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Zf 能成为手动镜头转接的最终解决方案吗?
140899 278
[220 楼] 叶枫 [陈年泡菜]
24-1-2 12:38
chenstudio 发表于 2024-01-01 22:09
已经说得很清楚了,cmos到后背有着这么东西,怎么能做薄呢,有空去看看相机维修的视频就好理解了。
单反压片板距离后盖大约7mm,如果不用反转屏,防抖、视频,未必做不到,那徕卡M10M11是如何做到与胶片机类似厚度呢?技术在发展,未必解决不了,不做,还是商业考虑。
另外,就是F口单反镜头的成像质量满足不了商业需求,尽管F口镜头小。
复古,说起来只是小众的需要。

叶枫 编辑于 2024-01-02 12:49
[219 楼] chenstudio [泡菜]
24-1-1 22:09
叶枫 发表于 2023-12-31 21:33
法兰距是不能变。但机身的厚度如果能像F3一样薄,加上反光镜箱的厚度可以是法兰距。DF没有把除镜箱以外的机身做薄,有没有是时代技术原因,如果现在能做到Fm2略厚一点就不显得臃肿了。
ZF等一众复古机身因为不考虑单反镜头的法兰距了,设计时利用Z大口径和短...

已经说得很清楚了,cmos到后背有着这么东西,怎么能做薄呢,有空去看看相机维修的视频就好理解了。
[218 楼] 叶枫 [陈年泡菜]
23-12-31 21:33
chenstudio 发表于 2023-12-31 00:14
这些都不会影响厚度,因为法兰距是后组到焦平面距离,中间包括反光镜及快门的空间,只要法兰距固定,中间如何节省都不会减少距离。
至于对焦马达,厚度肯定可以远小于法兰距,用传动机构可以放到偏离光路的地方(单反就是这样设计,所以有没有机身对焦马达的机器,焦平...
法兰距是不能变。但机身的厚度如果能像F3一样薄,加上反光镜箱的厚度可以是法兰距。DF没有把除镜箱以外的机身做薄,有没有是时代技术原因,如果现在能做到Fm2略厚一点就不显得臃肿了。
ZF等一众复古机身因为不考虑单反镜头的法兰距了,设计时利用Z大口径和短法兰距的成像优势,Cmos更靠前了,导致F-Z转接环凸出机身一大块,影响到颜值,
讨论的问题还是如果不考虑成本,F口无反能不能做到类似徕卡M10那样和胶片机差不多的厚度,而不用转接环。
[217 楼] 伟大的苏联 [陈年泡菜]
23-12-31 16:36
忘记了 发表于 2023-12-12 19:31
我看尼康官网 FTZ II 说明书,它支持持 AI 系列的,不支持 Auto 系列呀,您实际用能拧上么?
我的auto55 f1.2镜头完全能顺畅地装上,拍照片没有问题,只是光圈信息不显示,肩屏上显示“F”。
[216 楼] 只是玩 [泡菜]
23-12-31 09:26
叶枫 发表于 2023-12-31 00:05
是这个意思,但我们毕竟不是做设计的。徕卡卖得贵,不考虑成本,又是M头,不用考虑自动对焦,所以才接近胶片机的厚度。看来真要出一台复古F3无反,大概率尼康是不会做的。...

复古,对尼康的产品线而言,只是一个小旁支,尼康不会发力的。
发布自 安卓客户端
[215 楼] chenstudio [泡菜]
23-12-31 00:14
叶枫 发表于 2023-12-31 00:00
DF有对焦马达,机械快门。其实无反内部空间可以优化的。

