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北部秋季摄影笔记
10987
246
[1 楼] 熊猫出没注意
[陈年泡菜]
08-11-3 09:43
前面有话说
佛说,人不应该执著。但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佛陀的苦心呢?07年秋天,我怀着万分期盼的心情走了一趟新疆,却因为自己的一着不慎使胶片几乎毁之殆尽。望着一堆废片,心情难以平复。实在没办法向自己交待了,遂作文一篇名曰《寻找阿瓦日古丽》,以为能将所有不畅付诸文字以释怀。现在回过头再看,还真的为当时自己的大彻大悟所感动。然而,当思绪偶然触动那片并未远去的回忆时,心里的涟漪瞬间变得波澜壮阔思潮起伏。或许我形容得过于婉转了,用老刘的话说其实就是心里抓痒痒的。于是,我渐渐明白了,自己实在就是一大俗人。既然是大俗人,也就没有必要故作高深。大半年前,我就联系新疆方面的老刘,盛夏未过就迫不及待地订了来回机票。没错,我要高调地宣布:新疆,咱又来了! ![]() 新疆北部概述:新疆的风光集中在北部,估计这个观点没多少人反对。新疆北部就是北疆。一般来说,天山在传统上被视为新疆南北部的分界线,北疆指的是位于天山以北的乌鲁木齐、昌吉、伊宁、博乐、塔城、阿勒泰、哈密、吐鲁番等。当然,对于摄影人而言,北疆的外延更小一些,有时我们提起北疆,很多人马上就想到喀纳斯、禾木。摊开地图瞧一瞧,你或许会惊讶的发现,北疆的摄影路线,基本上就是围着准噶尔盘地绕的一大圈。 北疆居住的少数民族主要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回、满、锡伯、乌孜别克、俄罗斯、塔塔尔、达斡尔等,这里穆斯林众多,生活习惯多从伊斯兰教义。 北疆的摄影最佳时机普遍被认为是在秋冬二季。而我个人认为,选择冬季去采风需要有异于常人的毅力,不说这里的冬季十分漫长,单拿温度来说也是相当的低。据闻富蕴县的可可托海年均气温只有零下二点零八摄氏度。倘若万幸之中的不幸,还让你遇上大雪封山了,公路无法通车,那你还得坐马扒犁出入,一来二去就大半个月了。所以,对一般人而言,去北疆采风,以秋季为极佳,因为这个时候色彩丰富、气侯宜人,道路畅通,拍摄秋色不在话下,还能碰上牧民们冬季转场时牛马驼羊漫山遍野的壮观场面。 ![]() ![]() [熊猫出没注意 编辑于 2008-11-26 21:54] |
[248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0-5-22 06:10
做个记号,慢慢学习。
|
[247 楼] chuquwan
[资深泡菜]
09-7-20 12:00
来晚了,好帖子,PP和笔记一样精彩
![]() |
[246 楼] 黑木桥
[陈年泡菜]
09-7-20 09:42
这摄影小结写得对我太有帮助了,收藏。
|
[245 楼] 熊猫出没注意
[陈年泡菜]
09-7-14 14:39
原文由 Nfans 发表 这样说也是对的 ![]() ![]() ![]() |
[244 楼] Nfans
[资深泡菜]
09-6-21 14:24
看完了,明白了。原来是熊猫打字,榛子配图
![]() ![]() ![]() |
[243 楼] 熊猫出没注意
[陈年泡菜]
09-6-20 11:54
原文由 zhaoxiang 发表 THK!老赵。 再链些木垒鸣沙山的片子,算是了结此贴!感谢各路DX的关注。 ![]() ![]() ![]() ![]() |
[242 楼] zhaoxiang
[陈年泡菜]
09-6-13 12:05
原文由 熊猫出没注意 发表 精彩!继续! 我这里到15家园了: /showthread.php?threadid=624451 |
[241 楼] 熊猫出没注意
[陈年泡菜]
09-6-12 21:40
THK!马适、allnighter、Rosetta 三位仁兄。
回Rosetta兄的话,本贴到此也就快到完结了,正在写结尾的文字,苦思了近半年没敢下笔,所以也就暂停了一阵。这段时期手头的工作轻了些,正在着手干了。谢谢您的关注。 |
[240 楼] 马适
[资深泡菜]
09-3-1 15:18
熊猫兄的胡杨真是太美了,学习了.
|
[239 楼] allnighter
[资深泡菜]
09-2-19 08:19
原文由 熊猫出没注意 发表 |
[238 楼] Rosetta
[老坛泡菜]
09-2-18 21:25
非常精彩的帖子!期间的小结很有参考价值!
