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混合动力EV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主流
1125
31
[1 楼] crowspal
[陈年泡菜]
10-1-27 09:41
转贴:
丰田:电动车仍然不够成熟,车企不要盲目发展电动车? 丰田汽车公司负责替代能源研发工作的总监比尔-赖纳特近日表示,美国的消费者还没有做好准备来迎接电动车,而电动车本身仍然不够成熟。目前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最佳选择就是不要盲目推动电动车走进千家万户,而是应当更为理性地看待消费者的需求。 作为丰田的高级研究人员,比尔-赖纳特曾参与到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的开发工作中,而正是普锐斯的热销令丰田成为了“绿色汽车”的代名词。谈到电动汽车的问题时,赖纳特认为美国消费者目前仍至多可以接受混合动力汽车。对于其它汽车制造商纷纷涌入电动汽车市场的现象,赖纳特认为那并不是正确的作法。他表示:“丰田公司并不认为电动汽车可以替换掉传统的内燃机汽车。”在赖纳特看来,推动纯电动汽车来取代传统家庭轿车是一个很大的错误。汽车制造厂商应当认识到电动汽车的缺陷,而不是试图去淡化这些缺点。 丰田预计到2012年生产自己的可充电电动汽车。届时,日产、福特等公司都将推出五座电动汽车,一次充电能够支持100英里的行程。但丰田出产的电动汽车在一次充电后只能行驶40英里,并且这样的汽车不会在零售市场上出现。丰田始终在个人与家庭轿车领域占据着优势地位,此次针对未来电动汽车市场的决定可谓是革命性的。赖纳特表示,公司内部对采取何种战略存有分歧,但他相信目前的决定仍然是正确的。他表示:“在完成一次充电后,一辆车可以行驶100英里。之后,驾驶员还需要花费八个小时的时间来再次进行充电。对于一个现代家庭来说,这并不方便。” 日产公司表示,在一个放置在车库中的“快速充电器”的帮助下,车主能够只需用25分钟便可以让电动车Leaf 拥有80%的电量。但是,假如没有这样的特殊装置的话,充满电可能需要8个小时。赖纳特称,在满电前提下电动车行驶100英里是非常乐观的估计。这是基于理想的驾驶环境作出的评估(即低速城市驾驶条件),而不是实际的生活。“你会在高速公里上奔驰,你有时会突然加速,你也会开空调,这些都会损耗电池的电量。”赖纳特担心,过度炒作可能让电动车重蹈柴油车的覆辙。上世纪80年代,柴油汽车曾一度成为市场上的热门。尽管目前柴油车的形象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但美国消费者还是受到当时质量不佳的产品的影响,不愿意购买柴油车。 在赖纳特看来,通用汽车对消费者需要何种汽车有着现实的考量。通用预计将在2010年年底开始有限制地零售雪佛兰Volt,并且在电池电量用光的情况下,汽车通过借助四缸汽油发动机来为发动机充电。赖纳特表示:“我非常欣赏通用汽车目前的发展方向。” 除了行驶里程与性能的问题外,电动汽车还面临着其它考验。赖纳特表示,电动汽车生产商并没有考虑汽车转售问题,而这恰好是个大问题。他说:“如果在车辆使用寿命以内车主需要更换电池的话,二手车的购买者可能就不愿再购买这样一款汽车。如果你不能转售一辆旧车,你大概就不会再想买一辆新车。”日产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在使用10年之后,Leaf的电量仍然能够维持在新电池70%至80%的水平,而购入全新电动车的车主一般会选择在五年之后出售自己的汽车。日产的产品规划总监对马克-佩里对赖纳特的言论表示怀疑。他指出:“丰田公司一直在投资混合动力汽车,他们希望从混合动力市场中获得收益。” 而根据普锐斯的经验,赖纳特指出为什么他认为大家对电动车的预期过高。他说:“10年来,我们一直在出售普锐斯,它不会对消费者提出什么要求。驾驶员不需要在自己的车库安装充电装置,不需要记住任何事情,只是要充满油箱。在美国的乘用车市场,混合动力汽车所占的份额不到2%。在未来10内,我不认为纯电动汽车能够成为左右美国汽车市场的重要因素。”这并不是说赖纳特认为电动汽车会没有市场,而是他觉得电动汽车还没有到替代凯美瑞或是普锐斯的时候。 |
