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记博物馆中的中国瓷器珍品(11期)——吉州窑
6657 985
[62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31 07:05
ZHJJUN 发表于 2025-03-31 06:34
其图案均源于自然,取自民俗生活,多以自然物为对象,如菱花、团花、梅花、梅枝、蕉叶、奔鹿、彩蝶、波涛、猫、狗、虎、马、虫、鱼,常见“金玉满堂”、“长命富贵”、“龟鹤齐寿”、“儿孙满堂”、“多子多福”、“金桂玉兰”等吉祥语剪纸,还有马上猴(寓立刻封侯意)...
这些装饰图案质朴明快、童趣盎然,民俗俚语特点鲜明,浓烈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62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31 06:34
ZHJJUN 发表于 2025-03-31 06:34
9、吉州窑古陶瓷装饰,无论是剪纸还是彩绘,讲究简练的画风画法和疏朗有致的图案布局,往往寥寥数笔勾勒成形,或点缀几笔以打破平面,极其写意又十分传神,绝无文人骚客笔下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即使同画梅花也别具一格。
其图案均源于自然,取自民俗生活,多以自然物为对象,如菱花、团花、梅花、梅枝、蕉叶、奔鹿、彩蝶、波涛、猫、狗、虎、马、虫、鱼,常见“金玉满堂”、“长命富贵”、“龟鹤齐寿”、“儿孙满堂”、“多子多福”、“金桂玉兰”等吉祥语剪纸,还有马上猴(寓立刻封侯意)、凳上猴等彩绘泥塑瓷。
[62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31 06:34
ZHJJUN 发表于 2025-03-31 06:33
因此,除少数极品外,绝大多数黑釉瓷的圈足内外的刮刀痕或跳刀痕均较明显,成为其鉴别窑口的显著特征。
9、吉州窑古陶瓷装饰,无论是剪纸还是彩绘,讲究简练的画风画法和疏朗有致的图案布局,往往寥寥数笔勾勒成形,或点缀几笔以打破平面,极其写意又十分传神,绝无文人骚客笔下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即使同画梅花也别具一格。
[62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31 06:33
ZHJJUN 发表于 2025-03-31 06:33
虽然随着烧造技术的进步,施釉方法从半截釉,发展到釉不及底,再到施满釉,表现了窑匠力求完美的愿望,但其重釉不重胎的观念始终占了上风,并且形成了生产习惯。
因此,除少数极品外,绝大多数黑釉瓷的圈足内外的刮刀痕或跳刀痕均较明显,成为其鉴别窑口的显著特征。
[62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31 06:33
ZHJJUN 发表于 2025-03-31 06:33
其结果形成了釉色百花纷呈、千姿百态,坯胎粗糙随意的显著特征。
虽然随着烧造技术的进步,施釉方法从半截釉,发展到釉不及底,再到施满釉,表现了窑匠力求完美的愿望,但其重釉不重胎的观念始终占了上风,并且形成了生产习惯。
[62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31 06:33
ZHJJUN 发表于 2025-03-30 06:46
8、吉州窑受地理环境影响,在瓷土无法改变含砂量高的事实面前,窑匠们扬长避短,形成了“重釉不重胎”的时尚,即在坯胎制作方面较为草率,而刻意追求釉色变化以弥补坯胎不足。
其结果形成了釉色百花纷呈、千姿百态,坯胎粗糙随意的显著特征。
[62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30 06:46
ZHJJUN 发表于 2025-03-30 06:46
这个发展趋势,经过了一个循环往复、沿袭改革的变异发展过程。这个规律为吉州窑瓷品的断代依据之一。
8、吉州窑受地理环境影响,在瓷土无法改变含砂量高的事实面前,窑匠们扬长避短,形成了“重釉不重胎”的时尚,即在坯胎制作方面较为草率,而刻意追求釉色变化以弥补坯胎不足。
[62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30 06:46
ZHJJUN 发表于 2025-03-30 06:46
元中期以后,除黑釉盏继续保持上述形状外,其余底足又向厚壁、大圈足发展;至明代再向薄壁圈足发展。
这个发展趋势,经过了一个循环往复、沿袭改革的变异发展过程。这个规律为吉州窑瓷品的断代依据之一。
[61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30 06:46
ZHJJUN 发表于 2025-03-30 06:45
到了北宋前期则发展为高圈足、大圈足,中后期又为矮圈足。至南宋早期演变为假圈足,中期圈足直径逐渐缩小,并在圈足外斜削一刀,再在近足处横旋一刀,形成外观似圈足的形状;