怎么不继续了? |
[237 楼] 熊猫出没注意
[陈年泡菜]
08-12-13 16:49
胡杨林的晨曦,没有加任何滤镜拍的一张照片,可以说不含任何色素
![]() ![]() 什么是魔幻时刻?魔幻时刻是指日出、日落过程中天地景物光比达到平衡的时刻。这个时刻出现的时机是在日出前的几分钟和日落后的几分钟。这个时候,太阳处在地平线之下,被天空的漫反射照亮的景物与天空的彩霞的亮度相差不多,这是一种弱光状态下的平衡。对于日落时的魔幻时刻,摄影大师姜平总结了“十五十六”这句口诀。意思是在太阳落入地平线后约五分钟,可以利用天边的余霞和身后天空的漫反射,用F16,15秒的曝光组合拍摄。姜老师的话,虽然总结出了这个时刻的拍摄方法,但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判断这个时刻何时来临。造肉眼判断是不可靠的,仅看手表也不行,日落后的光线变化之快,只是数秒之间,这个所谓的“太阳落入地平线后约五分钟”也着实不可靠。因为季节不同,日落时的光线强度也不一样,比如在夏季,日落后五分钟,天边的晚霞光照依然很强烈,但在冬天则相反。 在实践中,我发现,这个魔幻时刻一般应该是指日落后,用测光表对前景测光能得出F16,45S这个曝光组合的时候。 为什么测光表测得的数值是F16,45S,而我们却要用F16,15S这个曝光组合呢?很简单,如果按照测光表的数值曝光,前景曝光正确,但作为晚辈的背景肯定全过曝。 当测光表测得地面前景在F16,45S的时候,如果我们再对晚霞测一次光,得出的数值应该是F16,6-8S左右,天地间相差了两档半左右。而使用F16,15S的曝光组合,地面的景物欠了一档半,而天空过了一档左右,刚刚好在VELVIA、E 100VS这些高反差反转片的宽容度之内,天地间的细节都能得到很好的保留。“十五十六”的口诀由此得来。 对于日出时的曝光口诀,虽然没有前人为我们总结,但原理是相通的,自己摸索一下就能弄清。数码也有对应的曝光组合,但由于其宽容度与胶片有些差异,所以曝光组合还需要大家在使用中进行调整。 笔记写到这里,已近尾声。在这里要向各位影友呼吁一声,外出采风应注意环境保护,自身产生的生活垃圾,比如食物包装袋、胶片盒子等,应自行包好带走,不要随手弃置。) |
[236 楼] 熊猫出没注意
[陈年泡菜]
08-12-13 16:45
胡杨被现代人赋予了很多性格,比如有说胡杨是边疆最忠诚的卫士,也有说胡杨体现的是最顽强的生命之美,彷佛世间上一切关于坚毅的性格特点都可以在胡杨身上表现出来。当然,胡杨的一些特性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胡杨能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胡杨的根可以扎到地下10米深处吸收水分,其细胞还有特殊的功能,不受碱水的伤害。但胡杨生态系统并没有人们想象中这么坚强。
![]() 这个故事到底是真实的还是编出来的,这里先不进行论证。引用他,目的在于客观地说明一个问题,胡杨生态系统的平衡性是相当脆弱的。只要环境发生轻微改变,比如地下水改道,水位下降等,马上会使这个系统崩溃。 正午时分,咱们一行五人正从胡杨林急急往外赶。老刘驾着车子沿着来时的车辙飞奔。当行到一个大拐弯时,由于车速过快,急打方向盘必然翻车,老刘眼看如此,也不打方向盘,车子直直的从一丛红柳身上辗了过去。 在进入胡杨林的这一路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被车轮辗得只剩下一小截的灌木,比如红柳。