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银岁月--我的宽甸之旅(长帖连续,旷日持久)
27063
1080
[1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1-11-11 05:55
流银岁月---我的宽甸之旅(1)
引 宽甸县,1989年改为宽甸满族自治县,地处辽宁省东北部,东隔鸭绿江与朝鲜相望,北濒吉林省。宽甸,山川壮美,民风淳厚,森林矿产水利旅游资源丰富。这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县,虽然在省内属欠发达地区,但与千里之外的明星城市大连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宽甸”在大连是倍感亲切的地名,许多大连人都有挥之不去的宽甸情结,这是为什么? 1968年秋,大连市七所中学的近万名知青,奔赴宽甸插队。全县22个※※中有19个接纳了大连知青。从此,宽甸的莽莽大山中留下了大连知青的足迹,至今仍有近百人生活在那里,成为宽甸的子民。而对于返城的那些老知青来说,第二故乡宽甸,就成了永远的牵挂。 也许我的牵挂与众不同。 近十几年来,我不断地重返,用相机去观察、访问、感受、述说,花销的路费胶卷无法计数。本帖将以文学的态度书写我的宽甸游记,希望爱好文学的影友批评。上传的图片除表达我对第二故乡的情感,也反映出我在摄影之路上的蹒跚学步,望各位影友不吝拍砖。 1968--1973,我在宽甸县夹皮沟※※大汤石大队第五※※※生活了五年。不必多说这五年,一幅片子会告诉一切。 这张照片摄于1969年初冬,是县城照相馆下乡巡回服务为我们青年点拍的合影,地点就在※※※的场院里。前排的五个人是我们队贫下中农的代表,是疼爱我们的父兄,是提携我们的师长。 右边第二人是我们的老队长,我们入乡随俗都称他“老蒋三叔”。三叔没有儿女,他把我们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他十分喜爱这张照片,把它挂在墙上以为荣耀。而我那时舍不得花钱没要这张照片。若干年后,我爱上了摄影,对照片格外重视。1991年我带着儿子重返大汤石,看到这幅已然被我淡忘的照片,仍挂在三叔家的墙上。当时我激动不已,凝视良久。三叔说,你要是喜欢,就拿去吧。我望着年逾古稀、已成为五保户的老蒋三叔,百感交集,我怎能忍心呢?这是他思念的寄托啊!后来,我从同学处寻来这幅照片,当年吝啬几毛钱,现在不惜花几十元去照相馆翻摄。再后来,我背着相机多次重返,把巨变的山乡和不变的真情都变成照片,于1998年1O月,在大连宽甸两地举办了《走遍宽甸》摄影展,第一块展板上,就有这幅照片。(1) <宽甸县夹皮沟※※大汤石五队青年点合影 1969年冬> 流银岁月--我的宽甸之旅(长帖连续,旷日持久) |
[1081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2-17 16:32
拍得好!
|
[1080 楼] 不息
[资深泡菜]
24-6-17 19:58
行摄匆匆糟老头 发表于 2024-06-17 12:06 顶一张 ![]() |
[1079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24-6-17 12:06
2024.6.15来看看知青园,拥抱下知青石。
![]() |
[1078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24-6-3 09:03
但愿还能有下一次重返宽甸,“没有不散的筵席”
|
[1077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24-5-10 14:06
我这个帖子已发上来18年了,讲述的故事起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而这些故事的源头要追溯到五十多年前的1968年。我是在用一生来讲述我和宽甸的故事。感谢色影无忌!
