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柯达电影胶卷
19453
160
[11 楼] malcolmma
[资深泡菜]
09-2-26 16:51
当然除了D96之外,使用常见的HC110、XTol、Rodinal等显影液对付5231也都可以获得很好的表现。XTol我还没有开,说不出什么;Rodinal我试过一次,不过冲洗数据计算错了,搞得底片很厚。不过想提醒一下,Rodinal最好是用Agfa原装的,而不是DIY的,曾经尝试过用几种配方的Rodinal来对付Kodak的卷,颗粒明显比Agfa原装的要粗很多,这是题外话了。
这次就说说用HC110来冲5231吧,关于HC110的特性可以参加Kodak的官方文档J24,或者Michael A. Covington的Kodak HC-110 Developer An Unofficial Resource Page。 之前放狗爬文发现对岸有朋友尝试过HC110对付5231的一些样片,觉得使用5231 EI125 / HC110 B 4m@20C的环境下表现得比较好,我也以此为根据做过几次尝试。但我比较习惯使用HC110 H/F这两种比较低浓度的比例药液,HC110 B我觉得反差会比较大。 Kodak Plus-X 5231 EI125 / HC110 F 10m@20C ![]() Kodak Plus-X 5231 EI125 / HC110 F 10m@20C ![]() ![]() Kodak Plus-X 5231 EI125 / HC110 F 10m@20C ![]() |
[10 楼] malcolmma
[资深泡菜]
09-2-25 15:45
再试一下将5231推高整一档到EI160,使用D96 1:1同样EI80的显影时间,可以说是到达Push一档不加显影时间的极限。
从底片密度上来看并没有明显的减薄,反差也没有呈现直线上升的现象(迫冲最讨厌的就是反差不好控制!)。 Kodak Plus-X 5231 EI160 / D96 1:1 / 8m30s@20C ![]() ![]() Kodak Plus-X 5231 EI160 / D96 1:1 / 8m30s@20C ![]() ![]() Kodak Plus-X 5231 EI160 / D96 1:1 / 8m30s@20C ![]() |
[9 楼] malcolmma
[资深泡菜]
09-2-25 15:36
好,又到3点3,tea break时间可以再码些文字。
用过Kodak民用的TMax100、Plus-X 125的朋友都应该知道,这两款film都可以在Push一档之内的情况不需要增加显影时间都可以得到密度正常的底片(好像新的TMax400也可以),5231也同样具备此特性,在Push一档之内的情况下无需增加显影时间,也就是说在EI80-160之内可以使用同样的显影时间;最开始我也有那么一点半信半疑,还专门向朋友借了台密度计来测定一下,结果还是证明Kodak还是挺厚道的。 Kodak Plus-X 5231 EI100 / D96 Stock / 5min@20C ![]() Kodak Plus-X 5231 EI100 / D96 Stock / 5min@20C ![]() Kodak Plus-X 5231 EI100 / D96 Stock / 5min@20C ![]() ![]() Kodak Plus-X 5231 EI100 / D96 Stock / 5min@20C ![]() |
[8 楼] malcolmma
[资深泡菜]
09-2-25 15:21
原文由 SRT101 发表 TP就别想了(想也没用 ![]() 用D96 1:1来冲出来底片比较锐利,所以可能会比较好扫描;5231是个比较怪异的film,本来是低感度的film,但是片基却比高感度的5222或者民用的TriX、HP5都还要厚,厚度也可以与TP做PK了 ![]() |
[7 楼] SRT101
[陈年泡菜]
09-2-25 10:04
柯达TP是我用过最优秀的BW胶卷了,可惜已经停产
D96 1:1 比直接用原液柔和很多 |
[6 楼] malcolmma
[资深泡菜]
09-2-24 21:10
用D96 Stock来冲5231有时再有些柔柔的感觉,可能会觉得不够Sharp。通过调整药水的比例就可以解决,使用D96 1:1来对付5231就可以得到更为锐利的表现。
Kodak Plus-X 5231 EI80 / D96 1:1 / 8m30s@20C ![]() Kodak Plus-X 5231 EI80 / D96 1:1 / 8m30s@20C ![]() |
[5 楼] malcolmma
[资深泡菜]
09-2-24 21:03
