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花土沟VS魅力敦煌
31665 890
[327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2 15:50
可怜的鸭子们坚守者自己的领地。
这是一对情侣鸭,个头大一些的是公鸭,小一些的是母鸭。漂亮的小母鸭不愿随队伍飞舞,公鸭便一直跟着,不离不弃,维护着自己仅有的幸福。。。。

面对入侵者的挑战毫无畏惧,勇敢地战斗.......

直到赶跑他。。。
[326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2 15:46
可怜的鸭子们坚守者自己的领地。
这是一对情侣鸭,个头大一些的是公鸭,小一些的是母鸭。漂亮的小母鸭不愿随队伍飞舞,公鸭便一直跟着,不离不弃,维护着自己仅有的幸福。。。。

面对入侵者的挑战毫无畏惧,勇敢地战斗.......
[325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2 15:43
可怜的鸭子们坚守者自己的领地。
这是一对情侣鸭,个头大一些的是公鸭,小一些的是母鸭。漂亮的小母鸭不愿随队伍飞舞,公鸭便一直跟着,不离不弃,维护着自己仅有的幸福。。。。
[324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2 15:30
钾肥厂围起的水塘会慢慢的变成绿色,直到被蒸发诒尽,变成财富装入人们的腰包。。。。
[323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2 15:26
这儿原来并没有路,因钾肥厂的建起被人工开挖出的便道,原来的湿地被生生的在湖中间铺筑起一道2米多宽的道来。。。。

湖被切成了两半,右边因钾肥厂一夜暴富,左边野鸭湖的鸭子们离贫嵴越来越近......
[322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2 15:20
这儿原来并没有路,因钾肥厂的建起被人工开挖出的便道,原来的湿地被生生的在湖中间铺筑起一道2米多宽的道来。。。。
[321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2 15:14
右边还是“湿地”,左边已遍布了钾肥厂围起的一座座等待被蒸发成钾肥的水塘~~~
[320 楼] ccdafeng [泡菜]
12-5-12 11:53
原文由 星星里面 在 2011-08-07 09:20 发表

2
烂片就别拿出来倒胃口了
本帖由移动终端发布
[319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2 11:31
在这仅有的,暂时还能叫几天“湿地”的地方。。。。。。也许下次来,往事如烟,已成沙漠了。。。。。。。
[318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2 11:24
飞吧,我喜欢你们无忧的鸣叫....
[317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2 11:22
飞吧,我喜欢你们展翅的身姿。。。。
[316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2 11:17
一丛丛,一点点,多年后,你们会不会也象旁边的兄弟一样,只剩下一小茬曾经存在过的痕迹...........
[315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2 11:11
山峦里已没有多少生气,贫脊的山体、龟裂的土地,抽象的油画被吸干了水份,你们两个是在寻找还是在盘旋?
[314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2 11:04
这点靠雪山融水而形成的珍贵的小水溪,不知道还能维持多久?野鸭的天堂正在委缩,逐渐颓废的家园迫使她们若干年后流浪或是死亡。。。。。。。
[313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2 10:47
这慢野的黄草,一年中只有可怜的2---3个月能发出新生的绿芽,既然生命这么短暂,是什么给予你玩强的毅力?
