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和增程是两个不同市场会共存。增程的竞争对象是插电
899 57
[1 楼] 登录注册 [泡菜]
20-9-9 12:49
此贴不是在说理想,说的是十年后的整个汽车市场,不要搞错了。
首先日常燃油车会消亡,zheng ce决定了。以后纯电和增程会长时间共存,他们不是对立面。因为里程焦虑和充电时间是绝对的物理壁垒,目前看不到克服的希望。

插电和轻混会被增程取代,因为电池成本会降到多余的机械结构不划算了。轻混更有可以跟纯燃油一样被 zheng ce限制。

因为插电通常也有50-100的续航电池,所以实际插电的机械结构几乎白白多出来的。(不要把理想150电池当做普遍现象,理想反而是特例)。
当然,当最终插电和轻混也消亡后,增程的纯续航也会增加,比如到200, 因为电池确实便宜了。但小型车可能还是保持小电池,够了

至于油耗,目前高速只烧油的话,增程确实多耗。但平均一年实际使用下来,由于市区带点跑得多,可能增程比插电和轻混都省油。

另外还想到一个增程车必将与纯电共存的原因,就是气候寒冷地区,增程车会是主流。纯电车户外放几个月就没电不能接受吧,开车取暖也能靠增程器,电暖可能太费了

插混成本就是比增程高,生产和保养成本都高。如果增程车厂家多了,比如五菱之类,生产一些平价增程车,就会变得更明朗了。很可能理想one对标的竞争对手是燃油车,才战略选择了一款高端suv车型来作为突破口。那么价格必然限制了它的普及。
如果五菱来搞,以普及率为第一目标,可能很快就能打开增程车的局面,毕竟,现在的插电版车型,比对应的燃油版贵5,6万是常事。如果五菱搞增程,成本应该跟燃油版差不多,这样增程车就会非常香了

本贴不讨论增程车与燃油车的优劣,燃油车被淘汰不是因为技术,是因为政策。只讨论增程与插电/轻混的竞争。 本帖最后由 登录注册 于 2020-9-9 12:50 编辑
以下内容由 登录注册 于 2020-9-9 18:55 补充
不少人跟帖强调燃油车不会消亡之类。
拜托,这贴讨论的是如果燃油车市场消亡之后的情况。如果你认为燃油车不会消亡,完全可以不参与讨论。
至于燃油车消亡的假设,是来自于国家政策,参看海南。
关于燃油车不会消亡的讨论,也是有意义的,但不适合占用本贴的空间,请另开新帖吧。
以下内容由 登录注册 于 2020-9-9 19:01 补充
这个帖子预测的就是市场竞争中,PHEV因为成本高,会逐渐落后。
PHEV成本高多少,可以估计一下,很多车20万上下的PHEV版都比燃油版贵5,6万。这个是很高的。
增程车成本不好估计,但因为机械结构简单,可以电池正好相抵(50-100公里足矣,理想one有点多,电池后便宜也行),跟燃油版价格持平。
那么对消费者来说,就是一个贵5,6万,一个高速没电跑起来多耗点油的区别,这样帐就能算明白的。
至于各人怎样选择,只要计算一下自己每年的市区高速行驶比例就行了。

其他对各种激烈驾驶有需求的人群,不在本贴覆盖范围。
[58 楼] 登录注册 [泡菜]
20-9-26 22:12
kevinwong55 发表于 2020-9-26 21:59
没有强制政策,家里为什么只有一台车?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应该不是因为没有钱吧,可能是因为不喜欢吧。

国家统计局: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2.6亿辆/平均每6个人有车

从2010年开始,※※的汽车保有量开始飞速的增长,而如今,国内每一年的汽车销量都是稳居的全球第一,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即使这两年汽车市场进入寒冬时期也是如此。

日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26150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762万辆),比上年末增加2122万辆。

截至2019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22635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905万辆;民用轿车保有量14644万辆,增加1193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3701万辆,增加1112万辆。

世界银行公布的2019年全球20个主要国家千人汽车拥有量数据显示,中国每1000人拥车量为173辆,在排行榜中位居17名。作为对比,排名第一的美国千人汽车拥有量为837辆。

此前据公安部统计,2019年,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4.35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达3.97亿人,占驾驶人总数的91.26%。2019年全国新领证驾驶人(驾龄不满1年)数量达2943万人,占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总数的6.76%。