原文由 SRT101 发表 呵呵,慢慢来 ![]() 从5231的标称ISO值开始,在日光下为EI80,灯光下为EI64(降低1/3档)。拍电影与一般日常拍摄不同,在每出电影最后打字幕那里都不难发现有专门的灯光角色,对于电影拍摄来说,可以说是有恒定均一的光源(拍外景就另当别论了)。所以电影film都是对于某一色温值标定其EI值。既然在日光下为EI80,就当在一般环境下的标准ISO值为80! 使用D96 Stock作为显影液,我习惯是使用5min@20C的数据进行冲洗,将药水倒入冲罐后首分钟内连续翻转片罐以及拍打片罐底部(主要是将付着在film上的气泡拍走),翻转冲罐的手势也有点讲究,虽然Kodak对于5231的官方文档中只有大型循环式冲机的推荐冲洗方法,但从Kodak关于TriX、TMax等民用film的官方文档上都有强调翻转片罐是必须180度翻转。对于计时,我常用的冲罐是Paterson的,罐顶是个大漏斗,将药水全部倒入漏斗后开始计时,药水全部流去罐内约需要2-3秒左右的时间。 Kodak Plus-X 5231 EI80 / D96 Stock / 5min@20C ![]() Kodak Plus-X 5231 EI80 / D96 Stock / 5min@20C ![]() |
[4 楼] SRT101
[陈年泡菜]
09-2-24 17:01
用了几种显影冲洗都不是很理想
|
[3 楼] malcolmma
[资深泡菜]
09-2-24 12:52
既然说黑白film,当然最先就要说一下用来冲洗的药水。Kodak官方推荐是使用D96配方来进行冲洗5231和5222,可能原来都是电影厂来进行整盘film的冲洗,Kodak并没有发售包装的配方药,只提供配方数据进行配制。
------------------------------华丽的分割线------------------------------------- 温水(50-52C)---------------------750ml Metol / 米吐尔 ----------------------1.5g Sodium Sulfite / 无水亚硫酸钠 -------75g Hydroquinone / 对苯二酚 ------------1.5g Borax / 硼砂 -------------------------4.5g Potassium Bromide / 溴化钾 ---------0.4g 加水到1000ml ------------------------------华丽的分割线------------------------------------- 上述的药品在一般的化学试剂店都可以很容易买到,100块以下就可以收齐所有的药品配制使用。 相对于常见的D76配方,D96减少了米吐尔、无水亚硫酸钠的用量,增加了一种药(溴化钾)。因为溴化物的加入,辅助去除底片上的灰雾,提高了底片的清晰度;减少无水亚硫酸钠的量,对银盐溶解作用也稍微减弱,阶调也更丰富,同时只是减少1/4的量,依然保持有D76相似的细颗粒特性。而5231、5222的反差相对于民用的TMax、TriX等film来说,反差会略低,用D96来冲洗刚好可以得到合适的反差基调。 |
[2 楼] malcolmma
[资深泡菜]
09-2-24 12:24
呵呵,101兄终于都忍不住开贴了
![]() 作为Kodak的专业产品,5231和5222相对于民用film来说,其对应EI值的表现相当来说也比较有自己的特点,至于迫冲,可以说是一种bonus,但为了迫冲而用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5231和5222的冲洗数据和资料在网上都比较少,我也用了大概一年左右这两种卷,也想慢慢码些字,和各位朋友分享一下。 |
[1 楼] SRT101
[陈年泡菜]
09-2-24 10:09
最近试用了柯达的5222 5231两种黑白电影分装胶卷,感觉它们都有着柯达黑白胶卷一贯的优点,片基厚,棵粒细腻,宽容度大.因为没有官方的冲洗数据,所以只好自己试验着冲洗及在网上借鉴网上其它网友的数据,发现网上有的网友发的把ISO250度的5222逼冲到ISO1600来使用的片子,但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自己也试了几种显影的配方来冲洗及逼冲5222及5231也发现并没达到很理想的效果.主要原因是在加几档逼冲后反差大,无法展示此两种胶卷在其原ISO值下优美的灰过渡,很是郁闷.特开此帖只为使用此类胶卷的朋友上来说说自己的冲洗配方及冲洗数据和上图作交流,以其提高其胶卷使用成效.
[SRT101 编辑于 2010-08-22 1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