生长在戈壁上的灌木,大多数都有着发达的根部。它们露出在地表的枝叶也许只有不到半米高,但根部却能长到十多米。也正是这个现象,让人误会这些植物都有着非凡的生命力,无论怎么折腾,依然不倒。事实上又是怎么样的呢?植物学家告诉我们,如果这些植物的枝叶遭受过严重的破坏,那后果只能是它们的根系与黄沙同寂。 木垒的胡杨林的旅游开发的起步是在这一两年间的事,但木垒的胡杨在摄影圈里是早负盛名。众所周知,搞摄影的人普遍能吃苦,为追逐美景不惜代价,乃至付出生命。所以,胡杨林外的数百里黄沙不足以阻挡影人的步伐。当年,那些怀着开天辟地的气概历尽艰辛越过戈壁的来寻觅那天地中的大美的摄影人,何曾想过他们的车辙成了这里的第一道疤痕。而他们的照片,又吸引着后来的一批又一批的摄影人,继而也为这里的戈壁滩添加了一道又一道的车辙。木垒的胡杨林作为西部摄影创作圣地,承受了太多的苦楚。 摄影圈里一直对于“旅游开发”这四个字嗤之以鼻,认为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一沾上它就意味着面临被破坏的命运。近年来,关于旅游开发的争论已超出了摄影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很多旅游点因为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设计不合理,导致景观遭受永久性破坏,这是多数人对旅游开发持负面态度的重要原因。但开发所带来的影响也并不只是负面的,它还是有一些好处。比如说它带来了秩序。去年我到过富蕴的五彩城。那里不能说是没经过开发,但这种开发的程度之浅,是没有到过的人难以想象的。没有修筑过道路、没有建立游人专用通道,景区大门就是一栅栏,给了买路钱就放行,可以说这里的风景还是原生态的。没有秩序的景区,其遇受破坏的情况远比开发成熟的景区要严重。我亲眼见到游人们肆意践踏于大大小小的雅丹土墩上,汽车任意驰骋于一望无垠的荒原中,每当风沙大作时,塑料袋、纸巾、一次性的食用器皿随之四处飘飞。而今年在木垒,我再一次见识到了这种无序所带来的伤害。盐碱地上那蛛网般的车痕还有宿营地附近那片被纸巾所履盖着的戈壁滩就是明证。我想,如果有一条柏油路从县城通进来,情况肯定比现在好。 以往我很排斥旅游开发,认为旅游开发会招来更多的游人,使自然风景因超负荷而受到破坏。但现在我的想法有点变了,招来游人的根本原因并非开发,而是风景本身的木秀于林。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度,并没有一个没有人类活动痕迹的角落。没有开发,一样有人来。而在人群之中,又以摄影人最具冲锋陷阵的本领。由此可见,合理的开发是拯救自然风光的唯一办法。 汽车在我思索的过程中已走出了很远。在这期间,车子的轮胎还被碎石路上的尖石头刺破,全车人民慌忙换胎。所幸的是,柏油路已离我们不远了。 |
[235 楼] 熊猫出没注意
[陈年泡菜]
08-12-13 16:43
![]() ![]() |
[234 楼] 熊猫出没注意
[陈年泡菜]
08-12-13 16:42
![]() ![]() |
[233 楼] 熊猫出没注意
[陈年泡菜]
08-12-13 16:40
驴子脸树杆
![]() ![]() |
[233 楼] 熊猫出没注意
[陈年泡菜]
08-12-13 16:40
驴子脸树杆
![]() ![]() |
[232 楼] 熊猫出没注意
[陈年泡菜]
08-12-13 16:38
![]() ![]() |
[231 楼] 熊猫出没注意
[陈年泡菜]
08-12-13 16:37
THK!jbfw 兄!
