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群山之中-In Search of the Dramatic Mountain Light
43766
675
[259 楼] LongVoyage
[泡菜]
09-12-16 11:04
吃晚饭前上张图。老片子了,第一次背P67 Backpacking, 头一晚在营地附近。
Garibaldi Lake 日落 三步之一 Pentax 67II, 55/4, RVP50, SR A-13, GND-2SS. 裁方。 ![]() |
[258 楼] LongVoyage
[泡菜]
09-12-16 07:37
原文由 chill8 在2009-12-16 03:27发表 Cokin的架子好像最多就能用2片镜+CPL。 3片/2片滤镜(没有CPL)或者1片+CPL要特别注意滤镜架方向斜到某个角度会有轻微暗角, 和CPL的程度也有关系。 2片滤镜(通常是两片GND)+Warm CPL碰上暗角机会很大的,我有好几张这样的(基本上60-70%的机会),不见得一眼能看出来,但拿lupe仔细看或者扫描出来都能看出来,同样和滤镜架斜的方向有关系,其实2+CPL最好就不要斜。 原文由 chill8 在2009-12-16 03:30发表 看前面silentworld 提的应该用的是Singh-ray的Warm CPL和GND,他应该是指Cokin P这个尺寸。 原文由 chill8 在2009-12-16 05:10发表 我的GND都是Singh-ray的,for Cokin P的是84mmx120mm, for Lee的是4x6(100mm x 150mm), GND肯定要长,100mm太短了移动范围太小了,实际上对于82mm口径的45头而言,100mm长的的GND基本上就没办法动。 当然150MM长的对于我所有135镜头而言就长了点(52mm/62mm口径),3档的最多能当2档用。 再加上P size对于 硬软主要看拍摄题材,以前这个讨论过很多,一般两片就2软3硬,三片看习惯,我是2/3软+3硬, 1档的基本上没必要。 [LongVoyage 编辑于 2009-12-16 07:39] |
[257 楼] chill8
[资深泡菜]
09-12-16 05:10
对了LV,你的滤镜size是4x4,4x5还是4x6的?感觉4x4(100mmx100mm)对45头也够了。还有我现在用的都是软渐,有没必要进一片硬渐?感觉硬渐适用地方并不多。 2filter现在卖0.3、0.6和0.9三块4x6的Lee GND才246刀,有点心动。
|
[256 楼] chill8
[资深泡菜]
09-12-16 03:30
原文由 silentworld 在2009-12-15 14:07发表 最好不要用Cokin的CPL和灰渐,偏色的厉害,不是Neutral Grey。一步上不了Lee或者Singh-Ray的话用Hitech来过度不错。 |
[255 楼] chill8
[资深泡菜]
09-12-16 03:27
原文由 LongVoyage 在2009-12-15 18:34发表 这个暗角是因为Cokin-P滤镜片大小而产生的还是因为滤镜架?我买回67来到现在照的并不很多,不过好像在55mm上2-3片Hitech灰渐or暖镜 + 1片CPL并没太明显暗角;Hitech渐变比Cokin-P长和厚了不少。 |
[254 楼] LongVoyage
[泡菜]
09-12-16 02:34
原文由 silentworld 在2009-12-15 22:07发表 55mm 用P zie, 一个CPL+1片GND基本上可以,绝对不能用2片滤镜+CPL,而且1片+1片CPL或者3片滤镜也得特别小心,有些情况下还是会有轻微暗角。以前大家测量过,SR的CPL个体之间直径有差异从78.x到80.x, 村里也有用土办法把82mm接环套在55mm镜头筒上和镜头口持平,这样能让滤镜架尽量接近镜头第一片玻璃。 |
[253 楼] silentworld
[泡菜]
09-12-15 22:07
原文由 chill8 在2009-12-15 14:41发表 那55mm用cokin-P的渐变和偏振就应该没什么问题了?是啊,上新滤镜又是一笔钱,现在有点感觉被LV不声不响的就带到坑里去了。 ![]() [silentworld 编辑于 2009-12-15 22:08] |
[252 楼] LongVoyage
[泡菜]
09-12-15 15:52
原文由 chill8 在2009-12-15 15:25发表 非常感谢。 client端只用了些通用的※※※※※※※※※※,运行应该不会出错。 不过我只装了IE,也只用IE6-7-8调试显示格式宽度什么的,估摸着一些Div Span margin padding宽度设的太恰恰好了,不同Brower处理的不一样就容易出现不对齐什么的,我回头装个firefox再调调。chrome这种beta版本就暂时不管了。 |
[251 楼] chill8
[资深泡菜]
09-12-15 15:25
原文由 LongVoyage 在2009-12-15 06:47发表 恭喜! 在IE上比较流畅,速度也挺快;Firefox上有些小问题,比如自动播放的进度条和图片有overlay,大体和IE差不多;chrome上边似乎问题大些,portfolios里边索引图的排列显示不正确,看大图的script也跑到页面最底下运行去了。 [chill8 编辑于 2009-12-15 15:30] |
[250 楼] LongVoyage
[泡菜]
09-12-15 14:47
网站Beta 1测试
