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楼] camson
[禁言中]
22-6-5 15:22
radius 发表于 2022-6-5 15:00  昨天刻录盘到货,连夜刻了四张蓝光盘,光驱是6速的,每张刻录要花二十多分钟,还是有点慢,不过刷刷手机也就过去了。 目前缺少一个好的备份软件,可以做增量备份,并自动把要备份的内容按蓝光盘的容量整理好,自己手动管理备份很麻烦。如果实在找不到这样的软件,准备自己写一个。 顺便把自己以前刻录的光盘又检查了一遍,最早的一张CDR是2001年刻录的,杂牌,读出流畅。但是2005年刻录的几张CDR,威宝的,我手贱在背后贴了整面的目录贴纸,打印了目录,已经读不出了。从正面看,背面贴纸的不干胶似乎腐蚀了背面的铝箔反光层,导致整张光盘斑斑点点。其他的无贴纸的 CDR、DVD+R、DVD-R,三菱、威宝、BENQ、莱德,还有各种没听说过的小牌子,都能流畅读出。 看来光盘备份还是靠谱的。同期保留过的几个硬盘早不知道扔到哪去了。 我光盘一直是放在光盘箱里保存的,避光,垂直放置不会互相挤压,软袋包装,储藏环境比较好。如果水平承压放置,估计保存时限会少很多。 ... 我的放光盘盒里,一盒两张光盘,纸条标签插盒子外的塑料封里。光盘上保持干净,无任何书写或贴纸。
|
[61 楼] radius
[泡菜]
22-6-5 15:00
昨天刻录盘到货,连夜刻了四张蓝光盘,光驱是6速的,每张刻录要花二十多分钟,还是有点慢,不过刷刷手机也就过去了。 目前缺少一个好的备份软件,可以做增量备份,并自动把要备份的内容按蓝光盘的容量整理好,自己手动管理备份很麻烦。如果实在找不到这样的软件,准备自己写一个。 顺便把自己以前刻录的光盘又检查了一遍,最早的一张CDR是2001年刻录的,杂牌,读出流畅。但是2005年刻录的几张CDR,威宝的,我手贱在背后贴了整面的目录贴纸,打印了目录,已经读不出了。从正面看,背面贴纸的不干胶似乎腐蚀了背面的铝箔反光层,导致整张光盘斑斑点点。其他的无贴纸的 CDR、DVD+R、DVD-R,三菱、威宝、BENQ、莱德,还有各种没听说过的小牌子,都能流畅读出。 看来光盘备份还是靠谱的。同期保留过的几个硬盘早不知道扔到哪去了。 我光盘一直是放在光盘箱里保存的,避光,垂直放置不会互相挤压,软袋包装,储藏环境比较好。如果水平承压放置,估计保存时限会少很多。
|
[60 楼] skywalker2012
[泡菜]
22-6-5 13:30
原版咕咚 发表于 2022-6-4 20:28  你这是偷换概念,而且窟窿越编越大。
你说的是有机染料的 LTH 蓝光在前,之后“升级”到无机盐HTL蓝光,这是你用想象编出来的,和事实正相反,这充分说明你对这个行业没有任何了解和关注,所有知识都来自想象和假药度的搜索,搜不到的就不知道,只能编。 请教专家,市面的空白蓝光刻录盘,如何区分是不是LTH?