[32 楼] billmonroe
[禁言中]
10-1-31 14:28
以目前电动车的技术水平、实用性和价格等来综合衡量,我不敢买。
|
[31 楼] robin888
[资深泡菜]
10-1-29 16:34
原文由 crowspal 在2010-01-29 15:37发表 姑且不论是否浪费的问题 这个要最终测量才知道的 其实充电过程也是2次转换 起码充电时间是节省下来了 这可是电动车的死穴 |
[30 楼] crowspal
[陈年泡菜]
10-1-29 15:37
原文由 robin888 在2010-01-29 11:05发表 呵呵,嘲笑俺化学不好? 俺不是没想到电解, 但这个方法可是二次能源转换,是浪费啊!与其有空去电解水,还不如直接用电给电动车充电来的效率高。 |
[29 楼] robin888
[资深泡菜]
10-1-29 11:07
原文由 文明之痛苦 在2010-01-28 17:40发表 充电时间怎么解决 |
[28 楼] robin888
[资深泡菜]
10-1-29 11:07
原文由 rsong 在2010-01-28 23:05发表 只有价格我承受得起 我就敢用 对于技术而言 我相信宝马不如本田 |
[27 楼] robin888
[资深泡菜]
10-1-29 11:05
原文由 crowspal 在2010-01-28 17:25发表 呵呵 中学不认真学习化学吧 电解水 当然这个方法是相当的低级 也不安全 相信如果有市场需求 搞个安全的家用生产设施也不是什么难事 |
[26 楼] rsong
[泡菜]
10-1-28 23:05
原文由 牛奶路 在2010-01-28 18:45发表 不会吧?谁敢用啊? 不过宝马的技术还是比较过关的,有些文体明星开这个车。 |
[25 楼] 牛奶路
[禁言中]
10-1-28 18:45
原文由 crowspal 在2010-01-28 17:25发表 宏大还是谁家,好像在造了氢燃料电池车子之后,在发售家庭制氢设备 |
[24 楼] 文明之痛苦
[泡菜]
10-1-28 17:40
原文由 rsong 在2010-01-27 23:57发表 |
[23 楼] crowspal
[陈年泡菜]
10-1-28 17:25
原文由 robin888 在2010-01-28 16:37发表 家里造氢气太不安全了。什么方法造呢? |
[22 楼] robin888
[资深泡菜]
10-1-28 16:42
原文由 crowspal 在2010-01-28 12:41发表 老实说 我是不信的 byd说的话信一半都死人 f3dm当年吹的多响 上市也有差不多一年了 你现在就算有钱也还是买不到 压根就是一个试验品 给某些关系用户做测试的 就是300公里是真的 那也是匀速关闭所有电器测出来的数据 毫无参考价值 |
[21 楼] robin888
[资深泡菜]
10-1-28 16:37
原文由 等待 在2010-01-28 12:49发表 家里完全可以制造氢气的 街上也可以建造氢站 把这个过程当作是充电就可以了 而且车子还不用停下来充电 这就是燃料电池的可贵之处 |
[20 楼] robin888
[资深泡菜]
10-1-28 16:33
原文由 crowspal 在2010-01-28 10:31发表 所以我说了 合适 |
[19 楼] 等待
[老坛泡菜]
10-1-28 12:49
原文由 rsong 在2010-01-27 23:57发表 混合动力还相对现实一点。氢燃料电池更加不可能。氢的存储运输问题根本看不到解决希望。 |
[18 楼] crowspal
