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巴斯的降噪算法越来越差了,画质破碎,jpg直出的画质越来越差了
2441 31
[3 楼] 风雪满前山 [泡菜]
12-7-7 15:36

任何感光芯片都有技术极限,何况是小底的
[2 楼] 6616232 [泡菜]
12-7-7 15:31
第二张是E-M5的ISO200 虽然感光度很低,但是奥巴降噪的算法为了尽量保留锐度,所以降到一半而已,等于把降噪拉到一半而已,其实这样是最不好的,使得画质产生玻璃碎片感的亮燥,起码是很不讨好眼球
[1 楼] 6616232 [泡菜]
12-7-7 15:27
我第一台奥林巴斯E-P1的高感(1600以下)的质感很好,很柔和,就像D3S那种降噪算法。但是从E-PL1之后到现在E-M5它家的降噪算法就变得很糟糕了,应该是学佳能DC那种降噪算法来的,就是说,亮部锐利度依然很足,但是非亮部的画质就因为这种算法使得画质破碎感。E-P1那种算法虽然阴影部有种噪点造成的“暗部”,但是很柔和,很讨好眼球;而E-M5那种算法虽然远看好像颜色很纯净,没有什么噪点,其实近看的话就会看到一颗颗亮燥,很不讨好眼球。其实佳能DC的DIGIC 4的降噪算法就是这种,可能这种算法最早是佳能用的,这种降噪算法和PS插件noiseware是一样的,佳能和奥巴的算法就和noiseware把降噪程度拉到一半的效果是一样的,就是降一点,不降得太多,但是其实这样做是最不好的,要不就不降,要不就降到足够。这种算法的好处是保留的轮廓细节清晰,看起来好像高感下清晰度依然很高(的确比那种柔和算法的清晰度要高些,但是其实好极有限,但是却损失了柔和的画质)。
第一张是E-P1的ISO1600 虽然噪点很严重了,但是画质很柔和,所以很讨好眼球

本帖最后由 6616232 于 2012-7-7 15:28 编辑