身,1-2万的镜头都购过用过。这些东西现在还在防潮箱里,很少用到。
    时光飞度,见识增益,教训日积,年岁渐老,想法也慢慢改变了。现在我只追求够用。目前常用的器材只有两个富士微单和一个奥林巴斯PEN-F,以及镜头若干。就镜头而言,富士用了较好的PRO,而不久前进的PEN-F则配了两个狗头,一个是350元收来的松下14-42一代,一个是2000多元的奥林巴斯75-300.
      PEN-F和狗头用了一段时间了,结论是,在大部分情况下,已经够用,效果不差,甚至有点出乎意料。
    经过摸索,对它们的运用,我不再坚持像其它相机那样只用RAW格式拍摄,而改用JPG格式。原因是,4/3小底相机的RAW格式画质与全幅,截幅相机相比,差了很多,ISO稍有提高,就不堪入目。当然,这是与以前用过的相机对比得出的看法。尼康全幅的顶级相机,用RAW拍摄时,ISO3200用起来都没大问题,富士截幅1200问题也不大。奥林巴斯在这方面实在不行。于是放弃小底用RAW的想法,而改用JPG。值得夸赞的是,这小相机在JPG格式画质的机内处理上,做得相当不错。后面以照片证明。
    当用RAW格式拍摄时,我一般以向右曝光为原则,即过曝一档,再在后期拉回,这更有利于画质的提升。原理在此不再赘述,网上可查。但当我用JPG拍摄时,我多数情况下以向左曝光为原则,即欠曝2/3档或1档。因为,JPG图像后期处理时空间较小,高光部分一旦过曝,死白不片,无法挽救。
    用这套器材,遗憾是有的,比如追焦拍摄,确实不太行。好在我不常用。
    依照上述方法进行拍摄和后期处理,PEN-F和两个狗头拍摄的东西,我比较满意。下面例举昨天前天拍摄的数图。

    老伴人像。狗头也能数毛,虽然我不是数毛派。后一张是局部。
[52 楼] qxzd [泡菜]
18-3-6 20:20
benmd 发表于 2018-3-6 19:47
老实说,同场使用75-300和300PRO,出片其实有肉眼明显能分辨的区别,当然,适当后期一下,75-300还是可以的,这头最大的问题是超级阳光头,光圈太小,虽说是长焦等效600mm,问题是光圈不够,快门不够快,打鸟的话严重限制了其使用。
不错哦!
[51 楼] qxzd [泡菜]
18-3-6 20:17
benmd 发表于 2018-3-6 19:41
来,75-300的样张,这头最主要还是光圈不够大……真的是个问题!
光圈确实小了一点,效果其实还可以,还比较轻便,光线好的时候可能还不错
[50 楼] 艺术崇尚自然 [泡菜]
18-3-6 20:16
高小石 发表于 2018-3-6 19:47
奥林巴斯我感觉楼主配错头了,而不是挂2个变焦。应该12 F2.0 或17 F1.8之类的挂机,拍拍风景已经环境人像。富士挂一个56 F1.2这样的搭配我感觉跟合理。


谢谢关注。富士56/1.2我是有的,另有10-24和55-200.应该说是够我用的了。用PEN-F是想用它配个轻便长焦,焦距更长些。我主要拍风景,光圈小些不碍事。至于那个14-42,原本没考虑买的,只是看到它才350元,呵呵,收来无聊时玩玩。没想到成像也还可以。全幅单反已经厌倦,让它在防潮箱里睡觉吧。
[49 楼] 艺术崇尚自然 [泡菜]
18-3-6 20:08
benmd 发表于 2018-3-6 20:01
75-300在75端的效果,此头实际使用,画质比14-150II强,属于性价比非常高的长焦变焦头,就是光圈太小……唉


