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曼游记(A65V DT 16-50mm F2.8 DT35mm F1.8 DT 55-200mm F4.0-5.6 )
9349
150
[2 楼] GarsonJ
[泡菜]
12-2-18 14:31
出行功课还是要做的,上网查旅游资料,看攻略,打印等等
当然硬件准备还是必须的,一个好的包包必不可少,偶用的是迪卡隆Quechua 老款60升的包,原属一位并未谋面的友人,远祝她身体健康,还有就是一只乐摄宝的腰包。实践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 |
[1 楼] GarsonJ
[泡菜]
12-2-18 14:22
年前放弃了老尼入的骚尼,主要是觉得sony的娱乐性更强,可拍高清视频,一机两用;高像素,经得住淘汰;快连拍,勤能补拙;全景拍摄,翻转屏幕和诸多举不胜举的花里胡哨的功能果然够骚。而且相比CN两大家的价格略低(当然鄙视Sony近期的涨价)。 器械选择上也是以半幅机为主,从经济的角度也就顺理成章的选择了DT的头,轻便,小巧还价格便宜。 我Sony的第一支镜头就是 DT 16-50mm F2.8,相比nikon Canon的同样的镜头 所用的机身A65从价格上就像是附赠的镜头后盖,但该镜头我却一直用不好,颜色清淡,近摄人物形变较大,远射50mm又不够给力,一度卖掉它的心都有。无奈一日夫妻百日恩,太快喜新厌旧也不好,关键sony也没啥新货可选。 第二只镜头是DT 55-200mm F4.0-5.6,它也是荷包和摄影包不雄起必然产物,720太重太贵太高端,730价钱不低但也不知加的G是狗还是啥,70-210F4 炒作的价格不低但毕竟人老珠黄,风箱的吱吱声在低端机器上实在听的心烦。其他那些70-300还不如这只新嫩,副厂也价格也不低。自己出门又不习惯被大包最终就800元收个二手了事。一路裸奔用的也不多,但拍出的片子绝对对得起它的价格,唯一对不起它的是我自己的技术... 第三只镜头是DT35mm F1.8 与其说是是受了布列松决定的瞬间还是标准的力量影响,还不如说是附庸风雅的烂俗。玩摄影的没个定焦怎么行??回想之前玩Nikon也是最先买了50的标头,片子欠奉随后补上 玩单反也有几年了,平心而论只是一个还不算专业的器材控,外形派,理论党,构图色彩意境等方面没有什么修为,本帖也是本人够二的一个贴,只求在屋脊上加砖添瓦,顺便图个自娱自乐。一直对自己的定义就是个非专业的爱好者,所以帖子里没有放毒的可能,片子拍的不好请随时指正,但希望就事论事不要上来就拍砖,实际自己也说不出所以然。 游记的主题是个“曼”字,源于开始的大多数的片子是在曼谷拍摄,整个行程是工作加旅游,拖拖拉拉由2月7日一直蔓延到2月16日,而所去之处不外乎曼谷和离它只有150KM的芭提雅,泰国气候炎热,每天除了工作睡觉吃饭也没晃荡到多少地方,所上图片也都是随手拍来,抛砖引玉实在不敢,少砖少玉就够了... 之后上一些简单的使用经历和记录日常生活的片子,和同样那些热爱无忌和在无忌中摸石头过河的入门级弟兄共同探讨。传承在屋脊加砖添瓦的精神,慢慢砌楼慢慢感悟其中的乐趣,也请路过的各位DX指正。 摸石头过河加临时抱佛脚 sony自带的pmb软件设置无忌上贴需要设成横版和竖版两种,最佳状况应该是4种(还有2种比例不同,4:3和12:9) 这样上的图就可以大一些而且在256k以下,如果不做特别的修改上一张图也就是分秒内的事情 两只镜头的链接: /thread-968229-1-1-1.html /thread-575529-1-1-1.html 125楼到128楼对比了自動補償亮度和對比度(動態範圍)DRO和自動HDR两种方法都可以提升暗部细节,个人觉得对亮部细节影响不大。DRO对画质有劣化影响,HDR好一些,但需要多次曝光使用起来不方便,尤其没有架子和快门时间过长时基本无法使用。不知理解的对否,请路过DX指正。 本帖最后由 GarsonJ 于 2012-4-19 23:5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