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三峡,坝区奇遇,收获与遗憾
4000
98
[10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0-7-5 16:04
第三天仍是开门雨,天气预报是下午雨停,我们打听了船是中午。一上午时间够去趟白帝城的,不是想看那庙而是想看夔门,就是十元人民币背面的风景,可是下雨,去了也是白茫茫看不见,拍不到。
中午上了船,此船名“三峡轻舟”,船小,只有三层甲板。倒是够快的,不一会就到了白帝城,然后驶进夔门驶进瞿塘峡。雨是一阵一阵的似要停住,云也抓块成团逐渐通透,可是这一阵却是下得紧。瞿塘峡的雄伟就在夔门这一块,而这一块顺流而下时须在船头拍摄才好,我站在船头二层甲板,打着伞,迎着那驶近的白盐赤甲山也迎着雨,忘情地拍,全然不知镜头上已落满雨珠全拍废了。 <冒雨进夔门2010.6.8> ![]() |
[9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0-7-5 15:52
<奉节的“夔门大桥”2010.6.7>
[行摄匆匆糟老头 编辑于 2010-07-05 15:54] ![]() |
[8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0-7-5 15:50
第二天开门雨,决定在奉节滞留一天等雨停。来的时候大雾,回去再下雨,如此过三峡,看不到什么,也拍不到什么,就白来了。现在退休了,有的是时间,奉节食宿便宜,雨停了将会是好天气。
到了下午,雨仍未停,但云抓块了,空气似乎通透了一些,我打伞离开小旅店,到江边看光景,心中祈盼明天天气转好。 <奉节 长江景色2010.6.7> ![]() |
[7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0-7-5 15:43
<1994年拍的巫峡,同一个地方,现在水面宽了>
![]() |
[6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0-7-5 15:40
<雾中巫峡 2010.6.6>
![]() |
[5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0-7-5 15:38
开船后,两岸的青山,航道的层层叠障全都隐藏在雾里,镜头前的景物是一片灰色,倒也有点像一幅水墨画。黄昏时进入巫峡,那秀丽的山川景象因雾而逊色,夜幕降临时下起小雨,夜半时分到了奉节下船。
<有点像一幅水墨画 2010.6.6> ![]() |
[4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0-7-5 15:31
从宜昌乘大客车“翻坝”,40多公里1小时行程,到了三峡大坝上游的太平溪港登船。我们乘坐的船名“平湖观光”,可遗憾的是观光不到什么景色——雾实在太大了,更拍摄不到什么,反差太低,一片灰。远处的三峡大坝是水天一色之间的一条黄线。
<客船上看三峡大坝只是一条线2010.6.6> [行摄匆匆糟老头 编辑于 2010-07-05 15:34] ![]() |
[3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0-7-5 15:28
与16年前的行程不同的是,我这次乘船选择在宜昌奉节之间,这是西陵峡、巫峡、瞿塘峡三段江峡的精华,全长192公里,行船大约10小时,时速20公里左右。
在宜昌港客运站买了到奉节的船票,同时就有了遗憾:我们不是从宜昌上船,而是要乘坐“翻坝车”,这样葛洲坝和西陵峡的前一段以及三峡大坝五级船闸都看不到了。最为遗憾的是三峡入口的南津关被绕过,而16年前经过时,没有拍好那山崖上的陈毅元帅题词:“三峡天下壮,请君乘船游”。 <宜昌 夷陵长江大桥上拍长江,雾气腾腾2010.6.5> ![]() |
[2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0-7-5 15:17
<1994年6月17日《中国摄影报》>
![]() |
[1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0-7-5 15:11
游三峡,坝区奇遇,收获与遗憾
6月,办完退休事宜,我和老伴踏上筹划多年的寻亲之旅,第一站是武汉。到了武汉我们当然要往三峡“深入”一下。 也是故地重游。1994年春节,我带着13岁的儿子来过三峡,那时三峡工程尚未开工,我们看到了原汁原味的长江三峡。那时我的摄影刚入门,器材很业余,水平也低凹,甚至胶卷都是过期简装的便宜货。但是长江、三峡,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我的一篇游记也在《中国摄影报》上发表,由此使我在摄影之路上越走越远。 <武汉 黄鹤楼上望长江 2010.6.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