这些都不会影响厚度,因为法兰距是后组到焦平面距离,中间包括反光镜及快门的空间,只要法兰距固定,中间如何节省都不会减少距离。
至于对焦马达,厚度肯定可以远小于法兰距,用传动机构可以放到偏离光路的地方(单反就是这样设计,所以有没有机身对焦马达的机器,焦平面到卡口距离是一样的。看看D5500机身就知道了,机身很薄,就是突出一块反光镜箱的空间,就像Z口配一个F口转接环一样),与反光镜公用焦平面前面厚度空间,也是根本不会影响厚度。
反而是焦平面后面可以做文章,但现在的技术,这一堆东西肯定要占这么多的厚度。
所以无反优化厚度是靠法兰距变短,只要是F卡口,有没有反光镜不影响机身厚度,反而是取消显示屏可以节省一点点。
[214 楼] 叶枫 [陈年泡菜]
23-12-31 00:05
只是玩 发表于 2023-12-30 23:22
以无反的方式做单反的造型完全可以,技术上没难度。因为单反造型,机身卡口是凸出来的,而无反法兰距短,这就解决了,cmos离后背远带来的厚度问题

是这个意思,但我们毕竟不是做设计的。徕卡卖得贵,不考虑成本,又是M头,不用考虑自动对焦,所以才接近胶片机的厚度。看来真要出一台复古F3无反,大概率尼康是不会做的。
[213 楼] 叶枫 [陈年泡菜]
23-12-31 00:00
chenstudio 发表于 2023-12-29 23:48
技术上难度不大?难道XD设计过类似产品?cmos加上固定支架、PCB两面原件加上屏蔽层跟散热器,液晶屏即使是固定的也需要背光板、扩散板、液晶层、保护玻璃……
看看DF设计成多臃肿就知道这个厚度比胶片后背的压板厚多少了,不是设计师功力不行,是现阶段可以...
DF有对焦马达,机械快门。其实无反内部空间可以优化的。
[212 楼] 只是玩 [泡菜]
23-12-30 23:28
chenstudio 发表于 2023-12-29 23:48
技术上难度不大?难道XD设计过类似产品?cmos加上固定支架、PCB两面原件加上屏蔽层跟散热器,液晶屏即使是固定的也需要背光板、扩散板、液晶层、保护玻璃……
看看DF设计成多臃肿就知道这个厚度比胶片后背的压板厚多少了,不是设计师功力不行,是现阶段可以...

无反方式,单反造型,完全没问题。单反造型,卡口是凸出来的,无反法兰距短。这就解决了厚度问题。zf卡口依然是无反造型,即紧贴机身。保持厚度,难度不大,但成本会高,徕卡m10开始,就号称机身厚度与胶片机高度一致。
当然,要使用防抖,就很难了。
发布自 安卓客户端
[211 楼] 只是玩 [泡菜]
23-12-30 23:22
叶枫 发表于 2023-12-29 23:10
其实,胶片也不是完全贴着后背,不是还有块凸起的压板。
所以旁轴徕卡M10\11在不用片上自动对焦、防抖、翻转屏的基础上,能够做到大致与胶片机相近的厚度并可以用原来的镜头。
无反如果不用防抖和翻转屏是不是也可以做到与单反大致的厚度而看上去复古更协调一点...

以无反的方式做单反的造型完全可以,技术上没难度。因为单反造型,机身卡口是凸出来的,而无反法兰距短,这就解决了,cmos离后背远带来的厚度问题
发布自 安卓客户端
[210 楼] chenstudio [泡菜]
23-12-29 23:48
叶枫 发表于 2023-12-29 23:10
其实,胶片也不是完全贴着后背,不是还有块凸起的压板。
所以旁轴徕卡M10\11在不用片上自动对焦、防抖、翻转屏的基础上,能够做到大致与胶片机相近的厚度并可以用原来的镜头。
无反如果不用防抖和翻转屏是不是也可以做到与单反大致的厚度而看上去复古更协调一点...