您对此头的评价我完全赞同。300端尽量不要用成像质量明显下降,用到250,还可以。75端相当不错。光圈小是问题。好在我对打鸟没大兴趣。一般用用是可以的
[48 楼] benmd [资深泡菜]
18-3-6 20:01
75-300在75端的效果,此头实际使用,画质比14-150II强,属于性价比非常高的长焦变焦头,就是光圈太小……唉
[47 楼] benmd [资深泡菜]
18-3-6 19:47
老实说,同场使用75-300和300PRO,出片其实有肉眼明显能分辨的区别,当然,适当后期一下,75-300还是可以的,这头最大的问题是超级阳光头,光圈太小,虽说是长焦等效600mm,问题是光圈不够,快门不够快,打鸟的话严重限制了其使用。
[46 楼] 高小石 [泡菜]
18-3-6 19:47
奥林巴斯我感觉楼主配错头了,而不是挂2个变焦。应该12 F2.0 或17 F1.8之类的挂机,拍拍风景已经环境人像。富士挂一个56 F1.2这样的搭配我感觉跟合理。
[45 楼] benmd [资深泡菜]
18-3-6 19:41
来,75-300的样张,这头最主要还是光圈不够大……真的是个问题!
[44 楼] 艺术崇尚自然 [泡菜]
18-3-6 19:24
qxzd 发表于 2018-3-6 19:22
距离大概多远,貌似还可以啊!


大概在40米吧,目标物很小,目测不会到一米高吧.也许有误
[43 楼] qxzd [泡菜]
18-3-6 19:22
艺术崇尚自然 发表于 2018-3-6 18:34
古梅发新技.
      今天路过宁波月湖,在园内看到小河对面河边有一枝古梅发了新枝,姿态优美不可言.但那河对面是过不去的,就算过去了,取景角度不对,一样不行.边上一个摄影摄影小哥也发现了它,拿着佳能5D3+100-400头,对了半天,嘴里自言自语道,焦距不够长,可惜了,可惜了.他见我拿着小相机带不大的镜头在对焦,问我,我这大炮都不行,你的行么?我说,试试吧.等我拍完,回放,他一看,大为失色,直说,真不错呀.呵呵,我说,你的机器成像好.他说,再好,拍不到也没用啊.........
       小相机算是出了回风头.
距离大概多远,貌似还可以啊!
[42 楼] 艺术崇尚自然 [泡菜]
18-3-6 19:21
adm0117 发表于 2018-3-6 18:44
嘴上说的是不做器材党,但实际上干的却是器材党的活:数毛


哈哈
器材党追求高档器材,我是用别人不要用的器材.只证明也能用用而已. 本帖最后由 艺术崇尚自然 于 2018-3-6 19:26 编辑

[41 楼] adm0117 [泡菜]
18-3-6 18:44
嘴上说的是不做器材党,但实际上干的却是器材党的活:数毛
[40 楼] 艺术崇尚自然 [泡菜]
18-3-6 18:35
qxzd 发表于 2018-3-5 15:49
方便的时候拍两张户外的看看


发了一张焦距300的古梅,请过目.
[39 楼] 艺术崇尚自然 [泡菜]
18-3-6 18:34
      古梅发新技.
      今天路过宁波月湖,在园内看到小河对面河边有一枝古梅发了新枝,姿态优美不可言.但那河对面是过不去的,就算过去了,取景角度不对,一样不行.边上一个摄影摄影小哥也发现了它,拿着佳能5D3+100-400头,对了半天,嘴里自言自语道,焦距不够长,可惜了,可惜了.他见我拿着小相机带不大的镜头在对焦,问我,我这大炮都不行,你的行么?我说,试试吧.等我拍完,回放,他一看,大为失色,直说,真不错呀.呵呵,我说,你的机器成像好.他说,再好,拍不到也没用啊.........
       小相机算是出了回风头.
[38 楼] 艺术崇尚自然 [泡菜]
18-3-6 18:21
狗头长变焦拍红梅
[37 楼] 艺术崇尚自然 [泡菜]
18-3-6 12:52
      试试拍日落,还行,略有鬼影。
[36 楼] qxzd [泡菜]
18-3-5 15:49
艺术崇尚自然 发表于 2018-3-5 11:27
极端地用300端拍摄的东西,我还真找不到,应该是没有用过300端。因为它必定是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政教会用到。外面在下雨,特地在室内拍一张300端的给您参考。我认为,这样的变焦头,极端长焦拍的东西,画质必然要差些。不得已才用一下是可以的、
方便的时候拍两张户外的看看
[35 楼] 艺术崇尚自然 [泡菜]
18-3-5 13:32
you_xi 发表于 2018-3-5 13:04
m43的精髓是定焦,狗头是扫街旅游用的,
感觉老先生还是搞不懂器材,摆脱不了器材党。