|
[59 楼] 原版咕咚
[资深泡菜]
22-6-4 20:28
Trompette 发表于 2022-6-4 18:36  按最早的 BD-ROM 规范(2006年作废),数据读取确实是按 RTH 来解释的 因为由母盘压制工艺的原理类似 HTL(而不是LTH),CD-ROM,DVD-ROM 也是同样道理
“早期的 CD-ROM 不能读写 CD-R” 和 “早期的 CD-R 都使用有机染料记录层” 并不冲突 这个帖子都在说 BD-R,你非要抠字眼扯 BD-ROM 造的孽
一边吹嘘"无机盐花岗岩盘基",抬杠别人大错特错,一边幻想着 “碟片厂哭着喊着求硬件厂商发布新韧体支持” 你这自 high 水平,我自愧不如,就此认输。 你这是偷换概念,而且窟窿越编越大。 你说的是有机染料的 LTH 蓝光在前,之后“升级”到无机盐HTL蓝光,这是你用想象编出来的,和事实正相反,这充分说明你对这个行业没有任何了解和关注,所有知识都来自想象和假药度的搜索,搜不到的就不知道,只能编。
|
[58 楼] skywalker2012
[泡菜]
22-6-4 18:52
原版咕咚 发表于 2022-6-3 09:46  你那都是老黄历了,蓝光碟用的是无机盐盘基,激光烧蚀坑洞,所以才能保持2000年数据。
聚碳酸酯盘基涂布有机染料保持数据100年是古代的CD和DVD。 技术更新真是日新月异,以前刻了几百张DVD保存数据,蓝光时代倒是没玩了。
|
[57 楼] Trompette
[泡菜]
22-6-4 18:36
原版咕咚 发表于 2022-6-3 21:29  原始规范写两种都可以,不代表你说的“包括蓝光早期,都使用有机染料记录层” “蓝光记录层基本都升级为无机材料” 正确 。显然这个 “LTH 在前”是你幻想出来的知识。
LTH 在前的话就不会出现光存储※※上最尴尬的一幕,上市的时候市面上没任何一款播放器或刻录机能读/写LTH蓝光,当时所有蓝光设备都是针对 HTL 的 ,碟片厂只能哭着喊着求硬件厂商发布新韧体支持。 按最早的 BD-ROM 规范(2006年作废),数据读取确实是按 RTH 来解释的 因为由母盘压制工艺的原理类似 HTL(而不是LTH),CD-ROM,DVD-ROM 也是同样道理 “早期的 CD-ROM 不能读写 CD-R” 和 “早期的 CD-R 都使用有机染料记录层” 并不冲突 这个帖子都在说 BD-R,你非要抠字眼扯 BD-ROM 造的孽 一边吹嘘"无机盐花岗岩盘基",抬杠别人大错特错,一边幻想着 “碟片厂哭着喊着求硬件厂商发布新韧体支持” 你这自 high 水平,我自愧不如,就此认输。
|
[56 楼] 原版咕咚
[资深泡菜]
22-6-3 21:29
Trompette 发表于 2022-6-3 18:02  你是说:不该信 BD-R 的原始规范,反要信 “类似花岗岩的无机盘基” 这种半瓶醋么?
2004 年发布的规范就规定了 BD-R 的记录层使用的是有机染料或无机相变材(两种均可) 你所说:“无机盐蓝光碟量产后,日本和台湾厂商为了降成本,用CD DVD的传统工艺搞出了有机染料蓝光。。。” ,看着像地摊文学
因为无机相变材需要新投入设备,所以早期 CD-R和DVD-R厂商更愿意使用有机染料方案(可以沿用老设备) 直到相变材的设备投入摊销完后,HTL 成本才降到 LTH 的水平,这是商人趋利的正常行为 原始规范写两种都可以,不代表你说的“包括蓝光早期,都使用有机染料记录层” “蓝光记录层基本都升级为无机材料” 正确 。显然这个 “LTH 在前”是你幻想出来的知识。 LTH 在前的话就不会出现光存储 ※※上最尴尬的一幕,上市的时候市面上没任何一款播放器或刻录机能读/写LTH蓝光,当时所有蓝光设备都是针对 HTL 的 ,碟片厂只能哭着喊着求硬件厂商发布新韧体支持。
|
[55 楼] Trompette
[泡菜]
22-6-3 18:02
原版咕咚 发表于 2022-6-3 15:59  你说的“CD/DVD/包括蓝光早期,都使用有机染料记录层“ 根本就是扯淡,说明你完全不了解这些东西,一部分去假药度现搜,一部分自己编的。 你是说:不该信 BD-R 的原始规范,反要信 “类似花岗岩的无机盘基” 这种半瓶醋么? 2004 年发布的规范就规定了 BD-R 的记录层使用的是有机染料或无机相变材(两种均可) 你所说:“无机盐蓝光碟量产后,日本和台湾厂商为了降成本,用CD DVD的传统工艺搞出了有机染料蓝光。。。” ,看着像地摊文学 因为无机相变材需要新投入设备,所以早期 CD-R和DVD-R厂商更愿意使用有机染料方案(可以沿用老设备) 直到相变材的设备投入摊销完后,HTL 成本才降到 LTH 的水平,这是商人趋利的正常行为