技术上难度不大?难道XD设计过类似产品?cmos加上固定支架、PCB两面原件加上屏蔽层跟散热器,液晶屏即使是固定的也需要背光板、扩散板、液晶层、保护玻璃……
看看DF设计成多臃肿就知道这个厚度比胶片后背的压板厚多少了,不是设计师功力不行,是现阶段可以就这个样子。
[209 楼] 叶枫 [陈年泡菜]
23-12-29 23:10
chenstudio 发表于 2023-12-29 15:00
单反法兰距就是考虑了反光镜箱厚度的妥协设计,所以只需要考虑法兰距即可;
对焦组件是通过光路引到机身底部,不会增加法兰距;
胶片是贴着后背的;数码机cmos组件已经比胶片厚一截,如果加上防抖还要更厚,再要留pcb空间,显示屏空间(如果翻转屏还要更厚)。...
其实,胶片也不是完全贴着后背,不是还有块凸起的压板。
所以旁轴徕卡M10\11在不用片上自动对焦、防抖、翻转屏的基础上,能够做到大致与胶片机相近的厚度并可以用原来的镜头。
无反如果不用防抖和翻转屏是不是也可以做到与单反大致的厚度而看上去复古更协调一点?
技术上应该难度不大,但商业上的可行性也不大。
[208 楼] 擦枪走水 [泡菜]
23-12-29 15:02
chenstudio 发表于 2023-12-29 15:00
单反法兰距就是考虑了反光镜箱厚度的妥协设计,所以只需要考虑法兰距即可;
对焦组件是通过光路引到机身底部,不会增加法兰距;
胶片是贴着后背的;数码机cmos组件已经比胶片厚一截,如果加上防抖还要更厚,再要留pcb空间,显示屏空间(如果翻转屏还要更厚)。...

是这么回事儿
[207 楼] chenstudio [泡菜]
23-12-29 15:00
叶枫 发表于 2023-11-01 14:07
单反体积厚不仅仅是法兰距的问题,是承载了反光镜系统,机身自动对焦部分,机械快门组件等,FM2F3的法兰距不够吗?显然是够的,机身厚吗也不厚。那么F3的机械及胶片部分占的空间不够集成电路板吗?估计也没问题,ZF等无反加转接环凸出一大截的主要原因是CMO...

单反法兰距就是考虑了反光镜箱厚度的妥协设计,所以只需要考虑法兰距即可;
对焦组件是通过光路引到机身底部,不会增加法兰距;
胶片是贴着后背的;数码机cmos组件已经比胶片厚一截,如果加上防抖还要更厚,再要留pcb空间,显示屏空间(如果翻转屏还要更厚)。所以没有一台数码机能做到同卡口胶片机的厚度,而且相差不是一点半点。看看数码机的焦平面都离机身背面的距离就能估算这些东西要多少空间,而且这个镜头后组到感光元件光路中间不能有遮挡,所以无论有没有反光镜箱,都只能留空不能塞进pcb原件什么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看到无反厚度缩减以为重量也等比缩减,殊不知反光镜箱根本不重,减掉的重量可能跟增加的散热重量差不多。
[206 楼] 狼行红雪 [泡菜]
23-12-25 20:00
咱家是猫 发表于 2023-11-25 21:33
其实就是法兰距太短,焦平面往后,卡口就要跟着往后塞进机身了。。。

那你再观察一下Z口镜头的后镜组离卡口有多少距离,焦平面后移,意味着镜头就要设计成RF口那种样子
[205 楼] 老杏 [泡菜]
23-12-21 15:30
忘记了 发表于 2023-12-12 19:31
我看尼康官网 FTZ II 说明书,它支持持 AI 系列的,不支持 Auto 系列呀,您实际用能拧上么?

我的所有Auto镜头,都改了AI
[204 楼] 忘记了 [泡菜]
23-12-12 19:31
老杏 发表于 2023-10-25 17:38
Nikon Zf到手之后,惊觉外观复古的全画幅相机,其实唯有Leica M和Nikon Zf而已……
Z系统的CMOS玻璃本来就利好转接,现在有了全画幅加持和复古外观,是不是能成为最佳的手动镜头转接机身?
目前尝试了两个方向,一个是利用FTZ转接环转...

