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空的幻境中穿行---行摄柬埔寨
7204 229
[111 楼] D617 [泡菜]
10-4-15 21:31
原文由 君行早 在2010-04-15 19:21发表
四,出成品。



君兄的教程发得太好了,这正是我不擅长的。我在柬埔寨照小朋友的片子基本上只要对方不反对就围着瞎拍,纯靠碰运气,没有技术含量。
[110 楼] 路灯和日出 [泡菜]
10-4-15 20:44
我觉得旅行带一个标变比较好,刚刚是想拍特写结果上的是广角,现在是想拍环境,结果上的是长头。

老外的文化果然不同,他会鼓励小朋友和他对打。
[109 楼] 路灯和日出 [泡菜]
10-4-15 20:40
再裁一次看看。当时那个最小的跑来跑去,只有我们给他糖的时候,才过来,给了他好多糖。边上两个大一点的都有意见了。
[108 楼] 路灯和日出 [泡菜]
10-4-15 20:37
再来个光脚飞奔的。
[107 楼] 路灯和日出 [泡菜]
10-4-15 20:36
原文由 君行早 在2010-04-15 19:14发表

哈哈,拍的不错,没有拍一张眼光直视镜头的特写吗?拍小孩我感觉好拍也不好拍,介绍一个我拍小朋友的经过。
一,先认识。从画面可以看出孩子们有警惕的,有惊喜的,也有观察的,他们人小,但很机灵。


我当时带的是28的定焦,还是手动的,孩子跑来跑去的我累出一头汗来。刚刚那张是裁切出来的,好像对焦还算准。我一般在旅行中很少拍特写,因为觉得带上点环境才能说明当时的情况。就好像前面那张小女孩。还有这张。
[106 楼] 君行早 [泡菜]
10-4-15 19:21
四,出成品。
[105 楼] 君行早 [泡菜]
10-4-15 19:20
三,开始拍摄。一旦相互认识了,通过交流也掌握了他们的特点,就可以拍摄了。
[104 楼] 君行早 [泡菜]
10-4-15 19:18
二,建立信任。先给他们拍几张照片给他们看,孩子们对新事物都是很感兴趣的,相互熟悉了,他们都很愿意配合。
[103 楼] 君行早 [泡菜]
10-4-15 19:14
原文由 路灯和日出 在2010-04-15 19:02发表

你这个蜡笔画的调调还挺特别,我发现了个特点,当地的小女孩从很小就开始打耳洞了。

哈哈,拍的不错,没有拍一张眼光直视镜头的特写吗?拍小孩我感觉好拍也不好拍,介绍一个我拍小朋友的经过。
一,先认识。从画面可以看出孩子们有警惕的,有惊喜的,也有观察的,他们人小,但很机灵。
[102 楼] 路灯和日出 [泡菜]
10-4-15 19:02
原文由 君行早 在2010-04-15 10:05发表
3,《暹粒的孩子们——玩风筝的孩子》。


你这个蜡笔画的调调还挺特别,我发现了个特点,当地的小女孩从很小就开始打耳洞了。
[101 楼] 君行早 [泡菜]
10-4-15 18:48
原文由 路灯和日出 在2010-04-15 17:55发表

君兄也是个细致的人,这个名字还真是有故事。起初我喜欢风光,喜欢日出日落瑰丽的色彩,那时候有时间能往外跑,后来发现就像阳春白雪,可遇不可求,还是家门口平常的东西更实在,好像路灯,平时也许都不会在意,但你拍摄的时候却发现能给画面灵魂,也是提醒自己不要忽略身边的事物。所以网名从日出改成了路灯,结果路灯 ......

我的网名简单,把它倒过来念,每个字的头一个拼音字母就是俺名字的头一个字母。
[100 楼] 路灯和日出 [泡菜]
10-4-15 17:55
原文由 君行早 在2010-04-15 10:02发表

艺术本身就是个感觉的问题,只要看着舒服就是好的片子呀!路灯友,你的网名好像是个复数,不知你是路灯呢还是日出呢?
再发一组片子:
1,《暹粒的孩子们——自娱自乐》。


君兄也是个细致的人,这个名字还真是有故事。起初我喜欢风光,喜欢日出日落瑰丽的色彩,那时候有时间能往外跑,后来发现就像阳春白雪,可遇不可求,还是家门口平常的东西更实在,好像路灯,平时也许都不会在意,但你拍摄的时候却发现能给画面灵魂,也是提醒自己不要忽略身边的事物。所以网名从日出改成了路灯,结果路灯的名字太普通,在这里重名了,就把原来的自己也写在一起,就成了路灯和日出。后来想想也不错身边的事要注意,阳春白雪更要注意啊!

你的名字怎么解?作了皇帝也要早起早行动?
[99 楼] D617 [泡菜]
10-4-15 12:37
东梅奔寺一角:    
    东梅奔寺建于公元 953 年,是罗贞陀罗跋摩二世为了祭祀祖先所盖的祖先庙。东梅奔寺其实原本是一个很传奇的寺庙,因为原本位于东大人工湖上的一座岛上,是一座祭祀祖先的寺庙,只不过东大人工湖目前已经只剩下遗迹了,只可在铭碑以及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中见到文字的记载。
[98 楼] D617 [泡菜]
10-4-15 12:30
原文由 路灯和日出 在2010-04-15 07:41发表

我这不是来了,你配的介绍还挺好,我又复习了一遍。要不时间长了该忘了,嫂子看了有何感想,是不是下次想去了?