截至2019年底,全国66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30个城市超200万辆,其中,北京、成都、重庆、苏州、上海、郑州、深圳、西安、武汉、东莞、天津等11个城市超300万辆。 本帖最后由 登录注册 于 2020-9-26 22:18 编辑
[57 楼] kevinwong55 [资深泡菜]
20-9-26 21:59
登录注册 发表于 2020-9-26 21:31
高性能车纯电没问题。

城市家用代步混动肯定大于纯电:

1. 北京这种限纯电的城市不会全国推广,特别是国家已经改变了对混动的政策,不在强调纯电,而是强调“电驱”
2. 没有强制政策,家里只有一台车的人,会更愿意买混动。


没有强制政策,家里为什么只有一台车?
[56 楼] 登录注册 [泡菜]
20-9-26 21:31
kevinwong55 发表于 2020-9-26 16:29
高性能车和城市代步家用车接下来应该是纯电一桶浆糊
汽油混动等面向有长途出行需求以及居住关键恶劣无法充电的


高性能车纯电没问题。

城市家用代步混动肯定大于纯电:

1. 北京这种限纯电的城市不会全国推广,特别是国家已经改变了对混动的政策,不在强调纯电,而是强调“电驱”
2. 没有强制政策,家里只有一台车的人,会更愿意买混动。
[55 楼] 帝都花花 [泡菜]
20-9-26 20:00
没车 发表于 2020-9-26 19:56
你不明白而已


你小看帝都的套路了
[54 楼] 没车 [泡菜]
20-9-26 19:56
帝都花花 发表于 2020-09-26 11:41
别扯犊子,北京的事儿连车管所都解释不清楚的,你让老百姓明白?!...
你不明白而已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53 楼] 帝都花花 [泡菜]
20-9-26 19:47
tonypeng 发表于 2020-9-26 11:05
你的逻辑不成立。电动车※※更悠久,为什么一度完全销声匿迹了?现在重新被翻出来,是※※条件不同了。增程虽然过去也有,但真正了解的人非常少,基本上都没有被学界仔细研究过,甚至可以说没有被传统的动力学教科书提及过。到现在为止,大部分科班出身的汽车从业人员,都还不了解增程技术为什么能节能,对增程技术存在误解。如果王传福了解增程技术,我相信比亚迪的电动车一开始就会选择走增程路线。


这句话我还可以肯定的告诉您,他真的了解,否则也不会在2.0T的车上再加一套电动系统的,一方面可以构成四驱,一方面性能不差也是买点。新能源早期国外出的增程都不少,但无一例外都完蛋了,这么透明的技术路线,没有什么秘密了。
[52 楼] 帝都花花 [泡菜]
20-9-26 19:44
登录注册 发表于 2020-9-26 15:17
本来本贴只是想比较增程和其他混动方式的市场,无意去比较纯电市场。因为在很多地区,混动是刚需。

请仔细考虑一下广大严寒地区的人民怎么可能把纯电当主力。特别是你说的五年之内,解决低温是不可能的。

另外电池问题,增程等混动由于电池小,可以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循环次数可以达到2000次。纯电基本都得用三元,目前是1000次循环。

即使衰减,纯电跟增程衰减程度是一样的。大家相同开相同里程,都近似衰减100公里。只不过纯电你预先多买了很多里程,预备着而已。

五年以后电池成本下来了,增程换电池并不贵,特别是现在又在推广换电方式。会更有利于换掉旧电池。

纯电和混动应该是共存的,起码在低温问题解决之前。如果没有政策的制约,纯电市场应该很小。


换电池贵不贵完全是看车,豪车啥时候都贵,没准过几年出保的车换电池更贵,插混换一套十几万二十万,买个国产几百公里的纯电都没这么贵。
[51 楼] 帝都花花 [泡菜]
20-9-26 19:43
goodmanner 发表于 2020-9-26 14:18
政策出处在哪呢?查半天找不到


是查不到,不明说,车贩子跟我说的内部掌握,换车时候就明白了,我也半信半疑,但是按照zf的信用值,我宁可信其有。
[50 楼] 帝都花花 [泡菜]
20-9-26 19:42
没车 发表于 2020-9-26 10:52
胡话帝名不虚传


别扯了,北京的事儿连车管所都解释不清楚的,你让老百姓明白?!
[49 楼] 帝都花花 [泡菜]
20-9-26 19:41
没车 发表于 2020-9-26 10:52
胡话帝名不虚传