|
[54 楼] 原版咕咚
[资深泡菜]
22-6-3 15:59
Trompette 发表于 2022-6-3 13:58  你后来的补充,和我说的没什么矛盾,要扣字眼随你
至于你说 “蓝光碟用的是无机盐盘基” 是原则错误 你说的“CD/DVD/包括蓝光早期,都使用有机染料记录层“ 根本就是扯淡,说明你完全不了解这些东西,一部分去假药度现搜,一部分自己编的。
|
[53 楼] Trompette
[泡菜]
22-6-3 13:58
原版咕咚 发表于 2022-6-3 13:35  很多错。
蓝光刻录盘的刻录功率比传统CD DVD稍高,但也在传统刻录机 PCA 功率范围内。
蓝光早期不是有机染料。
无机盐蓝光碟量产后,日本和台湾厂商为了降成本,用CD DVD的传统工艺搞出了有机染料蓝光,为了区分它和真正蓝光,这种有机染料蓝光刻录盘叫 LTH 蓝光,意思是 low to high, 因为有机染料被激光照射后反射率由低变高,真正无机盐蓝光被烧蚀坑洞是反射率高变低(HTL)。
LTH 蓝光问世后面临没有播放器和刻录机可用的局面,这几个传统碟片厂家四处央告驱动器厂家发表新固件支持蓝光LTH,比如索尼的PS3就是通过2008年3月的固件更新才支持 LTH 蓝光的,在此之前只能读无机盐的HTL蓝光。
到了2015年左右,无机盐蓝光碟产能超过了LTH产能,真·蓝光的成本大幅降低到大牌刻录碟一两块钱一张的水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从那以后市场上再也见不到 LTH 蓝光盘了,因为旋转涂布有机染料的传统光碟工艺成本已无优势,造LTH 蓝光无利可图反而数据保持能力连1/10都不到,成了又贵又劣质的东西。 ... 你后来的补充,和我说的没什么矛盾,要扣字眼随你 至于你说 “蓝光碟用的是无机盐盘基” 是原则错误
|
[52 楼] 原版咕咚
[资深泡菜]
22-6-3 13:35
Trompette 发表于 2022-6-3 12:19  你把盘基和记录层弄混了 目前所有光盘的盘基都是聚碳酸酯,差异的是反射层(或者叫记录层)材料
CD/DVD/包括蓝光早期,都使用有机染料记录层: 优点:涂覆工艺简单(简单旋转涂覆),烧写功率低(熔融有机染料温度较低) 缺点:读取较困难(染料原始状态为低光,相变后再凝结的漫反射产生高光),不耐久存(染料遇氧气和紫外光容易分解)
现在的蓝光记录层基本都升级为无机材料 优点:易读取(溅射后原始状态是高光,相变后漫反射形成低光),非常耐久(选用对氧气和紫外无感的无机材料) 缺点:生产工艺复杂,设备投入很大(惰性气保护+等离子溅射),烧写功率高(熔融无机材料的温度较高) 很多错。 蓝光刻录盘的刻录功率比传统CD DVD稍高,但也在传统刻录机 PCA 功率范围内。 蓝光早期不是有机染料。 无机盐蓝光碟量产后,日本和台湾厂商为了降成本,用CD DVD的传统工艺搞出了有机染料蓝光,为了区分它和真正蓝光,这种有机染料蓝光刻录盘叫 LTH 蓝光,意思是 low to high, 因为有机染料被激光照射后反射率由低变高,真正无机盐蓝光被烧蚀坑洞是反射率高变低(HTL)。 LTH 蓝光问世后面临没有播放器和刻录机可用的局面,这几个传统碟片厂家四处央告驱动器厂家发表新固件支持蓝光LTH,比如索尼的PS3就是通过2008年3月的固件更新才支持 LTH 蓝光的,在此之前只能读无机盐的HTL蓝光。 到了2015年左右,无机盐蓝光碟产能超过了LTH产能,真·蓝光的成本大幅降低到大牌刻录碟一两块钱一张的水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从那以后市场上再也见不到 LTH 蓝光盘了,因为旋转涂布有机染料的传统光碟工艺成本已无优势,造LTH 蓝光无利可图反而数据保持能力连1/10都不到,成了又贵又劣质的东西。
|
[51 楼] shilin56
[陈年泡菜]
22-6-3 12:41
建议移动硬盘存档,一般文件双备份,重要文件图片多备份。经常通电检查。。
|
[50 楼] Trompette
[泡菜]
22-6-3 12:19
原版咕咚 发表于 2022-6-3 09:46  你那都是老黄历了,蓝光碟用的是无机盐盘基,激光烧蚀坑洞,所以才能保持2000年数据。
