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爪留痕——编织上海的故事
57274 977
[609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12-23 22:00
原文由 观远 发表
祝渔资圣诞新年快乐!
(12月18日才拍的梅花)


谢谢!同喜同贺同乐!
这梅花好光影啊!我在上海多年都没见过呀!
竹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夜黄昏。
前天我去接人,上海机票竟然跌到370元,比软卧还便宜。
明年有机会,我还得去一次。
[608 楼] 观远 [资深泡菜]
07-12-22 21:02
祝渔资圣诞新年快乐!
(12月18日才拍的梅花)
[607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12-13 22:18
(299)异国知音
[606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12-13 22:13
(298)牧归一曲
[605 楼] nicky [资深泡菜]
07-12-10 23:09
原文由 上海阳阳 发表
好贴,顶!

这个拍1的好
[604 楼] 上海阳阳 [资深泡菜]
07-12-10 12:40
好贴,顶!
[603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12-6 12:52
(297)胶州路500号
[602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12-5 22:20
原文由 nicky 发表

渔兄有心人 拍这个蛮有纪念意义的。不过照片处理上似乎有几张锐化过头了些。

去老城厢看※※现场,连着拍了十几个※※的里、坊门面。没有什么纪念意义,只是对上面的书法有兴趣。我见过外国人拍的上海这些东西,很少有中国文化特点。
你说得对,有些调整锐化过当。
[601 楼] nicky [资深泡菜]
07-12-5 11:01
原文由 渔泊涯 发表
上海——已拆除的里

渔兄有心人 拍这个蛮有纪念意义的。不过照片处理上似乎有几张锐化过头了些。
[600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12-5 08:50
(296)上海——仿制拙劣的坊
[599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12-5 08:48
(295)上海——原始风貌的坊
[598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12-5 08:45
(294)上海——已拆除的里
[597 楼] 观远 [资深泡菜]
07-12-3 22:07
原文由 渔泊涯 发表

这张照片角度、质量非常好,很有※※价值!
写着“抓纲治国”,推算时间应该是1976年※※※※※前后。
我翻翻以前的老照片,有一张楼顶是电话号码,应该是在你这张以后拍的。


此片是1977年8月中旬,用海鸥4B相机拍的,当时正逢十一大召开,庆祝大※※那天我在上海。
[596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12-3 09:46
###照片下部有人,通过剪裁处理掉了。
[595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12-3 09:42
原文由 观远 发表

看了此贴,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顶一张30年前第一次到上海的旧照,与渔资的241贴基本是同一机位。大楼顶上还赫然架着“抓纲治国”四个大字。当年外地人到上海在此留个影,就相当于到北京在※※※前留个影……

这张照片角度、质量非常好,很有※※价值!
写着“抓纲治国”,推算时间应该是1976年※※※※※前后。
我翻翻以前的老照片,有一张楼顶是电话号码,应该是在你这张以后拍的。
[594 楼] 观远 [资深泡菜]
07-12-2 23:31
原文由 渔泊涯 发表
(166)色影无忌5·26组织佳能上海拍摄活动


看了此贴,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顶一张30年前第一次到上海的旧照,与渔资的241贴基本是同一机位。大楼顶上还赫然架着“抓纲治国”四个大字。当年外地人到上海在此留个影,就相当于到北京在※※※前留个影……
[593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12-2 22:28
(293)上海——已拆除的里
[592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12-2 22:26
(292)上海——已拆除的里
[591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12-2 22:24
(291)上海——已拆除的里
[590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12-2 22:21
(290)上海——已拆除的里
[589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12-2 22:12
上海老民居文化——里
里,本意即是邑、居,泛指房屋集中的地带。秦始皇剪灭六国统一度量衡后,规定“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作为行政区划,里设里正,相当于今天农村的村长、城市的居委会主任。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宋代,唐诗宋词都有里正这一称谓出现,如“里正为裹头”,即是说村长为从军的青年戴上军帽。
上海虽然※※不长,但在近代史上却是文人商户汇聚的大城市,传统文化积淀和影响很深。反映在民居建筑上,那就是里的形成与冠名。上海早期的街道多数都叫里,里的冠名很有讲究,一是醒目易记,二是有所象征,如鸿仁里、祥云里、崇德里、向善里。冠名的书法体例也很有讲究,多是由当地书法家书写,然后镌刻在石,镶嵌在门楣之上。随着城市交通管理和通讯地址编排的需要,里已被弄代替,只是一种老民居建筑的※※标志了。