别扯犊子,北京的事儿连车管所都解释不清楚的,你让老百姓明白?!
[48 楼] 帝都花花 [泡菜]
20-9-26 19:39
kevinwong55 发表于 2020-9-26 10:36
可以买回汽油,只是2年后原有汽油蓝牌的号码不给保留了,需要重新选牌号,你不要误信谣言

现阶段用汽油号买电车的纯粹是家里车太多了,不怕浪费,这样那些一家8口只能搞一块电牌的看着很不平


如果说是这样还是可以,否则不一定减少油车的使用,北京油标太难了,强制换电车很多人都是不愿意的,但又想买电车。
[47 楼] kevinwong55 [资深泡菜]
20-9-26 16:29
登录注册 发表于 2020-9-26 15:17
本来本贴只是想比较增程和其他混动方式的市场,无意去比较纯电市场。因为在很多地区,混动是刚需。

请仔细考虑一下广大严寒地区的人民怎么可能把纯电当主力。特别是你说的五年之内,解决低温是不可能的。

另外电池问题,增程等混动由于电池小,可以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循环次数可以达到2000次。纯电基本都得用三元,目前是1000次循环。

即使衰减,纯电跟增程衰减程度是一样的。大家相同开相同里程,都近似衰减100公里。只不过纯电你预先多买了很多里程,预备着而已。

五年以后电池成本下来了,增程换电池并不贵,特别是现在又在推广换电方式。会更有利于换掉旧电池。

纯电和混动应该是共存的,起码在低温问题解决之前。如果没有政策的制约,纯电市场应该很小。


高性能车和城市代步家用车接下来应该是纯电一桶浆糊
汽油混动等面向有长途出行需求以及居住关键恶劣无法充电的
[46 楼] 登录注册 [泡菜]
20-9-26 15:17
luckcat 发表于 2020-9-26 14:15
我觉得吧,不需要十年,最多五年时间,纯电一定会胜出。

原因很简单,当纯电续航上到一千公里以后,就会击倒绝大多数人最后的心理防线,续航里程焦虑基本不存在了...


本来本贴只是想比较增程和其他混动方式的市场,无意去比较纯电市场。因为在很多地区,混动是刚需。

请仔细考虑一下广大严寒地区的人民怎么可能把纯电当主力。特别是你说的五年之内,解决低温是不可能的。

另外电池问题,增程等混动由于电池小,可以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循环次数可以达到2000次。纯电基本都得用三元,目前是1000次循环。

即使衰减,纯电跟增程衰减程度是一样的。大家相同开相同里程,都近似衰减100公里。只不过纯电你预先多买了很多里程,预备着而已。

五年以后电池成本下来了,增程换电池并不贵,特别是现在又在推广换电方式。会更有利于换掉旧电池。

纯电和混动应该是共存的,起码在低温问题解决之前。如果没有政策的制约,纯电市场应该很小。
[45 楼] goodmanner [泡菜]
20-9-26 14:18
帝都花花 发表于 2020-9-26 05:22
北京的政策很变态,燃油指标买电车两年后就不能再买燃油车了。很多人买插混增程都是为了这个原因


政策出处在哪呢?查半天找不到
[44 楼] luckcat [资深泡菜]
20-9-26 14:15
登录注册 发表于 2020-9-9 18:05
你的观点是什么?十年之期增程,混动,插电哪个胜出?还是说没有观点?

我觉得吧,不需要十年,最多五年时间,纯电一定会胜出。

原因很简单,当纯电续航上到一千公里以后,就会击倒绝大多数人最后的心理防线,续航里程焦虑基本不存在了。

我15年的时候买了第一代混动唐,当时那个年代,混动80公里的续航,相对于当时主流电动车150-180公里的纯电续航,并不弱小,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的强大。因此在很多人看来很鸡肋的混动,对于我自己来说却相当的好用,我老婆平时上下班通勤40公里,纯电满足一天的行程完全够用,晚上回家充电,连续使用几个月不用一滴油。而偶尔的长途,更是说走就走,完全不需要考虑充电的问题,在外面直接加油就好了。

但是,混动也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电池容量太小,很快就衰减了。唐用的并不多,主要是我老婆通勤使用,5年开了35000多公里纯电里程,电池就衰减到只剩下40公里左右的续航。如果按500次充电衰减一半计算,纯电80公里的续航,也就是大约40000公里的样子。为了防止招黑,在这里我补充一句题外话,比亚迪的服务不错,我在卖车前去把电池换了,没花一分钱,也没受到任何刁难。把车送去4S店检测,第二天通知符合换电池的标准,又等了一周,通知电池到货,开过去直接就给换了,换完以后,就满血复活了。

