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全球通新疆摄影俱乐部博州分部
9012
209
[79 楼] 全球通摄影0909
[泡菜]
09-3-9 17:03
刚刚下的春雪
![]() |
[78 楼] 姜传旺
[陈年泡菜]
09-3-8 05:58
恭祝坛子里的女影友节日快乐
![]() |
[77 楼] 姜传旺
[陈年泡菜]
09-3-6 07:18
六、曝光与色彩的关系
1、曝光对色彩的影响。黑白摄影的曝光,仅影响底片影像的密度和影调;彩色摄影的曝光,不仅影响底片影像的密度和影调外,还影响其色彩。所以,彩色摄影对曝光的考虑要比黑白摄影复杂。对拍摄彩色负片来说,与拍摄彩色反转片相比,在曝光上的要求并不一样。拍摄彩色负片,由于还要经过印放照片的过程,在印放过程中仍可以调整照片上影像的密度(深浅)和色彩,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要求底片有正确的曝光量(只是拍摄彩色高调照片时需稍微增加曝光量,而拍摄彩色低调照片时时需稍微减少曝光量),照片色彩的深浅主要依靠印放过程中调整。拍摄彩色反转片则是另一种情形。由于它一般说来不再经过印放的过程而直接得到一张完成的透明片,所以曝光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拍出来的色彩效果。这就要求摄影者必须考虑到色彩再现的结果而确定彩色反转片的曝光。实际上,经常需要比通过镜头测光所推荐的曝光,额外增加或减少曝光量。有时候,对同一景物可以有不同的曝光量;曝光多一些,色彩清淡柔和;曝光少一些,色彩浓重浑厚。这些不同的曝光,都可以得到成功的作品。由此可见、彩色反转片的曝光是与色彩的再现相连的,我们必须从色彩再现的角度评价反转片的曝光是否恰当。 2、试片的必要性。我们所使用的胶片,虽然都由制造厂家表明了它的感光度,它的色彩还原性能也都是合乎标准的,但是,胶片的感光性能受储存条件的限制和影响,若存放太久而过期,或受热受潮,都会使它的感光性能发生变化。专业摄影者购进一批有一定数量的胶片后,最好取其少量的胶片进行实有感光度性能的拍摄试验。验证其实有的的感光度的色彩还原和性能,确认是否有感光度衰退和变色的现象,求得对这批胶卷的性能的确实了解,便于后来使用。试片的方法是:选择一处比较简单的背景,最好包括能记录较大面积的颜色,如蓝天、绿树、建筑物等,并尽量选取一点白色或灰色的被摄体,拍摄一组近景人象。并对相机精确测光,按照原来胶片表明的感光度先拍摄一幅,然后再逐一增减曝光量(调整光圈)各拍几张,并作好拍摄记录,底片经过显影之后,对照记录查看实拍结果。如果有误差,可根据自己的拍摄经验相对增加或减少曝光量。最简单的方法是取几条白、灰色的布条拍摄后,比较容易判断是否偏色。 3、明暗反差与曝光。被摄体的明暗反差是指景物最亮的部位和最暗的部位影调亮暗反差很不一样。被摄体的明暗反差是由照明光线的反差和被摄体本身的影调反差共同形成的。如,在晴朗的天气,直射阳光照亮被摄体的亮面,天空的反射光照亮被摄体的阴影面,被摄体自身又有亮的调子和暗的调子,他们的反光率不同,也形成影调的明暗反差。所以,在晴朗的直射阳光照射下,被摄体的亮调子部位的受光面和暗调子部位的阴影面之间,明暗反差就更大了。如果照明光线的反差降低(阴天或散射、漫射阳光),或被摄体本身的明暗变化不大,被摄体的明暗反差就会减弱。在阴天拍摄自身影调平淡的景物,画面的明暗反差最弱。 被摄体明暗反差的大小及亮暗在画面中的分布情况,直接影响摄影的曝光和照片的色彩效果。目前生产的彩色负片,能够按正比关系记录的影调范围在1:128左右;彩色反转片能够令人满意地再现出的影调亮范围不超过1:50。但是,大多数的室外阳光照射下的景物,除去顺光照明时明暗反差较小外,一般都在1:50甚至1:128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彩色反转片和彩色负片便难以正确地再现 这些影调的全部明暗关系,必将损失一部分层次和色彩。所以,拍摄明暗反差过大的景物,往往难以兼顾两极的色彩,需保留主要的,舍弃较次要者。此外,照相机的自动测光系统或单独使用的曝光表,均是记录亮的被摄体范围的综合亮度值的。即便是中心重点测光方式的相机,也只是以画幅中心部位的亮度(约占画幅67‰左右的面积)为主,还兼顾边沿部位的亮度。如果被摄体的亮暗分布差别很大,也会影响到亮部或暗部曝光的准确性,并影响其色彩。所以,彩色摄影的曝光,应根据被摄体的亮暗分布情况灵活处理。当被摄体的明暗反差不大时,不太容易超出彩色片所能记录的影调范围,曝光比较容易掌握,被摄体亮暗某个部分的色彩还原都比较好。在这种情况下,彩色负片有较大的曝光机动范围。即使用彩色反转片拍摄,也有一定的曝光宽容度供你使用。曝光多一些,能得到稍微轻淡的色调;曝光少一些,得到较浓的色调。在照明反差很强的测光下,被摄体的明暗反差显著增加,极易超出彩色胶片能够记录的影调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曝光要特别小心,可允许的机动范围很小。倘如被摄体的亮部和阴暗部位明暗相差悬殊,影调的亮暗两极必不能兼顾。这时,要对被摄体作具体分析,或照顾亮部的层次与色彩,损失部分暗部;或照顾暗部的层次与色彩,损失部分亮部;或居中,使明暗两极各损失一点层次与色彩。当被摄主体与背景的亮部相差悬殊时,比如背景很亮,主体很暗(阴天的风景常常如此),或者背景很暗,主体很明,曝光量都要适当进行调整,而不能单纯依靠照相机的测光系统去自动曝光。这是因为,当背景很亮主体很暗时,背景的亮度会使照相机的测光系统提供的曝光量偏低,致使画面中较暗的被摄主体曝光不足,色彩也受到损失。反之,如果亮主体处在大面积的暗背景前面,背景的低亮度会使照相机的测光系统提供的曝光量偏多,而导致较亮的主体物曝光过度。所以,当使用自动曝光照相机拍摄或用通过镜头的测光系统测光时,遇到背景太亮主体太暗时,要适当增加曝光量。 |
[76 楼] 姜传旺
[陈年泡菜]
09-3-6 07:12
原文由 全球通摄影0909 发表 |
[75 楼] 全球通摄影0909
[泡菜]
09-3-6 03:52
洗耳恭听姜老师讲座,从摄影最基础做起,不做摄影东郭人!!!