元中期以后,除黑釉盏继续保持上述形状外,其余底足又向厚壁、大圈足发展;至明代再向薄壁圈足发展。
[61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30 06:45
ZHJJUN 发表于 2025-03-30 06:45
7、制作工艺受胎土、施釉方式以及生产习惯影响。唐末五代的底足以玉璧足饼底、矮圈足为主;
到了北宋前期则发展为高圈足、大圈足,中后期又为矮圈足。至南宋早期演变为假圈足,中期圈足直径逐渐缩小,并在圈足外斜削一刀,再在近足处横旋一刀,形成外观似圈足的形状;
[61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30 06:45
ZHJJUN 发表于 2025-03-30 06:21
6、早期的吉州窑瓷器,继承了唐代雍容、矮胖的风格,入宋以后逐步向挺拔、俊俏发展,到南宋中后期达到顶峰,元以后向肥硕、厚重发展,明代以后则转向轻薄、规整。这与同代各窑的发展趋势基本相同。
7、制作工艺受胎土、施釉方式以及生产习惯影响。唐末五代的底足以玉璧足饼底、矮圈足为主;
[61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30 06:21
ZHJJUN 发表于 2025-03-30 06:21
而直接在坯胎上着褐彩釉,自然、和谐、古朴的特征显而易见,且省工料,这就是吉州窑彩绘瓷绝大多数为褐彩的原因。
6、早期的吉州窑瓷器,继承了唐代雍容、矮胖的风格,入宋以后逐步向挺拔、俊俏发展,到南宋中后期达到顶峰,元以后向肥硕、厚重发展,明代以后则转向轻薄、规整。这与同代各窑的发展趋势基本相同。
[61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30 06:21
ZHJJUN 发表于 2025-03-30 06:21
5、吉州窑彩绘瓷脱胎于磁州窑,磁州窑胎质偏黑灰,不得不在坯胎上先施一层淡色化妆土,然后再绘黑彩,以求色彩和谐。永和窑胎质白中泛黄,黑色釉与胎色反差过于强烈,显得生硬,不受人们欢迎。
而直接在坯胎上着褐彩釉,自然、和谐、古朴的特征显而易见,且省工料,这就是吉州窑彩绘瓷绝大多数为褐彩的原因。
[61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30 06:21
ZHJJUN 发表于 2025-03-30 06:20
也正因为上釉稀薄,坯胎吸附过多,釉面形成许许多多肉眼无法看见的缺釉毛孔,显得粗糙干涩,有如“雨花石”见水就亮的特质,因为水会迅速填满缺釉毛孔,使釉面浑然一体,自然就晶莹剔透了。
5、吉州窑彩绘瓷脱胎于磁州窑,磁州窑胎质偏黑灰,不得不在坯胎上先施一层淡色化妆土,然后再绘黑彩,以求色彩和谐。永和窑胎质白中泛黄,黑色釉与胎色反差过于强烈,显得生硬,不受人们欢迎。
[61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30 06:20
ZHJJUN 发表于 2025-03-30 06:20
因上釉稀薄,在阻刀、跳刀所造成的轻微起伏处,釉料难以挂附均匀,若选择适当的倾斜角度观察釉面,还可以看到波浪起伏的釉面肌理;
也正因为上釉稀薄,坯胎吸附过多,釉面形成许许多多肉眼无法看见的缺釉毛孔,显得粗糙干涩,有如“雨花石”见水就亮的特质,因为水会迅速填满缺釉毛孔,使釉面浑然一体,自然就晶莹剔透了。
[61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30 06:20
ZHJJUN 发表于 2025-03-29 07:02
宋元以前的黑釉瓷器,因釉料稀,容易下流,口沿往往显现淡淡的黄线圈;因上釉稀薄,受釉冷得快、胎冷得慢的温差影响,几乎所有的黑釉窑变瓷的釉面在放大镜下均可看到不规则的冰裂现象。
因上釉稀薄,在阻刀、跳刀所造成的轻微起伏处,釉料难以挂附均匀,若选择适当的倾斜角度观察釉面,还可以看到波浪起伏的釉面肌理;
[61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29 07:02
ZHJJUN 发表于 2025-03-29 07:01
4、以黑釉为例,与建窑黑釉凝重的特色比,少有建窑所特有的“流泪”现象。
宋元以前的黑釉瓷器,因釉料稀,容易下流,口沿往往显现淡淡的黄线圈;因上釉稀薄,受釉冷得快、胎冷得慢的温差影响,几乎所有的黑釉窑变瓷的釉面在放大镜下均可看到不规则的冰裂现象。
[61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29 07:01
ZHJJUN 发表于 2025-03-29 07:01
3、吉州窑属民间窑场,产量大,生产也就较为随意,加上坯胎含砂量高,釉料稠了更难挂附,因而形成了釉料稀、上釉薄的生产特点。
4、以黑釉为例,与建窑黑釉凝重的特色比,少有建窑所特有的“流泪”现象。
[60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29 07:01
ZHJJUN 发表于 2025-03-29 07:00
而胎体表面留下波浪痕经施釉后,其痕迹虽有所减弱,直面观测不易发现,但用手触摸胎表仍可以感受到呈竖条形的起伏,在适当的角度侧视,肉眼可见呈竖条状的釉层挂附不匀等肌理现象。
