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鸟窝,连续更新
255 45
[17 楼] 徒步涉江河 [泡菜]
21-8-20 21:43
戴胜(学名:Upupa epops):
      共有8个亚种。依不同亚种体长26-28厘米,翼展42-46厘米,体重55-80克。头顶羽冠长而阔,呈扇形。颜色为棕红色或沙粉红色,具黑色端斑和白色次端斑。头侧和后颈淡棕色,上背和肩灰棕色。下背黑色而杂有淡棕白色宽阔横斑。初级飞羽黑色,飞羽中部具一道宽阔的白色横斑,其余飞羽具多道白色横斑。翅上覆羽黑色,也具较宽的白色或棕白色横斑。腰白色,尾羽黑色而中部具一白色横斑。颏、喉和上胸葡萄棕色。腹白色而杂有褐色纵纹。虹膜暗褐色。嘴细长而向下弯曲,黑色,基部淡肉色,脚和趾铅色或褐色。
栖息于山地、平原、森林、林缘、路边、河谷、农田、草地、村屯和果园等开阔地方,尤其以林缘耕地生境较为常见。以虫类为食,在树上的洞内做窝。性活泼,喜开阔潮湿地面,长长的嘴在地面翻动寻找食物。有警情时冠羽立起,起飞后松懈下来。每年5、6月份繁殖,选择天然树洞和啄木鸟凿空的蛀树孔里营巢产卵,有时也建窝在岩石缝隙、堤岸洼坑、断墙残垣的窟窿中。每窝产卵5-9枚。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北非地区,在中国有广泛分布。戴胜鸟是以色列国鸟,《那年那兔那些事》里的戴胜鸟即代指以色列。
[16 楼] 徒步涉江河 [泡菜]
21-8-20 21:40
戴胜(学名:Upupa epops):
      共有8个亚种。依不同亚种体长26-28厘米,翼展42-46厘米,体重55-80克。头顶羽冠长而阔,呈扇形。颜色为棕红色或沙粉红色,具黑色端斑和白色次端斑。头侧和后颈淡棕色,上背和肩灰棕色。下背黑色而杂有淡棕白色宽阔横斑。初级飞羽黑色,飞羽中部具一道宽阔的白色横斑,其余飞羽具多道白色横斑。翅上覆羽黑色,也具较宽的白色或棕白色横斑。腰白色,尾羽黑色而中部具一白色横斑。颏、喉和上胸葡萄棕色。腹白色而杂有褐色纵纹。虹膜暗褐色。嘴细长而向下弯曲,黑色,基部淡肉色,脚和趾铅色或褐色。
栖息于山地、平原、森林、林缘、路边、河谷、农田、草地、村屯和果园等开阔地方,尤其以林缘耕地生境较为常见。以虫类为食,在树上的洞内做窝。性活泼,喜开阔潮湿地面,长长的嘴在地面翻动寻找食物。有警情时冠羽立起,起飞后松懈下来。每年5、6月份繁殖,选择天然树洞和啄木鸟凿空的蛀树孔里营巢产卵,有时也建窝在岩石缝隙、堤岸洼坑、断墙残垣的窟窿中。每窝产卵5-9枚。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北非地区,在中国有广泛分布。戴胜鸟是以色列国鸟,《那年那兔那些事》里的戴胜鸟即代指以色列。
[15 楼] 徒步涉江河 [泡菜]
21-8-20 21:35
苍鹭(学名:Ardea cinerea):
      是鸟纲、鹭科、鹭属的一种涉禽,也是鹭属的模式种。头、颈、脚和嘴均甚长,因而身体显得细瘦。其上半身主要为灰色,腹部为白色。成鸟的过眼纹及冠羽黑色,飞羽、翼角及两道胸斑黑色,头、颈、胸及背白色,颈具黑色纵纹,余部灰色。幼鸟的头及颈灰色较重,但无黑色。虹膜黄色;喙黄绿色;脚偏黑。叫声:深沉的喉音呱呱声及似鹅的叫声。
