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皆行者——走进“诚信为本,纵横欧亚九千里;以义制利,称雄商场五百年”的晋商
4517 89
[31 楼] 伽兰妙叹 [老坛泡菜]
12-2-5 13:25
薄雾 发表于 2012-1-30 21:43
好拍!好色!
欣赏+学习!


欢迎大侠光临
[30 楼] 一叶独孤 [泡菜]
12-2-4 13:52
来看看巨匠
[29 楼] 伽兰妙叹 [老坛泡菜]
12-2-3 18:10
古城中心的门楼!
[28 楼] 伽兰妙叹 [老坛泡菜]
12-2-3 18:08
古城的县衙内也都是导出张灯结彩,年味儿很浓!
[27 楼] 伽兰妙叹 [老坛泡菜]
12-2-3 18:07
古城里面守在这里几百年的柱础!
[26 楼] 伽兰妙叹 [老坛泡菜]
12-2-1 21:00
wangflyer 发表于 2012-1-30 19:59
文字已现精彩,贴图也极具沉稳厚重之势,望继续......


多谢指教,希望前辈常来指导!
[25 楼] dilot [资深泡菜]
12-2-1 18:54
伽兰妙叹 发表于 2012-1-31 23:28
欢迎老毒来指点啊!


亲,给一个好评
[24 楼] Tima [泡菜]
12-2-1 18:42
拍的很好,小景写意拍的很漂亮,色彩看着非常得舒服。
[23 楼] 伽兰妙叹 [老坛泡菜]
12-2-1 18:34
菠菜大哥 发表于 2012-2-1 18:30
照片照得不错,就是小景太多,大景不够。缺乏气势。符合作者本人的文艺青年气质。哇哈哈


亲,我还想俯拍整个平遥古城呢,前提是你得给我整个飞机啊!

带护翼的那种!
[22 楼] 阮蒙蒙 [资深泡菜]
12-2-1 18:34
现在的年青人 应该多看看老东西  像LZ这样的 平日灯红酒绿 来此清净下非常好 值得表扬 片也拍的不错
[21 楼] 菠菜大哥 [泡菜]
12-2-1 18:30
照片照得不错,就是小景太多,大景不够。缺乏气势。符合作者本人的文艺青年气质。哇哈哈
[20 楼] 灵珠子 [资深泡菜]
12-1-31 23:38
人说山西好风光!谁不说俺家乡好!……

我一直就想不明白,这是唱山西吗!
[19 楼] 伽兰妙叹 [老坛泡菜]
12-1-31 23:28
dilot 发表于 2012-1-30 19:54
不错,了解※※


欢迎老毒来指点啊!
[18 楼] 爱林晓雯 [泡菜]
12-1-30 22:47
继续欣赏~
[17 楼] 伽兰妙叹 [老坛泡菜]
12-1-30 22:42
灰色的毛 发表于 2012-1-30 02:01
继续啊    沙发伺候。。。。。。。。


光哥表着急,听我慢慢曰来!

哈哈哈
[16 楼] 伽兰妙叹 [老坛泡菜]
12-1-30 22:40
垂花门的一角
[15 楼] 伽兰妙叹 [老坛泡菜]
12-1-30 22:35
历朝历代都在立碑,记录着县衙的发展史和维修史。
[14 楼] 伽兰妙叹 [老坛泡菜]
12-1-30 22:29
县太爷的大堂上,审案时旁边搞坐着记录的笔墨。
[13 楼] 伽兰妙叹 [老坛泡菜]
12-1-30 22:22
县衙里面历经百年风雨侵蚀,依然屹立的柱子和柱础。
[12 楼] 爱林晓雯 [泡菜]
12-1-30 21:54
图文并茂~
欣赏佳作~
[11 楼] 薄雾 [泡菜]
12-1-30 21:43
好拍!好色!
欣赏+学习!
[10 楼] wangflyer [资深泡菜]
12-1-30 19:59
文字已现精彩,贴图也极具沉稳厚重之势,望继续......
[9 楼] dilot [资深泡菜]
12-1-30 19:54
不错,了解※※
[8 楼] 伽兰妙叹 [老坛泡菜]
12-1-30 19:41
平遥县衙门前的狮子,和北京的比较像
[7 楼] 伽兰妙叹 [老坛泡菜]
12-1-30 19:36
第一站是平遥县衙,一进门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欢乐。
[6 楼] 伽兰妙叹 [老坛泡菜]
12-1-30 19:33
狗狗并不在意为何过年的时候这个古城一下子涌进来好多人,悠闲的在太阳底下休息
[5 楼] 伽兰妙叹 [老坛泡菜]
12-1-30 19:29
平常百姓家门前的狮子
[4 楼] 伽兰妙叹 [老坛泡菜]
12-1-30 19:21
古老的大门前竟然装了这个现代化的管子
[3 楼] 伽兰妙叹 [老坛泡菜]
12-1-30 02:01
       走西口-------“所以山西人讲,就是我搭着命在走西口。”
                                   
                                         ———— 内蒙古作协专业作家柳陆。

    很多人都看过电视剧《乔家大院》,归根结底,乔家的创始人乔贵发走西口是因为穷。在当时,山西有很多像乔贵发这样的穷

汉,他们穷困的原因并非因为懒惰,而是因为山西的自然条件实在太恶劣。

    清朝山西一个读书人在谈到山西时曾痛心疾首地说“无平地沃土之饶,无水泉灌溉之益,无舟车渔米之利,乡民惟以垦种上岭

下坂,汗牛痛仆,仰天续命”。“汗牛痛仆”的意思就是说牛已经累得浑身大汗了,主人仍要使劲抽赶。在传统社会中,耕牛对于

农民来说,不仅是家里最值钱的家当,还是他们劳作的伙伴。不到万不得已,轻易不会这样拼命使唤。但是即使这样拼命地干,田

里产出的粮食仍不够糊口,清朝一个叫任启运的人说“江南二百四十步为亩,山西千步为亩,而田之岁入,不及江南什一”。大同

的地方志甚至说大同地区“岁丰,亩不满斗”。

  山西不但土地贫瘠,而且自然灾害频繁。在清朝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山西全省性的灾害就达一百多次,平均三年一次,其中最

长的一次旱灾长达十一年。据官方统计,死于这次灾荒的山西人超过了三百万。

  一方水土,不足以养活一方人时,山西人就只能走出去。

平遥古城的晋商票号内的马车。

本帖最后由 伽兰妙叹 于 2012-1-30 02:21 编辑

[2 楼] 灰色的毛 [泡菜]
12-1-30 02:01
继续啊    沙发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