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老照片重拍-----每日一图(已更新)
79241
1433
[716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21 08:12
中山路、德县路口·2009
![]() |
[715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21 08:11
106、中山路、德县路口(1)
这是一张德占时期的明信片,场景是中山路的一段街景(德县路----费城路)。这一段在当时是欧洲人区向※※区过渡的区域,因此,在建筑风格上也有了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建筑物上没有了塔楼,但与※※区的建筑相比依然有高大的山墙,并且建筑物的高度、门窗的大小方面仍然有着欧式建筑高大、宽敞的风格。 ![]() |
[714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20 08:08
新照片拍摄于南海路,该建筑经过多次修缮成为现在的样子,与老建筑相比,除一楼明廊封闭外,基本没有变化而且保存得十分完好,是青岛市※※优秀建筑。
|
[713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20 08:08
海滨假日旅馆·2009
![]() |
[712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20 08:07
105、海滨假日旅馆
这是一张拍摄于第一次日占时期的老照片,照片中的建筑是位于南海路23号的海滨假日旅馆,建于1904年。建筑面积5694.29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砖木钢结构,红瓦坡顶,三层带外廊,平面呈条形,布局严谨,中轴线左右对称,大门居中,整个建筑以红砖清水墙白灰勾缝,两端局部山墙为混水墙,比例适当,简洁明快,具有德国中世纪民居建筑的装饰手法。 德占初期的青岛城市规划中,就将度假、观光、疗养作为城市的主要功能,在维多利亚湾(现在的汇泉湾)建了大型的海水浴场,在岸上建了一座大型的假日旅馆,是当时中国最好的假日旅馆,1912年孙中山来青岛时曾下榻于此。青岛解放后为※※用房,后为汇泉酒家,现在是青岛城市建设集团办公用房。 ![]() |
[711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19 14:17
辽宁路最后的老建筑·2009
在辽宁路、黄台路口有一排老建筑,日占时期是一日本洋行,解放后是商场、居民楼。当年辽宁路一带是仅次于市场三路、聊城路区域的日本人居住区。随着岁月的流转,小鲍岛渐渐地发展为仅次于中山路的第二商业中心。2002-2003年,“小鲍岛”的老街坊被悉数拆除,第二商业中心的功能也被新兴的高科技电子产业所取代。截至2009年4月,仅存的位于辽宁路、黄台路口的一片老建筑,也在拆除中,就是下面这个建筑。 ![]() |
[710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19 14:17
当年的日本神社大庙
抗战胜利后,神社内的物品被中国百姓哄抢一空,国民※※将青岛神社改为“忠烈祠”,纪念抗日阵亡将士。此举受到非议,才不得不同意拆毁。1946年初,门口的木结构的大鸟居被拉倒。神社的殿堂内一段时间曾住着许多附近各县解放前夕来青的流亡学生,因而被改为“国华中学”。 1949年之后,神社内的建筑物陆续被拆除,神路两侧的樱花树在1970年代末被伐除,改种雪松。目前这里是青岛儿童乐园和老年大学的所在地,但其面积仅为当年神社驻地的四分之一。 ![]() |
[709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19 14:16
新照片拍摄于儿童公园门前,照片中左右两侧的花坛就是当年“日式石灯笼”的基座,两张近百年照片相比变化很大。1、1949年之后,神社内的建筑物陆续被拆除。2、神路两侧的樱花树在上世纪70年代末被伐除,改种雪松,只有神道还留有当年的一点踪影。
目前当年的“青岛神社”尚存樱花路两侧的小型石灯笼的底座,108级石台阶,二鸟居 的柱础以及神社派出所旧址。现在这里是青岛儿童乐园和老年大学的所在地,但其面积仅为当年神社驻地的四分之一。 |
[708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19 14:16
日本神社旧址·2009
![]() |
[707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19 14:15