|
[74 楼] 姜传旺
[陈年泡菜]
09-3-4 06:45
五、摄影画面构成
1、简明而有特点。为什么有些彩色照片尽管包罗五颜六色却引不起观众对其色彩的注目,而有些照片只有一两种或两三种颜色便能给人们强烈的色彩印象?为什么有些彩色照片仅仅是“有色”而已,其色彩效果感染不了观众,而有些照片的色彩却能强烈影响观众的情感?这里的重要差异是摄影画面的色彩构成有没有特色,摄影者懂不懂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要想使你的彩色照片紧紧抓住观众,你在选配色彩时一定要做到简明而有特点。许多彩色摄影者并不明白这一点。他们片面地认为彩色摄影画面颜色越多越好,越显得丰富艳丽,结果形成色彩的堆积,缺乏色彩配置的章法。可以试想,一位画家的调色盘色彩丰富不丰富?但调色盘却不能成为一幅艺术品。如果你把一幅照片的色彩拍得像画家的调色盘,注定是不会引起观众注目的。所以,※※传统的画论里说:“。。。。。。故傅色知道,又当深究其理以备其法,特不宜全恃丹铅以眩俗观耳”。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色彩的运用,应该深明它的道理,才能掌握其方法,不可以乱用颜色而搞得俗不可耐。这里所说的简明,是指一幅彩色画面中用色不要太多。用一两种或两三种色彩,只要色彩构成有特点,就容易收到明显的感人效果。这点在前面已经讲述过了,但是,强调简明并不意味着用色绝对不能多,只要做到色彩配置有特点,多用几种颜色也是可以的,关键是色彩不可紊乱。 2、画面的基调。基调是彩色画面中占主导地位和支配地位的色调,也是画面中的一种主要色彩倾向。比如,以红色为主要基调,以蓝色为主要基调等等。这是从色彩关系(色别)而言。如,用浅淡轻快的色彩或主要用这种色彩组成画面,可呈现出明快愉悦的基调;用深暗沉重的色彩或主要用这种色彩组成的画面,便具有脢暗低沉的基调。从影调关系上来讲,照片最终体现出来的明暗基调,故然主要取决被摄体本身的明度,但在彩色摄影反转片的曝光和彩色负片的印放过程中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最终完成的照片基调。比如。用彩色反转片拍摄,曝光量的多寡对完成的透明片的基调便有明显的影响:额外增加半级或一级曝光量,彩色透明片的影调变浅;故意减少半级至一级曝光量,彩色透明片的影调变深。如果被摄体的影调明暗反差平淡,没有很亮及很暗的调子,曝光量的增加幅度还可以稍微大些,甚至可以通过调正曝光量而得到高调或低调彩色效果。如果用彩色负片印放照片,也可以在印相或放大的曝光时间上稍有伸缩,使照片上的影像深一些或浅一些,以调正照片的基调。 3、对比构成。利用红与青、红与蓝、黄与蓝、橙与蓝、绿与品等具有强烈对比效果的色彩组成画面,能给观众很强的色彩刺激。这些色光的波长相互差别很大,我们的视觉在感受这些色光时,往往要迅速地从较短的波长移向较长的波长(或者相反),因而受到的视觉刺激比较强烈,使我们产生一种鲜明对比的感觉。摄影者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对比配置色彩的方法去强调画面色彩的多样性,或用色彩的对比去突出被摄主体。(1)、利用冷暖色的对比。如红、橙、黄都是暖色,蓝、青都是冷色,冷暖色同时出现在一幅画面中,必有强烈的对比效果。(2)、利用互补色的对比。如红与青、黄与蓝、品与绿等都是互补的色彩,它们共同构成彩色画面,也有很强的对比效果。(3)、利用明度的对比。如用深暗的色彩烘托鲜艳明亮的色彩,或用鲜明的色彩衬托某一块深暗的色彩,都能收到通过对比突出某种色彩的效果。亮色靠附近的暗色衬脱显得更加鲜明,其色彩特征表现得更加充分;暗色靠亮背景的烘托,也能使它显得突出和醒目。(4)、利用饱和度的对比。未掺杂其它颜色的标准色(光谱色),也未因受到强光照射而使颜色变浅或因照明不足而变深的色彩及饱和度最高;掺入了其它颜色,或因照明光线过亮而改变了深浅的颜色,饱和度降低。如果把饱和度高的色彩和饱和度低的色彩共同安排在一幅画面上,因它们之间的对比作用,会使饱和度高的色彩格外醒目突出。 4、和谐构成。和谐构成与对比构成的色彩效果相反,它不给人们强烈的色彩刺激,而追求色彩的和谐与协调,尽量使观者感到优雅、舒适、平静、锐目,以柔和的色调唤起人们的美感。在实际摄影中欲求色彩的和谐,可选用:(1)、同类色和谐。同一颜色,而明度不同的色彩称作同类色,如淡绿、绿、深绿,或者浅红、红、暗红等。它们只有亮度(明度)的不同,而无颜色上的差异。这样的色彩配置在一起,利用色彩之间的明暗差别和对比,表明被摄体的立体形状和轮廓特征,给观众和谐协调的感受。(2)、类似色和谐。含有同一种色光成分的一些色彩,称之为类似色。如红、红橙、橙、黄橙之中都含红色,称类似色。黄绿、纯绿、蓝绿之中都含有绿色,也叫类似色。凡是类似色配置在一起,构成彩色画面,定能收到和谐协调的效果。(3)低饱和度和谐。一些本来属于对比性质的色彩,如果它们各自掺入了别的色彩,或者受照明光线的影响使明度提高或降低,都会降低这些色彩的饱和度。与此同时,这些色彩之间原来具有的对比特征也得到削弱,而趋向和谐。例如,品红和绿是互补色,原具有对比的性质,但品红和绿各掺杂了别的颜色,或者变为淡品和浅绿,对比性质减弱,呈现和谐倾向。(4)、消色和谐。黑、白、灰这些消色,与任何色彩配置在一起都能收到和谐效果。所以,当集中对比的色彩配置在一起时,可以穿插一点黑、白、灰色,使它们显得和谐协调。 5、重彩构成。若用相当饱和的鲜艳色彩或者明度较低的深暗色彩组成画面,由于这些色彩都比较深厚,能使画面产生比较浓郁的视觉效果,形成重彩画面。这种配置色彩的方法,能够表现出十分强烈的色彩效果,给人们深刻的色彩印象。采用这种配置方法时,如果选择饱和度高的鲜艳色彩,可以形成一般的敏感影调;倘若利用明度低的暗色彩做成画面,则可拍摄出彩色低调照片。另外,在照片拍摄和印放制作时,也可以运用下列手段,达到重彩效果。(1)、用饱和度很高、很纯正、由不过亮或过暗的色彩构成画面,利用柔和散射的正面光照明,使它不产生强烈的敏感变化,并根据这些色彩反射的亮度确定曝光量。(2)、在上述基础上,如果拍摄彩色反转片,根据这些色彩反射的亮度,可以比曝光表推荐的曝光数据故意减少1/3级至1/2级曝光量,个别情况下可减少级曝光量,使色彩表现得更加深重浓厚。(3)、如果拍摄彩色负片,可在照片的印放过程中稍微增加彩色相纸的曝光时间,使显影后的色调变得稍重些。(4)、运用很浓艳的色彩光照明被摄体。(5)、利用较重较暗的色彩组成画面,以便取得重彩低调效果。用彩色反转片拍摄低调的重彩画面时,应根据它的反射亮度,比曝光表推荐的曝光数据故意减少1/2级至1级曝光量以便使拍出的透明片呈现低调效果。若拍摄彩色负片,可在相纸的印放过程中使纸的曝光量略多些,便显出低调彩色的效果。 6、淡彩构成。它与重彩构成法恰恰相反,是利用一些颜色较淡、明度较高、不够饱和的色彩相互配置在一起,组成画面,其色彩显得清淡、典雅、能够得到和谐协调的效果,给人一种平静、质朴的感受。