大型水边鸟类,栖息于江河、溪流、湖泊、水塘、海岸等水域岸边及其浅水处,性格孤僻,严冬时节在沼泽边常可以看到独立寒风中的苍鹭。在浅水区觅食,主要捕食鱼及青蛙,也吃哺乳动物和鸟。是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的湿地中极为常见的水鸟。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欧亚大陆,从英伦三岛往东到远东海岸和萨哈林岛和日本,往南到朝鲜、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国和中南半岛一些国家。 本帖最后由 徒步涉江河 于 2021-8-20 21:36 编辑
[14 楼] 徒步涉江河 [泡菜]
21-8-18 15:08
赤腹鹰(学名:Accipiter soloensis)是小型猛禽,翅膀尖而长,因外形像鸽子,所以也叫鸽子鹰。体长27-36厘米,体重108-132克。头部至背部为蓝灰色,翅膀和尾羽灰褐色。
[13 楼] 徒步涉江河 [泡菜]
21-8-18 15:04
纵纹腹小鸮
      体小(23厘米),无耳羽簇。头顶平,眼亮黄而长凝不动。浅色平眉及白色宽髭纹使其形狰狞。上体褐色,具白纵纹及点斑。下体白色,具褐色杂斑及纵纹,肩上有2道白色或皮黄色横斑。虹膜亮黄色,嘴角质黄色,脚白色、被羽, [3]  爪黑褐色。
[12 楼] 徒步涉江河 [泡菜]
21-8-18 14:56
长耳鸮(学名:Asio otus)
      耳羽簇长,位于头顶两侧,竖直如耳。面盘显著,棕黄色,皱翎完整,白色而缀有黑褐色。上体棕黄色,而密杂以粗著的黑褐色羽干纹;颏白色,其余下体棕白色而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干纹。腹以下羽干纹两侧具树枝状的横枝。跗蹠和趾密被棕黄色羽,眼橙红色。以小鼠、鸟、鱼、蛙和昆虫为食。对于控制鼠害有积极作用,应大力保护。属于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1 楼] 徒步涉江河 [泡菜]
21-8-18 14:54
鹰鸮(学名:Ninox scutulata):
    共有11个亚种。夜行猛禽。体长22-32厘米,体重212-230克。无明显的脸盘和领翎,眼先具黑须。迁徙。眼大,深色,似鹰,故名。喙坚强而钩曲。嘴基蜡膜为硬须掩盖。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级飞羽缺。尾短圆,尾羽12枚。脚强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后反转,以利攀缘。爪大而锐。尾脂腺裸出。无副羽。耳孔周缘具耳羽,有助于夜间分辨声响与夜间定位。
[10 楼] 徒步涉江河 [泡菜]
21-8-17 15:02
  领角鸮(学名:Otus bakkamoena),
      小型鸮类,体长20~27厘米。外形和红角鸮非常相似,但它后颈基部有一显著的翎领。上体通常为灰褐色或沙褐色,并杂有暗色虫蠹状斑和黑色羽干纹;下体白色或皮黄色,缀有淡褐色波状横斑和黑色羽干纹,前额和眉纹皮黄白色或灰白色。有的亚种跗蹠被羽到趾,有的趾裸出。
[9 楼] 徒步涉江河 [泡菜]
21-8-17 15:00
红角鸮(学名:Otus scops):