[陈年泡菜]
10-1-28 12:41
还是成本问题,车是能跑300公里,但这价格太高了。
|
[17 楼] crowspal
[陈年泡菜]
10-1-28 12:39
日前,在工信部发布的第203期新车目录上,比亚迪首款纯电动车E6名列其中。此次公布的比亚迪代号为QCJ7006的新车就是比亚迪首款纯电动车e6,这也预示着e6上市计划或已提上日程,E6预计今年上半年在国内上市,预售价为30万元左右。
据了解,比亚迪E6是一款纯电动四驱轿车,是比亚迪继F3DM之后打造的第二款新能源车。采用电力驱动的比亚迪e6属于跨界车型,外观融合了SUV 和MPV的特点,线条简洁流畅,整体时尚大气,车身长/宽/高为4554mm/1822mm/1630mm,轴距达到2830mm,内设五座,人均空间应该十分宽敞。 其动力电池和启动电池均采用比亚迪自主研发生产的ET-POWER铁电池,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危害,清洁环保。可使用220V民用电源慢充,快充为3C 充电,15分钟左右可充满电池80%。据了解,比亚迪E6设计续驶里程超过30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续驶里程最长的纯电动轿车。百公里加速在10秒以内,最高车速可达160km/h以上,而百公里能耗为18度电以内,按峰值电价计算只相当于燃油车1/3至1/4的消费价格。 据悉,纯电动车e6今年上半年将首度投放国内市场,首批纯电动车e6将在深圳作为出租车交付使用。目前,深圳市※※对电动出租车的采购数量也已经从30辆提升至100辆,这批出租车定位为示范新能源,采取公司化管理,不以赢利为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信部此次新车准入目录当中,新能源方面的车型是有史以来出现频率最高的一次,除了比亚迪纯电动车e6,还包括东风风神S30、长安志翔等车企的混合动力轿车等,这也表明国家在今年加快支持新能源车的推广步伐。 |
[16 楼] crowspal
[陈年泡菜]
10-1-28 10:31
原文由 robin888 在2010-01-28 09:51发表 这就是混合动力的优势啊, 边走边充. 能跑300公里的车我觉得不是做不出来, 是成本太高,充电时间也过长,目前没有商用价值. |
[15 楼] robin888
[资深泡菜]
10-1-28 09:51
原文由 crowspal 在2010-01-28 01:06发表 先不说价钱 目前好像也没有合适的电池能让4人汽车开空调跑300公里 还有充电时间 跑长途很麻烦 |
[14 楼] crowspal
[陈年泡菜]
10-1-28 01:06
原文由 qipe 在2010-01-27 23:32发表 这个太绝对了,现在出口美国的大量高尔夫球车都是电动的.你说得没过关我是这样理解的,不知道对不对? 电源最重要的是一个系统,不光是cell的组合,还有电路的设计,如果系统实现价格太高,而产品定位是低端的,无法商业化。 高尔夫球车为什么能电动,因为它卖得贵啊,目标客户又是有钱人。 |
[13 楼] rsong
[泡菜]
10-1-27 23:57
这话也不能说得太绝对,10年前还不知道锂电为何物呢,今天已经应用如此广泛了;
再过10年,谁知道会出现什么电池呢? 如果电动汽车真的发展起来,肯定不是叫充电站了,而是换电站,将汽车电池标准化就是了。 就算电池发展不起来,随着氢燃料电池稳定性的提高和技术的成熟,这种零排放的技术也会非常诱人,宝马不是早就有样车了嘛。 几十年后,燃油动力的汽车肯定就成为奢侈品了,到时候就得从无忌的汽车论坛转移到玩主论坛啦,呵呵。 |
[12 楼] qipe
[资深泡菜]
10-1-27 23:32
原文由 crowspal 在2010-01-27 16:49发表 电动自行车还没过关就免谈用在汽车上 。 |
[11 楼] crowspal
