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暗房的小屋:黑白银盐照片的制作,(续)
58568 2500
[1123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21-4-10 23:06
胶片不死 发表于 2021-4-10 13:57
还有一事请教普爷,放大尺板有啥用?我的理解是压平相纸,还有让影像边缘干净一些,不会模糊和毛糙,还有就是方便构图吧,我看桑德斯的大尺板都可以买台小放大机了。。。


放大尺板在俺这里很有用,决定纸的尺寸,在机器下剪裁照片,确定构图,板下面是绒布条,在机器底板上不会滑动,纸放进去压住四边,曝光后显定,很方便的设备,
也有人不用,把纸反卷抹平,用木尺界定构图边缘,俺倒是让闺女在椅背上淘了个桑德斯的11x14吋的,很好用,千元人刀出头儿,整套57的机器镜头集光镜,没个万八千下不来,海鸥69的放大机也就7、8百,可活儿太糙,杜斯特的就不便宜了,
[1122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21-4-10 22:55
胶片不死 发表于 2021-4-10 13:44
你说的是compound快门吗?以3、4、5号大快门为主,那个真的很🐂的,这么多年基本都准的,比compur🐂,compur都是小快门,好像是同根吧,都被蔡司收购了,印象是这样的,说的不对,当我没说过,哈哈,刚买了个57放大机,拍片最终还是要洗出来,不然不究竟啊,能放成啥样,就另当别论了


你不是找到个类似下图的快门吗,据说能动作了,就是不可当作光圈使用,
[1121 楼] 没镀膜 [陈年泡菜]
21-4-10 21:12
胶片不死 发表于 2021-4-10 18:16
很有意境啊


哈哈,那就将错就错吧
[1120 楼] 胶片不死 [泡菜]
21-4-10 18:16
没镀膜 发表于 2021-4-10 17:24
失误二;转接的快门没把光圈粘死,造成了遮挡。
很有意境啊
[1119 楼] 没镀膜 [陈年泡菜]
21-4-10 17:24
失误二;转接的快门没把光圈粘死,造成了遮挡。
[1118 楼] 没镀膜 [陈年泡菜]
21-4-10 17:03
这次798展览我也交了3张打印片。虽然一直在向银盐靠拢,但与银盐片挂在一起一望而知是打印的。自惭形秽啊。一时真动力玩儿银盐的念头。可出趟门拿回好几张失误的片子,想想还是算了。心浮气躁,还是凑合扫打吧

失误一;不小心拔出了插板。
[1117 楼] 胶片不死 [泡菜]
21-4-10 13:57
还有一事请教普爷,放大尺板有啥用?我的理解是压平相纸,还有让影像边缘干净一些,不会模糊和毛糙,还有就是方便构图吧,我看桑德斯的大尺板都可以买台小放大机了。。。
[1116 楼] 胶片不死 [泡菜]
21-4-10 13:44
润普 发表于 2021-4-10 10:49
不死兄客气了,从其他帖子里看到兄最近可是进了不少好东西,玩儿得不亦乐乎吧,现代电子设备,没有啥可玩性,以实用为主,老物件可就很有讲究了,那种老式钟表造型的气动快门,调整好了很牛滴,
你说的是compound快门吗?以3、4、5号大快门为主,那个真的很🐂的,这么多年基本都准的,比compur🐂,compur都是小快门,好像是同根吧,都被蔡司收购了,印象是这样的,说的不对,当我没说过,哈哈,刚买了个57放大机,拍片最终还是要洗出来,不然不究竟啊,能放成啥样,就另当别论了
[1115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21-4-10 12:00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21-4-10 11:34
这里找到一段,看起来APO Componon HM 150/4.0和APO Symmar 不是一回事:The Apo Symmar 150 mm is a great lens for 4x5 inch but cant deliver the same performance as the apo symmar 120 mm, therefore Schneider use the Apo Componon 150 mm for digital work- labeled as Apo Digitar 150 mm. (APO Symmar 150是一只很棒的镜头,但表现比不上APO Symmar 120, 所以施耐德用了APO Componon 150做数码头,标为APO Digitar 150)。


施耐德有一款HM 150mm的摄影头,据说是蓝圈,比APO西玛涵盖更大、更锐利,具体怎么拼写,俺一向不擅长,还是写汉字明白些,
[1114 楼] 虎朋狗友 [资深泡菜]
21-4-10 11:34
润普 发表于 2021-4-10 09:05
这个APO Componon HM 是放大镜头,相对应的还有个APO 西玛150 HM是摄影镜头吧,结构相同吗,