虚心受教
[34 楼] you_xi [泡菜]
18-3-5 13:04
m43的精髓是定焦,狗头是扫街旅游用的,
感觉老先生还是搞不懂器材,摆脱不了器材党。
[33 楼] 坐看闲云 [泡菜]
18-3-5 12:29
艺术崇尚自然 发表于 2018-3-5 12:20
我认为,先生不有必要再去搞胶片摄影。古人也不会返玉轴为椎轮的。胶片摄影已经注定不再为一般摄影爱好者所用,除非有别的目的。我倒是建议您(也是自勉)功夫化些在摄影外,比如艺术理论,绘画欣赏(能学画,当然更好)等方面。就摄影学摄影,解决的也许只能是技术问题,而很少是艺术问题。


目前我对胶片还是在感性上认识,先了解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条件学
并不一定认为胶片优于数码,而是学胶片的过程更加沉稳。
用数码,没有好的指引,容易流滑,再加上没有正规的数码处理过程,学摄影不容易入。
[32 楼] 艺术崇尚自然 [泡菜]
18-3-5 12:21
iamredeye 发表于 2018-3-5 12:10
完全不在意器材的人应该不会出现在这个论坛上


说得好。否则怎么会选择自己要用的器材呢?
[31 楼] 艺术崇尚自然 [泡菜]
18-3-5 12:20
坐看闲云 发表于 2018-3-5 12:09
您的传统功底很深,作品非常欣赏。
摄影从什么方向入,也一直是自己问的,而真正学习摄影的资料相当缺乏。
如胶片摄影,国内的材相当少,很想玩玩胶片,一直没有动身。胶片暗房的资料真是太少了,或许只能玩些初步的过程。
数码方面也是如此,好的资料也鲜少,加上商业性急功近利的教程太多。
总之学摄影也不是件容易事,误导性的东西太多,真正有用的又不肯轻易传人。


我认为,先生不有必要再去搞胶片摄影。古人也不会返玉轴为椎轮的。胶片摄影已经注定不再为一般摄影爱好者所用,除非有别的目的。我倒是建议您(也是自勉)功夫化些在摄影外,比如艺术理论,绘画欣赏(能学画,当然更好)等方面。就摄影学摄影,解决的也许只能是技术问题,而很少是艺术问题。
[30 楼] iamredeye [泡菜]
18-3-5 12:10
完全不在意器材的人应该不会出现在这个论坛上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29 楼] 坐看闲云 [泡菜]
18-3-5 12:09
艺术崇尚自然 发表于 2018-3-5 11:43
非常有同感!您的看法很深刻。我是从上世纪70年代初用海鸥203胶片相机开始涉足摄影的,后来用过context等相机。自己摸索暗房技术。这确实对后来搞数码摄影是个基础。现今社会,有的人是玩拍照,不是真正玩摄影。所谓玩摄影的人,有的是玩器材。各有各的想法、爱好和目的。层次有高低,但没有对错的。您的看法相对层次比较高。


您的传统功底很深,作品非常欣赏。
摄影从什么方向入,也一直是自己问的,而真正学习摄影的资料相当缺乏。
如胶片摄影,国内的材相当少,很想玩玩胶片,一直没有动身。胶片暗房的资料真是太少了,或许只能玩些初步的过程。
数码方面也是如此,好的资料也鲜少,加上商业性急功近利的教程太多。
总之学摄影也不是件容易事,误导性的东西太多,真正有用的又不肯轻易传人。
[28 楼] 艺术崇尚自然 [泡菜]
18-3-5 12:07
坐看闲云 发表于 2018-3-5 11:27
价格低的镜头,不一定等于坏镜头,重要的还是怎么去认识。
比如说一支狗头,不一定出不了好的片子,如果用糖水的审美观去认识,它好象很多不足。
但为什么摄影家可以用它来出片,审美观不一样。个人认为不要轻易否定任何一支镜头,多去实践,重要的是提高审美观。