[陈年泡菜]
10-1-27 16:55
终于,“山寨电动车”要在中国粉墨登场了? 这是笔者在观看NHK于上周星期日(2009年10月25日)播放的“数百小企业,新的挑战者”时这样想到。
“数百小企业,新的挑战者”是描写电动汽车开发的纪录片,其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山东省农村的超低价电动汽车的“山寨”现状。 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在山东省某农村的空地上,某电动汽车厂商举办的试驾会。该厂带来的电动汽车出奇的便宜,价格只有1万元。这一定价对于此前买不起汽车的贫困层来说也能够承受。最高时速为40km。聚集在空地上的农民们纷纷坐进车里,有的兴奋地拨弄着变速杆问“空档是什么意思?”,有的高兴地说“很漂亮”,还有的说“这样刮风下雨也不怕了。这车真不错”。 但是这车既不需要上牌照,驾驶时也无需驾驶执照。此时的电视旁白为“中国※※并没有认可其作为汽车上路,而且对这种车还没有性能及安全方面的法规”。这种车虽然不违法,但可以说是“行政管理触及不到的产品”。而且制造这种可以看作是“山寨电动车”的电动汽车企业也正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事实上,只要在山东省的道路上跑一跑就会看到,路边到处都是宣传电动汽车的广告牌。NHK的电视节目把我们带到了一家堪称为“数百小企业(Small Hundreds)”的“生产现场”。 企业主原为农民,大约从3年前开始模仿制造汽车。在貌似车库的空旷场地上,工人正在手工组装汽车。在简单的底盘前后配备五个类似铅蓄电池的电池,并安装简易马达和车轮。车身制造的过程虽然不清楚,但镜头上显示的是用塑胶块材的毛坯由手持砂轮机切削而成的。一位工人对着镜头说,“刚开始时较难,现在已经习惯了,没什么难的”。工人有20名,据说每月可制造100辆这样的电动汽车。 该企业目前只拥有较为原始的制造工厂,不过经营者的梦想很宏伟。首先将以山东省为据点向全国推进,今后还将进军全球市场。他自信地表示“将以全球的贫困人口为销售目标”。 能够如此简单地制造“汽车”,其原因除了电动汽车构造简单、部件数量少之外,还有一点十分重要,这就是街道中由数百家之多的部件销售店鳞次栉比形成的汽车部件市场,汽车部件店铺就好象在中国及亚洲各国街头常见的蔬菜摊及水果摊一样。某位在中国厂家进行技术指导的原日本车厂工程师走访了该部件市场后表示,“部件如此丰富,不仅是我个人,中小企业自然会想尝试制造汽车”。 像上述这样,部件在开放市场上销售,将部件买来组装后即可实现某种程度的产品的产业结构,东京大学教授丸川知雄将其称为“垂直分裂”。“垂直分裂”是指与“垂直统合”相反的现象,具体而言就是从产品上游到下游的价值链,其各项要素并不全部由一家企业来承担,而是被零散地分散到了各个企业。 在中国随处可见的各行各业的部件市场就是这种“垂直分裂”现象的代表。笔者以前听过丸川的演讲,他曾展示过在温州拍到的、某制鞋材料市场的鞋跟专卖店以及打火机部件专卖店的照片。 “垂直分裂”现象最为典型的是电子产业。在深圳的电子部件市场,各种各样的电子部件都在成卷地出售,手机部件也一样,液晶面板、IC芯片,甚至连公认为倒卖品的芬兰诺基亚的印刷电路板及设计图也可买得到。如果到北京中关村的海龙大厦看一下就会明白,其内部挤满了销售CPU、显示器、母板、内存等电脑部件的小店。这些部件市场的存在,就是造就“数百小企业”的土壤。 此外,电子产品随着数字化及软件化的发展,在美国厂商主导下开始向模块化(组合化)架构过渡,这也是推动“垂直分裂”的主要原因。而中国的特点则在于,原本为整合型(集成型)的运输设备也开始“垂直分裂”化。 其典型代表就是摩托车。这种模式最先是从模仿本田及雅马哈正版车型的企业中诞生的。最初是通过授权制造的正规产品,接下来就是“山寨”厂商不断推出的模仿品。进一步便有部件厂商开始大量生产模仿部件,通用部件被载入商品目录在部件市场上销售。