聚碳酸酯盘基涂布有机染料保持数据100年是古代的CD和DVD。 你把盘基和记录层弄混了 目前所有光盘的盘基都是聚碳酸酯,差异的是反射层(或者叫记录层)材料 CD/DVD/包括蓝光早期,都使用有机染料记录层: 优点:涂覆工艺简单(简单旋转涂覆),烧写功率低(熔融有机染料温度较低) 缺点:读取较困难(染料原始状态为低光,相变后再凝结的漫反射产生高光),不耐久存(染料遇氧气和紫外光容易分解) 现在的蓝光记录层基本都升级为无机材料 优点:易读取(溅射后原始状态是高光,相变后漫反射形成低光),非常耐久(选用对氧气和紫外无感的无机材料) 缺点:生产工艺复杂,设备投入很大(惰性气保护+等离子溅射),烧写功率高(熔融无机材料的温度较高)
|
[49 楼] 梯田守望者
[泡菜]
22-6-3 11:48
|
[48 楼] CATWK
[泡菜]
22-6-3 11:04
200年也好,2000年也罢,怎么读出来是个问题。
我玩20年陈老电脑,内置CD/DVD基本光头都老化了
|
[47 楼] radius
[泡菜]
22-6-3 10:05
kb24 发表于 2022-6-2 11:03  我在宝安,马上寄给你 再次感谢,货已经收到。 新买的刻录盘还在路上,放假这两天又有东西可以折腾了。
|
[46 楼] 原版咕咚
[资深泡菜]
22-6-3 09:46
Trompette 发表于 2022-6-2 20:56  2000年有点过分,100年应该没有问题。聚碳酸酯的盘基坏了,介质层再结实也没有意义
即便如此,不改变我的观点。 不管是备份介质体积,访问效率上,个人玩家海量数据备份最好用 NAS 加大硬盘 不算海量数据,很重要又很少变更的文件,最好刻盘 长期硬盘冷备一样有风险 你那都是老黄历了,蓝光碟用的是无机盐盘基,激光烧蚀坑洞,所以才能保持2000年数据。 聚碳酸酯盘基涂布有机染料保持数据100年是古代的CD和DVD。
|
[45 楼] Trompette
[泡菜]
22-6-2 20:56
原版咕咚 发表于 2022-6-2 12:29  蓝光刻录盘能保持数据2000年,不怕冷热潮湿干燥光照颠簸等等。
硬盘会退磁的,每年大约消退1%磁性。机械和电子部分耐久程度另算。 2000年有点过分,100年应该没有问题。聚碳酸酯的盘基坏了,介质层再结实也没有意义 即便如此,不改变我的观点。 不管是备份介质体积,访问效率上,个人玩家海量数据备份最好用 NAS 加大硬盘 不算海量数据,很重要又很少变更的文件,最好刻盘 长期硬盘冷备一样有风险
|
[44 楼] foxdie
[资深泡菜]
22-6-2 18:51
原版咕咚 发表于 2022-6-2 12:29  蓝光刻录盘能保持数据2000年,不怕冷热潮湿干燥光照颠簸等等。
硬盘会退磁的,每年大约消退1%磁性。机械和电子部分耐久程度另算。 2000年我直接好家伙,我这里 ※※项目采购来存国家档案的蓝光存储,都只敢标50年保存期限。
|
[43 楼] 原版咕咚
[资深泡菜]
22-6-2 12:29
foxdie 发表于 2022-6-2 12:00  刻录盘能跟断电硬盘比寿命? 蓝光刻录盘能保持数据2000年,不怕冷热潮湿干燥光照颠簸等等。 硬盘会退磁的,每年大约消退1%磁性。机械和电子部分耐久程度另算。
|
[42 楼] foxdie
[资深泡菜]
22-6-2 12:00
|
[41 楼] butterflyam
[资深泡菜]
22-6-2 11:50
|
[40 楼] 原版咕咚
[资深泡菜]
22-6-2 11:39
Trompette 发表于 2022-6-1 19:51  少量数据玩玩可以 普通人大量数据玩磁带或者蓝光刻录还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蓝光千年盘25G一张,40块。25T 就要 4万 16T氮气盘,4盘 RAID 1,可用空间 28T。算上白群晖,也不用 1万 蓝光千年盘是智商税,现在的蓝光盘都是千年的,那个所谓千年盘是用蓝光刻录盘的技术用在CD和DVD上,所以你想想这个所谓千年盘再用回蓝光是个神马玩意儿。 50张一桶的 25G 蓝光 是108块钱,合2.16元一张。这还是铼德的,目前蓝光刻录盘最大的制造商就是台湾的铼德和中环这两家,其他各种欧美日所有大牌刻录盘包括索尼TDK三菱威宝柯达飞利浦HP等等都是这两家的碟贴牌。如果用白牌碟那价钱就低得多了。 https://item.jd.com/100029819994.html 本帖最后由 原版咕咚 于 2022-6-2 11:40 编辑