今年换了汉,开始打算上汉DM,因为混动开习惯了,觉得不错。后来DM出来配置太低,又去改成了汉EV。开始不上EV的主要原因还是觉得600公里的续航有点短,如果是1000公里的续航,我肯定直接就上EV了。后面又换EV的原因是,考虑到DM的小电池经不起折腾,过几年又要换电池,EV的600公里续航也可以覆盖大部分的应用场景。而且EV因为电池大,循环500次也可以跑30万公里,基本上不需要考虑电池衰减的问题,按我老婆的开法,能开到十万公里已经非常多了。

而从目前市场来看,今年600公里的纯电续航已经成为主流,明年肯定是要上到700,五年内续航上到1000是有很大概率实现的。统计数据表明,99.9%的人,一天内的活动半径在500公里以内。当电车续航达到1000公里的时候,意味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出行需求,里程焦虑就不再成为问题,充电焦虑可能会转化为新的问题点。

所以,我觉得,纯电车维持目前的发展速度,5年内续航达到或者超过1000公里,车的价格继续降低或者没有明显升高,必然会在市场上占据主流地位。目前自己在家充电,一公里的成本几分钱,即便是用外面的桩也不过一毛多的成本,相比汽油车、轻混、增程无疑有非常大的优势。
[43 楼] luckcat [资深泡菜]
20-9-26 13:38
帝都花花 发表于 2020-9-26 05:53
火车是电驱动,解决大功率内燃机变速的问题,如果发明一款车用2.0T的发动机,机器只发电给车载电动机驱动而不是依赖电池驱动,少装电池都行,不能充电(其实就是混动路线的一种),是不是就比用现在的变速箱更好呢? 未必,如果电机自身功率低,还要加上发动机没有直接驱动车轮,缺乏驾驶乐趣的车,没人有愿意买,那一套电驱系统(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控)比变速箱都贵,有啥意思。比亚迪早把这套玩透了,只能DM走性能+高价路线。

比亚迪现在也搞了两套DM系统,一个DM-P,主打动力、高性能路线,就是之前的秦、唐、宋、汉混动。
还搞了一个DM-I,主打经济高性价比路线,应该就是类似丰田、理想的混动技术,走增程的方向。不过这个信息批露的不多,不清楚技术细节。
[42 楼] tonypeng [资深泡菜]
20-9-26 11:05
帝都花花 发表于 2020-9-26 05:43
这东西成本并不低,而且驾驶感受也不如油车和混动车,既要依赖充电还需要依赖油站,属于鸡肋产品。理想那么大的车才做到纯电200多,小型车和紧凑级可想而已,小型车100多公里的续航加上增程器,三缸发动机既闹心又没有档次,成本还降不下来。不要以为增程成本就低,谁告诉您的? 两套系统加电控管理,加电池管理,那也是相当复杂的,10万级别的纯电400-500已经开始普及,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这个路线也就是昙花一现,大众并不是从自身角度说的,否则增程模式这么好,为啥那么多先驱厂家都搞过,又都放弃了,就你理想解决了全部问题?!
你的逻辑不成立。电动车※※更悠久,为什么一度完全销声匿迹了?现在重新被翻出来,是※※条件不同了。增程虽然过去也有,但真正了解的人非常少,基本上都没有被学界仔细研究过,甚至可以说没有被传统的动力学教科书提及过。到现在为止,大部分科班出身的汽车从业人员,都还不了解增程技术为什么能节能,对增程技术存在误解。如果王传福了解增程技术,我相信比亚迪的电动车一开始就会选择走增程路线。
[41 楼] 没车 [泡菜]
20-9-26 10:52
kevinwong55 发表于 2020-09-26 02:36
可以买回汽油,只是2年后原有汽油蓝牌的号码不给保留了,需要重新选牌号,你不要误信谣言

现阶段用汽油号买电车的纯粹是家里车太多了...
胡话帝名不虚传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40 楼] kevinwong55 [资深泡菜]
20-9-26 10:36
帝都花花 发表于 2020-9-26 05:22
北京的政策很变态,燃油指标买电车两年后就不能再买燃油车了。很多人买插混增程都是为了这个原因