![]() http://photo.longvoyage.net/ [LongVoyage 编辑于 2009-12-15 14:47] |
[249 楼] LongVoyage
[泡菜]
09-12-15 14:45
原文由 chill8 在2009-12-15 14:41发表 迟早的事 ![]() ![]() |
[248 楼] chill8
[资深泡菜]
09-12-15 14:41
原文由 LongVoyage 在2009-12-15 02:02发表 不带放这种顺手毒的..... 俺就是因为滤镜的原因还没上45mm,现在先用55mm和Hitech滤镜将就着,架子还是cokin-P的。 ![]() |
[247 楼] LongVoyage
[泡菜]
09-12-15 10:32
原文由 云一片 在2009-12-15 10:10发表 不客气。 以前有本Photographer's Guide to Yellowstone and the Tetons , 把绝大部分地点都列在里面了,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
[246 楼] 云一片
[资深泡菜]
09-12-15 10:10
原文由 LongVoyage 在2009-12-12 09:16发表 十分感谢LZ的耐心回复。我先回头再看看您那归档的帖子。也许需再向您讨教。 |
[245 楼] LongVoyage
[泡菜]
09-12-15 10:02
原文由 silentworld 在2009-12-15 00:02发表 爬山过程中我也使用SR Warming CPL 按道理也就是A-13+CPL。不过我在P67上用不了SR的CPL常有暗角,只有108mm B+W CPL + SR A-13(lee size)了。 忘了说了,上了P67,如果用到45mm,还得上一套大的滤镜系统比如LEE系统和一些Sign-ray Lee size滤镜。 ![]() |
[244 楼] silentworld
[泡菜]
09-12-15 00:02
原文由 LongVoyage 在2009-12-14 14:05发表 我的办法是加一个Singh-Ray warming polarizer。既可以除反光,也可以加一点暖度。我觉得如果要避免过多的蓝色,那在取景的时候要包括一些相对温暖的颜色(比如石头或植物),绿色也行。如果阴天只拍湖面,那么蓝色就会很明显,因为水面直接反射乌云造成的蓝色。不过即使这样,反转也比负片和数码的灰色要好看些 ![]() |
[243 楼] silentworld
[泡菜]
09-12-14 23:46
原文由 LongVoyage 在2009-12-14 13:57发表 呵呵,personality是个很好的总结。我看过一些数码raw文件的处理前后的区别。在惊叹变化之大的同时,我怀疑如果是我的话,是不是会有兴趣去调那个raw文件。因为那raw文件第一眼看上去实在和张废片没区别,也许会被我上来就删掉了。可能我已经被velvia spoiled了。 ![]() |
[242 楼] LongVoyage
[泡菜]
09-12-14 14:05
原文由 小梅沙 在2009-12-14 14:01发表 我当时就加了一个Sing-ray A-13, 加暖效果低于大家常用的81A。 另外也许还用一个GND-2SS记不清了不过已经和色温无关了。 另外某些时候轻微或者合适的蓝调能更好的烘托气氛也符合现场的感觉,重要的是在于知道什么情况下出来是什么效果,就可以在拍摄的时候有意的进行控制,另外也要注意阴雨天气曝光通常不要欠了,稍过一点点都可以。 [LongVoyage 编辑于 2009-12-14 14:11] |
[241 楼] 小梅沙
[资深泡菜]
09-12-14 14:01
原文由 LongVoyage 在2009-12-14 13:57发表 LV是加暖镜来控制么?我拍了一些阴雨天气的,蓝得吓人的说 |
[240 楼] LongVoyage
[泡菜]
09-12-14 13:57
天气晴好,光线充裕的大太阳底下其实本就不是适合拍照的时候,这种情况下数码就像负片也就是比RVP系列反转更容易接受一些(得益于较大的宽容度和低一些的反差), 这种情况只要镜头视角合适不要太烂,高级小数码就完全可以胜任了。
至于阴雨天气,我自己的片子里比如这张觉得比较能体现RVP在雨天对色彩的表现,当时在下小雨。 当然在阴雨天,胶片要注意控制色温,这点做好了,很能出彩。 ![]() 数码胶片是个大话题,以前也参与过一些讨论或者争论,现在就不想展开再说。 简单说来选择哪个更在于你倾向于哪种拍摄方式。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更在意capture the memory on site, 而不是make the image at home。 反转在按下快门就完成了,选完一道片以后可以就放在那里,无论什么时候看什么时候处理是一样,对于我个人而言一直比较倾向于这种方式。 当然每个人选择不一样,喜好不一样,我一直觉的这更像是一个personality的问题 ![]() |
[239 楼] silentworld
[泡菜]
09-12-13 23:38
原文由 LongVoyage 在2009-12-13 08:24发表 9000ED到底停没停产一直是个谜. ![]() 昨天到一个朋友家聚会,看了一些别人在Alaska用5D拍的照片(在LCD TV上看的),于是LP又提起来我为什么不直接上个FF DSLR,像 5d ii. 不知LongVoyage是不是也有时候考虑一下这个问题.我自己的感觉是数码好像届于负片和正片之间.宽容度比正片要高,但色彩没有正片好.数码好像在天气晴好,光线充裕的环境下效果比正片(我用Velvia)好,因为我感觉Velvia在晴天下反差有点过大,也许晴天用Provia会好些.但我在朋友交流中很少看到好的阴雨天的数码片子,Velvia在这种环境下的表现绝对出色. 不知道是不是大家也觉得阴雨天是数码的软肋.如果这只是我的误解,通过PS数码在阴雨天的色彩也可以很好(但不一定要和Velvia的风格一样),那FF DSLR倒也可以考虑.FF DSLR毕竟也有其他的优势,尤其在拍wild life方面. |