104、日本神社旧址
这是一张拍摄于第一次日占青岛期间的老照片,场景是日本神社,就是现在的儿童公园。青岛神社建于1918-1919年,位于贮水山北麓,设在辽宁路的山门是一个“开”字形的大型石牌坊,日名“鸟居”,两柱间宽10米许,高近15米,中间有一块竖匾,上书“青岛神社”四个字。两侧有一对巨大的日式石灯笼,形状类似中国的宝塔,系用大块花冈石堆砌而成。山门前还立有木栅和“车马止”字样的告示牌,昭示此处是圣地。进入山门后是一条笔直而漫长的山路,直达山顶,路两旁栽种着从日本国内移来的樱花树。步上百余级石阶,正面又有一架较小的第二鸟居,鸟居两侧也有一对小型石灯笼,穿过鸟居即来到庙堂前。庙堂分为三个殿,全部是木建筑。前殿为拜殿,殿前立有一杆日本国旗,侧面有一个蓄满清水的石槽和一把长柄木勺,香客须洗手漱口“净身后”方能入内。拜殿坐落在有4级台阶和低矮护栏的台基上,它是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也是最热闹的所在,一般都在这里参拜。 自1915年起,日本向青岛大批移民,这个时期的小鲍岛,已与大庙山(现贮水山)相邻。日本人为了完善这一区域的功能,还在黄台路上建起了一座西本愿寺和日本高等女子学校(现青岛医学院)。在德平路路口,辟建了一座日本第一寻常小学(现第二体育场)和一所日本邮局。上个世纪的20年代以前,小鲍岛一带完全是日本侨民的居住区。每逢节假日,日本人都要到大庙山上去“游山”,到聊城路去“逛街”,到附近学校的运动场上去打棒球、踢足球等等。那时的辽宁路叫“若鹤町”,黄台路叫“三笠町”,益都路叫“川崎町”,这些路的两侧全是矮小的日本式建筑。 ![]() |
[706 楼] 米老虎
[资深泡菜]
09-10-18 20:27
来看CL9606兄,上几张小青岛的风景。
![]() ![]() ![]() |
[705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16 12:25
后来,随着大鲍岛市井的持续繁荣,带动了整个中山路的商业快速发展,三十年代以后,中山路一带成了青岛的商业、金融、文化、旅游、餐饮和娱乐中心,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九十年初期。
没有了往日喧嚣的四方路一带 ![]() |
[704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16 12:21
这个时期,有一条路把大鲍岛※※区与其比邻的欧人区连接在了一起,这条路就是现在的中山路。那时侯的中山路,一条路有两个名字,欧人区的路段称为弗里特利希街,大鲍岛※※区的路段,则叫山东街。道路两旁的建筑,也因华洋的分区各有风情。
曾经繁华的黄岛路 ![]() |
[703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16 12:16
被称之为里院的“院落”
原先大鲍岛的居民,有些也重新购得房产,继续居住在这里;有些则租下门面房,做起了规模不一的买卖,并与外都来的华商共同开创了殖民地时代青岛本土商业的第一次繁荣。 现在已破锣不堪了 ![]() |
[702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16 12:02
建设初期的大鲍岛
1900年,德国殖民当局征购大鲍岛土地后拆除了民居,将大多数人移居到杨家村附近新建的※※居住区台东镇,然后将土地化块公开拍卖。买下这些土地的大多是中国房地产商,他们依照规划,在大鲍岛建造了我们现在称之为里院的“中国城。 ![]() |
[701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16 11:59
早期的维县路
这是拍摄于晚些时候的同一场景的另一张老照片,从这张老照片上来看,此时的这一区域人口大量增加,店铺鳞次栉比,已非常繁华了。 ![]() |
[700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16 11:58
新照片拍摄于维县路,两张相距100多年的照片相比,老建筑基本都在,这一带的老建筑大多是些民居、小商铺,缺乏维护,已经非常破旧,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相比,街景已经非常萧条,但它确是青岛本土文化、里院文化的发祥地,带动了整个中山路商业的快速发展。
|
[699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16 11:57
维县路·2009
![]() |
[698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16 11:56
