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路漫漫——2009清明归乡(湖南沅陵)
2854 136
[18 楼] 虫子物语 [泡菜]
09-5-28 17:18
17 纪念伏胜
[17 楼] 虫子物语 [泡菜]
09-5-28 17:17
16.二酉名山,如今成为胜迹
[16 楼] 虫子物语 [泡菜]
09-5-28 17:17
15.二酉山之晨

二酉山坐落在沅陵县城西北15公里处的二酉苗族乡乌宿村,因酉水和酉溪在此汇合而得名,山梁起伏,状如书页,所以又称万卷岩。主峰海拔为509.8米。相传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朝廷博士官伏胜冒着生命危险,从咸阳偷运出书简千余卷,辗转跋涉,藏于二酉洞中,使先秦文化典籍得以流传后世。成语“学富五车,书通二酉”出于此。这些书简在秦灭汉兴时献给汉高祖刘邦,刘邦在获得伏胜所献大量秦前书简时大喜,亲自将二酉藏书洞封为“文化圣洞”,将二酉山立为“天下名山”。从此后,二酉山二酉洞就成为天下圣迹,成为读书人毕生向往和追求的地方。
[15 楼] 虫子物语 [泡菜]
09-5-28 17:17
14.这是一个美好的早晨
[14 楼] 虫子物语 [泡菜]
09-5-28 17:16
13.酉水河边,雾气升腾
[13 楼] 虫子物语 [泡菜]
09-5-28 17:16
11.精美而生动的佛头

明月山,位于沅陵县五强溪水电站下游的沅水边,是沅水流离沅陵境内的告别山。传说明月山本无名,山上的小庙也无名,庙里有一老一少两个和尚,其小和尚心地善良,为救助当地百姓度过饥荒,在庙中偷米、盐等物被※※※误打致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小和尚便把小庙叫为明月庙,把此山叫为明月山。
[12 楼] 虫子物语 [泡菜]
09-5-28 17:16
10.明月山的睡佛
[11 楼] 虫子物语 [泡菜]
09-5-28 17:15
9.斑驳的墙,记录着※※
[10 楼] 虫子物语 [泡菜]
09-5-28 17:15
8.城郊,雨中的油菜花快开败了
[9 楼] 虫子物语 [泡菜]
09-5-28 16:44
7.虔诚的香客,大多是中老年人
[8 楼] 虫子物语 [泡菜]
09-5-28 16:44
6.寺庙里正在做法事
[7 楼] 虫子物语 [泡菜]
09-5-28 16:42
5.凤凰寺,阳光照亮了“佛”字

凤凰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崇祯七年(1634)重修。清康熙七年(1668年)大修。1938年10月至1939年12月,抗日名将张学良在此被囚一年两个月。

[虫子物语 编辑于 2009-05-28 16:42]
[6 楼] 虫子物语 [泡菜]
09-5-28 16:41
4.雨后,龙兴讲寺的大门
[5 楼] 黄色波罗 [泡菜]
09-5-28 16:41
沙发!
[4 楼] 虫子物语 [泡菜]
09-5-28 16:39
3.一个小女孩,跑过修葺一新的龙兴讲寺

龙兴讲寺在沅陵县城虎溪山麓,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距今1370多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学院。
[3 楼] 虫子物语 [泡菜]
09-5-28 16:39
2.屋角的小卖店
[2 楼] 虫子物语 [泡菜]
09-5-28 16:38
一、千年沅陵

沅陵,乃千年古城,先秦黔中郡所在地,素有“湘西门户”之称。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县,隋唐称辰州府,一直沿用到封建时代结束。抗战时期,沅陵为※※湖南省※※所在地,各地人民避难迁移至此,一时人满为患,并经历了日军多次惨酷的轰炸。国※※争结束后,沅陵成为湘西剿匪大本营,※※※四十七军驻扎于此,直至匪患肃清。解放后,沅陵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当大家都把目光移向沿海发达地区的时候,沅陵和许许多多类似的内地小城一样,默默无闻地走过了数十载春秋。她和国内许多内地城市一样,经过了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冲刷,当现代的喧嚣打破了这座偏僻的山城的寂静,曾经沈从文笔下美丽的沅陵,也不可避免地披上了一层看似华丽的外衣。

