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三省地
1324
69
[41 楼] 迪亚
[泡菜]
20-8-9 10:59
在矮寨市集,有一个土家小妹干脆开启了卖菜直播
![]() |
[40 楼] 迪亚
[泡菜]
20-8-9 10:58
背篓还可以当做凳子哦!这个婆婆身形上还能够看到年轻时能干的模样。
![]() |
[39 楼] 迪亚
[泡菜]
20-8-9 10:55
自产自销的产品运到市集,用的也是背篓
![]() |
[38 楼] 迪亚
[泡菜]
20-8-9 10:53
这个婆婆向我推销:这是自家养的鸡下的蛋哦。
![]() |
[37 楼] 迪亚
[泡菜]
20-8-9 10:51
如果一个人赶场,那就要请摊主帮忙啰。
![]() |
[36 楼] 迪亚
[泡菜]
20-8-9 10:49
又是一对好搭档!
![]() |
[35 楼] 迪亚
[泡菜]
20-8-9 10:47
最佳分工:一个人背着背篓等在旁边,一个人挑选交易物品放进背篓。
![]() |
[34 楼] 迪亚
[泡菜]
20-8-9 10:43
各种形态的背篓五彩纷呈
![]() |
[33 楼] 迪亚
[泡菜]
20-8-8 17:02
无论何种服装,配上背篓似乎都很和谐。
![]() |
[32 楼] 迪亚
[泡菜]
20-8-8 16:39
|
[31 楼] 腊子口的风
[泡菜]
20-8-8 16:36
留个脚印等后续
|
[30 楼] 迪亚
[泡菜]
20-8-8 16:19
背篓——赶场的标配。
![]() |
[29 楼] 红枫
[陈年泡菜]
20-8-8 16:18
|
[28 楼] 迪亚
[泡菜]
20-8-8 16:15
漂亮的衣服加上背篓,更加吸引我的眼球。
![]() |
[27 楼] 迪亚
[泡菜]
20-8-8 16:10
背篓的交易吸引了我的眼球。
![]() |
[26 楼] 迪亚
[泡菜]
20-8-8 16:06
现场加工背篓,可见生意还是不错的。
![]() |
[25 楼] 迪亚
[泡菜]
20-8-8 16:04
两省交界的一个市集,我们也进行了一次“赶场”,不想惊动他们,都是盲拍的。作为装载和运输的工具—背篓,当地人普遍传承下来了,从服饰上看,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除了上了年纪的女性还保留传统的服饰,年轻的基本跟上社会进化的步伐。
|
[24 楼] 迪亚
[泡菜]
20-8-8 15:54
|
[23 楼] 迪亚
[泡菜]
20-8-7 14:10
1997年国务院立的这个三角形截面的混凝土墩子,从行政层面确立了这里鸡鸣遍三省的地位。
![]() |
[22 楼] 迪亚
[泡菜]
20-8-7 14:08
划船送我们到界碑处的土家族小姐姐说:这就是三省交界的地方啦。我们四人给她的报酬是20元|每人。
![]() |
[21 楼] 迪亚
[泡菜]
20-8-7 13:59
渡口边上的这个灯塔,诉说着过往的沧桑岁月 本帖最后由 迪亚 于 2020-8-7 14:01 编辑
![]() |
[20 楼] 迪亚
[泡菜]
20-8-7 13:53
在洪安这边一样,餐馆,客栈都可以用《边城》中的角式来命名,你看墙上挂的:“翠翠人家鱼庄”,“大佬二佬鱼庄”的招牌。这也难怪,你看远处背景中就是翠翠岛和岛上白色的翠翠雕像。 本帖最后由 迪亚 于 2020-8-7 13:57 编辑
![]() |
[19 楼] 红枫
[陈年泡菜]
20-8-7 13:50
|
[18 楼] 迪亚
[泡菜]
20-8-7 13:49
这就是洪安的拉拉渡口,对面是茶峒渡口。大家都认为自己是沈从文说的“边城”,不过,由于沈从文是湖南人,可能茶峒就有一定的优势。 本帖最后由 迪亚 于 2020-8-7 14:16 编辑
![]() |
[17 楼] 迪亚
[泡菜]
20-8-7 13:46
穿过门洞驶过桥,这里已经是重庆的辖地—秀山县洪安镇,以前称之为“四川东南门户”,现在叫做“渝东南第一门”,也属于交通要道了。
![]() |
[16 楼] 迪亚
[泡菜]
20-8-7 13:42
第二天上午,我们把行李装车就去赶场,赶场完毕就过去洪安,穿过这个门楼,驶过了“洪安茶峒大桥”,就来到重庆的地头。
![]() |
[15 楼] 迪亚
[泡菜]
20-8-7 13:39
颇有点水乡的特色。
![]() |
[14 楼] 迪亚
[泡菜]
20-8-7 13:36
靠水而居,这条小河流入请水江
![]() |
[13 楼] 迪亚
[泡菜]
20-8-7 13:34
清晨,静静的的古街
![]() |
[12 楼] 迪亚
[泡菜]
20-8-7 13:29
一户人家的木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