这种淡彩照片,有时能形成高调,有时为一般调子。在淡彩照片中,并不排斥少量的、调子较重的色彩,但这些色彩所占的面积一定要小,不可破坏整个画面的淡彩效果。在实际拍摄淡彩照片时应注意下列要点:(1)、被摄体自身应以浅淡的色彩组成,或绝大部分以浅淡的色彩组成,不宜有面积较大的深色调子。(2)、在室外,可以利用雾蒙蒙的天气或阴天的散射光拍摄,避免照明光线所造成的阴影和投影。(3)、在室内用柔和散射的正面光照明,应仅量减少阴影及投影。(4)、利用照相馆的专用灯光拍摄时,要在照明灯具上加柔光纱或柔光纸(硫酸纸),或用反光伞等进行间接照明,以便获得柔和的淡彩效果。(5)、在相机镜头上加柔光镜、雾镜、纱网、十字镜等,使影像柔化。(6)、无论是彩色反转片或彩色负片,拍淡彩照片时都要使底片的曝光量略多一些,以使影像的色彩浅淡。 7、高调构成。运用明度很高的色彩,如黄、白、浅橙等,配置在一起组成画面,能收到明快、晶莹、剔透、清秀、悦目的视觉效果,形成高调彩色画面。这种画面中,不排斥极少量的暗色,但它们所占的面积一定要小,不能破坏整体的高调效果。在拍摄时曝光量的掌握方面,无论是拍摄彩色反转片或彩色负片,高调彩色照片均要求曝光量稍多些,一般可以曝光表推荐的曝光数据故意增加1级至1级半曝光量,以使拍出的影像浅淡明亮。 高调照片与淡彩照片有一些共同之处,都是用浅淡明快的色彩做成画面,但高调彩色照片要求色彩的明度更高,颜色更浅,使画面显得更明亮,拍时的曝光量也要更多一点。高调彩色照片的背景虽然可以纯白,但背景上适宜于有一点淡淡的层次。这样,便于使背景表现出空间深度的变化,也便以利用这些淡淡的层次将被摄主体最亮的部分烘托出来。背景若纯白一片,将会失去层次的变化。拍摄高调彩色照片,宜用散射的柔和光线。 8、低调构成。选用深暗沉重明度很低的色彩,如深蓝、绛紫等组成画面,或者在一幅照片中用大面积的黑色、深灰色占据画幅,而彩色部分仅占较小的面积,都能形成低调色彩效果。这样的画面,也具有重彩的特征,使观者感到持重、神秘、浑厚、凝重。在低调照片中,也可以配置少量的较明丽的色彩,不过它们所占的面积不可过大,以免破坏低调效果。这些明丽的色彩在大面积深暗沉重的色彩衬托下,往往显得极为突出和鲜明,能迅速吸引观者的注目,常常变成观众审视这幅画面的视觉中心。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明暗对比关系,突出画面中被摄主体的色彩。拍摄低调照片,宜采用逆光或侧逆光照明,使被摄体绝大部分处在阴影中,以便影调显得浑厚。在曝光量的掌握上,要比曝光表测后所推荐的曝光数据减少1级至2级曝光量。 由于低调彩色照片的被摄主体,背景环境的影调都比较深暗,区分它们之间的层次并突出被摄主体的形状就非常重要。可以利用它们之间在亮度上的细微区别求的明暗互相衬托,把被摄体的形状和轮廓交待清楚。 9、消色构成。被摄体对光源的光谱成分进行有选择地吸收和反射,吸收某些色光,反射某些色光,因而我们看到的物体不同的颜色。这类色,称之为“彩色”。有一些物体则不是这样,它们对光源的各种光谱成分等量地吸收与反射。如黑色表面吸收全部光谱,不反射任何彩色;白色表面等量反射绝大部分光谱,因而看上去也不是彩色的。所以,我们把黑色、白色、灰色叫做“消色”,或称“非彩色”。消色虽然没有鲜艳的色彩,但在彩色摄影中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使彩色照片获得下列效果:(1)、可以单独用灰色构成画面,显得典雅、别致。(2)、黑色、白色、灰色与任何彩色相配,都能使彩色构成显得和谐统一。(3)、消色与任何彩色相配,可以借助非彩色与彩色的对比作用,使该彩色的色彩特征更为醒目,更有色彩表现力。(4)、由于画面中运用了消色,可使色彩构成显得简明,能将观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仅有的那些彩色上。 10、利用重点色块。当一幅照片的整体色彩统一在某种颜色的基调之中时,如果能够在这种统一的基调中安排上小块少量的其它色彩,这些小块色彩因受到大面积背景色调的烘托,能显得十分鲜明突出,使整个画面的色彩活跃起来,由于这些小块颜色带来的色彩变化,使照片上的色调显得丰富。重点色块在画面中的运用,一般情况下是再不较暗的背景中或冷调的背景中安排少量的暖色色块,如红、橙、使它们从背景中突出出来。这是因为,暖色是“前进色”,在画面上易于造成视觉上的跳跃感。但是,有时也可以利用冷色作为重点色块,如蓝、青、蓝绿。这些冷色虽比暖色色块的效果显得稍弱,但它们的色彩饱和度高时,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在一幅灰色居支配地位的画面里,安排上一点冷色色块,视觉效果非常协调。 11、利用彩色前景。为了充分发挥色彩在摄影中的造型表现力,不仅要考虑一幅画面中色彩的相互配置所产生的视觉效果,还可以利用色彩在画面构图上能够起到的作用。例如,有时用色彩醒目的前景,直接强化构图,增强彩色照片的艺术表现力。彩色前景在画面中所处的位置十分灵活。可以在画面的一角,或在画面的一边,或者是画面的两个角、两个边;可以在画面的左策、右侧,也可以在画面的上沿或下沿;也可以穿越或框起整个画面,透过前景拍后面的景物。能在画面中作前景的物体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树的枝叶、草丛、岩石、建筑物的飞檐、拱门、画栋、甚至蓬帆的一角、室内陈设的局部等等,只要它们的色彩有助于画面的构图,拍摄时均可利用。前景在画面的虚实也可以由你选择,可以拍成前景与被摄主体都清晰;也可以使主体清晰,前景模糊,利用它们的虚实对比突出主体;甚至有时也可以拍成前景清晰,而被摄主体少模糊,赋予观者一种新颖的感觉。在运用彩色前景时,一定要注意前景的美,因为前景最靠近相机镜头,在画面里容易显得突出,其本形状的美非常重要,不美的彩色前景应避免选用。 12、利用彩色背景。在摄影中控制色彩构成的另一种方法是仔细地选择背景。背景可以是彩色的,也可以是消色(非彩色)得。如果背景的色彩与被摄体的色彩能形成一定的对比,被摄主体会被更鲜明地强调出来。例如,主体的色彩鲜明时,宜用消色的背景;主体是亮调时,应该用暗的背景;主体是暗调时,要用较亮的背景。当然,这是运用背景时的一般规律。在追求某种特殊效果时,可以打破这些规律。背景的色彩强烈影响画面的气氛。如果主体和背景的色彩有强烈的对比特点或和谐性质,都可以使画面富有色彩的感染力。所以,在考虑画面的色彩构成时,绝不可忽略背景的表现力和它的造型作用。在拍摄现场如果遇到背景的色彩不理想时,可以利用下列方法进行调整:(1)、用大光圈小景深,通过调焦,仅使主体清晰而背景模糊,令背景的色彩得到柔化,削弱它的视觉印象。(2)、换用长焦镜头拍摄,使画面中包括的背景面积变小,把背景上有害的色彩排除在画面之外。(3)略微调整拍摄方向,使背景发生变化。(4)、在室外可以利用天空做背景,以求背景的简化。(待续) |
