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味道】杭州的味道,西湖的风采,外杭州,西湖外……
68630
1028
[174 楼] 山水转
[陈年泡菜]
11-3-16 22:20
图02
上香古道的起点,茅家埠码头。 ![]() |
[173 楼] 山水转
[陈年泡菜]
11-3-16 22:18
※※前,杭州同样有城墙的,西湖是在杭州城外,游湖必须从钱塘门、涌金门与清波门出入,而钱塘门一带多寺庙,香客们上完香,就会顺便进城来逛逛,采购一些东西回家。所以,钱塘门的进进出出的人特别多。
图01 钱塘门旧貌,网络图片。此图是由旧照与拍摄的现在纪念标志碑图片叠片形成。 ![]() |
[172 楼] 山水转
[陈年泡菜]
11-3-16 22:15
茅家埠上香古道
△在西湖西侧的杨公堤卧龙桥和隐秀桥之间,※※上曾经有过一条“上香古道”,顾名思义这是一条香客去天竺诸寺上香走的路。旧时,苏北、杭嘉湖一带的香客到天竺拜佛,大多是行船而来。他们撑着小船到了杭州,径直摇着直进西湖,然后在茅家埠登陆。也有由陆路到杭州的香客,则是由钱塘门等三座临湖的城门出城后,在湖滨雇小船,穿越西湖,一直划到茅家埠,弃舟上岸步行西进。近到普福岭一带向西仰望,就可见天竺山削立的“双峰插云”,形同“天门”,那里就是佛国圣地所在了。有些虔诚者,更是焚香礼拜,甚至三步一叩头或者长跪不起,口中还念念有词,一片礼佛的诚心诚意。 △ ※※前,杭州同样有城墙的,西湖是在杭州城外,游湖必须从钱塘门、涌金门与清波门出入,而钱塘门一带多寺庙,香客们上完香,就会顺便进城来逛逛,采购一些东西回家。所以,钱塘门的进进出出的人特别多。 △ 久而久之,后来茅家埠至天竺这段路就被称做“上香古道”了,每逢佛事季节,游客络绎不绝、香客熙熙攘攘,沿途除寺庵、斋堂外,按照现代说法,想必第三产业的饭铺、商铺一定是鳞次栉比,热闹非凡的。 △听父辈老一代人述说,至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从湖滨到灵隐开通了公路, 人们改乘汽车前往灵隐寺,这条“上香古道”才逐渐沉寂,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但仍然有不多的善男信女笃信步行进香之虔诚,行拜的礼节丝毫未曾减色。 △2003年西湖的“第三堤”杨公堤的恢复,湖面的扩大,杨堤西面的开掘,使得水域延伸到乌龟岭脚。茅家埠刚好处在新辟的西里湖末端,“上香古道”也得以恢复。当然古道的“野趣”均是今人营造,比之一般的公园环境仍然显得某种程度的朴实,沿途“荒芦”丛生,滩涂卵石杂陈,由硬木排支撑的通道一直通向芦荡深处,湖上野鸭戏水,水鸟低飞,多少还是别具一股乡野的情趣。 △“古道”当然只是口头上叫叫而已,现代化的影子肯定是无处不在的,恢复的这段“古道”开满了现代化的茶馆饭庄,尽管还是有飞檐画梁,汽车、空调,包括用不干胶制作的“茶”字大店招,只是有一辆手推独轮车的模型,才告诉你说,我们这里原先是这样的。 △普福岭一带,早已经是通衢大道,尽管两盘仍然是龙井茶茶地,道路却是车水马龙地繁华,“上香”的氛围荡然无存,旁边有若干断断续续的小道,或者也是原先的“上香古道”的一部分?权且就当是吧,这样,我们的怀古之幽情才能够更多地落到一点实处了啊。 |
[171 楼] miky
[资深泡菜]
11-3-12 16:36
原文由 山水转 在2011-03-11 18:28发表 其实我也不认识此公,只是看了雕像背后的说明才知晓。 |
[170 楼] 山水转
[陈年泡菜]
11-3-11 18:28
原文由 miky 在2011-03-11 15:05发表 ------------- 多谢miky兄补充,方便时多交流。 |
[169 楼] miky
[资深泡菜]
11-3-11 15:17
孤山直面三潭印月。
![]() |
[168 楼] miky
[资深泡菜]
11-3-11 15:13
原文由 山水转 在2011-03-10 21:56发表 楼外楼的水上餐厅 ![]() |
[167 楼] miky
[资深泡菜]
11-3-11 15:05
原文由 山水转 在2011-03-10 21:54发表 著名画家潘公寿的雕像 |
[166 楼] 山水转