1.山城还是春天,大雨之后空气特别清新
[1 楼] 虫子物语 [泡菜]
09-5-28 16:35
清明,正是绵绵的人间四月天,灰色的天空下,一切都弥漫着淡淡的思念。当细雨如愁,再次笼上心头,我踏上北上的列车,在一个蒙蒙的清晨,到达了长沙,来不及打量这座曾经是我度过最好年华的城市,又匆匆坐上了去沅陵的汽车,车窗玻璃上凝结着水汽,看不清窗外景色,在半梦半醒之间,却感到家的距离,越来越短,故土的气息,越来越浓。而往事渐渐清晰,在破碎的时光里……

今年清明,是早计划要回去看看的,给父亲扫墓,也要看看伯母一家,曾经热闹的大家庭,逐渐冷清,新的一辈都各奔他方,回家,不仅仅是为了探望,也是为了守候一份传统的情怀,不管身在何方,游子就像风筝,长长的线的那头,就是故乡。不禁想起了余光中那首著名的《乡愁》。只是光阴虚度,那风中飘落的窄窄的船票,没能让我迎来梦中的新娘。 父亲走了,母亲老了,妹妹远嫁他乡,在这孤寂的旅程里,想到那熟悉的老家,心底止不住的呼唤——故乡,我回来了!

由于常德到吉首的高速公路的启用,从长沙到沅陵如今交通十分便捷,三个半小时即到达了沅陵县城,当我抹去车窗上的水汽,看到高速公路穿过群山之间,依稀望见那条弯弯的盘山公路的时候,忽然有种很不真实的感觉,想起12岁那年夏天,父母带着我和妹妹去旅游,第一次走出大山的漫长,恍若隔世。

春寒料峭,清明期间,雨一直在下,很冷。那天,和几个多年不见的同学叙旧,如今他们跟我一样,人近中年,在酒酣耳热之间,不禁油生感慨,在酒吧里,我们不停唱着老歌,同桌的你、老狼、乌溜溜的黑眼珠……那是一个无比青葱而充满理想的年代,而我们渐渐老去,归于平淡。只有彼此的话语,还诉说着从前,一直温暖到心里。其实,张楚早就为我们写好了一首歌:

没人知道我们去哪儿
  你要寂寞就来参加
  你还年轻 他们老了
  你想表现自己吧
  太阳照到你的肩上
  露出你腼腆的脸庞
  你还新鲜 他们熟了
  你担扰你的童贞吧
  青春含在你的眼睛
  幸福写在我背上
  尽管不能心花怒放
  嘿 嘿 嘿 别沮丧
  就当我们只是去送葬

但愿,青春和美好的记忆永恒。

扫墓挂清,要走过长长的泥泞道路,在墓区寻找亲人的名字,眼前的画面都变得犹如电影般有着半色调和颗粒。我拔去坟头上的杂草,把五颜六色的彩纸挂满竹枝——家乡称作“挂清”,鞭炮声和燃香的青烟中,在望见燃烧的冥纸的瞬间,时光的利剑,顿时穿透了我的心。下山的时候,看到母亲的白发在风中拂动,心一下变得潮湿,我想,没有什么比现在更值得珍惜了。