[238 楼] LongVoyage
[泡菜]
09-12-13 08:24
原文由 silentworld 在2009-12-12 23:08发表 计划安排好,把营地设在最想拍片的地方附近1-2公里范围内,就可以两头兼顾了。 原文由 silentworld 在2009-12-12 23:55发表 我扫描的那台机器用的Vista 32位,工作和处理图片的机器是Win7 64bit。 Nikon Scan只有32位的Driver, 看到过有人用Vuescan的64bit driver的inf文件修改DIY曾经成功把Nikon Scan装在64位Vista上使用没有问题,我自己还没找时间试过。 原文由 silentworld 在2009-12-13 01:09发表 我也是觉得上就上67II吧。 如果要圣诞进9000ED,现在应该就得开找了。毕竟停产了,B&H, Adorama这些大店都没货了,除了二手的,有些小店还有新的存货,可以在ebay上找找。 |
[237 楼] silentworld
[泡菜]
09-12-13 01:09
原文由 LongVoyage 在2009-12-11 10:53发表 谢谢,分析得很透彻.看来645和67之间的选择还的考虑考虑.至于67获67ii,我想如果上的话还是67ii,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67ii的取景器要好很多. 因为我戴眼镜,67的取景器我根本就看不全. 看来今年的圣诞礼物很有可能是一个Coolscan 9000了 ;-) |
[236 楼] silentworld
[泡菜]
09-12-12 23:55
原文由 LongVoyage 在2009-12-11 10:04发表 那看来Glass holder就可以了.Wet mount 总觉得有点麻烦.另外,不知道你是用什么windows系统,有试过64位的Vista或WIN 7吗? 现在对Nikon这是很失望,感觉它基本上已经放弃Coolscan系列了.连软件更新都没有了. |
[235 楼] silentworld
[泡菜]
09-12-12 23:08
原文由 chill8 在2009-12-11 07:13发表 说的是.不过说实话对画质的追求没个底啊.最后还是回到到底是摄影重要还是travel重要,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吧.两者之间我会更看重行走的过程,所以用LF蹲点等光有点难了.:-)我现在用的是135,至于旁轴,因为用滤镜很麻烦,所以一直没考虑过. |
[234 楼] LongVoyage
[泡菜]
09-12-12 09:16
原文由 云一片 在2009-12-12 06:13发表 这三张? 片框上写了啊。Snake River Overlook point, 那里有个很大的停车场。 Teton路边比较好拍也最著名的也就是那几个点Oxbow Bend,Snake River Overlook,Schwabacher Landing, 那个Mormon/Moulton Barn 废弃农舍,Cunningham Cabin,Signal Mountain。 其它能比较容易拍的地方也不少但比较雷同,基本上都和路边的农场牧场有关。 我在Mormon Barn那天竟然正好碰上原来屋主的后代从东部回来重访 ![]() ![]() ![]() ![]() |
[233 楼] LongVoyage
[泡菜]
09-12-12 09:05
原文由 老派 在2009-12-11 17:11发表 我几年前曾经有段时间在可能的情况下总是在拍完一张后再拍一张+1/3-1/2档的,亮一点的拿来扫描容易一些,扫描仪升级后就再也不这么干了。 偶尔会有同样曝光构图连按快门2-3张的情况,滚扫很伤底片,要抹油上去的,基本上扫一次回来都是有点脏兮兮的了,但幻灯更伤特别是大底片。 原文由 Keynes 在2009-12-11 18:12发表 欢迎Keynes 。 感觉相似 ![]() |
[232 楼] 云一片
[资深泡菜]
09-12-12 06:13
又到这里学习了一遍。
请教LZ,很喜欢已归档的那有关黄石大提顿的主题,想问那里面的24帖“经典机位”是在哪拍的?先谢了。 |
[231 楼] Keynes
[资深泡菜]
09-12-11 18:12
原文由 LongVoyage 在2009-12-06 14:13发表 这张暗部细节很好,有一种静谧的氛围 [Keynes 编辑于 2009-12-11 18:15] |
[230 楼] 老派
[行行色色版主]
09-12-11 17:11
原文由 LongVoyage 在2009-12-11 16:58发表 某位无忌的资深总说:拍胶片就得每个场景拍三张(不是括弧曝光):一张做幻灯,一张电分,一张存底。不过俺没那么有钱。。。真是个让人挠头的事情。 现在有数码相机先看直方图,不但省了测光表,也不需要括弧了。所以俺立下规矩,每次拍两张。一张存底。一张先扫描,后幻灯。。。不过经常心疼胶片,执行的很不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