俺的纸和盆只有11X14吋大小,所以自我限制,俺的手也潮,再大的做出来恐怕很难看,不跟自己较劲啦,4x5吋的底片用APO镜头放大10倍,品质会有保障滴,
这里找到一段,看起来APO Componon HM 150/4.0和APO Symmar 不是一回事:The Apo Symmar 150 mm is a great lens for 4x5 inch but cant deliver the same performance as the apo symmar 120 mm, therefore Schneider use the Apo Componon 150 mm for digital work- labeled as Apo Digitar 150 mm. (APO Symmar 150是一只很棒的镜头,但表现比不上APO Symmar 120, 所以施耐德用了APO Componon 150做数码头,标为APO Digitar 150)。
[1113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21-4-10 10:49
胶片不死 发表于 2021-4-9 20:20
嗯嗯,谢谢普爷


不死兄客气了,从其他帖子里看到兄最近可是进了不少好东西,玩儿得不亦乐乎吧,现代电子设备,没有啥可玩性,以实用为主,老物件可就很有讲究了,那种老式钟表造型的气动快门,调整好了很牛滴,
[1112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21-4-10 09:49
没镀膜 发表于 2021-4-9 20:26
夏门古堡


这个难拍好,下沉式的建筑,外墙又高又薄,用攻城锥几下子就破了,

中毛家湾,北京胡同,
[1111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21-4-10 09:05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21-4-10 06:07
我的APO El Nikkor 105/5.6早卖掉了。现在手里150/4.0有两只,分别是APO Rodagon N, APO Componon HM。细看之下Componon的色散小一些,但Rodagon工艺更精致,重量也高出100克。真要从45放张11x14, 应该肉眼看不出区别。


这个APO Componon HM 是放大镜头,相对应的还有个APO 西玛150 HM是摄影镜头吧,结构相同吗,

俺的纸和盆只有11X14吋大小,所以自我限制,俺的手也潮,再大的做出来恐怕很难看,不跟自己较劲啦,4x5吋的底片用APO镜头放大10倍,品质会有保障滴,
[1110 楼] 虎朋狗友 [资深泡菜]
21-4-10 06:07
润普 发表于 2021-4-9 19:45
施耐德150mm的俺没用过,唐山于兄有只2型的,螺口好像是50几的,他说很棒,

俺手里有只富士135mm/f5.6的EX,素质也很好,美国虎兄推崇apo尼康款的,他是个技术控,镜头素质想必不会差,

还是那句话,新款都没问题,二手就看人品了,
我的APO El Nikkor 105/5.6早卖掉了。现在手里150/4.0有两只,分别是APO Rodagon N, APO Componon HM。细看之下Componon的色散小一些,但Rodagon工艺更精致,重量也高出100克。真要从45放张11x14, 应该肉眼看不出区别。
[1109 楼] 没镀膜 [陈年泡菜]
21-4-9 20:26
夏门古堡
[1108 楼] 胶片不死 [泡菜]
21-4-9 20:20
润普 发表于 2021-4-9 19:45
施耐德150mm的俺没用过,唐山于兄有只2型的,螺口好像是50几的,他说很棒,

俺手里有只富士135mm/f5.6的EX,素质也很好,美国虎兄推崇apo尼康款的,他是个技术控,镜头素质想必不会差,

还是那句话,新款都没问题,二手就看人品了,
嗯嗯,谢谢普爷
[1107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21-4-9 19:45
胶片不死 发表于 2021-4-9 17:38
嗯嗯,施耐德的componon能与rodagon相比吗?


施耐德150mm的俺没用过,唐山于兄有只2型的,螺口好像是50几的,他说很棒,

俺手里有只富士135mm/f5.6的EX,素质也很好,美国虎兄推崇apo尼康款的,他是个技术控,镜头素质想必不会差,

还是那句话,新款都没问题,二手就看人品了,
[1106 楼] 胶片不死 [泡菜]
21-4-9 17:38
润普 发表于 2021-4-9 08:56
其实找二手的镜头,啥版本的不必纠结,基本结构不会有很大变化,斑马版的比全黑筒子更显精致,关键要三无,不过一般的放大镜头不会去野战,除了暗房潮湿有影响,别的事儿不该有的,如有坚决不收,
嗯嗯,施耐德的componon能与rodagon相比吗?
[1105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21-4-9 08:56
胶片不死 发表于 2021-4-8 21:37
嗯嗯,关于rodagon放大镜头的版本网上都没有哎……


其实找二手的镜头,啥版本的不必纠结,基本结构不会有很大变化,斑马版的比全黑筒子更显精致,关键要三无,不过一般的放大镜头不会去野战,除了暗房潮湿有影响,别的事儿不该有的,如有坚决不收,
[1104 楼] 胶片不死 [泡菜]
21-4-8 21:37
润普 发表于 2021-4-8 20:57
俺的是罗德刚150mm/F5.6的镜头,斑马纹,个人感觉达到要求了,因为俺最大只放大到11x14吋,其他的没用过,在四婶的暗房里用过他的150mm全黑的放大头,差别不大,

你的这只头可以涵盖5x7吋的底片,
嗯嗯,关于rodagon放大镜头的版本网上都没有哎……
[1103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21-4-8 20:57
胶片不死 发表于 2021-4-8 20:24
请教普爷和各位前辈,rodagon的放大镜头早期斑马纹和后期的成像有区别吗?