我看尼康官网 FTZ II 说明书,它支持持 AI 系列的,不支持 Auto 系列呀,您实际用能拧上么?


[203 楼] 叶枫 [陈年泡菜]
23-11-26 14:40
咱家是猫 发表于 2023-11-25 21:50
这个思路理论上倒是没问题,参考F3或者FM2加上一个不能翻转的液晶总成。
但是这样强行做F卡口的意义十分有限,Z卡口+FTZ一样可以用F口镜头,无非是外观矬一点。
另外Z卡口的一大好处是啥都能转接,F卡口之前很多人不爽的就是啥都不能转接。。。
说到底...

多出几种机型,让不同的人群选吧。真正随手带相机记录人文生活的根本不在意什么防抖,视频更无用。只要把画质做好,达到忘记手里的相机抬手就拍的状态,比一堆花里胡哨的功能要好。
[202 楼] 咱家是猫 [资深泡菜]
23-11-25 21:50
叶枫 发表于 2023-11-25 20:21
这个问题我前面也说过。cmos后面的电路板做薄一点,去掉防抖和视频功能,复古的F口机身不一定做不出来,片上对焦也肯定比DF薄,好看一些。参考徕卡M240带视频,机身比胶片机厚、大一些,M10去掉了视频,机身就薄如胶片机了。机身重量都控制在540克左右...


这个思路理论上倒是没问题,参考F3或者FM2加上一个不能翻转的液晶总成。
但是这样强行做F卡口的意义十分有限,Z卡口+FTZ一样可以用F口镜头,无非是外观矬一点。

另外Z卡口的一大好处是啥都能转接,F卡口之前很多人不爽的就是啥都不能转接。。。

说到底唯一剩下的就是情怀,有点类似之前谣传的手动挡纯电车。。。。

[201 楼] 咱家是猫 [资深泡菜]
23-11-25 21:33
风筝不断线 发表于 2023-11-25 18:35
单反的焦平面放后面是因为前面要放反光镜,无反如果也放后面,机身内会有很大一块空间浪费掉了,所以要放前面,不光尼康,佳能索尼的无反焦平面都在前面。


其实就是法兰距太短,焦平面往后,卡口就要跟着往后塞进机身了。。。
[200 楼] 叶枫 [陈年泡菜]
23-11-25 20:21
狼行红雪 发表于 2023-11-24 16:28
有些人啊,可能心里明白的很,但就是喜欢杠,你说的他只会选择无视。其实大家还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焦平面,尼康胶片F3之类的,焦平面在机身厚度的后1/8处左右,而无反系统Zf焦平面在机身厚度的前1/3处,而Df的焦平面应该是在机身厚度的后1/3处左右。试...
这个问题我前面也说过。cmos后面的电路板做薄一点,去掉防抖和视频功能,复古的F口机身不一定做不出来,片上对焦也肯定比DF薄,好看一些。参考徕卡M240带视频,机身比胶片机厚、大一些,M10去掉了视频,机身就薄如胶片机了。机身重量都控制在540克左右。
好看的复古机身肯定能做,就是尼康不敢冒这个险,毕竟要活下去。
真喜欢复古还是选择徕卡吧,手动对焦不也是复古的一部分吗。
[199 楼] 风筝不断线 [注销用户]
23-11-25 18:35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198 楼] 秦岭深处 [资深泡菜]
23-11-25 08:18
beautybrute 发表于 2023-11-24 16:49
前面说的挺在理,但是最后一句不对。“能说出器材缺点的,一般反倒是懂器材的,摸都没摸过,买都没买过也说不出来吧”,这就不对了。
很多键盘摄影师恰恰就是这样的,压根就没用过也不想去用更不用说去买的器材,他也天天黑得有模有样。比如很多无反黑就是如此。

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那些人说的一般都是网上信息东拼西凑或者自己推测的,到底是实战结论还是背参数的结果一眼就看出来了。
[197 楼] 秦岭深处 [资深泡菜]
23-11-25 08:10
beautybrute 发表于 2023-11-24 17:49
多谢指点