[73 楼] 姜传旺
[陈年泡菜]
09-3-3 07:31
四、彩色视觉
1、色彩的冷暖。红色、橙红色、橙色、橙黄色、黄色等,可以使人们联想到火焰、日出、灼热的金属,使人们感到温暖、醒目、热情、光明、喜悦、火力等等,称之为“暖色”。蓝色、青色、蓝青色、能够使观者联想到流水、碧空、雪野、严冬,使人们感到寒冷、凉爽、深邃、收缩等等,称作“冷色”。绿色和紫色与上述暖色与冷色相比,我们很难判定其冷暖,因此被称为“中性色”。不过,黄绿中黄色(暖色)的成分比青色(冷色)多,青绿中黄色的成分比青色少,所以,也可以把黄绿列为暖色,把青绿色列为冷色。同样,我们也可以对紫作一番分析:纯正的紫色为中性色;红紫因含红较多,为暖色;蓝紫因含蓝较多,为冷色。因此,我们可以说,有红、橙、黄这些色彩组成的彩色画面和照片,具有冷调的性质,富有冷色的诸种情感特征。可是,宇宙万物的色彩关系往往是重合的,并非单纯以红、黄、橙、蓝、青等色彩组成。因而,凡是以红、黄、橙或主要以红、黄、橙构成的画面,都可以叫做暖调画面;凡是以蓝、青或主要以蓝、青构成的画面,都是冷调画面。 2、消色。有些物体对光源的光谱成分不是有选择地吸收与反射,而是等量吸收或反射各种光谱成分。这些物体看上去便不是彩色的。对各种光谱成分全部吸收的表面看上去是黑色的;反射绝大部分而吸收极小的表面看上去是白色的;等量吸收一部分,等量反射一部分的表面则是灰色的。黑、白、灰都不含彩色的成分,被称作“消色”。 消色在彩色的色彩配置和视觉效果上有很积极的作用。它和任何色彩配置在一起,都显得和谐协调,能收到令人满意的视觉效果。此外,由于消色是无性色,它与任何彩色配置在一起,均可利用自身的对比而使该彩色的色彩特征表现得更加鲜明。金色和银色的作用类似消色,他们与任何色彩相配,都能收到和谐效果。(待续) |
[72 楼] 姜传旺
[陈年泡菜]
09-3-2 10:22
原文由 大众数码摄影 发表 |
[71 楼] 姜传旺
[陈年泡菜]
09-3-2 07:38
原文由 云漫 发表 |
[70 楼] 云漫
[资深泡菜]
09-3-1 22:10
姜兄:谢谢!要去的话我会麻烦你。
|
[69 楼] 大众数码摄影
[泡菜]
09-3-1 21:22
中国移动伴我出行。
![]() |
[67 楼] 大众数码摄影
[泡菜]
09-3-1 17:00
上张2006年春节拍的片子祝贺中国移动全球通摄影俱乐部(新疆博州分部)成立。
![]() |
[66 楼] 姜传旺
[陈年泡菜]
09-3-1 08:54
热烈欢迎云漫资深来新疆拍片,7月底或8月初值得去新疆拍风光吗?回答是:搭伴结伙、择适当时机赴新疆拍片是最佳选择,这是所有来过新疆影友的深深体会。我所带的摄影团中的几位资深摄影家对我多次表示:新疆的摄影资源确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梦想在新疆拍到满意的作品,来一次那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而已。至少要赴新疆4次才能满足在新疆拍到满意作品的梦想。如果是以旅游为主,那么您就跟随大团队行动;如果是以摄影为主,那么您就要考虑到搭伴结伙成员的摄影水平、机型、聘请摄影指导老师、租用越野车、经济自主管理,相比跟团费用就明显增大。因此,我建议准备来新疆拍片的大腕摄影家们应选择后者,否则您相机还没架起来,数码先生们,在您身后大声叫喊,快走!快走!数码先生们的快走叫喊声未落,旅游先生们在您身后又大嚷起来,快上车,一点意思都没有!这些杂音不但干扰您的构思,严重的破坏了全部创作心情,这对内地来新疆拍片的大腕摄影家们是最不可取的形式。我想云南电视台旅游部的黄摄影家有深深的感触吧。小股行动灵活方便,想在那里停就在那里停,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但必需提醒的是一定要聘请摄影指导老师,不然会走很多弯路,花费更大。这要看摄影家的各自偏爱来确定,如果偏爱拍摄新疆之春,创作春暖花开胜似江南美景的新疆,那么5月20日至6月10日踏北疆摄影线即乌市\奎屯大峡谷\艾比湖自然保护区\怪石峪\夏尔希里\赛里木湖\库德尔宁\恰西\喀拉峻空中大草原\巴音布鲁克\塔干拉马大沙漠。行程约10--15天的时间;7—8月是拍摄新疆之夏和民俗的季节:9—10是拍摄喀纳斯金秋的季节;11--2月是拍摄新疆之冬的季节。来新疆拍片的人员最佳组合应是3人以下、6人以下、16人以下,主要是考虑到所租车型、费用的大小等因素。确定来新疆拍片时网上、或电话与我联系:(090-7669188) 手机:<**隐私保护,信息超过7天的手机号码不予显示**>九个摄影景点的介绍在这个(/showthread.php?threadid=576196)网页上可到,谢谢。
[姜传旺 编辑于 2009-03-01 09:02] |
[64 楼] 云漫
[资深泡菜]
09-3-1 07:41
姜兄,请问7月底或8月初值得去新疆拍风光吗?
|
[63 楼] 姜传旺
[陈年泡菜]
09-3-1 07:21
三、看到光的颜色
1、光的颜色的含义。比如一块黑色铁块在火炉中慢慢加温烧热以后,铁块的颜色便由黑变红,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铁块的颜色便由红变黄,再由黄变白,最后变成青白色。 根据这个现象,物理学中,以铁、钨等金属自绝对零度(--273c)起开始加温,并把水的温度升高而出现的颜色的色光,叫着光源色温度,间称色温。色温符号以k来表示,每升高1度时为1度k。加热至800度k时,便出现可见的暗红色;加热至3200度k时,其色温就与不同灯光相似;如加热到5500k度时,其色温就与日光相似;如再加热到25000度k时,就成为天蓝色了。 2、色温、色光、偏色三者的因果关系。色温的变化,必然会引起色光的变化,而色光的变化又必然影响彩色摄影的拍摄效果,导致被摄景物色彩的某种偏色。因此,学习彩色摄影时,必须首先搞清楚有关色温的一些基础理论。 法国著名画家克落德。莫奈(1840---1926),擅长风景画。他为了探索早、中、晚三个时间中光和色的不同变化,往往连续不断地对不同的同一景物反复地描绘,从中找出光与色的内在变化规律,并获得突出的成就。 绘画中光与色的关系,也就是彩色摄影中色温、色光、偏色之间的关系,其中色温是三者关系中的主要因素,色光、偏色的变化均有色温变化引起。所以,色温、色光、偏色三者之间的因果是:色温越高,蓝色光的成分越多,画面里的有关景物的色彩就会出现蓝色偏色;色温越低,红色光成分越多,画面里的有关景物的色彩就会出现偏红色。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的诗句,就是对色温、色光成分的偏色所赋予大自然奇丽色彩的绝妙写照。色温、色光、偏色之间的因果关系,似乎很简单,理解也不难。