可以买回汽油,只是2年后原有汽油蓝牌的号码不给保留了,需要重新选牌号,你不要误信谣言

现阶段用汽油号买电车的纯粹是家里车太多了,不怕浪费,这样那些一家8口只能搞一块电牌的看着很不平
[39 楼] 帝都花花 [泡菜]
20-9-26 05:53
yeon 发表于 2020-9-9 15:47
增程很像铁路上用的内燃机车,发动机只用来发电,驱动靠电机,有些像油车与电车中间的一种混合产物,不需要充电桩,可以跑长途,电车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电池技术没有突破,只要电池技术一突破,油车的使命也就终结了,所以介于二者之间的增程现阶段看挺合理的

电车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很容易实现四驱,而油车还要一套传动机构还要考虑动力分配什么麻烦死了,还有电车没有了变速器后简化了车辆设计与很多麻烦,不像油车还要讲什么传动比这些

实现电气化的铁路电力当然好,没有电气化的油电也是很好的选择


火车是电驱动,解决大功率内燃机变速的问题,如果发明一款车用2.0T的发动机,机器只发电给车载电动机驱动而不是依赖电池驱动,少装电池都行,不能充电(其实就是混动路线的一种),是不是就比用现在的变速箱更好呢? 未必,如果电机自身功率低,还要加上发动机没有直接驱动车轮,缺乏驾驶乐趣的车,没人有愿意买,那一套电驱系统(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控)比变速箱都贵,有啥意思。比亚迪早把这套玩透了,只能DM走性能+高价路线。
[38 楼] 帝都花花 [泡菜]
20-9-26 05:47
roypiggy 发表于 2020-9-9 17:51
按道理增城比DM少了套传动装置,成本是低些

只是目前这个阶段我还会选DM,可能是因为DM功率大,开的过瘾些


低的有限,理想也要出DM的车了
[37 楼] 帝都花花 [泡菜]
20-9-26 05:45
tonypeng 发表于 2020-9-9 18:50
楼主,电动车的路还很长,燃油车注定是不会消亡的。


马车也没消亡
[36 楼] 帝都花花 [泡菜]
20-9-26 05:43
未知密码 发表于 2020-9-10 11:01
大众中国CEO当然这么说了,作为一个传统的汽车厂商,主要优势就在机械这一块,底盘,发动机,变速箱等。
电动车把制造汽车的门槛降低了,或者说是绕过了许多门槛。而增程式电动车可以理解为在电动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发电机。这个难度比PHEV要低。避开了动力的机械切换,纯粹从电路上解决。
正如他而言大多数人一天50km足够,那么增程式电动车平常也是可以充电为主,偶尔需要长途的话,用汽油补充即可,完美的避免里程焦虑。
至于理想ONE,市场定位的问题,一开始就立足于中高端,也是为了建立品牌,特斯拉不也是这么搞的吗?我猜他们会考虑研发A级增程电动车,以拉低入门车价,或者说他们已经开始了。
我个人比较看好增程式汽车,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这东西成本并不低,而且驾驶感受也不如油车和混动车,既要依赖充电还需要依赖油站,属于鸡肋产品。理想那么大的车才做到纯电200多,小型车和紧凑级可想而已,小型车100多公里的续航加上增程器,三缸发动机既闹心又没有档次,成本还降不下来。不要以为增程成本就低,谁告诉您的? 两套系统加电控管理,加电池管理,那也是相当复杂的,10万级别的纯电400-500已经开始普及,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这个路线也就是昙花一现,大众并不是从自身角度说的,否则增程模式这么好,为啥那么多先驱厂家都搞过,又都放弃了,就你理想解决了全部问题?!
[35 楼] lllmojo [泡菜]
20-9-26 05:23
欧洲很多国家公布2035-2040年前后都要禁售燃油车了,美国加州昨天公布的2035年禁售。因为和多州都是用加州的乘用车环保标准,所以未来估计不少州也会跟进。
15到20年,对车厂来说,现在去研究储备增程的技术显然不现实。所以这也就是个过渡的临时解决方案。昙花一现。
本帖由 Xiaomi_MIX 3 客户端发布
[34 楼] 帝都花花 [泡菜]
20-9-26 05:22
kevinwong55 发表于 2020-9-26 04:48
北京这种增程只能用汽油号上牌的城市也有人买理想,应该就是看中了其动力表现,加速和响应两方面都超越纯燃油车,这玩意确实是将来n年内的趋势之一,我个人也不看好插混,不过理想one这个产品本身距离完美还有很大距离