[312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2 10:41
是我们惊扰了你吗?为何飞的这样葱忙?我们来看你了,你这阿尔金山的小精灵~~~
[311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2 10:14
也许有一天,我们都走不动了,想想小西湖,想想一起到过小西湖的朋友,想想这儿的野鸭子。。。。。哪么我们就从记忆的末端往回走吧~~~~~
[310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2 09:56
热爱生活的人总是能从寻找中发现。。。。。。。
[309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2 09:53
展翅翱翔总是给人以希望~~自由的鸟儿总有自己的梦想
[308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2 09:50
展翅翱翔总是给人以希望~~
[307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2 09:48
天稍放晴,野鸭们知道生命在于运动的真缔~~~
[306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2 09:25
看看远处的天空,黑云压境,阴云密布,近处湖里的水越来越少,远处的山上寸草不生,人类已经把野生动物赶得快没有立足之地了。。。。。。。。
[305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2 09:19
雨雪稍一停顿,就有几只野鸭飞舞起来
[304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2 09:16
这会天还是有些凉,雨雪时断时续的,野鸭们想飞的意念被寒冷扼制着
[303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2 09:10
野鸭子三三两两的,守护者即将消失的家园
[302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2 09:06
来时路过看到的一个小山包,这几天雪多,积了雪的山不显得哪么单调
[301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2 09:04
来时路过看到的一个小山包
[300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2 08:59
前些年来过这,哪时的水很多,野鸭子也很多,当地人叫她鸭子湖,我们一直叫她小西湖。。。。。。。。这次来,境况大不如前了,水少了很多,旁边不知什么时候开了个钾肥厂,大量过度的用水,导致这儿的水位下降,湖变成了水坑,野鸭子也越来越少了,记得原来还有黑颈鹤的。。。。。。。。。。。。这山是阿尔金山的一条小尾巴,长年都这样,因为海拔高,气温底,什么都不长,就这样荒凉这年复一年~~~~
[299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1 08:28
陕西油老板 戈壁“淘金”记
作者:liweilong740509
在柴达木盆地西侧阿尔金山下,有一片寸草不生的戈壁滩,因土壤颜色花花绿绿而得名花土沟。由于这片地下蕴藏黑色黄金——石油,从2009年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淘金者以民间资本的形式涉足这片土地,尤其以陕西人居多。
  触目可及的高档车,遍布小镇的KTV、美发屋、酒吧、饭店……名不见经传的花土沟一时间成了“小上海”,这里每天都有人抱着淘金梦而来,同时也有人血本无归地离开。
  一眼看不到边的戈壁滩上,薄薄的盐碱,就像将要融化的积雪。
  从格尔木乘汽车向西行驶460公里,戈壁滩上渐渐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绿草,打石油的井架和采油的“磕头机”也慢慢多了起来。
  4小时的路程,很难遇到一个行人,甚至一只鸟都不曾遇见。晚上8时许,太阳还高高地挂在西山。突然几只黑乌鸦盘旋汽车上空,远处,隐隐约约的一座小城渐渐清晰起来。
