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银岁月--我的宽甸之旅(长帖连续,旷日持久)
27063 1080
[872 楼] 程工 [泡菜]
18-11-25 22:57
行摄匆匆糟老头 发表于 2018-11-12 15:32

致敬。点赞!
[871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3 17:41
<故乡之秋>
[870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3 17:41
<故乡之秋>
[869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3 17:40
<故乡之秋>
[868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3 17:40
<故乡之秋>
[867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3 17:38
流银岁月——我的宽甸之旅(594)
第五十次重返宽甸(2018.10.15—18)
16日陪老婶参观完知青纪念园,我们一同返回大汤石。一路上满眼的秋色,煞是喜人。回到家我就在老婶的房前屋后寻觅景致,拍了点家乡的秋天,觉得有点意思。
这一次返乡讲述完了。(594)
<故乡之秋>
[866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2 15:34
为了拍领导们的合影,我从栏杆上下来,抵近拍摄。但这样拍不到背景,纪念石被挡住了。于是又回到栏杆上,拍下后面的合影。最后一张辽师附中的合影,我也在内,这张是刘作鹏拍的。作为老知青季金兰的儿子,作鹏有着大连人的血统,今天他忙里偷闲赶来参加这个庆典,也是告慰了他的妈妈。
拍完合影,我坐上作鹏的摩托车,一溜烟下了黄椅山,下午到丹东,坐上高铁回大连。第二天,我端着相机出现在“第七届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作研讨会(大连)”的会场上。(593)
本帖最后由 行摄匆匆糟老头 于 2018-11-12 15:38 编辑
[865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2 15:32
<辽师附中老知青合影>
[864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2 15:31
<大连三十一中老知青合影>
[863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2 15:31
<大连十三中老知青合影>
[862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2 15:30
<大连五中老知青合影>
[861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2 15:29
<大连二十二老知青合影>
[860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2 15:28
<领导和嘉宾合影>
[859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2 15:27
<知青纪念石揭幕>
[858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2 15:26
<向宽甸赠锦旗>
[857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2 15:23
<张涛讲话>
附讲话稿:
尊敬的海彦部长、冠春秘书长、各位领导、知青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满载丰收喜悦的季节里,我们隆重召开大连知青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暨知青纪念石落成典礼。在此,我谨代表宽甸县委、县※※和全县各族人民,向莅临本次活动的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郝海彦部长、全国知青联合会赵冠春秘书长及各位领导、嘉宾、知青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时光荏苒、岁月峥嵘,弹指一挥间,半个世纪过去了。50年前,你们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怀着满腔热血,从繁华的大都市,一路风尘,来到贫困落后的宽甸县。回首那段艰难岁月,你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同善良、勤劳的宽甸人民一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宽甸这片热土。这里洒下了你们无数艰辛的汗水,留下了你们无法抹去的记忆。那些岁月你们不会忘记,宽甸父老乡亲不会忘记,宽甸县委、县※※更不会忘记,知青精神和你们的功劳必将永远载入宽甸的史册。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多年以来,宽甸县委、县※※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旅游全域化为抓手,不断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国省市各项利好政策在宽甸的叠加放大,我们将充分依托资源禀赋,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新宽甸。同时,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各位知青朋友和老领导多回宽甸看看、走走,并一如既往地给予我们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为宽甸县的快速发展出谋划策,贡献新的力量。
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
——在“纪念大连知青下乡宽甸五十周年暨知青纪念石落成大会”上的发言—张涛
本帖最后由 行摄匆匆糟老头 于 2018-11-12 15:25 编辑
[856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2 15:22
<郝海彦致辞>
附致辞稿:
同学们,首先祝贺大连知青下乡宽甸五十周年纪念大会成功举行!