      全长约20厘米。上体灰褐色(有棕栗色),有黑褐色虫蠹状细纹。面盘灰褐色,密布纤细黑纹;领圈淡棕色;耳羽基部棕色;头顶至背和翅覆羽杂以棕白色斑。飞羽大部黑褐色,尾羽灰褐,尾下覆羽白色。下体大部红褐至灰褐色,有暗褐色纤细横斑和黑褐色羽干纹。嘴暗绿色,先端近黄色。爪灰褐色。
[8 楼] 徒步涉江河 [泡菜]
21-8-17 14:58
红角鸮(学名:Otus scops):
      全长约20厘米。上体灰褐色(有棕栗色),有黑褐色虫蠹状细纹。面盘灰褐色,密布纤细黑纹;领圈淡棕色;耳羽基部棕色;头顶至背和翅覆羽杂以棕白色斑。飞羽大部黑褐色,尾羽灰褐,尾下覆羽白色。下体大部红褐至灰褐色,有暗褐色纤细横斑和黑褐色羽干纹。嘴暗绿色,先端近黄色。爪灰褐色。
[7 楼] 徒步涉江河 [泡菜]
21-8-17 14:55
雕鴞
[6 楼] 徒步涉江河 [泡菜]
21-8-17 14:53
雕鴞Bubo bubo,别名猫头鹰,藏名“欧巴”。雕体形大,眼线白,面颊浅棕;整个上体棕黄色,杂以棕、褐不等状色斑;后颈及背上部的杂斑较细,呈黑褐色纵纹;耳羽也为黑褐色,长达60毫米;胸部的纵纹很宽阔,腹部羽干纹较细,并有波状细横纹;两胁、腿覆羽及尾下覆羽呈淡褐色的波状细纹,尾羽下面有四、五道波状褐色横斑。虹膜为金黄色,嘴和腿为黑褐色。
[5 楼] 徒步涉江河 [泡菜]
21-8-16 21:20
短耳鸮(学名:Asio flammeus)是鸮形目鸱鸮科的鸟类。体矮,体长约38-40厘米,黄褐色鸮鸟。翼长,面庞显著,短小的耳羽簇于 野外不可见,眼为光艳的黄色,眼圈暗色。上体黄褐,满布黑色和皮黄色纵纹;下体皮黄色,具深褐色纵纹。飞行时黑色的腕斑显而易见。栖息于开阔田野,白天亦常见。成群营巢于地面。以小鼠、鸟类、昆虫和蛙类为食。是分布最广的鸮类之一,分布自北极的周围到北温带,见于夏威夷和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可迁徙到更南的地方。
[4 楼] 徒步涉江河 [泡菜]
21-8-16 21:16
游隼
[3 楼] 徒步涉江河 [泡菜]
21-8-16 21:12
游隼是体形比较大的隼类,体长为38-50厘米,翼展95-115厘米,体重647-825克,寿命11年。中型猛禽。头顶和后颈暗石板蓝灰色到黑色,有的缀有棕色;背、肩蓝灰色,具黑褐色羽干纹和横斑,腰和尾上覆羽亦为蓝灰色,但稍浅,黑褐色横斑亦较窄;尾暗蓝灰色,具黑褐色横斑和淡色尖端;翅上覆羽淡蓝灰色,具黑褐色羽干纹和横斑;飞羽黑褐色,具污白色端斑和微缀棕色斑纹,内翈具灰白色横斑;脸颊部和宽阔而下垂的髭纹黑褐色。喉和髭纹前后白色,其余下体白色或皮黄白色,上胸和颈侧具细的黑褐色羽干纹,其余下体具黑褐色横斑,翼下覆羽,腋羽和覆腿羽亦为白色,具密集的黑褐色横斑。
[2 楼] 徒步涉江河 [泡菜]
21-8-16 21:06
大鵟 本帖最后由 徒步涉江河 于 2021-8-16 21:08 编辑
[1 楼] 徒步涉江河 [泡菜]
21-8-16 21:04
大鵟(学名:Buteo hemilasius)为鹰科鵟属的鸟类,是一种大型猛禽,体长 570-760毫米。头顶和后颈白色,各羽贯以褐色纵纹。头侧白色;有褐色髭纹,上体淡褐色,有3-9条暗色横斑,羽干白色;下体大都棕白色;跗蹠前面通常被羽,飞翔进翼下有白斑。虹膜黄褐色,嘴黑色,蜡膜黄绿色,跗蹠和趾黄色,爪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