两田的hev在缺乏充电条件人群中还会一直有市场,不过产品本身特殊短板比较多,也是过渡产品,主要还是因为电池太小,很多应用场景体验差


北京的政策很变态,燃油指标买电车两年后就不能再买燃油车了。很多人买插混增程都是为了这个原因
[33 楼] kevinwong55 [资深泡菜]
20-9-26 04:48
未知密码 发表于 2020-9-10 11:01
大众中国CEO当然这么说了,作为一个传统的汽车厂商,主要优势就在机械这一块,底盘,发动机,变速箱等。
电动车把制造汽车的门槛降低了,或者说是绕过了许多门槛。而增程式电动车可以理解为在电动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发电机。这个难度比PHEV要低。避开了动力的机械切换,纯粹从电路上解决。
正如他而言大多数人一天50km足够,那么增程式电动车平常也是可以充电为主,偶尔需要长途的话,用汽油补充即可,完美的避免里程焦虑。
至于理想ONE,市场定位的问题,一开始就立足于中高端,也是为了建立品牌,特斯拉不也是这么搞的吗?我猜他们会考虑研发A级增程电动车,以拉低入门车价,或者说他们已经开始了。
我个人比较看好增程式汽车,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北京这种增程只能用汽油号上牌的城市也有人买理想,应该就是看中了其动力表现,加速和响应两方面都超越纯燃油车,这玩意确实是将来n年内的趋势之一,我个人也不看好插混,不过理想one这个产品本身距离完美还有很大距离

两田的hev在缺乏充电条件人群中还会一直有市场,不过产品本身特殊短板比较多,也是过渡产品,主要还是因为电池太小,很多应用场景体验差
[32 楼] 登录注册 [泡菜]
20-9-25 22:54
看看北京车展上会有多少新的增程车

已知 东风风行 M7 MPV 增程 https://www.autohome.com.cn/news/202009/1042047.html

吉利 https://www.autohome.com.cn/news/202009/1042624.html#pvareaid=3311495

小众 https://chejiahao.autohome.com.cn/info/6376153 本帖最后由 登录注册 于 2020-9-25 22:57 编辑
[31 楼] 光学老刘 [禁言中]
20-9-10 11:12
未知密码 发表于 2020-9-10 11:01
大众中国CEO当然这么说了,作为一个传统的汽车厂商,主要优势就在机械这一块,底盘,发动机,变速箱等。
电动车把制造汽车的门槛降低了,或者说是绕过了许多门槛。而增程式电动车可以理解为在电动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发电机。这个难度比PHEV要低。避开了动力的机械切换,纯粹从电路上解决。
正如他而言大多数人一天50km足够,那么增程式电动车平常也是可以充电为主,偶尔需要长途的话,用汽油补充即可,完美的避免里程焦虑。
至于理想ONE,市场定位的问题,一开始就立足于中高端,也是为了建立品牌,特斯拉不也是这么搞的吗?我猜他们会考虑研发A级增程电动车,以拉低入门车价,或者说他们已经开始了。
我个人比较看好增程式汽车,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他怎么不去吐槽特斯拉?怎么不去吐槽丰田THS?怎么不去吐槽本田的immd?

莫非这一年销量不到5W辆的增程电动车,动了大众的蛋糕了?
[30 楼] 未知密码 [泡菜]
20-9-10 11:01
光学老刘 发表于 2020-9-9 13:39
https://www.sohu.com/a/417146960_742622

连大众中国CEO冯思翰都说“增程式电动车也意义不大,是过时的技术”了,我看理想吹们还咋吹。


大众中国CEO当然这么说了,作为一个传统的汽车厂商,主要优势就在机械这一块,底盘,发动机,变速箱等。
电动车把制造汽车的门槛降低了,或者说是绕过了许多门槛。而增程式电动车可以理解为在电动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发电机。这个难度比PHEV要低。避开了动力的机械切换,纯粹从电路上解决。
正如他而言大多数人一天50km足够,那么增程式电动车平常也是可以充电为主,偶尔需要长途的话,用汽油补充即可,完美的避免里程焦虑。
至于理想ONE,市场定位的问题,一开始就立足于中高端,也是为了建立品牌,特斯拉不也是这么搞的吗?我猜他们会考虑研发A级增程电动车,以拉低入门车价,或者说他们已经开始了。
我个人比较看好增程式汽车,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