今年是纪念※※※上山下乡题词发表50周年,全国各地知青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今天,有这么多曾经下乡在宽甸的知青在2018年10月18号这个特殊的日子重新回到第二故乡,是值得纪念的。
2018年是※※※发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指示50周年。50年来,全国1700万从城镇到农村插队的知识青年,共同谱写了一段人生。这段人生与※※※共同成长,正像大连宽甸分站站长说的,我们用稚嫩的肩膀挑着※※※翻越了山山水水,经历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走到了今天,这是一代人共同努力付出的结果。所以我想,能够回到第二故乡,表达了感情,一是对宽甸土地眷恋的之情;第二是我们之间相互认同。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但是这么多人能够聚在一起,表明了一种情结,就是我们常讲的知青情,由这个群体演绎出一种文化,我们叫知青文化,由这种文化的核心表达的精神,我们叫知青精神。刚才大连站长讲的,我想用简洁的语言表达,那就是※※、奉献、担当。
在宽甸知青中涌现了很多英雄事迹,救火六姐妹,无偿献血100多次的谢绥同志,都是我们知青涌现出的模范。这一代人是从小受到※※主义和※※主义教育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是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知青是实现中国梦征途中可相信可依靠的重要社会力量,是中国梦远征扬帆的压舱石。
知青这个群体,※※上,※※※在延安培养他的长子※※※成为了中国第一个知青。当年他在苏联参加了卫国战争,读了大学,回到延安,※※※让他接受农民的教育上好劳动大学。※※※从宽甸出发,奔赴朝鲜,英勇牺牲,是我们知青一代人的先驱。我也是一个知青,是延安知青。在此,我代表全国知青,代表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国梦知青情文化艺术系列活动组委会,向大连知青,向今天的活动,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今天宽甸县的领导还为我们知青朋友站台,我想,这是县领导代表父老乡亲对知青这个群体在宽甸贡献的肯定和认同,也让我们向他们表示感谢!
上山下乡运动不是※※产物,是※※※从培养第一位知青到1955年我们国家进行第一个五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每年100万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这是国家的既定方针。※※※※※在某种意义上干扰和破坏了上山下乡运动,造成了可以避免、可以不发生的事情发生,这是※※※※※带来的。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宽甸知青在※※※※※中来到宽甸这片土地,站在不同阶层和社会不同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结论和感受。但是唯一不变的一点,是在我们这个群体中至今表现出的知青文化和知青精神,这一文化和中华民族及其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这一精神是对※※※※※在延安时期创造的“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希望我们大家在未来的时光,能够继续携手前进,为中国梦的实现加油!
——在“纪念大连知青下乡宽甸五十周年暨知青纪念石落成大会”上的致辞—郝海彦
[855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2 15:20
<陈德勇致辞>
附致辞稿:
尊敬的郝海彦部长,尊敬的赵冠春秘书长、徐国俊副秘书长,尊敬的宽甸县张涛县长、王悦部长、关飞副主任、孙景波副县长、沙贵钧副主席,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十月的宽甸,五彩缤纷,绚丽多彩,一路秋色,令人陶醉。今天,我们在风景秀丽的黄椅山下,隆重纪念大连知青下乡宽甸五十周年,并举行知青纪念石揭幕仪式,我的心情格外激动!
首先,我代表全国知青文化产业联合会大连联络站及全体大连知青,向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五十年前,来自大连近七千名“老三届”同学,告别父母,远离城市,奔赴宽甸农村插队落户,从此与宽甸父老结下不解之缘。下乡数年中,一代知青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宽甸人民给予知青亲人般的呵护和培养,使知青学会了正直、勇敢、勤劳、善良,我们永远感恩宽甸这片土地,永远感恩宽甸人民。
下乡经历是人生中最艰苦、最难忘的一段经历,也是我们经受锻炼,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如果说青春无悔的话,那就是,我们把人生中最美好最壮丽的青春奉献给了宽甸。
知青上山下乡,在中国※※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代知青经历了※※※自成立至改革开放以来前后两个※※发展阶段,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历程,谱写了一曲悲壮、历练、成长、辉煌的青春芳华。
知青上山下乡的※※,不是暗淡的※※,而是多彩的※※;不是血泪的※※,而是探索的※※;不仅是苦咸的※※,更是回味的※※;不仅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
大连知青联络站自去年6月成立以来,在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国梦知青情文化艺术系列活动组委会指导下,在全国知青文化产业联合会正确领导下,通过不断整合社会资源,积极为知青创造福利和实惠,积极组织开展正能量活动和适合中老年的文娱、旅游活动,丰富知青的晚年生活。在此基础上,积极参加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主办的向贫困山区学校开展“爱心捐书传递希望”公益活动和研究探索向贫困地区开展精准扶贫等活动,使大连联络站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大连知青联络站宽甸分站是我们12个分站工作较为突出的一个分站。在分站领导班子的组织带动下,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为其他分站积累了经验,做出了表率。特别是在此次知青园筹建中,他们在一无资金,二无经验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赢得了广大知青的理解和支持,发动知青自愿捐款筹集建设资金,有近800人自愿捐款,有200多人捐款认养知青树。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宽甸县委县※※的重视和支持,专门为知青园选址并提供场地,建成后供人们及知青后代参观。为此,我提议,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向宽甸县委县※※表示衷心的感谢!
