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走马观花游世博
1301 44
[17 楼] 工业时代 [泡菜]
10-7-31 22:13
宗教图腾
[16 楼] 工业时代 [泡菜]
10-7-31 22:12
柬埔寨的宗教
[14 楼] 工业时代 [泡菜]
10-7-22 22:18
继续小馆
[13 楼] 工业时代 [泡菜]
10-7-22 22:17
由于横风,躲进棚里也不管用。
[12 楼] 工业时代 [泡菜]
10-7-22 22:16
台湾馆也算热门馆
[11 楼] 工业时代 [泡菜]
10-7-22 22:14
中国馆只能远远的照张像表示来过了,呵呵。
[10 楼] 工业时代 [泡菜]
10-7-22 22:11
原文由 然子 在2010-07-14 10:06发表
进世博感觉买上海锦江旅游的团体票好,还包了来回汽车送..进门基本都不用排队.几分钟就进去了.中国馆一般都安排有(个别有例外)...5月初去了..2天盖了60多个章.还上世博中心看了半场电影.(坐了船和车去)埔西..远大馆喜欢..中国.法国..喜欢.特别喜欢意大利的空间布置...德国馆控制人流大概排1-2小时可以进吧..后来还是放弃.基本 ......


后来回程火车上碰到一个※※来的退休干部,在上海呆了7天,其中看世博三天,看了60多个馆,基本上主流的热门馆都看完了,他介绍的经验也是先从地图上看好热门馆靠近那个大门,然后早点去相关大门排队,一放行就往热门馆冲,没几分钟就进去了。
[9 楼] 然子 [泡菜]
10-7-14 10:06
进世博感觉买上海锦江旅游的团体票好,还包了来回汽车送..进门基本都不用排队.几分钟就进去了.中国馆一般都安排有(个别有例外)...5月初去了..2天盖了60多个章.还上世博中心看了半场电影.(坐了船和车去)埔西..远大馆喜欢..中国.法国..喜欢.特别喜欢意大利的空间布置...德国馆控制人流大概排1-2小时可以进吧..后来还是放弃.基本都没有怎样排队..团票解决中国馆..其他基本先心中有数后..见人少走得动就跟进..意大利馆就利用一早,9点多进世博后直奔C区..排了半小时进去...
记得去上海新天地...衡山路走走吃吃..金茂喝咖啡俯看浦东55元起...呵呵
[8 楼] 工业时代 [泡菜]
10-7-14 09:38
这么多人排队,是因为卡塔尔馆有个打扮成古代神秘艺人的美丽少女在现场为观众纹身——当然只是画上去而不是刻上去。想拍到那个场景的照片只能排队排到前面才成,时间紧迫,我就不排了,马上要转战其他馆。
[7 楼] 工业时代 [泡菜]
10-7-14 09:32
中国馆?沙特馆?……这些热门馆直接排除,只是同行的几个人中听说德国馆里面的东东科技含量高,说就算排个把小时队也要看下。结果,风雨交加中,几个维持次序的※※用手提扩音喇叭不断重复:德国馆排除要五个小时以,请游客谨慎选择……如果在雨伞只能遮头的风雨中淋5个小时,我们今天还能做什么?唉,那些人可真能忍受啊,这样去看世博收获能有多少呢?
于是决定,先去小馆看看。
首先看的是卡塔尔馆
[6 楼] 工业时代 [泡菜]
10-7-5 22:56
浦西是企业馆,俺约了几个人直接跳过,抓紧有限的时间乘车到浦东看国家馆。
这天雨不算大也不算小,是中雨,但风大,而且没有规律,忽东忽西,都是横着吹,我的那把伞已经不是挡自己了,是为怀中的相机挡雨,可就是这样,还是数次被雨淋遍机身,好在这个情况我已经预想到,在小包里(没带摄影包)备好了卷筒纸,随时擦干。
[5 楼] 工业时代 [泡菜]
10-7-5 22:54
大门排的队更长些,这还没到馆里呢,就排了两次队,算是为馆内排队预热了一下。
[4 楼] 工业时代 [泡菜]
10-7-5 22:52
来之前就听说世博的一大规则特点就是排队,到处都排长龙。这不,大门都还没见着呢,就最外围的那道铁栏通道,就得排队进去。
[3 楼] 工业时代 [泡菜]
10-7-5 22:49
尽管天气恶劣,但人流一点不见减少,一拨接一拨。如果团队成员年龄段接近还好办,如果是老弱青壮各行业都有的,节奏不一,顾得张三,丢了李四,够组织者喝一壸的,处处可见焦虑的神色。
[2 楼] 工业时代 [泡菜]
10-7-5 22:46
我们进馆的地点是浦西,这里进口的标志是那根大烟通改成的温度计。
[1 楼] 工业时代 [泡菜]
10-7-5 22:43
赶到上海的时候,已经是上午9点半了,天阴沉沉的,天气预测今天有大雨。
这次到上海看世博,就带了宾得DS、刚二手淘的很新却很便宜的18-55镜头。连镜头盖都赖得带,拧上UV镜就丢行李包里了,如果不是担心刮花镜头,连UV镜都不会带。带这样的器材,一是因为特别轻便,外出工作或者旅游拍摄,不是有个说法叫“少就是多”嘛,这次可是充分体会到了;二是因为这套器材现在组合起来不是特别值钱,刮刮碰碰不会心痛,而且拍摄质量也不赖。
来上海的路上就觉得这个旅游社的能力不是特别强:因为之前放出的风声是预约到中国馆,结果说是城市地球馆。后来到了现场,发现是一个无需排队,随时可以进馆,根本无需预约的冷门场馆。不过,我个人却觉得有另外的收获,一点不比其他馆差,也算是歪打正着了——当然那些以“至此一游”为主要目的的人可能不会有此感觉,这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