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淮剧-泰州淮剧团下乡演出记
2090 39
[11 楼] 菲菲羊羊 [泡菜]
10-2-24 16:43
演员化妆
[10 楼] 菲菲羊羊 [泡菜]
10-2-24 16:42
演出前准备工作
[9 楼] 菲菲羊羊 [泡菜]
10-2-24 16:41
校音的扬琴演奏员
[8 楼] 菲菲羊羊 [泡菜]
10-2-24 16:40
休息片刻
[7 楼] 菲菲羊羊 [泡菜]
10-2-24 16:39
演员开始化妆
[6 楼] 菲菲羊羊 [泡菜]
10-2-24 16:38
简易搭建的化妆室
[5 楼] 菲菲羊羊 [泡菜]
10-2-24 16:38
狭窄的道具室
[4 楼] 菲菲羊羊 [泡菜]
10-2-24 16:37
演出名单
[3 楼] 菲菲羊羊 [泡菜]
10-2-24 16:36
服装师准备戏服
[2 楼] 菲菲羊羊 [泡菜]
10-2-24 16:35
村里的欢迎标语
[1 楼] 菲菲羊羊 [泡菜]
10-2-24 16:33
淮剧:
淮剧,又名江淮戏,流行于江苏、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淮剧语言是以今建湖县方言为基调,并兼顾附近的淮安、盐阜等地方言而戏曲化的一种舞台语言。清代中叶,在江苏盐阜(盐城和阜宁)、清淮宝(淮安和宝应)一带流行着一种由家民号子和田歌雷雷腔、栽秧调发展而成的说唱形式门叹词,形式为一人单唱或二人对唱,仅以竹板击节。后与苏北民间酬神的香火戏结合,称为江北小戏。之后,又受徽剧和京剧的影响,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形成淮剧。

泰州淮剧团:
泰州市淮剧团的前身为1954年在无锡登记的无锡市合义淮剧团。1956年调泰州,组成泰州市淮剧团。经常上演剧目有《水漫泗州》、《香罗带》、《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三审刁刘氏》、《三打吴家寨》等。1977年以后,致力于新编剧目的排练,先后上演《小燕南归》、《桑园会》、《她和他》、《雁南归》、《碧血红花》、《没处到任》等。1978年,《小燕南归》参加江苏省专业文艺团体创作剧目会演;1982年,《没处到任》参加江苏省新剧目(第一轮)调演;1986年,现代戏《新婚礼葬》参加江苏省首届淮剧节,获演出一等奖。该团艺术骨干有首任团长王少春及中青年演员陈德林、、张红英、黄素萍等。
(以上资料源于百度)

正月初八作者有幸跟随泰州淮剧团下乡演出,演出地点位于兴化沈伦的一个村庄,行程50公里左右,下午1点半和晚上7点各演两个场次。演出场地是村里的大会堂,村民们自备的板凳,没有化妆间,在大会堂的傍边零时搭建了帐篷作为化妆和更衣室。

尽管条件简陋,演员们的准备工作一丝不苟,演出更是兢兢业业,他们对淮剧艺术的追求以及传承默默的奉献着青春,有的甚至一生在付出!除了给予掌声,只能用我手中的相机对他们定格,祝愿淮剧艺术永远流传,祝福淮剧表演艺术家,演员以及所有工作人员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