  小城周围全部是贫民窟,进入城里则越来越显繁华——这就是花土沟镇,隶属青海省海西州茫崖行政委员会。行政委员会不是市、区、县,它是海西州的派出机构。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油井,来自全国各地的老板汇集花土沟,而其中,尤以陕西籍的居多。
  亲友凑几百万,就来打油了
  陕西绥德县人李升(化名)常年住在平华宾馆,这里的服务员说,宾馆内半数客人都是陕西人。
  6月28日下午,一条消息开始在宾馆内疯传,绥德县人马海飞突然失踪。“在此经营油井的陕西人中,马是※※人物”,李升说。很快数辆高档越野车集合,大家按照前一天马海飞进山的线路展开搜寻。
  当晚9时,马海飞被找了回来,他特别激动,说自己带了几个人前往山中一偏僻处寻找玉石,一时间和外界失去了联系,“没想到大家如此抬举我”。
  马海飞当晚请参与搜寻的所有人吃饭,酩酊大醉后又请大家唱歌,随后四散于平华宾馆内。
  西安油老板老卢说,陕西打油人几乎都住在这,相互帮助,信息共享。大家将平华宾馆叫“陕西村”。
  看准了这里老乡云集的商机,西安灞桥人魏革民来后,迅速租下了小镇一个大院子,开始修建宾馆。29日下午,他在院子里和工人们干得起劲,翻修的房子漆成绿色,里面将要按照标准间的标准进行装修。
  魏革民说,宾馆建好后,他准备以低廉的价格将平华宾馆的陕西老板全召集过来。每天擀面条、蒸馒头、包饺子,打造一个“陕西大院”。
  在众多的陕西油老板里面,老卢是最支持魏革民的一位。
  一些油老板给记者介绍到,花土沟有3万人,来这里淘金的各地老板级人物共有300多个,而陕西老板就占100多人,其中陕北人2/3,剩下的基本上都是西安人。来此淘金的大多是一些来自民间的资本,一般是几个亲朋好友凑几百万元,到这买上几口油井,然后就开始打油了。
  开小灶,精打细算过日子
  身高将近一米八的老卢剃个※※头,戴了个眼镜,显得文质彬彬。老卢原来在西安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由于受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众多股东派他多次前往花土沟寻找商机。
  老卢在经过多次考察后,今年在花土沟一个叫小梁山的地方“买”了几口油井。但是,由于此处去年发生井喷事故,监管方中国石油青海油田边远油田开发公司突然宣布,打油井的井架必须安装“液压防喷器”。而许多私人打井队伍并没有“液压防喷器”这个设备,一时间许多油井老板只能排队等待。
  老卢无事可干,就到戈壁滩上钻研风凌石,或是到附近的湖边寻找野狼粪便。老卢还将从西安来的五六位油老板集合起来开小灶,老卢负责大厨,其他人轮流当下手。
  刘姐负责洗碗。54岁的她最早是一名基层干部,后下海经商,现在也来这里碰碰运气。
  大家隔几天交一次伙食费,五十或一百不等。老卢说,他将自己的钱放在左边裤兜,大家的伙食费放在右边裤兜里。“根本不用记账,伙食费没有了再向大伙收取”,老卢拍着裤兜说。
  老卢说住宾馆主楼很贵,他已经搬到宾馆条件较差一点的房子了,这样每天能省点钱。那里原来住很多小姐,由于陕西油老板队伍不断庞大,宾馆房价上涨,小姐们大部分已经搬到便宜些的地方去了。
  30日中午,老卢买了只鸡准备给大家改善伙食。而刘姐一个人在宾馆内看电视剧《亮剑》,“呆在这个地方确实闷得慌,昨天3岁的孙子给我打电话了”,说起孙子,刘姐眼中隐含泪水。
  54岁刘姐想给儿子办实体
  54岁的刘姐来自西安,上世纪90年代辞掉副乡长职务后下海。先后在西安开过宾馆、KTV,后又买了门面房,成立了建筑公司。
  刘姐的性格更像男人,她承认自己一直不满现状。她的大儿子年仅30岁,已经是一个镇的镇长,小儿子上高中了。前几年老伴去世后,她就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花土沟开始考察,家里的亲属都反对她到这个海拔1800米的戈壁滩上创业。可是今年初,她还是带着开车技术较好的外甥女婿来了。
  刘姐以每口60万元的价格在小梁山“买”了3口井位,目前也在排队等待打井。到这里来了后,刘姐将西安的门面房租了出去,宾馆交给酒店管理公司经营。
  “西安做生意手太稠(意思是,竞争激烈),这里遍地都是宝,有石油和各种矿。5年后这里还会修建机场、通火车。”刘姐对花土沟抱有很大希望。