|
[39 楼] kb24
[资深泡菜]
22-6-2 11:03
radius 发表于 2022-6-1 22:38  那太好了,发顺丰到付吧。无忌站内消息发不了,地址就写到这吧:。 再次感谢。
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南区中国地质大学产学研基地中地大楼A702,田永明,<**隐私保护,信息超过7天的手机号码不予显示**> 我在宝安,马上寄给你
|
[38 楼] 珂2019
[泡菜]
22-6-2 00:53
radius 发表于 2022-5-30 19:46  最近忍不住的想买蓝光刻录机,虽然理智上,我知道那就是个没用的玩意,有那钱不如买个大硬盘实在。可是,蓝光刻录盘数据能保存100年的念头总在我脑中出现,而硬盘,就算不用,放在那几年也许就坏了。这主要是因为我前些年买的一个大硬盘,放那没摔没碰,居然就很多文件读不出来了,不知道是因为发霉还是进灰,这很打击我。虽然我那些照片、视频其实也没啥宝贵的,可能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当宝贝,而我也极少看它们,但丢了我还是不太乐意。 买个刻录机虽然不贵,但是买了就要折腾,几百G的数据,又要刻刻刻,不知道又要熬多少个通宵。估计我买了也没那耐心折腾,买了也就是扔在那当摆设。 但是我还是忍不住想买。 值得买。机和盘都不贵。刻电影什么的不值当的,但个人重要数、重要照片还是应该用光盘备份一下,一般来说一两张BD足够了。每年刻一张更新的个人数据。刻盘时可以加密。 它的好处就是与硬盘互补:比如硬盘怕摔,它不怕,等等。
|
[37 楼] radius
[泡菜]
22-6-1 22:38
kb24 发表于 2022-6-1 14:02  去年淘了个HP的蓝光刻录光驱,买回来看了一眼却发现没啥可要刻的,于是吃灰中。楼主要的话可以送给你试试是否可用,你自己出邮费就可以了,这样就不担心买一个回来没兴趣,像我一样也丢着吃灰。 那太好了,发顺丰到付吧。无忌站内消息发不了,地址就写到这吧: 本帖保护的个人信息部分,仅本人、首帖作者、版主、管理员可见! 。 再次感谢。 以下内容由 radius 于 2022-6-2 09:28 补充 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南区中国地质大学产学研基地中地大楼A702,田永明,<**隐私保护,信息超过7天的手机号码不予显示**>
|
[36 楼] 久违99
[泡菜]
22-6-1 19:53
我刻的碟片,有的都接近二十年之久了,依然可以识别、播放,看来我RP大爆发!
|
[35 楼] Trompette
[泡菜]
22-6-1 19:51
少量数据玩玩可以 普通人大量数据玩磁带或者蓝光刻录还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蓝光千年盘25G一张,40块。25T 就要 4万 16T氮气盘,4盘 RAID 1,可用空间 28T。算上白群晖,也不用 1万
|
[34 楼] camson
[禁言中]
22-6-1 18:18
radius 发表于 2022-6-1 12:53  那么买USB接口的固态硬盘定期通电寿命会长点? 海康威视的USB接口固态硬盘1T也才500多块钱。USB接口十年二十年内还不会被淘汰吧? 固态硬盘一坏,连窝端了,据说难以挽救。高危。越大,损失越大。 存档,要化整为零,10 个鸡蛋分别放10 个篮子才安全。 固态和机械硬盘能挺得过光盘?表示怀疑。 可以多硬盘,重复备份,坏一两个备份无所谓。
|
[33 楼] 原版咕咚
[资深泡菜]
22-6-1 16:22
radius 发表于 2022-6-1 12:53  那么买USB接口的固态硬盘定期通电寿命会长点? 海康威视的USB接口固态硬盘1T也才500多块钱。USB接口十年二十年内还不会被淘汰吧? nand flash 是靠氧化层锁住浮动栅极里的电子来保持数据的,你得不断搬数据更新介质,不搬电子会漏,读写会让氧化层也逐渐变薄,擦除操作更是大幅消耗氧化层,所以usb被淘汰前数据早就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