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冻人―――春节木兰围场猎色记
2396 42
[14 楼] 风谷子 [泡菜]
09-2-14 15:17
有意表现雪的质感,权当糖水片... 
[13 楼] 风谷子 [泡菜]
09-2-14 15:13
继续...
[12 楼] 无限风光1951 [泡菜]
09-2-14 15:13
片子拍的好,就是坝上的雪地已经被人踩惨不忍睹了,没想到有这么多影友去踩点。贴一张我们在小河头拍的雪地片。12月30号暴风雪后拍的,气温零下35度,刚被暴风雪抚平的雪地平坦极了。
[11 楼] 风谷子 [泡菜]
09-2-14 15:11
and
[10 楼] 风谷子 [泡菜]
09-2-14 15:08
数码拍的
[9 楼] 风谷子 [泡菜]
09-2-14 15:06
当天因为早上不够冷,温差不大,到了小河头,没有见到想象中的雾凇,景色也不算很漂亮,只用数码糊乱拍了几张
[8 楼] 风谷子 [泡菜]
09-2-14 14:59
这棵树浪费了不少胶卷,可就是拍不好,老觉得前面的雪不够干净洁白
[7 楼] 风谷子 [泡菜]
09-2-14 14:54
三拐子沟周围其实有许多已经结了冰的溪流暗藏在下面,上面再覆盖上一层厚厚的雪,人踩在雪上,有时一下了没到膝头,那吱吱喳喳的响声,在我听来十分动听。
[6 楼] 风谷子 [泡菜]
09-2-14 14:44
第一次见到雪,第一次拍雪,第一次亲身感受冰天雪地的寒冷与美丽,心里哪个高兴劲!真想高呼起来!
[5 楼] 风谷子 [泡菜]
09-2-14 14:38
三拐子沟的早晨,暖暖的阳光洒在广袤的原野上...
[4 楼] legendzong [泡菜]
09-2-14 14:36
夫妻二人都爱好摄影呀??难得,难得,真难得。
[3 楼] 风谷子 [泡菜]
09-2-14 14:33
第一天.上午三拐子沟、小河头创作,拍摄风雪中的白桦、溪流、羊群,下午杨树背沿线创作,拍摄夕阳下的桦树林。
早上的气温大概在零下二十多度(由于是暧冬,倒没有往年的零下三十多度的记录),不过感觉手脚指头麻木,曝露过久甚至有人喊叫手脚不是自己的了,鼻子呼出的热气很快就在围巾和口罩上结成霜。这个时候象我们这些来南方的人是不会轻举妄动的,每次早上出门前总会十分郑重地穿戴上所有的装备,武装得象个飞虎队员,然后在向导的带领下,在冰天雪地中深一脚浅一脚、屁颠屁颠地拍来拍去,尽情享受这美丽冻人的北国风光……
[2 楼] 风谷子 [泡菜]
09-2-14 14:29
酒醉饭饱之后,出得店门,一股北风扑面而来,此时街上的温度大概在零下4度左右,风吹在脸上终于有了些冷的感觉,不时听到阵阵的鞭炮声,到处可见烟花在空中升腾的灿烂场景,(谁说北京不准烧鞭炮烟花?)这让我们感受到了异乡过年的气氛,倍感亲切,于是忍不住打了个电话问候家里的小孩和老人,千里之外,希望他们同时也过得温馨开心!
终于等到了火车开动的时刻。晚上8:50发车,要经过大概7个小时的行程,才在早上4点左右在一个叫做“四合永”的车站下车。晚上就在火车上的卧铺上睡了,好在火车上的暖气很暧,大概是大年初一的原因,出门的旅客非常少,整节车箱就我们几位色友,我们都打趣说这趟车让我们包了。安顿完后有人喝起了啤酒开始畅谈人生,我睡得不是很踏实经常会醒,一路上火车不断地停车,令我心烦得很。我猜是逢站必停,数数大概停了有成十个站,隐隐听到色友那甜甜的睡梦声,令人羡慕!由于睡不着,只能时不时地到车厢连接处抽烟,还时不时地打开车窗上的窗帘瞅瞅外面,可惜外面漆黑一团,什么也看不见。终于挨到了早上4:00,准备到“四合永”站了,起床是一个很痛苦难受的时间,乘务员告诉我们外面是零下10多度,于是大家不停的加衣服把乘务员逗的直乐,他说不会那么冷,我们害怕还是全副武装、车里太热大家只能躲到车厢连接处,那里凉快一些!对我这个南方人来说,在这零下15-17度工作是一个考验,长了这么大从来没有试过穿这么多衣服,的确太夸张了。拍摄也许人生中一种以吃苦为乐的事情,有一种想不到的推动力鼓励着我如此坚强!
出的站来我们此行到坝上拍摄的色友全部集中好,分别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总共18个人,清点好人数,我们4人/辆共分乘五辆越野车,在天上的繁星照耀下向坝上进军。
经过三个多小时越野车的颠簸,终于在黎明的曙光中,我们出现了在内蒙古的克什克腾旗的场景中。未顾得上吃早餐,我们就按照事先的拍摄计划,转上三拐子沟、小河头创作。
[1 楼] 风谷子 [泡菜]
09-2-14 14:25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不知从何时起,心中就已经开始对冰天雪地的北国风光无比向往。迷上摄影后,更是欲将手中的相机去表现无垠的北国风光。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很难有空实现这个愿望,元旦太短,唯有春节可以 “偷得浮生半日闲”。入冬之后,心中的这份欲望越来越强烈,于是对同是影友的LP提出想在春节去北方拍雪景,一拍即合,果真臭味相投!于是两人合计,上网查找,选来选去,最终还是选择我们前年秋天曾经去拍过的地方--坝上(即木兰围场)。令人高兴的是,通过我们的发动,还在本地邀上了三五知己,使得后来的色影旅途增添了许多热闹与快乐!