  她已经投入了200万元,她说,等3口井打好出油,还需要300万元。刚上高二的小儿子学习很一般,她打算趁自己还不是很老,给小儿子创建一个实体。“过几天放暑假我就让他过来,让他看看自己老娘在这里受的苦”,刘姐笑着说。
  外甥女婿难耐这里的孤独和寂寞,已经跑回西安了。
  刘姐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到卡厅和男人一起唱歌,到桌子上端起大碗喝酒。但是她不希望记者过早地报道她,“等以后赚到钱了,你给我写一本书”。
  刘姐认为自己还是没有抓住机会,“去年每口井才卖15万,今年已经涨到了60万,后来有的人买的油井已经70万了”。刘姐估计,顺利的话7月5日就能给她打油井了。
  他最早发现小梁山的石油
  绥德人李升像很多陕北老板一样,过日子不会精打细算。
  他常住宾馆,每年住宿开销就达4万元。李升买水果时从来不看秤、不问价格,卖水果的小贩都认得他。每次他买完水果后,不但让他随便再挑一点搭给他,就是过路时,小贩也热情地招呼李升:摊上的水果随便吃。
  李升早在2008年就开始瞄上了花土沟这块地方,在他的影响下,大量的陕北老板云集花土沟。“我们来的时候,这里一家像样的宾馆都没有,下雨天街道泥泞不平,现在俨然已经是繁华的小城镇了”,李升认为陕北人的到来,使得这里突然繁华起来。
  在花土沟一处叫大风山和尖顶山的地方,李升有了自己的油井。但他还是将主要投资方向转为了给油井老板打井,这样不管井内有没有石油,他是只赚不赔的。
  李升11年前在西安一家媒体干摄影记者,再早以前他在陕北一家银行是股级干部,因为感觉升迁无望,辞职进入媒体,不久后又筹集资金下海。
  让李升一直遗憾的是,是他最早发现小梁山地下有很多石油,他打了几口井发现下面的油向上喷,许多外地油老板开始盯住了小梁山,最后小梁山被福建一家公司收购。目前,这处的井位,价值已经上亿元。
  李升由于当时不具备实力,实际上没有赚到多少钱。
  在小梁山失手后,李升很快又抓住了大风山这块地方。他和他的打井队已经在这块地上开发了4口油井。
  李的儿子去年从咸阳一高校毕业,也来到花土沟,目前在大风山给父亲招呼油井。而李则住在宾馆主持全局。
  工人收入在4000元左右
  花土沟聚集的人气,又吸引了更多的人到这里寻找财富和机会。
  跟随李升打油井的队长叫丁平。47岁的丁平是商洛市商州区大荆镇西村4组人,1985年就出来跟随别人打油井,现在有了一支24人的打井队伍。
  丁平说,现在自己每月的收入上万元,下面的工人收入都在4千元左右,而且都是管吃管住的,这个工资已经很不错了,在老家能有这份收入,是令很多村里人羡慕的事情。
  大风山距离花土沟160公里,到了夏天,李升隔三差五就会给油井处送些生活物资。戈壁滩没有水,生活用的淡水也是从60公里外运送,每吨60元钱。
  丁平说,顺利的话,打口油井大约需要10天时间,24个工人三班倒,不停地干活。
  给人看油井也是个好差事,就是太寂寞。许多油老板带些乡党,给自己看油井。每个月管吃住净拿3000块钱,“还给报销探亲的路费呢”,一位六旬的陕北籍看井人说。
  戈壁滩生活非常单调,许多年轻人都难耐这份寂寞。每过一段时间,油老板就将工人们拉到花土沟,给他们理理发,再大吃一顿,接下来在宾馆开个房,洗澡放松一下……
  来到花土沟的还有许多年轻女子,也在这个生态链条上寻找着自己的位置。“宝贝”就是里面的成功者之一。
  由于地处戈壁,生活枯燥,这里也有“卡厅”和“小姐”,陪歌陪唱,也不乏提供※※※※者。“宝贝”自称22岁,来自湖北。“等我赚够钱,就回老家和男友结婚”,“宝贝”说男友并不知道她在外边的工作。
  在这里,餐饮也是个高利润的行业。一盘土豆丝18元钱,荤菜都在35元钱左右,由于花土沟缺少淡水,不能种菜,蔬菜、水果都是从460公里外的格尔木或530公里外的敦煌运过来的,饭馆的成本较高。
  不过,陕西人王动说,他10余平方米的炒菜馆,一年的利润可以达到30万元,“稍微大些的,收入100万没问题”。
  血本无归的事也是有的
  花土沟的油井全部归中国石油青海油田边远油田开发公司管理。
  6月30日,该公司一位副※※告诉记者,华商报是第一家关注此事的媒体。他说,戈壁滩上,大风山、小梁山和尖顶山距离花土沟都在100公里以外,经过勘探发现,那里的石油储量不足以让国有企业投入较大的资金去开采,但不开采又比较可惜,毕竟下面都有石油。
  于是2009年开始,公司经过招标,以劳务的形式将这些油井承包出去,然后以每吨1000元左右的价格回收油老板们打出的原油。