镜头确实好坏差距不小,但镜头要看怎么用,用的目的是什么。其实,牛头和狗头在其各自的最佳光圈上,成像质量并不是非常大的。镜头越牛,其实性价比越低。好比几元一包的香烟和1-2百元的香烟相比,后者令人享受的感觉,绝不会是前者的20-30倍。这个我懂,因为我抽烟。呵呵
[27 楼] 艺术崇尚自然 [泡菜]
18-3-5 11:43
坐看闲云 发表于 2018-3-5 11:13
现在市面上的摄影,也就是所谓的大众摄影,只是个卡拉OK的过程,离真正的摄影还是相差很远。
为什么真正的摄影离一般人远,除了条件不足,更多的是市面上所谓的摄影教程鱼目混珠,真正好的东西看不大到。
现在一些艺术学院能真正教人摄影,这是人的福分,但大多数跟市面的摄影差不多。
有些老师为什么要教人用胶片摄影,他并非不重视数码,而是传统的工艺更成熟,更能培养人的艺术成就,而数码的更多是一种探索,如果认为方便就是摄影,那只会增加人的浮躁感。

当然对大多数人只是一种娱乐,也就是卡拉OK一下,但不能认为这就是真正摄影,并且认为自己在搞摄影艺术,这真是差很远。
亚当斯一直到七十多岁还是研究摄影与暗房,研究区域曝光,难道到现代数码时代就不需要,认为是OUT了,到数码就可以轻易实现了,只要按按快门就是摄影了。
如果抱这种心态,作为一普通人可以,但如果想在摄影上更进一步提高的,那是走弯路了。

最近看了一些摄影方面的,特别是胶片方面,认为到自己以前的摄影认识真是很肤浅。
摄影有着很深刻的地方,它是艺术审美与工艺完美结合的艺术,所谓审美是指人的修养,所谓工艺就是一丝不苟的工作流程,就象打造一件完美的工艺品,不容许一些马虎。
现在有很多摄影大赛只重视 ...


      非常有同感!您的看法很深刻。我是从上世纪70年代初用海鸥203胶片相机开始涉足摄影的,后来用过context等相机。自己摸索暗房技术。这确实对后来搞数码摄影是个基础。现今社会,有的人是玩拍照,不是真正玩摄影。所谓玩摄影的人,有的是玩器材。各有各的想法、爱好和目的。层次有高低,但没有对错的。您的看法相对层次比较高。
[26 楼] 坐看闲云 [泡菜]
18-3-5 11:27
艺术崇尚自然 发表于 2018-3-5 10:28
总体上很赞同闲云先生的说法。因此,我经常提到“够用”。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4/3系统的摸索,窃以为,如果用得好,参加一般的影展和比赛应该是可以的。当然,高端的影展和比赛要视具体情况而言。拍大型广告,肯定是不行的。
    至于后期处理,我一直对主张“直出”的说法不以为然。以为从前的胶片摄影大师都是“直出”,现在的数码作品多数是“做”出来的,其实是误解。从前的大师,大抵有自己的暗房技师配合,才能出好的作品。郎静山曾经坦言此问题。他的许多东西如果不经过暗房的加工,是不成其为作品的。比如,搞摄影的人,多数知道他那张松树下有几只梅花鹿的杰作。他说,这是在暗房里拼合而成的。当然,暗房技术,更多考虑的是构图,反差,色调等。搞数码摄影,忽视后期处理,是一种悲哀。这种情况的出现,不是认识问题,就是能力问题。
    记得看过摄影杂志上一篇文章,是作者采访香港著名摄影家简庆福后写的。他到简庆福家,发现他的许多大幅作品都是用图丽28-70/2.8拍摄的,非常惊讶。说实话,这镜头,如果用来现在送人,多数人是不会要的,认为成像质量差,重。此镜头我曾经拥有,没拍出几张好的东西,最后还是与一个柯达数码单反一起送了初学摄影的人。这是十多年前的事。可 ...