103、维县路
这是一张德占初期的明信片,场景是20世纪初的大鲍岛中国人居住区,具体的位置是现在的四方路、维县路口。大鲍岛是北起沧口路,南至德县路--保定路,西起济南路,东至济宁路的一片区域,一块维系岛城百年辉煌的“黄金矩形”区域。 ![]() |
[697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15 13:53
新照片拍摄于太平路上,两张照片对比变化主要有三点。1、叶施克纪念碑于※※初期拆除。2、亨利王子饭店东、西馆已拆除,原址1993年、2000年分别建了泛海名人酒店和青岛报业集团大厦。3、原人行道上的绿化带不知啥时拆除,栽植了松树,松树挡住了远方的视线。
|
[696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15 13:53
现在的太平路·2009
![]() |
[695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15 13:53
102、日占时期的太平路3
这是一张拍摄于日占时期的太平路沿海一线的风景片,场景中的主要建筑是亨利王子饭店东、中、西馆和叶施克纪念碑。这些建筑在以前的帖子中都介绍过,在此不赘述。 ![]() |
[694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14 08:10
欧洲人商业大楼旧址·2009
![]() |
[693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14 08:09
胶澳法院旧址·2009(现在的市南检察院)
在老照片左侧尽头有一老建筑就是胶澳法院旧址(现在的市南检察院),建于1912年。 ![]() |
[692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14 08:06
新照片拍摄于广西路,两照片相比,右侧的那栋老建筑还在,塔楼在上世纪60年代大修中拆除,现在是一居民楼,该楼缺乏保护,左侧的这个三层楼老建筑1993年拆除,原址建建了5层的居民楼。这也是广西路中段唯一拆除的一栋老建筑。
|
[691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14 08:05
欧洲人商业大楼旧址·2009
![]() |
[690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14 08:04
101、欧洲人商业大楼
这是一张拍摄于第一次日占青岛期间的老照片,场景是位于广西路的欧洲人商业大楼,两栋建筑都是将于1903年,是德占初期的第一批建筑。左侧的这条小路是梯尔匹茨街,就是现在的莒县路,尽头的黄色建筑是位于德县路的胶澳法院(建于1912年)。 ![]() |
[689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13 08:11
新照片拍摄于太平路,亨利王子饭店经过多次修整成为今天的样子,和原建筑相比稍有变化,主要是屋顶的老虎窗以及南面的明廊封闭。亨利王子饭店的东馆、西馆已经拆除,分别建了泛海名人酒店、青岛报业集团两大楼。
|
[688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13 08:11
现在的栈桥王子饭店·2009
![]() |
[687 楼] cl9606
[资深泡菜]
09-10-13 08:11
100、亨利王子饭店—现在的栈桥王子饭店
亨利王子饭店始建于1899年,是青岛最早竣工的大型高级饭店(解放后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青岛市委员会办公大楼)。饭店建筑为砖石木结构,二层,该部分为亨利王子饭店东馆。1905年在饭店后侧新建亨利王子饭店音乐厅(解放后为市政协礼堂)。德国建筑师库尔特.罗克格设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改称青岛大饭店东馆,1938年成为日本桐※※※※※,抗战胜利后为※※※青岛市执行委员会办公楼。 老照片中的建筑是1911年,在饭店西侧增建一旅馆部,称为亨利王子饭店中馆,由德国建筑师里希特设计,现为栈桥王子饭店。 同年,在中馆以西新建西馆,形成当时青岛最大的西餐馆,建筑面积2053平方米。设地下室,内设餐厅、浴场、茶室等,建筑三层,石、砖、木结构。顶部为红瓦蒙莎顶,立面三段式处理,具有德国建筑风貌。现在原建筑已拆除,原址建了青岛报业集团大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