这次回来好几个人见不到了,本帖中多次提到的乡亲时老大——大汤石五队的首富年初去世了,辛劳了一辈子。五队还有几个乡亲也在这几年间离世。宽甸城里的留守知青、我们辽师附中的校友、本帖中多次提到过的老知青※※成也在年初仙逝,他把一生献给了宽甸。 我敬爱的老秦老婶年已84,身体健康硬朗,精神矍铄,令人欣慰! 祝愿宽甸的老知青同学幸福安康!祝愿宽甸的乡亲们健康长寿!祝愿宽甸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与老秦老婶合个影,祝您健康快乐!2024.5.8> ![]() |
[1076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24-5-10 13:25
<再向东走不远,就到了大河边,这就是大汤石河。河对面就是东沟沟门,早已荒芜难认了,大河水也少了许多。2024.5.8>
![]() |
[1075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24-5-10 13:20
<青年点早已拆了建新,在当年的房身留个影2024.5.8>
![]() |
[1074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24-5-10 13:16
<信步走去我们的旧居,我们的青年点旧址,当年的土路也铺上了柏油路2024.5.8>
![]() |
[1073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24-5-10 13:11
<亲切的溪水2024.5.8>
![]() |
[1072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24-5-10 13:10
<溪水里洗洗脚2024.5.8>
![]() |
[1071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24-5-10 13:08
<六道沟深处的原始小道2024.5.8>
![]() |
[1070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24-5-10 13:05
<六道沟的溪水永远那么旺盛,那么亲切2024.5.8>
![]() |
[1069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24-5-10 13:02
<走近六道沟,沟里铺上了柏油路2024.5.8
![]() |
[1068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24-5-10 12:59
<青山满目,通讯塔的山顶我上去过2024.5.8
![]() |
[1067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24-5-10 12:43
时隔6年,我又一次回到大汤石,我的第二故乡,我的快乐老家。
屈指算来,离我们1968年下乡到这里,已经过去了56年!我已经75岁,是名副其实的糟老头了。 回到第二故乡,短暂的逗留,既熟悉又陌生,思绪万千,手机随拍了几张留作纪念。 <见到了刘成玉大哥大嫂,合影留念2024.5.8> ![]() |
[1066 楼] 七把叉68
[资深泡菜]
23-8-22 09:39
期待!
|
[1065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23-8-20 15:23
疫情结束,即将重启宽甸之旅
|
[1064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22-11-21 13:21
本帖讲述的第一次重返宽甸是1986年,那时我不到36岁,而今天的我,已是72岁。
能一直重返下去、讲述下去,真要感谢色影无忌啊! |
[1063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22-11-21 13:12
|
[1062 楼] wsdlhnd
[泡菜]
22-8-17 17:12
一夜加一下午终将36页看完,心潮翻涌,五十年的牢记与回忆情真意切。老三届知青是我的大哥哥大姐姐,你们下乡的那一年是我上学的那一年,你们最后返程的那一年是我毕业的那一年。你们知青的情谊与老乡的情谊建立在下乡的10年之中,我们的同学情也在这10年中建立。你们的情谊保持到如今的古稀之年,地久天长,羡慕!我们的情谊还未到甲子却已淡漠,哀叹!(都是钱与地位惹的祸)
|
[1061 楼] wsdlhnd
[泡菜]
22-8-17 15:00
知青岁月永难忘!第二故乡胜故乡。老乡见面泪汪汪,把酒叙旧吐衷肠
|
[1060 楼] 七把叉68
[资深泡菜]
22-8-15 19:45
又是一年没更新了。
|
[1059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21-8-1 06:43
|
[1058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21-8-1 06:42
CaveJunk 发表于 2021-7-6 00:40 谢谢果酱! |
[1057 楼] 浪淘沙220310
[泡菜]
21-7-7 12:56
一代人的青春和奋斗!值得一直被怀念下去。
|
[1056 楼] CaveJunk
[泡菜]
21-7-6 00:40
今天上网偶然发现谢绥老师的这些作品,真是又惊又喜,对我这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简直是发现了宝藏。这么多年孜孜不倦的记录家乡风土人情也真是让人感动不已、满怀敬佩,真希望能有更多的家乡人看到这些照片。我这里还有一份1996年一对宽甸的新人结婚时的录像,老师感兴趣的话可以下载下来看看。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cA6OEpUJUaeQhDixJqzf5w 提取码: 9x7g |
[1055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21-6-19 19:20
将近两年没有回宽甸了,由于疫情
|
[1054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21-4-28 19:32
宽甸,我还会去的
|
[1053 楼] 七把叉68
[资深泡菜]
21-4-15 06:49
一年没更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