但是,在实际的彩色摄影中若要真正做到深刻领会、准确掌握、灵活而又恰当地去处理好这些因果关系,却并非易事,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比较长的反复探索和不断的实践过程。这是因为:(1)、人的眼睛,虽然对低色温所形成的红色色光比较敏感,容易直接观察到红色偏色对被摄景物的色彩影响。但是,对高色温所形成的蓝色色光人的眼睛对它却十分迟钝。譬如:阴天、雨天散射光条件下的景物色彩,直射阳光处于阴影部分的景物色彩,人眼看起来往往只感到暗和灰一些,却很难看出高色温蓝色色光所形成的蓝色偏色。而所有的彩色感光材料却对此十分敏感,无论是彩色反转片或彩色负片,对处于这类条件下的所有景物的色彩必然会出现程度不等的偏色;对低色温红色色光照射下的景物的色彩偏红现象,彩色感光材料还具有夸张性。(2)、直射阳光。不少人喜欢用晴朗天气的直射阳光拍摄彩色照片,认为在这种光下被摄体的颜色鲜艳。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呢?直射阳光下,被摄体的色彩有什么特点?首先可以肯定地说,晴朗天气,上午九时左右至下午四时左右的室外阳光是比较能稳定它的色温。与日光型彩色胶片所要求的平衡色温相符,有利于在彩色照片上准确地再现被摄体的色彩。这种直射阳光,它的颜色几乎是白的,是彩色摄影比较理想和易于掌握的照明光线。不过这种直射阳光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它的照明反差过大,被摄体的受光面太亮,阴影面太暗。这样被摄体亮面的色彩在很强的直射阳光照明下会显得较浅,削弱了原有的色泽,色彩的鲜艳程度也受到影响。而且,被摄体的亮面往往还会反射出日光的颜色,使亮面色彩的纯度降低。此时,被摄体的暗面则由于不能受到阳光的直接照射,仅为天空的反射光照明,故显得影调深重色彩的纯度也有所降低。这种过火的照明反差,也给曝光带来了困难。由于被摄体的影调从亮到暗包括很广的范围,有时胶片很难记录完全,致使亮部中最亮的一些影调和暗部中暗的影调失去细节,或二者失其一。所以,直射光虽有不少优点,从表现被摄体的色彩和细部层次来说,却不是彩色摄影最理想的照明光线。 3、慢射阳光。当天空中有薄云或呈现出轻微的雾蒙蒙状态时,太阳发出的直射光线和天空反射的散射光线二者之间在强度上和性质上的差别变小,使光线变得柔和起来。这时,被摄体亮面的光线比直射阳光稍微减弱,暗面的阴影也不像直射光线那么深重,使照明反差逐渐减弱,被摄体不致于损失亮面和暗面两极的层次。在这种光线下,由于被摄体亮面所接受的光线并不过强,亮面的色彩不至于被冲淡,亮面的反光较少,所以亮面的色彩比直射阳光下丰富。被摄体此时暗面的阴影变淡,即可表现出较多的层次,显现出暗面的色彩。实际上,散射光线在彩色影中是一种真实再现被摄体色彩最为理想的光线。漫射光由于照明反差有一定程度的减弱,使曝光变得比直射光阳光易于控制和掌握。 4、低角度阳光。清晨太阳刚刚升起不久,或者黄昏时,太阳的位置较低,直射阳光必须透过厚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这时的阳光不仅强度减弱,而且,有较多的长波红光到达地面,因而这种光线往往带有较多的红橙色。彩色胶片对 这种红色的反映比我们人眼敏感,这时拍出的照片,会比人眼看到的景象具有更多的红橙色调。这种红橙色调,主要反映在被摄体受光的亮面,使亮面在原有色彩的基础上增加了光源的颜色。在彩色摄影中如果表现出这种特点,就可传达出明显的色彩变化效果和时间概念。 低角度阳光所带来的红橙色调,在彩色摄影中,有时需要用滤色镜校正,有时则不需要校正。例如拍摄人物,为了正确还原被摄者的肤色,可再照相机前加一片雷登82或04这样的浅蓝色滤色镜,将多余的红橙色校正掉。又如拍摄日出、日落景色时,偏红色更能增添色彩气氛,便无需校正。有时还要故意加上红滤色镜,来强化其特别效果。 5、雾、霾、霭。大气中有雾、霭或由于悬浮着的细微烟尘而出现霾时,也属于一种慢射光线。这时,不仅阳光减弱,而且被摄体周围的散射光很强,大气层变厚,景物的色彩变得柔和,色彩的纯度降低。在大雾时的天气,景物几乎变为单一色,此时,雾的本身也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天气里景物所表现出来的肉褐色点,有利于强调出被摄景物的空间距离,被摄体离观者越远,显的影调越柔和明亮,色彩的纯度越低,而且向蓝青色调转化。 由于大气中的雾、霾、霭的色调较亮,能掩盖一部分景物的细节,所以也能减少那些分散注意力的细部,使风景照片的构图更为简练。雾、霾、霭常见出现于拔海较高的地域或靠近江面、海面、湖面的地方。因为,它使景物的影调趋于平淡,如果你要表现景物的深度层次,最好在画面中利用一点深调子的前景。这样,也可以使整个画面的影调丰富起来。 6、阴雨。在阴雨天气里,绝不可收起你的照相机,它同样可以拍到很有特别气氛的照片。在这种天气里,被摄体亮暗面的差别不再明显,变为比较均匀的影调,没有太亮的反光,也没有太暗的阴影,所以色彩表现的浑厚而均匀。拍摄彩色反转片时,你如果稍微减少一点曝光(1/3、或1/2级),可以获得色彩浓郁的照片增加一些曝光(1、3/2级)则能得到一张颇为雅致的淡彩色照片,不论拍风光还是人像,都容易得到成功。如果,你拍摄的是彩色负片,还可依个人的喜好印、放的深、或浅,从而达到重彩或淡彩效果。假如你不想要平淡的影调,可以有意地利用一点深调子的前景。这样,就能使阴雨天拍摄的照片也由深到浅的比较丰富的影调。阴雨天主要靠云层透过来的天空散射光照明,它的色温比晴朗的天气高,照片上会有过多的蓝色。如加一片类似如雷登81号滤色镜或(w4、a4)这样的滤色镜,便可使照片略为暖色,把多余的蓝色滤掉。 7、雪。阴天时的雪景,因主要靠天空的散射光照明,所以有轻微的淡蓝色。拍摄时可使用雷登81号滤色镜把多余的淡蓝色滤掉。晴天时的雪景,受光面呈白色。阴影面则反射出天光的蓝色,有时也反射出其它的环境色,使雪的亮面和暗面产生微妙的色彩变化,这时是拍摄雪景的最佳时刻。早晨和傍晚,由于太阳光的色温较低,含有较多的红色光谱,在雪地上能产生金色的效果,也是拍摄雪景的好时机。拍摄雪景,最好选在出太阳后,采用侧逆光,能表现出雪的起伏和层次,使阴影面显现出偏冷的色彩变化,并表现出白雪晶莹透明的质感。如果使用偏振光镜,可使天空变得更蓝,增强天空和雪地的色彩反差。在高原拍摄雪景,一般都要加用uv镜,滤掉紫外线辐射带来的偏色。 拍摄雪景时,大多数摄影师喜欢曝光略增加1——2档。其理由是,照相机里的测光镜(或单独使用的曝光表)在测光时常常受到雪景最亮度偏高的影响,容易导致曝光不足,所以要比正常曝光增加一级曝光量。 8、黎明、黄昏、夜晚。黎明的色彩有很微妙的变化,它以蓝青调为主,又加上受到阳光照射的部分呈现出的品红色,使画面具有很和谐、很生动的色彩效果。此时应以天空的亮度为曝光的依据,使天空在照片上显现为中等明暗的影调,地面的景物则作剪影处理。