你多谢什么?多看看此人的回复就明白了,别人客观讨论器材,他是到处人身攻击给人乱扣帽子,这不,现在被关小黑屋了。

奉劝老兄一句,别人说器材动不动就人身攻击的这种人,他们说出来的话连一个字都不要信!
秦岭深处 编辑于 2023-11-25 08:15
[196 楼] beautybrute [泡菜]
23-11-24 17:49
nowiziky 发表于 2023-11-24 17:31
你和在微博B站上到处丢人现眼被人一通批的资深C粉“秦岭深处”认真你就输了

多谢指点
[195 楼] nowiziky [泡菜]
23-11-24 17:31
beautybrute 发表于 2023-11-24 16:49
前面说的挺在理,但是最后一句不对。“能说出器材缺点的,一般反倒是懂器材的,摸都没摸过,买都没买过也说不出来吧”,这就不对了。
很多键盘摄影师恰恰就是这样的,压根就没用过也不想去用更不用说去买的器材,他也天天黑得有模有样。比如很多无反黑就是如此。

你和在微博B站上到处丢人现眼被人一通批的资深C粉“秦岭深处”认真你就输了
[194 楼] [泡菜]
23-11-24 17:31
狼行红雪 发表于 2023-11-24 16:28
有些人啊,可能心里明白的很,但就是喜欢杠,你说的他只会选择无视。其实大家还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焦平面,尼康胶片F3之类的,焦平面在机身厚度的后1/8处左右,而无反系统Zf焦平面在机身厚度的前1/3处,而Df的焦平面应该是在机身厚度的后1/3处左右。试...

你把一个直尺垂直于CMOS,量一下与卡口平面的距离。会有助于你理解这些概念。
⊙ 编辑于 2023-11-24 17:32
[193 楼] beautybrute [泡菜]
23-11-24 16:49
秦岭深处 发表于 2023-11-24 14:00
支持!+1
尼康其实数码时代一直是这样的风格,主要是和机身算法有关,但镜头也是有一定影响,出片偏生硬,好听点可以说是硬朗。。。。如果是佳能的长期用户,肯定是难以接受的,我个人也是这样的感受。尼康机身,如果你换成ZF这样的蔡司镜头,同场景比如拍人像就会...

前面说的挺在理,但是最后一句不对。“能说出器材缺点的,一般反倒是懂器材的,摸都没摸过,买都没买过也说不出来吧”,这就不对了。
很多键盘摄影师恰恰就是这样的,压根就没用过也不想去用更不用说去买的器材,他也天天黑得有模有样。比如很多无反黑就是如此。
[192 楼] 狼行红雪 [泡菜]
23-11-24 16:31
打了一堆字没发出去,奇怪了,懒得打了,各位对比一下Zf,Df,F3这几个相机的焦平面位置,能相通很多问题,想不通的也别玩相机了,先去补基础知识
[191 楼] 狼行红雪 [泡菜]
23-11-24 16:28
⊙ 发表于 2023-11-23 22:55
老同志了,要有点常识,按你的想法,做出来就类似DF的去反光板版,DF那厚度,厚一大砣(DF如果加上翻转屏会更厚)。法兰距决定了,实机做出来不会小巧如胶片机。

有些人啊,可能心里明白的很,但就是喜欢杠,你说的他只会选择无视。其实大家还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焦平面,尼康胶片F3之类的,焦平面在机身厚度的后1/8处左右,而无反系统Zf焦平面在机身厚度的前1/3处,而Df的焦平面应该是在机身厚度的后1/3处左右。试想一下把F3改成Z口,去掉反光镜系统,再加上2/3厚度的Zf机身,楼上各位又该怎么BB!
之前一直觉得Z系统转F系统镜头显得格外的长,一直没细想,反正就是别扭,后来无意间看了焦平面才相通的,并不是法兰距的问题,而是焦平面,尼康Z无反的焦平面太靠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