几十年来,在大连知青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比如常年无偿献血、心系第二故乡、帮助留守知青的新时代知青模范谢绥同学;有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抢救国家财产而烧伤的六姐妹等先进集体。他们的事迹在知青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既是大连知青的光荣,也是宽甸人民的骄傲。他们的事迹集中体现了一代知青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知青精神”,这就是为国分忧,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执着进取。“知青精神”是知青一代人用青春、热血、汗水甚至生命创造的精神,现在的社会仍然需要这种精神,我们的后代更需要老一辈的“知青精神”。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气氛”,我们要大力宣传知青中涌现出来的模范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对加强全社会道德建设,对加强青少年品德教育、理想教育、※※主义教育,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学们,我们已经走过了人生的大半个春秋,同时也开启了人生的下半场,如果我们觉得上半场还不够精彩的话,那么就请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一起走过精彩的下半生。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到一个人,他就是下乡宽甸的大连知青苗丰仁同学。几十年来他始终关心第二故乡的发展和留守知青的疾苦,为筹建知青园和此次下乡五十周年纪念活动,以及为大连知青联络站的发展,做了大量有益工作。在此,我提议,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向苗丰仁同学表示真诚的敬礼和衷心的感谢!
“致敬青春,感恩宽甸”,表达了大连知青发自内心对青春的怀念和对第二故乡的感激眷恋之情。在我们相继结束职业生涯的今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宽甸的山和水,永远不会忘记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此生能与宽甸父老相识、相知、相处,是我们一生的荣幸!
最后,借用苗丰仁同学的三句话做为结束语:第一句话,人人活到九十九;第二句话,不到九十九,谁也不能走;第三句话,到了九十九,还要继续往前走!
祝宽甸县繁荣昌盛!
祝宽甸人民幸福安康!
祝知青同学们身体健康,晚年幸福!
谢谢大家!
——在“纪念大连知青下乡宽甸五十周年暨知青纪念石落成大会”上的致辞—陈德勇
[854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2 15:18
<郝维传发言>
附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知青同学,大家好!
五十年前,我们七千学子离开大连,走进宽甸,从此这里就成了我们永远魂牵梦绕的地方。     最短的,我们同学在这里生活了两年,有的八年,有的在这里生根,也有的把生命永远定格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把人生最珍贵的时光,融进了宽甸的溪流,把生命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留在了宽甸的崇山之中。     是宽甸的山山水水,敞开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我们。是宽甸的父老乡亲,倾注大爱,言传身带,让我们这些城里娃,离开家人又见亲人,我们感恩不忘。     那时,也许我们幼稚,稚嫩的肩膀从此知道,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     那时,也许我们懵懂,在这里,我们学会了面对暴雪、激流和严霜。     知青的经历,就像我们的知青石一样厚重,我们的生命在这里再次启航。     有的人从这里走向军营,知青的经历告诉他什么是坚强。     有的人从这里走进校园,知青的经历让他脚踏实地构筑科学的殿堂。     有的人从这里进入商海和工厂,知青的经历让他敢于面对挫折,在市场的江湖里闯荡。     也有人从这里走向领导岗位,知青的经历让他永远不忘田间劳作的老乡。     有些东西我们无法选择,但我们做到了无愧于时代。※※※会铭记一代知青为祖国的稳定和繁荣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伟大牺牲。     我们的知青石和我们一起见证。她历经地心之火的熔炼,承受地层高压的考验,目睹沧海桑田的变迁。今天,在纪念下乡宽甸五十周年之际,我们大连知青把她做为微薄的礼物献给宽甸,献给宽甸人民。     这块石头是有温度的,因为我们的血管里流淌的仍是青春的热血。     这块石头是有生命的,因为我们胸腔里跳动的仍是年轻的感恩之心。     我们把这块石头留在了宽甸的土地之上,就是把我们的心留在了宽甸,她将代替我们永远伴随在宽甸父老乡亲的身旁,朝夕相处,不离不弃,心心相印,地久天长。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宽甸县委县※※对我们纪念活动的大力支持!     我也要感谢那些为建设知青园捐款、出力、无私奉献的知青同学们,是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今天能够欢聚一堂。     衷心祝愿知青同学们,健康幸福!     衷心祝愿宽甸乡亲们,富裕安康!     衷心祝愿宽甸,山清水秀,蒸蒸日上!     致敬青春!感恩宽甸!     致敬青春!感恩宽甸!     致敬青春!感恩宽甸!     谢谢大家!     ——在“纪念大连知青下乡宽甸五十周年暨知青纪念石落成大会”上的发言—郝维传  