地面景物的轮廓宜交待清楚,使地面景物衬在较亮的天空上,同时,还应尽量避免地面景物的轮廓之间的相互重叠。 黄昏景色具有柔和的暖调色彩。由于此时大气层中尘埃、烟雾较多,常使远处景物的影调变淡,与近处较深的影调相对比,表现出空间深度感。如果被摄体结构单纯,轮廓鲜明,也可作剪影或半剪影(影调部分仍有一点细部层次)处理。 夜景的色彩由于受各种颜色灯光的影响,往往显得丰富艳丽。特别是在雨后拍摄,地面反光中会映出很漂亮的色彩,增强画面的艺术效果。室外的夜景如果包括天空,要表现出天空的层次,让建筑物衬托在微微发亮的天空上,最好不要把天空拍成死黑。夜景照片可用日光型彩色片拍摄,也可用灯光型彩色片拍摄,前者使画面具有较多的红橙色调,符合钨丝灯照明的色彩特征,后者则具有更多的蓝色。 黎明、黄昏、夜晚,不仅色彩变化多,而且被摄体的亮度变化也大,要改变曝光量应多拍几张,挑选其最成功的。 9、钨丝灯。普通的家用灯泡,碘钨灯以及照相拍摄使用的聚光灯、散光灯,剧场里的照明灯,都属于钨丝灯。它发出的光要比日光黄,色温低。在这种光线拍照,欲准确再现被摄体的色彩,应使用灯光型彩色胶片。如果用日光型彩色胶片拍摄,需要在照相机镜头上加上雷登80A(或c12、 B12)蓝色滤色镜,校正掉多余的红橙色调,但是,有时为了故意追求钨丝灯照明下的红橙色彩效果,虽用日光型彩色胶片拍摄,也可不加任何滤色镜校正,或者只加一块很淡的雷登82c(或c4、B4)浅蓝色滤色镜进行部分校正,仍使照片上保留一些红橙色偏色,后两种做法,还可以免除因加用滤色镜需补偿曝光而带来的困难(灯光下光圈本已开得很大,无法再增加曝光量),使拍摄能够进行。 10、电子闪光灯、荧光灯。电子闪光灯发出的光线是白光,接近日光的颜色,配合日光型彩色片拍摄,能很好的还原被摄体的色彩,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加用任何滤色镜。如果用灯光型彩色片拍摄,电子闪光灯显得偏蓝色,则需在闪光灯上或镜头上加雷登85B(或W12)滤色镜进行校正。 荧光灯(日光灯)发出的颜色特殊,这种灯管内填充的是汞气,它使管内的荧光磷发光,这种光线不是连续发射的光线,没法提高其色温,在这种光线下,用日光型彩色片拍摄会偏带棕调子的绿色;用灯光型彩色片拍摄会偏带蓝调子的绿色。欲校正这些偏色,需用专为荧光灯摄影而设计的滤色镜。 混合光源。日光与钨丝灯光这两种色温不同的光线,在一个场景中同时出现,称作混合光。实际上,这是许多夜景照片共有的特点。室外的夜景,同时接受傍晚的自然光(尽管很微弱)而混合,就等同钨丝灯光的照明。自燃光的色温高,光线较蓝,钨丝灯光的色温低,光线较红,典型色彩变化很有特色的混合光源照明。被摄体凡被自然光照射的部分发蓝光,凡被钨丝灯光照明的部分发橙色,呈现很生动的光线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对胶片类型的选择并不苛刻,可以用灯光型彩色片拍摄,也可以用日光型彩色片拍摄。前者能较准确地再现钨丝灯照射部位的色彩,自然光照射的部位偏蓝;后者能较好地再现自然光照射部位的色彩,钨丝灯照射的部位偏橙。 室内将钨丝灯和日光混合用,也会出现这种混合光源。不过,除去追求特定的光线气氛外,在室内一般都力求两种光源在色温上的统一。具体做法是:用灯光型彩色片拍摄时,或在窗子外面贴上黄橙色透明纸,降低窗子透射进来日光的色温;用日光型彩色片拍摄时,或者在钨丝灯上加浅蓝色的滤色镜。(待续) |
[62 楼] 姜传旺
[陈年泡菜]
09-3-1 07:14
2009年2月28日上午10.30,中国移动全球通新疆摄影俱乐部举行成立后的第一次专题摄影讲座,中国移动新疆※※※※公司总经理白志刚、副总经理李雪松等;全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自区摄影家协会主席李学亮,和几位副主席出席讲座会。
中国移动全球通新疆摄影俱乐部副总经理李雪松主席首先致辞后,接着全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自区摄影家协会主席(西部摄魂)李学亮开讲摄影基础知识讲座。他说:“摄影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只有踏实的认真对待和付出,才能得到满意的回报”。 “关于摄影曝光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摄影人只要切记:白加,黑减的法则,依据胶片厂家出厂时所标记的胶片感光度值,在上午12时后,每过一个小时减少1—2档曝光量,在下午6时以后每过一小时后既增加1—2档曝光量,如果考虑艺术效果,可加用某种滤色镜适量增加曝光量”。 “关于构图学方面的问题,学问就大了,建议影友们多读些关于文学、地理、※※方面的书籍,读的越多越对摄影构图有帮助和提高,要与画家、音乐家交知心朋友,要懂得美学,在某中意义上讲,摄影打拼的是,摄影人与摄影人之间文化底蕴的打拼,最终胜局者是文化底蕴深的摄影人”。 “关于获奖作品,能获得奖项的摄影作品,高明之处就在于高处普通摄影作品的细节方面,获奖的摄影作品大都具备旋律、节奏感,用光巧妙,构图简洁,视觉冲击力强,主题突出,寓意深刻6各方面”。 “关于新疆移动成立十周展览问题,一定要抓紧时间开拍,要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切记不要一窝蜂的都去拍一个题材,更不能有依赖思想,今天,去公司的几位主要领导都亲临现场,各地、州分公司的主管领导更应如此,理由很简单,展览是中国移动全球通新疆摄影俱乐部成立后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意义重大。” 讲座席间,全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自区摄影家协会主席(西部摄魂)李学亮展示了所拍摄的8×10原创作品。(根据视、音频讲座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
[61 楼] 白翼龙
[泡菜]
09-2-28 04:37
博乐使用的第一代无绳电话(大哥大)
![]() |
[60 楼] 姜传旺
[陈年泡菜]
09-2-28 03:48
原文由 观远 发表 |
[59 楼] 观远
[资深泡菜]
09-2-27 23:02
姜传旺:先睹为快,昨天拍的,八十老翁上花轿
![]() |
[58 楼] 姜传旺
[陈年泡菜]
09-2-27 11:57
谢谢器材版主大驾光临,期盼常来批评指导,的确这个组织大而新,具有极强的发展远景和旺盛的生命力,更需要恶虎器材版主提供质优、价廉新影友能接受的摄影器材宣传、报价和使用讲座。
|
[56 楼] 恶虎
[α|Sony论坛版主]
09-2-27 10:02
大组织哦~祝贺祝贺!