在家乡的每一天,我都没有停止脚步,带着相机到处转,这座熟悉而亲切的县城,如今经历着巨变,20年来,沿江古城早不复存在,奔腾的沅江因为下游的水电站成为了水库, 逐渐失去了活力,但山城人民却似乎过着沸腾的生活。现代化的脚步,踏碎了这里的古朴,吊脚楼消失了,城内遗留的一些老建筑破败不堪等待※※,商品房越来越离谱,居然炒到2000多一平米,还修建了高层建筑,美名曰提高沅陵品味……青石板路越来越少,马路越修越宽,“慢慢游”换成了2元起步价的的士汽车,以前纯朴的人们,被时尚的年轻人接替,满大街都是高档名牌,消费级别甚至超过深圳!我都不敢在县城商店买东西了。其实沅陵还顶着贫困县的帽子,每年接受国家和社会的支助。蜕变的古城,在现代和传统、矛盾和浮躁中踉跄前进,她的前程是鲜花绽放还是烟雨凄迷?她依然如此沉默。

所幸沅陵城还有着我童年时喜欢的小吃、古老的文化习俗依然保存。其中最有特色的莫过于每年的龙舟赛了,沅陵的龙舟赛有着非常独特的湘西特色,是沅陵盛事。小时候,我就经常和小伙伴在河边看五颜六色的龙舟激烈竞渡。沅陵的龙舟其实在屈原投江之前就有了,是为祭巫活动,据说有五千年※※。在※※电视台的一次节目中,我才知道,2004年,沅陵被中国龙舟协会评为“中国龙舟之乡”。虽然很多在过去看来很普通的习俗,为了开发旅游而有了商业因素,但让更多的人认识古城沅陵,却又未尝不是好事。沅陵那些浓香得像陈年老酒的人文印记,沉淀着千年的悲喜,用心去体会发现,会让人感到这座千年古城饱含的深情。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走访了沅陵大山深处的溪谷和村庄,第一次见识到作为湖南省行政面积最大的县的沅陵,它的掩藏最深、最美丽而纯朴一面。在氤氲的山中居住的几天,犹如身处世外桃源,这里的人们生活在山清水秀之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虽然没有什么活钱,但怡然自乐,仿佛与外界无关。这不正是我曾经想要的生活么?只是,我现在的勇气还不足以放开自己现在的所谓现代生活,只有期待某一天,大彻大悟,再次回到老家,找个好地方当个只求温饱的农夫,平淡的过一辈子吧。

告别家乡的那天,放晴了,我坐上去吉首的汽车,开始了新的旅程,从湘西到武当山,从岳阳到南京、扬州,半个月他乡的漂泊,让我时刻常常魂牵梦绕的,却是家乡沅陵。本以为回家乡,会近乡情怯,却不料一离开,顿觉路漫漫!所谓距离产生美,大概如此,更因为是远离嘈杂深入大山的那些记忆,那些朴实的人们的话语和笑脸,比纷乱的外面世界更让人怀念!

在路上,我常常思考,幸福是什么? 奔波在光怪陆离的城市里,人们都想象着自己过上所谓的时尚前沿生活,在欲望和浮躁里挣扎, 以为辛苦就可以换来幸福,可近几年来,很多人和我一样,幸福指数却不断降低,当离不开高楼大厦、离不开看似富裕的城市生活时候,心理和身体健康都进入一种并不舒适却又难以名状的状态,想要逃离,却又难以挣脱,偶尔的旅行,换来的是下一次的挣扎,就这样循环着,美梦未醒,噩梦难消。幸福就像肥皂泡,越升越高,美丽而脆弱,逃不脱破裂的命运。

后来我渐渐明白,幸福其实就是简单,正如歌词中所唱:放下渴望收获的心,总不能忧心焦虑到天明。常言道,顺其自然,清心寡欲,方百病不生。如此一来,倒是有了道家的味道了,清净无为,细水长流。于是我想起了中华千古经典之作《黄帝内经》上的一段对话:

黄帝问歧伯:“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但愿我的故乡,穿越万年的时光,永远保持她的美丽和纯朴,但愿家乡的人民,都能过好每一天!但愿我的亲人和朋友,都能尽享天年,度百岁乃去。

故乡,依然路漫漫,我们,生生不息。

[虫子物语 编辑于 2009-05-28 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