2008年10月6日,晴,木垒 昨晚风刮得不小,沙子打得帐篷啪啦啪啦的响。 下半夜,风停了。相信早上天气肯定不错。由于昨晚实在无事可做,大伙过早睡觉,造成睡眠过度,所以天没亮全体人民都起床了。趁着看林人没有上班,老刘赶紧开车带着大家溜进树林。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不止是我们几个,昨天进来的几团人,早上全把汽车开进林子里。 ![]() |
[230 楼] jbfw
[资深泡菜]
08-12-8 10:24
再来欣赏!
潜心学习的好地方,顶! |
[229 楼] 熊猫出没注意
[陈年泡菜]
08-12-7 19:25
黄昏时的胡杨林营地人很少,算上十七点多才赶进来的,也就三拔人。其实今天的住宿并不紧张。因为假期已过去了。外面的风好像小了点,但气温依然不高,我猜也就三四度这样子,一直放在衣服外的测光表显示快要没电了。本来约了老刘晚上进林子去拍星星月亮的,看林的人告诉我们最近这里有一小股野狼出没,于是便打消了夜探胡杨的计划。有狼的说法估计是看林人的忽悠,免得夜里有人在林子里折腾,但也不排除万一。生命安全是头等大事。
晚上虽然不能进,但傍晚还是可以的。从目前的天气情况看,下午时的厚云已被吹走,现在天边剩下薄云,今天可能有晚霞。基于这种想法,我、老刘和榆木三人决定抓紧这个机会再拍几张。日落的光线变化得快,也来不及按正规的道路进景区,我们仨直接从营地的铁丝网钻了出去。虽然如此,光线还是没有等待我们,人走出离营地几百米的地方,太阳已穿过薄云已往下沉到地平线。一道极其耀眼的光芒正正打在营地的账篷上,使其反映出黄金的色彩。我们知道这是日落前的信号,连忙就近找了个小土敦架机器。木垒这边的阳光有点带品色,日落时这个特点更明显,甚至用肉眼也能看出来,十分奇特。而这种光景持续的时间非常短,也就是拍几张照片的功夫。太阳下山后,风沙一下子大猛烈起来。虽然在附近有树木,但是风还是把沙子一把把往人身上打。仨人眼看呆不下去,只好匆忙收拾东西狼狈从来路逃回去。 ![]() 如果需要拍林子的日出或日落,最好还是提前踩好点。因为树林的地势本来就不高,加上四周树木遮挡,没有制高点恐怕拍不好。当然大家也可以利用日出、日落时低照度所产生的特殊色温进行顺光拍摄创作。 胡杨林地处中蒙边境,有狼群和其它走兽出没也属正常。生命安全高于一切,所以不建议在树林里呆得太晚。目前胡杨林的管理开始规范,一般是不允许驾车进去,所以一旦遇到野兽,是跑也跑不掉,躲也没地方躲。 |
[228 楼] 熊猫出没注意
[陈年泡菜]
08-12-7 09:30
原文由 lzyspirit 发表 THK!lzyspirit兄。 拍这张照片时考虑得最多的还是您上文提到的。黑白一是可以去掉让画面杂乱的色彩,二是可以突出事物的造型。这张照片拍到中午十四时,光线比较顶,反差较大,也是拍黑白的好时机,于是就毫不犹豫的换上黑白后背,为了使天空更暗些,加了红镜 ![]() |
[227 楼] 榆木
[泡菜]
08-12-5 14:22
原文由 榛子 发表 很漂亮 |
[226 楼] 榆木
[泡菜]
08-12-5 14:20
是红?是黄?还绿?只好在密林中来找答案。
![]() |
[225 楼] lzyspirit
[资深泡菜]
08-12-5 14:14
原文由 熊猫出没注意 发表 很喜欢这张,黑白在表现纹理方面有独到优势... 胡杨很容易拍的乱,这张画面主体线条清晰,很有张力.背景也烘托的好. 很赞! |
[224 楼] 榛子
[泡菜]
08-12-5 10:52
![]() ![]() |
[223 楼] 榛子
[泡菜]
08-12-5 10:50
![]() ![]() |
[222 楼] 榛子
[泡菜]
08-12-5 10:47
原文由 榆木 发表 这张拍得不错! |
[221 楼] 榛子
[泡菜]
08-12-5 10:4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