[陈年泡菜]
11-3-10 21:57
孤山
钱塘之胜在西湖 西湖之奇在孤山 本主题上传完毕。 |
[165 楼] 山水转
[陈年泡菜]
11-3-10 21:56
图31
在孤山眺望西泠桥 ![]() |
[164 楼] 山水转
[陈年泡菜]
11-3-10 21:56
图30
位于孤山的大大有名的餐馆“楼外楼”。创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的1849年,至今已有160余年的※※。有说店名取自南宋诗人林昇的名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一首讽刺时局的诗,不料被后人用于饭店的招牌,竟然因此名扬天下,以致坊间的 “西湖醋鱼东坡肉,莼鲈之思楼外楼”一直流传至今。不计其数的中外贵宾光临过楼外楼,其中孙中山即席发表演说,鲁迅赞赏虾仁烧鞭笋,※※※十上楼外楼等名人佳话,更是这家百年老店声名远播,享誉中外。楼外楼是一道风景,更是一道文化大餐。 ![]() |
[163 楼] 山水转
[陈年泡菜]
11-3-10 21:54
图29
文化名人像 ![]() |
[162 楼] 山水转
[陈年泡菜]
11-3-10 21:54
图28
※※英雄陈英士雕像 ![]() |
[161 楼] 山水转
[陈年泡菜]
11-3-10 21:53
图27
孤山西麓,西泠桥畔的秋瑾墓 ![]() |
[160 楼] 山水转
[陈年泡菜]
11-3-10 21:52
图26c
林和靖放鹤亭 ![]() |
[159 楼] 山水转
[陈年泡菜]
11-3-10 21:51
图26b
林和靖放鹤亭 ![]() |
[158 楼] 山水转
[陈年泡菜]
11-3-10 21:51
图26a
纪念林和靖梅妻鹤子的现代工艺品 ![]() |
[157 楼] 山水转
[陈年泡菜]
11-3-10 21:49
图25
孤山白苏纪念柌 ![]() |
[156 楼] 山水转
[陈年泡菜]
11-3-10 21:48
图24
浙江省博物馆 ![]() |
[155 楼] 山水转
[陈年泡菜]
11-3-10 21:47
图23
西冷印社 ![]() |
[154 楼] 山水转
[陈年泡菜]
11-3-10 21:46
图22
西冷印社山顶的池塘 ![]() |
[153 楼] 山水转
[陈年泡菜]
11-3-10 21:45
图21
展示金石作品的西冷印社回廊 ![]() |
[152 楼] 山水转
[陈年泡菜]
11-3-10 21:44
图20b
“汉三老讳字忌日碑”石室。 ![]() |
[151 楼] 山水转
[陈年泡菜]
11-3-10 21:44
图20a
保存“汉三老讳字忌日碑”的石室,此碑距今已有1900多年※※,属国家一级文物,堪称是价值连城的国宝,有极大的※※和文字研究价值,被誉为“浙江第一石”。保存这一瑰宝的石室结构独特,在全国还未有第二个,研究金石为宗旨的西泠印社有了与之相对应的珍贵实物,在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中堪称独树一帜。 汉三老碑1852年在浙江余姚出土,历经战乱,大火,后又险被外国重金收购流失域外,西泠印社紧急动员,发布了募捐公启,由吴昌硕、丁辅之等先生联合浙江同乡四处奔走,赎回了“汉三老碑”,并筑石室永久保存。吴昌硕社长还专门写了《汉三老石室记》,以志其事。 ![]() |
[150 楼] 山水转
[陈年泡菜]
11-3-10 21:42
图19c
西冷印社 ![]() |
[149 楼] 山水转
[陈年泡菜]
11-3-10 21:41
图19b
西冷印社 ![]() |
[148 楼] 山水转
[陈年泡菜]
11-3-10 21:41
图19a
西冷印社 ![]() |
[147 楼] 山水转
[陈年泡菜]
11-3-10 21:40
图18
西冷印社 ![]() |
[146 楼] 山水转
[陈年泡菜]
11-3-10 21:39
图17c
西冷印社 ![]() |
[145 楼] 山水转
[陈年泡菜]
11-3-10 21:38
图17b
西冷印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