价格低的镜头,不一定等于坏镜头,重要的还是怎么去认识。
比如说一支狗头,不一定出不了好的片子,如果用糖水的审美观去认识,它好象很多不足。
但为什么摄影家可以用它来出片,审美观不一样。个人认为不要轻易否定任何一支镜头,多去实践,重要的是提高审美观。
[25 楼] 艺术崇尚自然 [泡菜]
18-3-5 11:27
qxzd 发表于 2018-3-5 10:58
谢谢,还有长焦端拍摄的吗?


     极端地用300端拍摄的东西,我还真找不到,应该是没有用过300端。因为它必定是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政教会用到。外面在下雨,特地在室内拍一张300端的给您参考。我认为,这样的变焦头,极端长焦拍的东西,画质必然要差些。不得已才用一下是可以的、
[24 楼] 坐看闲云 [泡菜]
18-3-5 11:13
艺术崇尚自然 发表于 2018-3-5 10:28
总体上很赞同闲云先生的说法。因此,我经常提到“够用”。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4/3系统的摸索,窃以为,如果用得好,参加一般的影展和比赛应该是可以的。当然,高端的影展和比赛要视具体情况而言。拍大型广告,肯定是不行的。
    至于后期处理,我一直对主张“直出”的说法不以为然。以为从前的胶片摄影大师都是“直出”,现在的数码作品多数是“做”出来的,其实是误解。从前的大师,大抵有自己的暗房技师配合,才能出好的作品。郎静山曾经坦言此问题。他的许多东西如果不经过暗房的加工,是不成其为作品的。比如,搞摄影的人,多数知道他那张松树下有几只梅花鹿的杰作。他说,这是在暗房里拼合而成的。当然,暗房技术,更多考虑的是构图,反差,色调等。搞数码摄影,忽视后期处理,是一种悲哀。这种情况的出现,不是认识问题,就是能力问题。 ...


现在市面上的摄影,也就是所谓的大众摄影,只是个卡拉OK的过程,离真正的摄影还是相差很远。
为什么真正的摄影离一般人远,除了条件不足,更多的是市面上所谓的摄影教程鱼目混珠,真正好的东西看不大到。
现在一些艺术学院能真正教人摄影,这是人的福分,但大多数跟市面的摄影差不多。
有些老师为什么要教人用胶片摄影,他并非不重视数码,而是传统的工艺更成熟,更能培养人的艺术成就,而数码的更多是一种探索,如果认为方便就是摄影,那只会增加人的浮躁感。

当然对大多数人只是一种娱乐,也就是卡拉OK一下,但不能认为这就是真正摄影,并且认为自己在搞摄影艺术,这真是差很远。
亚当斯一直到七十多岁还是研究摄影与暗房,研究区域曝光,难道到现代数码时代就不需要,认为是OUT了,到数码就可以轻易实现了,只要按按快门就是摄影了。
如果抱这种心态,作为一普通人可以,但如果想在摄影上更进一步提高的,那是走弯路了。

最近看了一些摄影方面的,特别是胶片方面,认为到自己以前的摄影认识真是很肤浅。
摄影有着很深刻的地方,它是艺术审美与工艺完美结合的艺术,所谓审美是指人的修养,所谓工艺就是一丝不苟的工作流程,就象打造一件完美的工艺品,不容许一些马虎。
现在有很多摄影大赛只重视创意性的东西,但不重视这种工艺,更有认为认为摄影有时就是碰运气,不需要很努力就会获得。

郞静山的暗房技术很高明,集锦摄影不能看成PS的拼拼凑凑,他有着很深的传统国画修养,与传统暗房技术结合才有此成熟。
当然他的集锦艺术我还不是很理解,不过他传统的摄影效果也是相当震撼人的。

现在数码相机普及了,相机工程师在研究这些工艺,模仿胶片的曲线,使出片更加符合视觉效果,反而摄影师却不研究了
很多摄影师只很浑浑地认识什么色彩,什么胶片色等,但没有深入去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方面的研究做得相当少
当然也有些摄影,那只是新闻记录类的,只重故事情节,不需要很高的艺术感觉,这又是另话。
而一些低端的商业摄影,如流行的二流糖水真是泛滥了,这与真正的摄影差距很大,学摄影想要有造诣从此入是进入误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