你的建筑已经很不错了,我给你多配点人文的。来个婉约的小姑娘。


哈哈,她不看的。

单位笔记本偏色,上两张黑白的吧!
[97 楼] D617 [泡菜]
10-4-15 12:20
原文由 色漫漫其修远 在2010-04-14 23:47发表
mark!


原文由 摇头 在2010-04-15 00:02发表

路灯的片子不错,有情绪有气氛


原文由 linda0075 在2010-04-15 00:23发表
Good photos!


感谢光临

原文由 君行早 在2010-04-15 10:02发表

艺术本身就是个感觉的问题,只要看着舒服就是好的片子呀!路灯友,你的网名好像是个复数,不知你是路灯呢还是日出呢?
再发一组片子:
1,《暹粒的孩子们——自娱自乐》。


谢谢上片支持!
[96 楼] 君行早 [泡菜]
10-4-15 10:05
3,《暹粒的孩子们——玩风筝的孩子》。
[95 楼] 君行早 [泡菜]
10-4-15 10:03
2,《暹粒的孩子们——游客与小贩童》。
[94 楼] 君行早 [泡菜]
10-4-15 10:02
原文由 路灯和日出 在2010-04-15 07:38发表

对于这张我有不同观点,供讨论啊,塔布龙的特点就是树与建筑共生,这样的比重恰好是把这个特点突出了,也许会使人感觉不平衡,但主题是突出的,更有冲击。君兄以为呢。

艺术本身就是个感觉的问题,只要看着舒服就是好的片子呀!路灯友,你的网名好像是个复数,不知你是路灯呢还是日出呢?
再发一组片子:
1,《暹粒的孩子们——自娱自乐》。
[93 楼] 路灯和日出 [泡菜]
10-4-15 07:41
原文由 D617 在2010-04-14 19:33发表

君兄图、文双修,佩服佩服。那帅哥原来是越装,没去过越南不知道,我当时只觉得老外这身装扮在这幻化的场景下出现有临济棒,洞山喝的功效,顿悟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感谢君兄的大片支持!

原文由 路灯和日出 在2010-04-14 07:59发表
我来支持你了,太厉害了,算算你拿单反不过 ......


我这不是来了,你配的介绍还挺好,我又复习了一遍。要不时间长了该忘了,嫂子看了有何感想,是不是下次想去了?

你的建筑已经很不错了,我给你多配点人文的。来个婉约的小姑娘。
[92 楼] 路灯和日出 [泡菜]
10-4-15 07:38
原文由 君行早 在2010-04-14 19:52发表

617友,你这张接片还是不错的,我已经下载存档了,不过从构图平衡上来说,图右边的门应该再向右扩展点(大约五分之一左右),否则那棵树就显得太重了。

[君行早 编辑于 2010-04-14 19:55]


对于这张我有不同观点,供讨论啊,塔布龙的特点就是树与建筑共生,这样的比重恰好是把这个特点突出了,也许会使人感觉不平衡,但主题是突出的,更有冲击。君兄以为呢。
[91 楼] 路灯和日出 [泡菜]
10-4-15 07:35
原文由 君行早 在2010-04-14 18:58发表

美景共欣赏,路灯友和俺有心得交流了,其实,吴哥是需要仔细慢慢欣赏的,就像品茶,只是因条件的限制,大家往往成了匆匆的过客。
配合楼主的主题“时空与幻景”也发几张塔普隆寺的组片。
1,“神秘的晨光”


君兄的光很有佛光的意味啊,那里我感觉只要人少,随便一个建筑都能打动你的心。现在回想起来小吴哥和巴荣寺都是人太多了,反而少了些静心感受。班代卡蒂就是因为没有人,又是清晨,才能让我们留恋了那么久,连司机都着急了。
[90 楼] linda0075 [资深泡菜]
10-4-15 00:23
Good photos!
[89 楼] D617 [泡菜]
10-4-15 00:14
歌舞表演:
[88 楼] D617 [泡菜]
10-4-15 00:07
歌舞表演:
[87 楼] D617 [泡菜]
10-4-15 00:05
晚上腐败了一下,我们吃自助餐并有精彩的歌舞观看,金师傅给我们定了一个前排的好位置!
我们很喜欢的一位小乐手!
[86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0-4-15 00:02
原文由 路灯和日出 在2010-04-14 08:00发表
盖楼2:小吴哥日出的行为艺术。


路灯的片子不错,有情绪有气氛
[85 楼] D617 [泡菜]
10-4-14 23:52
巴肯山:
[84 楼] 色漫漫其修远 [泡菜]
10-4-14 23:47
mark!
[83 楼] D617 [泡菜]
10-4-14 23:45
巴肯山:
[82 楼] D617 [泡菜]
10-4-14 23:44
巴肯山(Bakheng)是吴哥主要遗迹群内的一座小山丘,在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高67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点,可以骑大象上山。山丘上有一座吴哥庙宇遗迹,是耶输跋摩一世(Yasovarman I)开始以大吴哥城附近地区为首都後的第一座国庙,亦奠下後来吴哥建筑的基础格局。(摘自百度)

在巴肯山不知怎么找不到感觉,几乎没怎么照,满山的人都兴奋的望着落下的红日,而我在阴凉中,静静品味着耳机中中传来的轻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