关于木兰围场,网上大把的介绍,摘录少许如下:
“木兰围场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过渡带,远望犹如横亘在冀北山地与内蒙古高原之间的一系列大坝,因此,又有“坝上”之称。由“坝”根向南,则是连接坝上高原和冀北山地的丘陵山地地带,由厚厚的沙土覆盖的古老花岗片麻岩构成的山岭呈浑圆状。这里也是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由于森林植被十分丰富,沙土层已被牢牢锁住,使之不能形成流沙。保护区的南部是冀北山地的北端,此区域多为崇山峻岭,山高坡陡,地势险峻,沟壑深幽,林木葱郁,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
木兰围场在清代是原始森林和辽阔的蒙古草原。木兰围场,是满语、汉语的混称。木兰是满语"哨鹿"的意思。木兰是满语哨鹿之意。何为哨鹿?打猎时八旗兵头带戴雄鹿角,在树林里口学公鹿啼叫,引诱母鹿 ,是一种诱杀的打猎方法。围场是哨鹿之所,即皇帝打猎场所,统称承德皇家猎苑——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与内蒙古草原接壤;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处水草丰美、禽兽繁衍的草原。“千里松林”曾是辽帝狩猎之地,“木兰围场”又是清代皇帝举行“木兰秋狝”之所。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为锻炼军队,在这里开辟了一万多平方千米的狩猎场。每年秋季,这里都举行一次军事色彩浓厚的狩猎活动,史称“木兰秋狝”。在清代康熙到嘉庆的一百四十多年里,就在这里举行木兰秋狝一百零五次。公元1681年,康熙皇帝在这里建立了方圆一万平方公里,含72围的狩猎场。到嘉庆25年(公元1820)前后140年共举行“木兰秋狝”105次。1690年,康熙在这里举行了著名的平定噶尔丹叛乱的乌兰布通战役……”
出发之前,必须将做足准备功课,上网查找了有关雪景拍摄的注意事项,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防寒,这当然包括人身与相机器材的防寒。坝上的冬天,一般都在零下二三十度,无论对人或对相机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网上很多帖子都很强调极寒条件下拍摄的艰辛,平时我特别怕冷,又是第一次北上在如此寒冷条件之下从事户外拍摄活动,所以在出发之前我心中一直打鼓,怕真的适应不了那里寒冷的气候,为防万一,还是听从网上大侠们的教导,从头到脚采购了一批专业的户外防寒衣物与装备,简直是武装到了牙齿:鞋子是高邦专业防冻登山鞋,袜子三双,裤子是从里到外依次是排汗内裤、保暖内裤、抓绒裤、冲锋裤四条,衣服从里到外依次也是排汗内衣、保暖内衣、羽绒衣、冲锋衣四件,帽子除了罩上打劫帽(只露眼睛出来的那种),外面还必须戴上抓绒帽,绕上围巾,戴上黑镜(防雪盲),手要戴两双手套,一双厚的,一双簿的(操作相机时用)。数码相机的电池也准备多几块,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温之下,电池会很快没电,如果准备不足,到时只有对着美景发呆叹气之份了。好在我的相机是纯机械相机,哈苏和FOTOMAN617,不存在电池的问题,LP用的是数码相机,也给相机买了一个防寒套。如此作了充足的准备之后,带上两箱满满的行装,每人还外背几十斤重的摄影包,怀着满腔的热情与憧憬,大年初一,我们上路了……
中午12:10的飞机,下午3点后到北京。在南宁,气温8摄氏度,小雨,南国的冬天由于是湿冷,身上穿的衣服不算少,可是到了北京下飞机后,气温4摄氏度(由于今年是暖冬,北京气温在大年三十前就回升了),感觉比南宁还暖和,特别是从机场到火车站的大巴上,由于开着暖气,身上还穿着南宁时的多件衣服,感觉热得难受,身边的影友“老黄牛”不断地脱衣服。我虽然尚可忍受,但是心里却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带多衣服来了,同伴开始有人调侃地怪我忽悠了他们,说坝上很冷,害得他们穿戴这么多衣服来,哪有冷的样子?我只好回应说,现在还是在北京,离坝上还有好几百公里,真正到了那里,你们不冷得够呛才怪!其实说这话我也自己怀疑自己,更担心此行的目的地不象想象中的寒冷,没有雪就枉行了。
到了北京火车北站(西直门)是下午的4:30,寄存好行装,离晚上8:50的火车还有好几小时,我们一行六人就在附近乱逛,走着走着,肚子开始咕咕叫了,在离火车站百十米,我们发觉一家外观装修得挺个性的饭店,上书“ⅩⅩ全德涮羊肉馆”几个黑体大字,想到大年初一终于可以在北京腐败一餐,我们立即兴奋起来,纷纷鱼贯而入, 点菜上酒,开怀畅饮,直到淋漓尽致!
手机拍下涮羊肉的腐败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