  “毕竟地下的石油都是国家的,不是个人所有。1000元钱价格就是一个搬运费”,该公司党群工作科负责人说。“他们的设备很原始,肯定不能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这位负责人说。对于油老板们所说的“买卖”油井一事,这位负责人说:“其实是油田一般和中标的公司签订劳务合同,中标的公司可能和一些私人老板是一种合作关系,共同开采石油。但油田回收的石油只是付给他们的劳务费,或者说搬运费”。
  而一些油老板认为,这样风险还是很大,一旦打下去没有石油的话,一口井就损失了将近200万元。在西安的油老板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郑姓的香港油老板,几乎承包了半个山头,一口气打了四五个油井,结果都很失望,最后扔下47卡车的设备和大片的山头,回去了。“有这种血本无归的事”,该公司党群工作科这位负责人说。
  而在这里个人投资最大的绥德县油老板马某说,风险肯定会有,但不是很大,一般情况下不会赔本,只是赚钱多少的问题。马某目前有十几口油井已经出油,每口井每天平均出油4吨,他悄悄透露:“投资的2千万成本已经收了回来。”
  在花土沟小镇上任意一个宾馆前,可以看见来自全国各地的车牌号,而且都以高档越野车居多。根据记者统计,陕西、河南、山西的油老板较多,同时还有北京、福建、东北的油老板也涉足此行业。“他们可能有许多酗酒、赌博等坏习惯,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是令我们很感动”,边远油田开发公司一位领导这样评价陕北油老板。
[298 楼] ditu555 [资深泡菜]
12-5-11 08:25
遥远的尕斯库勒湖(笔记)
——我的企业笔记之7
孙柏昌

1988年夏天,我去了趟柴达木盆地的尕斯库勒湖。
我的差旅费是当时的物探公司提供的。
当时的小报吃“皇粮”,经费很少。
我对当时的物探公司经理黄佩智说:我想利用我的休假时间去你们的514队采访,行吗?
他是一个豪爽的中原汉子:没问题。
采访当然是一个重要目的。于我,一个比采访更重要的目的,是践实自己的诺言:去看我的一个朋友。朋友在在物探队当仪器操作员。他本来是物探公司的团委※※、工会副主席,我是在小报搞通联认识的朋友,是《回声》的主编。我们之间有一种很深厚的友谊,直到今天,我会经常想起他,他在东南的远方。
他决心去物探队当操作员的时候,我很舍不得他,一个非常能干的人。他走的很坚决。当时,我就承诺:我一定去看你。
从公司机关科长到一个普通的技术员,级别上好象差了许多,朋友好象根本没有考虑什么,去了,也就去了。其实,我知道,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也如同※※的官员一样,几乎也是只上不下的,除非你触犯了法律。进了监狱。我觉得这也是很扎实的中国特色。
真的去了尕斯库勒湖了,我却很难忍受那种真正的荒凉了。我在那儿呆了三天?四天?忘记了。我只是想尽快离开。据说,当时的花土沟有通冷湖的车,我自己也去打探了。在那儿,我也和队员们一起出工。中餐在湖边吃。太阳很晒,整个湖畔,没有树和荫凉。唯一的绿色是几蓬芦苇。于是,大家就躲在奔驰卡车的下面。我虽然,在那儿只晒了几天,回来时,脸却脱了一层皮。
单调的不仅是景色,还有那不完整的世界。没有女人的世界,便是残缺的。
后来,野营车不远的地方有了一个小饭店,据说,那是来自四川的。有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女人身影,火苗儿般在那儿闪动。据说,有几个队员愿意去那儿喝羊汤。
因了那团火苗儿的感觉,我回来后写了一个中篇小说《营车.骆驼店. 尕斯库勒湖》。我好象还写了两篇报道。一个是写人的:《跛子老郭》。老郭成了当年的劳模。他有腿关节风湿,竟然在湖里爬着作业。我很感动。
另外,还写了一篇整个小队作业的通讯,题目忘记了。不过,有一个人肯定记得,就是那个小队的支部※※。据一个年青的记者说,他在若干年后去黄河口采访的时候,那个※※还从衣袋里掏出一张小报,有我的文章的那张。那已经是多年以后了。
那时,我才知道,我的那些垃圾文字还有人珍惜。我也有有了这样一种警醒:记者,应该把你的眼睛和镜头对准底层,而不仅仅是目光向上。
或许,那才是记者的真正价值!我信!我也把这种主张,对许多年青人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