3、吉州窑属民间窑场,产量大,生产也就较为随意,加上坯胎含砂量高,釉料稠了更难挂附,因而形成了釉料稀、上釉薄的生产特点。
[60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29 07:00
ZHJJUN 发表于 2025-03-29 07:00
2、由于胎泥含砂量高,修胎时往往发生阻刀、跳刀现象,在器底及圈足内能清楚地看见跳刀痕。
而胎体表面留下波浪痕经施釉后,其痕迹虽有所减弱,直面观测不易发现,但用手触摸胎表仍可以感受到呈竖条形的起伏,在适当的角度侧视,肉眼可见呈竖条状的釉层挂附不匀等肌理现象。
[60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29 07:00
ZHJJUN 发表于 2025-03-29 06:35
这是由吉州窑的生产环境所形成的个性特征,因而成为了区别其他窑口的显著特征。
2、由于胎泥含砂量高,修胎时往往发生阻刀、跳刀现象,在器底及圈足内能清楚地看见跳刀痕。
[60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29 06:35
ZHJJUN 发表于 2025-03-29 06:35
生产场地就在赣江边的沙丘地上,无法避免砂粒进入瓷土,因而胎质中含砂量大,使胎质粗松吸水力强,粗看似陶,但敲之具金属声。
这是由吉州窑的生产环境所形成的个性特征,因而成为了区别其他窑口的显著特征。
[60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29 06:35
ZHJJUN 发表于 2025-03-29 06:35
宋代吉州窑瓷的特征和鉴定要点
吉州窑
一、吉瓷特征:
1、吉州窑的瓷土来源于赣江对岸的鸡岗岭和窑场周围,或二者兼而用之。
生产场地就在赣江边的沙丘地上,无法避免砂粒进入瓷土,因而胎质中含砂量大,使胎质粗松吸水力强,粗看似陶,但敲之具金属声。
[60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29 06:35
ZHJJUN 发表于 2025-03-17 07:08
釉下彩绘锦纹琮式瓶
宋代吉州窑瓷的特征和鉴定要点
吉州窑
一、吉瓷特征:
1、吉州窑的瓷土来源于赣江对岸的鸡岗岭和窑场周围,或二者兼而用之。
[60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29 06:34
ZHJJUN 发表于 2025-03-17 07:08
釉下彩绘锦纹琮式瓶
釉下彩绘锦纹琮式瓶
[60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29 06:32
ZHJJUN 发表于 2025-03-28 07:08
瓷枕以北部各窑堆积发现最多,这类瓷枕在江西修水、临川和丰城等地均有发现。
黄釉瓷类
吉州窑还烧造黄釉瓷。主要器型是三乳足鼎炉、炉壁压印有凸瓣牡丹或水波纹样。
[60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28 07:08
ZHJJUN 发表于 2025-03-28 07:08
主要纹样有弦纹、蕉叶、乳钉、缠枝牡丹和水波纹等,均系釉下刻画或压印。
瓷枕以北部各窑堆积发现最多,这类瓷枕在江西修水、临川和丰城等地均有发现。
[60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28 07:08
ZHJJUN 发表于 2025-03-28 07:07
绿釉瓷类
绿釉瓷属于低温铅釉。主要器型有盆、枕、碗、盏、碟、长颈瓶、壶、三足炉、器盖和建筑饰物等,以枕为多。胎质粗松。
主要纹样有弦纹、蕉叶、乳钉、缠枝牡丹和水波纹等,均系釉下刻画或压印。
[59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28 07:07
ZHJJUN 发表于 2025-03-28 07:07
这些优秀的装饰艺术对研究宋代窑业、地方※※和服饰是重要借鉴,至今仍是我们陶瓷工艺上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珍贵遗产。
绿釉瓷类
绿釉瓷属于低温铅釉。主要器型有盆、枕、碗、盏、碟、长颈瓶、壶、三足炉、器盖和建筑饰物等,以枕为多。胎质粗松。
[59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3-28 07:07
ZHJJUN 发表于 2025-03-28 07:05
瓷塑技艺也颇具盛名。各种瓷塑包括有人像、牧童骑牛、鸡鸭、牛、虎、象棋、瓷珠等。其中牧童骑牛与南朝鲜海域中国元代沉船中的景德镇窑牧童骑牛瓷塑极相近似。其中有一彩绘瓷片,上绘人像,侧置一酒坛,极似宋画。
这些优秀的装饰艺术对研究宋代窑业、地方※※和服饰是重要借鉴,至今仍是我们陶瓷工艺上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珍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