上海老民居文化——坊
坊,古代特指街市区划。秦始皇剪灭六国统一度量衡以后,城市区划“城中曰坊,近城曰厢”。如北京的西厢地段,上海的老城厢地段。上海叫坊的居民区很多,如尚贤坊、联义坊等。坊与里的区别:里是深巷,房屋在两边;坊是区划,里面有多条巷。
坊是带有※※文化色彩的老民居标志,在街道编排、通信地址上同里一样被弄所代替。

上海老民居文化——弄
弄,两侧房屋中间的夹道,类似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与里、坊、巷都是一个意思,只不过叫法不同,就像村也叫庄一样。上海的老民居建筑形式,多数以江南村镇房屋为蓝本,融入西方建筑风格,是中西思想文化撞击融合的产物。近代的上海是以江浙人为主体的移民城市,当时的中外房地产开发商在上海民居设计上,既要考虑到西方建筑的特点,又要考虑到本土移民的生活习惯和审美眼光,这就形成了近百年来上海弄堂里巷的独特风格。里弄入口上的名称,书法体例百家争鸣,行楷隶篆出类拔萃;另外标志着弄堂形成的年代,有用夏历纪年的,有用※※纪年的,也有用欧美洋文和※※※数字纪年的,如 AD 1923,AD 1936,等等。

笔者对建筑学没有研究,但对文字学很有兴趣。见到未经修饰的里弄门楣,都要拍一张备存。
[586 楼] 敏光 [资深泡菜]
07-11-28 11:29
经常出差上海,有时候找不着拍摄的感觉,这次在杂志上看到LOFT的介绍,由此确定了这次的拍摄主题,可惜只是半天的浮光掠影,但还是对一些新旧交替的文化元素印象颇深。
---------
寻访苏河艺术

苏河艺术中心由挪威※※袁文儿先生及夫人丽莎女士于2005年创建。它以“促进当代艺术发展、扶持年轻艺术家”为宗旨,具有展览、交流、服务三大功能。是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为当代艺术服务的民营式、专业化的文化艺术机构。
[585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11-27 21:15
(289)乔家路113号——梓园遗址
陪同者说,这是著名画家王一平的故居。我对书画界不是很熟悉,我只知道上海滩武术界著名武术家王子平。既然铭牌写着“梓园遗址”,我想是有来头的。
[584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11-25 18:21
原文由 敏光 发表
渔兄,这次是直接奔苏州河畔的LOFT去的,逛了下,满有意思。
南苏州路1305号,正面

这一地带原来都是国有大工厂厂房车间,苏州河污水排放源地之一,改革开放后关停并转,只留少数老工人留守看门。后来被一个台湾开发商看中,投资改建为工厂风格的写字间,为许多外企所租用。大赚了一笔,还获得了帮助废物利用的美名。
你片子拍得不错,这一带适合艺术构思。
[583 楼] 敏光 [资深泡菜]
07-11-23 09:43
渔兄,这次是直接奔苏州河畔的LOFT去的,逛了下,满有意思。

南苏州路1305号,正面
南苏州路1305号,二楼
南苏州路1305号,后楼
[582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11-21 20:47
(288)修葺一新的豪宅
在上海很难遇到蓝天白云,但阴天阴云却是常见。
[581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11-21 20:40
(287)《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
灰天、灰地、灰墙,去色成为伪黑白。
[580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11-21 20:02
原文由 敏光 发表
沪上随拍-南苏州河路1295号,中纺建设第五仓库(1902)

苏州河南岸这类西式老建筑很多,以前基本上是工厂车间和仓库。拐弯过来就是圆明园路,也有很多废弃老建筑。我坐车沿着河两岸转过,目前都在封存等待翻修(水文测量站那一块旧洋楼也有不少)。苏州河南岸老建筑整修好了,河边风光未来十分美(就是苏州河北岸太烂了,基本上是贫民窟)。
[579 楼] 敏光 [资深泡菜]
07-11-20 08:32
沪上随拍-南苏州河路1295号,中纺建设第五仓库(1902)
[578 楼] 渔泊涯 [陈年泡菜]
07-11-17 08:49
(286)南洋四美女
我不善长拍人,但经常被人信任拍纪念照。在用她们的DC为她们合影后,我说我也来一张,她们欣然同意。遗憾的是,我的相机还是刚才拍风光的设置(结果F11,1/2秒)。虽然我手持较稳,但无依托,加上四个MM动感十足,还是虚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