[853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2 15:15
<会场另一侧>
[852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2 15:14
<会场一侧>
[851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2 15:13
<庆典开始,郭永德主持>
附主持词: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来自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郝海彦部长,全国知青联合会赵冠春秘书长,徐国俊副秘书长,向宽甸滿族自治县县委县人大县※※县政协的领导,向千里迢迢从大连来宽甸参会的老知青,向到会的各界同志以及新闻单位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一九六八年至二0一八年,时间跨过了半个世纪。回顾五十年前,也是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大连七所中学的“老三届”毕业生,响应党和※※※的号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背负行囊,来到宽甸插队落户,受到了宽甸人民热烈欢迎。从此后,我们便成为一名宽甸公民,与当年宽甸县十九个※※的父老乡亲融为一体。我们在宽甸的土地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留下了青春的足迹,与宽甸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宽甸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回城以后,多少次重返宽甸,与宽甸的山水土地,与宽甸的父老乡亲再聚重逢!
如今,当年风华正茂的知青已步入古稀之年,人愈老愈怀念第二故乡,我们冥思苦想,在有生之年,能为第二故乡留下点什么?能做点什么?集思广议,我们决定在宽甸选一个地方,立一块知青纪念石,筹建一座“知青纪念园”。经多方努力,纪念石和知青园己建设就绪。这是我们为下乡五十周年创立的纪念物,也是向第二故乡表达的感激之情。
我宣布:“纪念大连知青下乡宽甸五十周年暨知青纪念石落成大会”开幕!
进行大会第一项:大连知青联络站宽甸县分站副站长郝维传代表知青发言。
进行大会第二项:大连知青联络站站长陈德勇致词。
进行大会第三项: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郝海彦部长致词。
进行大会第四项:宽甸满族自治县县长张涛讲话。
进行大会第五项:全国知青文化产业联合会向宽甸县委县※※赠送锦旗。
进行大会第六项:举行知青纪念石揭幕仪式,请张涛县长,郝海彦部长,陈德勇站长,刘世华站长为知青纪念石揭幕。
进行大会第七项:嘉宾合影留念。
借此机会,向全体老知青发出倡议。让我们满怀感恩之心,常回家看看,通过各种形式,把知青园宣传出去,把“鸭绿江畔 仙境宽甸”推介出去,吸引更多的大连市民乃至全省全国的知青和游客到宽甸来,为第二故乡经济社会发展增光添彩!知青朋友们,让我们保持更加乐观的精神和健康的体魄,下乡六十周年时,我们在黄椅山“知青园”再相会!
祝愿第二故多——宽甸山更绿水更蓝,日新月异,蒸蒸日上!
祝愿宽甸的父老乡亲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在“纪念大连知青下乡宽甸五十周年暨知青纪念石落成大会”上的主持词—郭永德
[850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2 15:11
<桓仁县分站的旗帜>
[849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2 15:10
<金县分站和新金县分站的旗帜>
[848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2 15:09
<岫岩县分站的旗帜>
[847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2 15:06
<北票县分站的旗帜>
[846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2 15:05
<盘锦垦区分站的旗帜>
[845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2 15:04
<三十一中的同学们上台合影,张立江也来了>
[844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2 15:03
<辽师附中的同学们上台合影>
[843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8-11-12 15:02
<“留守知青”高世民和张淑清也来参加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