由此购买这些部件制造产品的“山寨性数百小企业”便进一步“繁殖”。 继摩托车之后,汽油乘用车也开始出现“垂直分裂”的趋势。比如,汽车厂商在制造汽车主要部件的发动机时一般均为自产,而中国本土厂商却明显出现从三菱汽车等日本厂商采购的倾向。各种模块也大多是购买被黑盒化处理后的标准模块,而不是定制。尽管如此,由于乗用车部件数量较多,所以汽车的垂直分裂化一直未发展到手机及个人电脑的程度。 不过,如果是节目中介绍的超低价电动汽车的话,“垂直分裂”的程度就可以大为提高。首先,这些电动汽车并不是乗用车的降级产品,而是摩托车的升级产品。文章开头介绍的企业虽然为村办企业,节目中还介绍了电动摩托车厂商进军电动汽车的事例。也就是说,可以直接利用通过摩托车产业确立的部件市场。节目中介绍的部件市场就是在摩托车部件市场的基础上增加乗用车等汽车部件而形成的“发展型”市场。发动机等机械部件的减少、与垂直分裂吻合度高的电子部件的比例提高,也是“垂直分裂”的一大原因,尽管这些电动汽车的模块架构还不规范。 那么,日本企业又该如何看待这一超低价电动汽车的趋势呢?笔者认为让日本厂商推出13万日元的汽车是不现实的,不过,此类汽车有望作为入门级车型在中国的“3、4级市场”、即内陆9亿人口的市场上推动汽车化,这一点则是需要留意的。 这些超低价汽车虽然现在还带有无需车牌及驾照的“山寨性”,但与手机不同,它是存在交通事故等巨大风险的产品,※※可能会最终实施某些规定。其规定越严格,带给日本企业的表现机会也就越多。 虽然“数百小企业”中的大部分迟早会被淘汰,但其中仍然有望出现能够进行自主低成本开发等“中国式创新”的企业。本田就在着手与模仿该公司产品的中国低价摩托车厂商合作、探索互补关系,以便向中国市场投放将日本企业的优良品质与中国企业的低成本技术完美结合的产品。 而且,鉴于垂直分裂的进展,还可考虑通过马达及电池等主要部件来提高收益。虽然这是部件厂商的战略,但像三菱汽车在中国成为汽油发动机供应商一样,也许汽车厂商也应该考虑加大部件业务。 另外,如果说日本要在“成为‘山寨’的数百小企业”这一趋势中学点儿什么的话,本文提到的那位日本工程师所说的一番话可以给出答案,“到了中国,就让人有一种创业的冲动”——日本应该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国家营造出这位日本工程师所说的氛围及创业环境。 |
[10 楼] crowspal
[陈年泡菜]
10-1-27 16:53
尽管燃料电池汽车的高生产成本让普通人叹为观止,但是在10月开幕的2009年东京车展上,这种氢燃料电池车依然唱起了主角。
本田公司总裁福井威夫在车展开幕当天表示:“我们相信,燃料电池汽车会成为未来汽车的终极版本,因为它有诸多不可撼动的优势:零碳排、单次添加燃料行驶距离远、添加燃料时间短等。”去年,本田公司就将200辆FCXClarity氢动力汽车出租给了来自日本及美国的客户,其中就包括一些好莱坞的大腕。 当然,其他一些汽车生产商也不会让本田独领风骚,因此也正将大把的资金砸向氢动力技术研发,其中就包括丰田公司。作为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的先锋,该公司近日表示,打算在2015年推出一款燃料电池汽车,将公司混合动力技术上的优势应用其中。负责研发丰田第一代普锐斯混合动力车的总工程师内山田武说:“我们不能将注意力仅仅放在单个技术上。”该公司总裁丰田章男也表示,公司希望纯电动汽车能成为短途行驶的理想选择,混合动力车则成为长途旅行的必备。 除上述两家公司外,日产和马自达也开发出了自己的燃料电池汽车,并已将各自产品出租给了※※部门和企业客户。在此次东京车展上,铃木公司也展出了公司新研发的燃料电池汽车、轮椅及小型摩托车。 目前,每辆氢动力汽车的成本高达几十万美元。因此在研发的过程中,各大汽车生产商都面临如何降低生产成本的问题。然而,这并不会吓退投资者。亚洲汽车情报机构执行总监阿什温·科泰说:“预计到2050年,燃料电池汽车的数量将会超过纯电动汽车。