![]() |
[55 楼] 姜传旺
[陈年泡菜]
09-2-27 07:05
二、影响照片色彩的因素
在彩色摄影中,影响照片色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如下几点: 1、被摄体本身的色彩(被摄体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是由于光的作用。)物体受到光的照射,吸收了光线中的一部分光谱,反射出一部分光谱,形成物体的颜色。比如一种物体,在白光照射下,吸收了白光(红光+绿光+蓝光)中的绿光和蓝光,反射出红光,我们看到它的颜色便是红色。如果吸收白光中的蓝光,反射出红光和绿光,看上去便是黄色的。因为红光加绿光是黄的光。假如一件物体,对白光中的红、绿、蓝光都吸收,而不反射,我们看上去就是黑的。对红、绿、蓝吸收得极少,基本上全反射,那么看上去则是白的。倘若对红、绿、蓝光等量吸收一些,又等量反射一些,看上去就是灰色的的 。要知道物体对光的反射,由于投射光的的性质(软、硬)不同,强、弱不同,物体的表面结构不同,观看距离的远、近不同 ,而产生不同的变化,因而看上去色彩也不一样。 在直射光(硬光)照明下,物体会形成受光面和阴影面,亮面的色彩被冲淡,暗面的色彩被加深,在散射光照明下,物体显得饱和。同样道理,光线的强度越高或越低 ,物体的颜色都会被冲淡或被加深,只有光线强、弱度适合颜色还原才会饱和。 光滑的表面和凸起的球面容易反光,粗糙的表面和平面的色彩显得饱和。物体距观看的距离越近,比如室外的远景,色彩就越不饱和,而且还带些蓝青色的调子。 从以上几点看,如果在摄影中想把被摄体的色彩表现的饱和、鲜艳,用光时就不要太硬、太强。在表现光滑表面和球面物体的色彩时,应尽量采用柔和、间接照明,或加用偏振镜,来避免光滑表面和球面物体的表面反光。 2、光源的色彩。既然被摄体的色彩是对光线的反射结果,所以,光源的色彩如何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在拍摄时,光源往往决定着被摄体的色彩。例如:一尊白色的石膏像,在白光照明下显得是白的;在绿光照明下显得是绿的。一天中,早晨和傍晚的低角度阳光照射下的风景,受光面往往染上一层红橙色调,就是因为光源中红色光普多的缘故。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光源色能决定被摄体的颜色。光源色往往反映在被摄体的亮面,影响亮面色彩的变化。被摄体亮面的色彩是亮面原有的颜色加上光源色综合的结果。 3、环境的色彩。被摄体周围环境的色彩,有时也会影响到被摄体色彩的变化。尤其是在周围环境距离很近又很明亮的时候,对被摄体的色彩影响就更大一点。环境色的影响主要反映在被摄体的暗部。其阴面的色彩是暗面的原有色彩与环境色彩综合的结果。避免环境色影响的唯一方法是,使被摄体距离环境远一点,或者是环境变暗一点。 4、胶片的色彩还原性能。胶片的色彩还原性能,虽然不像光源的色彩、环境的色彩那样直接影响被摄体的色彩变化,但对彩色照片最终表现出来的颜色却有直接的关系。目前我们使用的彩色(正、负)胶片,由于生产厂家不同、型号不同,还有感光度的不同,宽容度不同。所以,彩色胶片的色彩还原性能是有区别的。比如,以彩色负片来说,日本富士新出产的“雷拉”胶片,在色彩还原方面力求接近人眼的视觉,是一种色彩还原表现很好的胶片,尤其适合拍摄人像。而美国柯达公司新生产的“爱克发125”彩色负片,则有很好的清晰度和颗粒细,同时,色彩饱和度也好。列举的这两种品牌的彩色负片胶片,都属于质量优良,口碑极好的胶片,目前,在中国市场销量最大,在使用中可以看得出他们之间的色彩还原还是有一定的细微差别的,在实际拍摄时,应视具体拍摄对象,去选定使用哪个品牌的胶卷。再说反卷片,如富士厂生产的新胶片“威尔维亚”,虽然,具有很高得清晰度,但拍出的人像皮肤的调子偏暗;美国柯达公司生产的“爱克发罗姆50”的还原显得较淡。而富士厂生产的"克罗姆50d”在表现皮肤还原调子上却在二者之间。 彩色胶片的感光度不同,对色彩的再现也有影响。即便是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品牌的彩色胶卷感光度低的胶片要比高的胶片色彩还原好。这说明,尽管拍摄的是同一景物,由于使用的是不同的彩色胶片,最终在色彩还原上很可能得到并不一样的或者完全不相同的色彩效果。同样的道理,彩色相纸品牌的不同,也会影响被摄体的色彩再现。 5、滤色镜的影响。在彩色摄影中所使用的滤色镜,有色彩校正滤色镜、色彩转环境、色彩补偿滤色镜三大类,这些滤色镜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颜色。色彩校正滤色镜和色彩转换境,都带有暖调的琥珀色和冷调的浅蓝色;色彩补偿滤色镜则有很淡的黄、品、青、红、绿、蓝几种色彩。在拍摄中如使用这些滤色镜,照片上的影像会再现出附加了这些滤色镜本身的色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摄体在照片上表现出的色调。至于那些彩色特殊效果镜,本身就往往带有较浓的色彩,用它们拍摄对照片的色调会有更明显的影响,所以,我历来都坚决反对和不主张使用它这些彩色特殊效果镜。 6、其它因素。除上述五个方面外,还有其它的一些因素影响照片的色彩,也应当注意:(1)、胶片拍摄使用前的保存环境、条件如何,胶片拍摄后的冲洗质量的保证等(2)、互易律失效带来的影响;(3)、后期冲印加工条件是否符合标准;(4)、观看照片时,照明光源的条件是否标准;(5)、所用的相纸、正片等材料是否标准;(6)、个人在色彩观念上的主观因素等。(待续) |
[54 楼] 棕须骏马
[泡菜]
09-2-26 10:38
这里好热闹,我是移动的高端客户上束花支持
![]() |
[53 楼] 鸣凤在竹
[泡菜]
09-2-26 10:32
姜老师的贴一定要支持,在博州我是率先使用大哥大(模拟)、数字、JBS手机的高端用户,特别是看到中国移动全球通摄影俱乐部(新疆博州分部)举行启动新闻发布会的消息,感到特别的高兴,又更进一步体验到中国移动用心沟通、优质服务的快乐,上张跟姜老师去怪石峪拍摄的冬景
![]() |
[52 楼] 姜传旺
[陈年泡菜]
09-2-26 08:38
应中国移动全球通摄影俱乐部博州摄影分部,部分新会员和工作人员的请求,陆续刊载有关传统、数码摄影的基础知识讲座,希望能对新入围摄影圈的影友有所启迪和提高谢谢。
第一部分传统相机摄影 (一九九二年七月在全国风光研讨会上的发言) 一、色彩的基础理论 1、色与光。太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色光混合组成的,七种色光所呈现的颜色是:红、橙、黄、绿、青、蓝、紫。这早在1666年就被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所发现,当时他采用※※镜,使太阳光产生的不同折射角形成折射现象,即色散现象,使七种色光像彩带一般清楚地展示出来。 七种色光之间的颜色过渡,并没有十分清楚的界限,不同的波长呈现各不相同的色光,各种色光又都可用一定的波长来表示。波长的单位通常以毫米(百万分之一毫米,符号hm)计算。 各种色光的波长如下: 红 635~680毫微米 橙 595~625毫微米 黄 570~595毫微米 绿 505~570毫微米 青 490~505毫微米 蓝 430~490毫微米 紫 395~430毫微米 从395~680毫微米这一段光谱范围内的各种色光,成为可见光波。在这一段光谱范围以外的有:红外线、紫外线、电磁波、x-射线、y-射线等,这些光波都是人眼所看不见的。 在彩色摄影的基础理论中,是把太阳光经色散分解成七种色光,归纳成为三种主要色光。即:波长395~505毫微米的蓝色光(包括紫、蓝、青色光);波长505~595毫微米的绿色光(包括绿、黄色光);波长595~680毫微米的红色光(包括橙、红色光)。