俺的是罗德刚150mm/F5.6的镜头,斑马纹,个人感觉达到要求了,因为俺最大只放大到11x14吋,其他的没用过,在四婶的暗房里用过他的150mm全黑的放大头,差别不大,

你的这只头可以涵盖5x7吋的底片,
[1102 楼] 胶片不死 [泡菜]
21-4-8 20:24
请教普爷和各位前辈,rodagon的放大镜头早期斑马纹和后期的成像有区别吗?
[1101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21-4-7 08:43
george747 发表于 2021-4-6 23:15
谢谢润普兄关心,还没接种,我基本上居家时间多。
多年来一直只看不用,现在家闲着试试,老东东的质量不错,气动快门都正常工作,这镜头的影调也喜欢。
上街拍了,这妹纸没回头啊!
乱拍---TEB No 5 Folding (Chas Tylar & England Bros Ltd)


安全在家最好,休养生息,这把年纪了,能呆着就别折腾,虎兄还是年轻呀,

这种快门至少110岁了,没生锈涂写润滑剂,能工作就是中了头彩,

妹子还是不回头的好,一旦拍了正面,跑来跟你要肖像权,乔治兄就说不清楚了,

北京胡同,后毛家湾,
[1100 楼] george747 [泡菜]
21-4-6 23:15
润普 发表于 2021-4-5 10:11
这个气动快门也太牛x了,还能工作呀,镜头也不错嘛,这老古董上街,回头率肯定最高,

乔治兄可接种疫苗了?澳洲还有些紧张耶,注意安全呦,
谢谢润普兄关心,还没接种,我基本上居家时间多。
多年来一直只看不用,现在家闲着试试,老东东的质量不错,气动快门都正常工作,这镜头的影调也喜欢。
上街拍了,这妹纸没回头啊!
乱拍---TEB No 5 Folding (Chas Tylar & England Bros Ltd) 本帖最后由 george747 于 2021-4-6 23:16 编辑
[1099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21-4-6 17:58
没镀膜 发表于 2021-4-6 17:47
被普爷看穿啦。罗德刚80/4.


照片下边的信息,没有显示本机镜头的数据,自然是转接的啦,这个放大头还行,俺放66的就用这个,
[1098 楼] 没镀膜 [陈年泡菜]
21-4-6 17:47
润普 发表于 2021-4-6 08:37
练习一下翻拍有好处,效果还行,这是转接的镜头吧,


被普爷看穿啦。罗德刚80/4.
[1097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21-4-6 08:37
没镀膜 发表于 2021-4-5 18:48
伺候扫描仪的老电脑挂了,暂时只能翻拍了。


练习一下翻拍有好处,效果还行,这是转接的镜头吧,
[1096 楼] 没镀膜 [陈年泡菜]
21-4-5 18:48
伺候扫描仪的老电脑挂了,暂时只能翻拍了。
[1095 楼] 六缸 [资深泡菜]
21-4-5 16:26
雨刮器 发表于 2021-4-5 12:23
这张照片拍于1987年8月的剑门关。
当时还没有开展旅游,道路很危险。
胶卷的下方能清楚的看到“中国上海”,啥时改用“GP3"的,我不得而知。
相机是海鸥4B,用的是645画幅,一般拍16张。
我一直是拍17张,最后一张在红窗上只要看到一条横线肯定能多拍一张。
这一个胶卷的片头可能帖的位置不准确,所以能看到右边的一个起步孔。


海鸥4B要是拍645竖画幅取景调焦还是挺别扭的
[1094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21-4-5 13:55
雨刮器 发表于 2021-4-5 12:23
这张照片拍于1987年8月的剑门关。
当时还没有开展旅游,道路很危险。
胶卷的下方能清楚的看到“中国上海”,啥时改用“GP3"的,我不得而知。
相机是海鸥4B,用的是645画幅,一般拍16张。
我一直是拍17张,最后一张在红窗上只要看到一条横线肯定能多拍一张。
这一个胶卷的片头可能帖的位置不准确,所以能看到右边的一个起步孔。


以前可能是中文,GP3不是显得有洋味儿嘛,

这个起步孔是背纸最后的触摸标志,俺最开始买胶卷都是120的裁剪裸卷,到照相馆要个120的背纸自己卷,在暗袋里摸到小孔,再把卷对好,一起往前卷,到了胶卷头贴胶布,再卷到背纸头儿,用皮筋绑起来,想起那个暗袋,还是俺娘给俺缝的,去布店买了一小块黑布(不到一尺没要布票),拉链还是铜的,49年了, 睹物思亲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