汽车生产商的最终目标可能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电解水产生氢气,让氢气为汽车提供动力。” 尽管目前大多数汽车生产商仍将注意力集中于混合动力汽车或纯电动汽车,但是燃料电池汽车的支持者们却认为,虽然氢动力汽车发展比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晚一步,但其拥有更多的优势:燃料添加时间短、单次行程远等。 另有专业人士认为,未来小型电动汽车将成为短途旅行的理想选择,而燃料电池技术则更适合大型车辆,如卡车等,因为盛装氢燃料的罐子会占很大空间。除了高成本外,氢气充电站和大小适中的车型缺乏也是燃料电池汽车研发道路上的障碍。 今年9月,丰田、本田、现代、福特、通用、戴姆勒、起亚等知名汽车公司共同发表声明,呼吁各国※※在2015年前建立更多的氢燃料基础设施。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实现,从2015年起,相信全球范围内将会有几十万辆氢动力汽车逐渐实现商业化生产。而近日美国议会又通过了一项决议,同意投资1.87亿美元用于研究燃料电池,这会极大推进燃料电池的研发。 通用汽车亚太地区燃料电池商业化负责人乔治·汉森说:“燃料电池的应用没有捷径可走。我们已经拥有技术,现在就只看※※是否愿意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同时批量生产能否降低成本。” |
[9 楼] crowspal
[陈年泡菜]
10-1-27 16:49
原文由 robin888 在2010-01-27 16:07发表 目前国内锂动力电池技术比较领先的应该是雷天能源。 磷酸锂铁国内的规模上的很快。 现在18650, 26650的磷酸锂铁cell很多公司都在做,前段时间问过DLG, 他们就准备上规模。 |
[8 楼] crowspal
[陈年泡菜]
10-1-27 16:39
原文由 robin888 在2010-01-27 16:10发表 我在2000年后就一直在跟踪燃料电池的发展, 但目前看来,商业化进程是比较缓慢的。 酒精是比较容易制造获得的燃料,烧酒精的车早年好像在巴西就有一定的商业化,酒精发动机今后可能也是一个方向。 |
[7 楼] robin888
[资深泡菜]
10-1-27 16:10
不过丰田也不要太得意 起码燃料电池有可能成为主流 酒精电池就很爽 家里可以提炼酒精 外面也可以买 这个酒精电池 我目前最看好
|
[6 楼] robin888
[资深泡菜]
10-1-27 16:07
原文由 crowspal 在2010-01-27 12:22发表 中国目前应该是没有动力电池技术 或者说新技术 中国也就是byd看好这个磷酸锂铁吧 不代表中国别的电池厂家也看好 这个磷酸锂铁专利也是在美国人手里 据说byd在打这个专利官司 |
[5 楼] crowspal
[陈年泡菜]
10-1-27 12:22
原文由 robin888 在2010-01-27 10:46发表 中国和日本在动力电池技术上现在也是两条路,中国和美国都看好磷酸锂铁,但日本一直致力于锰酸锂上边,各有优势。 |
[4 楼] 一九七八
[资深泡菜]
10-1-27 11:22
等速行驶,续航里程才160km,那要是城市道路,估计也就100公里多一点。如果有这样的车作为代步车辆的话,就我来说就需要每2天充电一次。
如果跑300km的长途,中途充电2次,就算是快充,20分钟/次,那也要在这件事上浪费40分钟,本来3个小时可以到达的,现在变成了4个小时。 我也不看好纯电动汽车。 在解决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问题之前,电动车不可能占领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