红、绿、蓝三种主要色光等量混合后而形成白光,即:白光=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红、绿、蓝三种主要色光若作各种不等量的混合,就会形成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各种不同的色光。 2、光与景物色彩的关系。有光才有色,一切景物的色彩,只有在光线的照射才能显示出来。在黑暗中,景物的形态轮廓都无法看见,其色彩也必然完全消失。一切景物色彩的形成,均取决被它们所透射、反射和吸收的色光。例如:红色花朵的色彩,主要是由于吸收其余色光而反射红色光色光的结果;绿色叶子的色彩,主要是由于吸收其余色光而反射绿色色光的结果:蓝色海洋的色彩,主要是由于吸收其余色光而反射蓝色色光的结果;白色的雪,主要是由于对所有的色光,绝大部分都反射出来的结果;黑色的绒线,主要是由于对所有的色光,绝大部分都反射出来的结果;灰色的墙,主要是由于对所有的色光,部分的吸收,部分的反射的结果。 光变色变。一切景物的色彩均受色光的制约。例如:青色照射下的红色花卉,其色彩变成暗红色或几乎接近黑色。这是由于青色色光绝大部分被红色花卉吸收,而又没有红色色光可以被反射的结果。同样,在红光照射下的绿叶,其色彩也会变成接近黑色。又如:曙光照射下的白色景物(白雪、白墙、白衣等),均会呈现出一定的黄红色,这是由于白色物体能够反射各种色光的结果。 光线照射的角度对景物色彩的变化影响很大,这不仅仅表现景物色彩鲜艳程度的差异方面。例如:在逆光照射下,景物色彩往往比较鲜艳,侧光次之,顺光较差。此外,还表现在景物色彩的变化方面。例如:松树上的叶子,在正面、侧面光的照射下,都呈显深浅不同的翠绿色,但在逆光透射下,却往往变成以黄为主的黄绿色。又如,逆光透射下的黑色头发的高光部分,将会变成晶莹的白色。 总之,在光与色的关系中,光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只有深刻认识并逐步掌握光与色之间内在的变化规律,才能在彩色摄影的拍摄实践中避免失误。 3、色彩三要素。在自然界中各种景物的色彩都是十分丰富而又千差万别的,为了便于研究色彩的一些基本特性,可以把色彩归纳为色别、明度、饱和度三个要素,统称色彩三要素。(1)、色别。色别指的是各种不同色彩之间的差别,即各种色彩名称。色别基本上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标准色以及各种中间色。(2)、明度。明度又称亮度,是指某一色彩,由于接受光照的弱强不同,而形成的敏感深浅的程度。例如:强光照射下的红色景物,往往表现为鲜 红色;而在暗淡下的同一红色景物,则往往表现为暗红色。光照的强弱,导致了色彩敏感深浅的变化,使景物具有丰富的色彩层次,形成了一定的色彩立体感。 另外,七中标准色本身的色彩明度,彼此间也存在着一定的明暗深浅的差别。黄色的视觉印象最为明显,橙色与绿色居中,红于青次之,紫色最暗。(3)、饱和度又称纯度,是指色彩纯度或色彩鲜艳的程度。饱和度越大,色彩越鲜艳;饱和度越小,色彩越淡。色彩饱和度除了取决于景物色彩本身固有的基本特性外,往往还受到下列诸因数的影响:光照的强弱,光线照射的角度,色光的变化,拍摄距离的远近,镜头焦距的长短,空气的净浊,雨、雾、雪的影响以及彩色感光材料本身的某些性能特点等等,这些都会使景物色彩的饱和度发生有利的或不利的变化。这点,在彩色摄影的创作过程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饱和度越大,色彩越鲜艳,但不一定说明彩色照片的质量越完美。一张成功的彩色摄影作品可以鲜艳的色彩见长,也可以淡雅秀丽的色彩取胜。 4、三原色。白色的阳光是由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三种主要色光等量混合构成的,而自然界一切景物色彩的形成,都是由于他们对这三种主要色光的透射、反射、吸收的结果。因此,在彩色摄影有关色彩的基础理论中,将红、绿、蓝三种主要色,称作三原色光。三原色光与三原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绘画和印刷术语中所提及的三原色,是指的红、黄、蓝三色。 5、三补色光。在三原色光中,减去其中一种原色光,而由剩下的两种原色光混合而成的色光,即为减除的原色光的补色光。例如:在三原色光中,若减除红原色光,而剩下的绿和蓝两种原色光混合成为青色光,这青色光即为红原色光的补色光;若减除原绿色光,而剩下的红和蓝两种原色光混合成为品红色光,这品红色光即为绿原色光的补色光;若减除原蓝色光,而剩下的红和绿两种原色光混合成为黄色光,这黄色光即为蓝原色光的补色光。因此,在彩色摄影有关色彩的基础理论中,将黄、品红、青三种色光,称作补色光。 6、色光的组成关系。三原色光和三补色光的组成关系即:每一种色光都是由它相邻的两种色光所组成的,它们的组成关系排列如下: 红色光由黄色光和品红色光组成; 绿色光由黄色光和青色光组成; 蓝色光由品红色光和青色光组成; 黄色光由红色光和绿色光组成; 品红色光由红色光和蓝色光组成; 青色光由绿色光和蓝色光组成; 根据以上排列的内容,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每一种原色光都是由两种补色光混合组成;每一种补色光都是由两种原色光混合组成。同时,所有两种色光的混合都应该是等量的,否则就不可能组成真正纯粹的三原色光或三补色光。三原色光和三补色光的互补关系。即:处于每一原色光所在位置对面的色光,就是该原色的补色光,这样,根据色光五星图,就很容易将三原色光与三补色光之间的互补关系,排列出来: 青色光是红色光的补色光; 品红色光是绿色光的补色光; 黄色光是蓝色光的补色光。 而每一种原色光和它所对应的一种补色光相混合,就会构成白色光,即: 白色光+青色光(绿色光+蓝色光)=白色光; 绿色光+品红色光(红色光+蓝色光)=白色光; 蓝色光+黄色光(红色光+绿色光)=白色光; 熟悉和牢记三原色光与三补色光的组成关系和互补关系,对于深入理解彩色感光材料的成色原理,将会带来一定的方便。 7、加色法。由红、绿、蓝三种原色光相加混合,产生丰富多彩的色彩变化的原理,称之为加色法原理。用加色法原理获得彩色影像,在设备和操作上都比较复杂,三个影像也不容易做到完全重合,以此在一般的彩色摄影中,目前采用的比较少。但是,随着航天科技的迅速发展,在遥感技术及彩色影像处理领域里,加色法原理却被广泛应用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8、减色法原理。减色法原理是把三原色光的补色光,即:黄、品红、青三种色光重合起来,产生各种各样色彩的方法。而每一种补色光,都是从白色光减除于它相对应的原色光后所形成的,所以称为减色法原理。目前的彩色摄影中,所使用的彩色感光材料,大都采用减色法原理制成的。它的操作比较容易,可以用于大量制做各种性能规格的彩色片和彩色纸。(待续) [姜传旺 编辑于 2009-02-26 08:43] |
[51 楼] 姜传旺
[陈年泡菜]
09-2-26 08:29
原文由 菠萝迷 发表 |
[50 楼] 菠萝迷
[泡菜]
09-2-26 08:22
俺也系移动一分子,不过最近没怎么拍片,敬上草莓一盘添砖加瓦吧
![]() ![]() |
[48 楼] 姜传旺
[陈年泡菜]
09-2-26 08:08
原文由 老赛里木王 发表 ![]() |
[47 楼] 姜传旺
[陈年泡菜]
09-2-26 07:59
谢谢新疆博乐无冕之王影友长期以来对中国移动的厚爱和支持,同时钦佩你对新闻摄影题材高度敏锐的新闻敬业精神,期望戒骄戒噪,拍摄更多反映移动题材的优秀摄影作品,以摄影图片说话,为中国移动博州摄影俱乐部做出巨贡。
|
[46 楼] 新疆博乐无冕之王
[泡菜]
09-2-25 18:06
中国移动※※※※新疆有限公司博州分公司,于2009年02月24日举行中国移动※※※※新疆有限公司VIP全球通摄影俱乐部,博州摄影分部成立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图为摄影俱乐部会员填写入会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